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一条隐形的界线,划分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侧江水千重,烟柳万家;一侧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这便是蜚声遐迩的人口分布“胡焕庸线”。
能源的分布亦遵循着这条神秘的分界线。在其以西的广袤土地上,11个省区深藏着全国六分之五的能源资源,但其消费量不足三成;而在其以东的20个省区,能源资源量虽仅占六分之一,却承载了超过七成的能源消费。
以东部经济大省浙江为例,在这片面积仅占全国1%,能源自给率不足5%的土地上,每年用电量占全国超6.7%。电从何处来?
千里外的四川江河、宁夏风光均是答案。其经由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灵州—绍兴、白鹤滩—浙江±800千伏特高压工程,轻松跨越“胡焕庸线”,浩荡入浙。
截至7月底,三大“西电入浙”特高压工程已累计送电量超6600亿千瓦时,足以支撑2023年浙江省全社会用电量,相当于世界最大规模水电站8年的发电总量。
时间轴拨回至20年前,浙江经济发展一路高歌,全社会用电量每年以超10%的幅度增长。2003年夏季,全国大部分区域陷入急速发展和严重缺电的矛盾挣扎,浙江形势尤显严峻:全省供电能力仅能满足约三分之二的需求,这一困局延续3年之久。
最严重的时候,用电曲线呈浴盆形状,本该是用电低谷的子夜成了用电高峰。只因当地供电公司半夜从省外增购了电量,企业组织夜间生产,使正常的峰谷倒了个儿。彼时,一切能发电的东西都是抢手货。
此后数年间,浙江投入数千亿元资金,建设近200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机组。不遗余力建成以500千伏为主网架、220千伏为支撑,技术先进、经济适用的省级电网。
进入“十二五”期间,浙江能源电力消费再创新高,人均用电水平超过1千瓦。一次能源极度匮乏,省际500千伏通道受电能力捉襟见肘,周边省市电力富余度仍显不足。
跳出浙江、发展浙江。2013年,首条在浙江“落脚”的特高压工程——淮南—浙北—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建成投产。随着特高压直流时代的到来,浙江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西部。2014年7月,赶在迎峰度夏最紧要关头,我国建设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工程——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落地浙江,带来800万千瓦电力。
作为全国输电量最大、线路最长、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该工程投运首年,累计输送的清洁水电约占浙江电力供应总量的七分之一,可满足浙江城乡居民当年近80%的生活用电所需,一举扭转了浙江的缺电局面。
“西电入浙”的序幕就此拉开。灵绍、白浙特高压直流工程先后于2016年、2022年投运,浙江与世界第二、第四大水电站,西北煤电及风电基地瞬息相连,成为国家电网区域内特高压落点最多的省份之一。
光景倏忽。10年间,“西电入浙”送电容量增至2400万千瓦,年输电量跃升至908亿千瓦时,在全社会用电量占比14.7%。今夏,三大“西电入浙”直流工程最大输送功率占浙江社会用电最高负荷约两成,7月输电量达1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创月度送电规模历史新高。闪转腾挪间,撑起浙江外来电的半壁江山,保障了浙江中长期和可持续的电能供应。
“西电入浙”并非一厢情愿,放眼全局,可见东成西就的双向选择。
每年的6~9月是浙江最难熬的迎峰度夏期,而在正常的年份,这一时期恰是降水最为集中、西南水电最为丰沛的时节。
在四川的广袤地域中,自西向东呈现出近7000米落差。在雨季,奔腾的江河顺着地势倾泻而下,经由沿途涡轮机将巨大动能转化为海量电能。“十三五”初期,四川年富余电力约1000千瓦,富余电量超150亿千瓦时。
灵绍特高压工程的送端——宁夏,也有同样的“富电”烦恼。据报道,2017年的前7个月,浙江累计受入灵绍特高压电量86.8亿千瓦时,其中14.7亿千瓦时属于宁夏富余的风光电能。
一头是富裕的电能,一头是无处可觅的煤矿,双方有着几近完美的互补关系。其中,还有能源利用与成本效益之间的深刻考量。“西电入浙”十年来,西部各能源基地累计向浙江输送电能超6600亿千瓦时,相应地,浙江回馈近3000亿元的用能资金。资源禀赋与经济优势的互通有无,正是西电东送战略的巧妙布局所在。
超级工程的受益方远不止于送受两端。作为新基建重点投资建设的七大领域之一,特高压输电线路长、投资规模大,具有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就三大“西电入浙”特高压工程仅建设规模本身而言,投资总和超过700亿元。
一子落,满盘活。以新近投运的白浙特高压为例,总投资约299亿元,工程建设涉及全国近百家设备制造、建筑、安装、科研单位,直接带动电源、电工装备、用能设备、原材料等近20个上下游产业链近1000亿元的产值,约为1万余人提供了就业岗位。
如果说拉动经济发展是特高压的副产品,“双碳”需求赋予了其新的发展使命。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双碳”目标。西电东送作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平台,其战略重心由单纯解决电力供需失衡问题,转向推动清洁电力在更广阔的地域内实现高效消纳与充分利用。
十年前,浙江迈入西电东送时代已有此番考量。昔日的浙江,火电占比超过90%,燃煤机组高负荷运转,节能减排压力巨大。摆脱缺电困境和对化石能源的过度依赖是横亘在浙江高质量发展面前的两道难题。保供应和调结构并重,外来电的清洁绿色被视为和“低价、高效、可靠”同等重要的要素。
溪浙特高压工程每年为浙江输送的清洁水电相当于近3个金华兰溪火电厂的发电总量,减排二氧化碳超过3400万吨。2016年投运的灵绍特高压工程创新性地实施了“风光火”打捆外送,累计入浙数十亿千瓦时风光绿电。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由特高压电网输送的绿电使得浙江省清洁能源供应占比提高至30%。
西电东送基础上形成的全国大联网,加速了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建设,浙江深度参与。
2023年杭州亚运会的“用电大户”——56个亚运比赛场馆,在绿电交易之下实现赛事用电绿电全覆盖。新疆哈密、甘肃嘉峪关、黄土高原等地的风光绿电,正是通过灵绍特高压等西电东送大动脉,点亮首届“碳中和”亚运会。
随着碳排放约束日益收紧,出口海外产品征收碳关税提上日程,企业用电呈现保障容量和绿电电量双重需求。购买西电东送通道引入的绿电,也成了浙江企业降碳减排的新选择。截至目前,浙江绿电交易用户数量已超1.6万余家,较2022年增长20倍。
今年4月初,位于杭州滨江区的彩虹充电站挂牌售卖绿电,成为浙江首批18个“绿色充电站”之一,其绿电源自宁夏光伏。“随着更多输电通道落地,来自丝绸之路上的风光将驱动更多新能源汽车。”杭州市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产业协会秘书长卢炜说。
可预见的未来,外电入浙直送端还将新添省份。距离浙江2300千米的甘肃腾格里沙漠河西新能源基地,上百万块光伏板逐光而列,一座座风机矗立山头迎风转动,第四条“西电入浙”特高压大动脉送端坐落于此。作为全球首个特高压柔性直流工程,甘肃—浙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于今年7月29日开工,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浙江送电超360亿千瓦时,其中一半以上是新能源电量,为今后“沙戈荒”风光大基地新能源大规模稳定外送提供示范。
愈发充盈的绿电,映照出“西电入浙”互惠共赢的绿色未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年来,重庆会同四川深化川渝特高压交流环网论证,与新疆共同推动疆电(南疆)送电川渝工程纳入国家规划并启动前期工作,会同西藏、贵州、陕西提前谋划“藏电入渝”输电通道及渝黔、渝陕直流背靠背工程,积极争取纳入国家“十五五”相关规划。重庆将力争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新能
2025年5月1日,当五一假期的春风拂过大地,人们纷纷踏上旅途,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然而在张家口坝上地区的1000千伏张家口变电站内,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特高压交直流运检中心运维人员正以特有的方式庆祝这个属于劳动者的节日。他们放弃假期,坚守岗位,用汗水和责任守护着城市的电力脉搏,诠释着新时代
4月26日,远东股份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0.94亿元,同比增长6.66%,创历史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3.18亿元,主要因为智能电池亏损,个别投资项目存在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市场内卷;员工8,283人,员工人均薪酬同比增长13.14%。报告期内,公司智能缆网实现营业收入227.03亿元,同比增长0.47%
4月29日,国电南瑞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74.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1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06%,基本每股收益0.95元。报告提到,报告期内抢抓特高压、抽水蓄能发展机遇,中标甘肃-浙江等特高压、辽宁大雅河等抽水蓄能工程。新一代调控中标
近日,南网超高压公司成功将“大瓦特”安监大模型应用延伸至基建领域,解决了输变电与基建作业无法一体化监控的难题。“我们依托‘大瓦特’安监大模型,打通智慧工程系统、电网管理平台、人工智能平台、物联网平台链路,打造基建领域智能安全监管体系,实现输变电与基建作业的全域协同管控。”南网超高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政策原文阅读:6月1日实施!湖南省发布《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办法一、出台背景《湖南省实施〈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1999年5月施行以来,对保障我省电力设施安全、电力可靠供应,以及推动电力建设、生产、运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
“鸟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道总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令人瞩目,环绕塔里木盆里,有许多大文章可作,其中一篇便是南疆主网架建设的加快推进。”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中心专责于国康向记者介绍南疆主网架的建设思
4月23日18时18分,±800千伏哈密—重庆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受端±800千伏渝北换流站500千伏交流系统调试结束,进入带电运行阶段。这标志着该站正式接入重庆500千伏主网,为下阶段双极直流系统按期投运打好基础。渝北换流站带电调试包括交流系统、直流低端和直流高端三个调试阶段。本次交流系统调试涉及2
4月26日,国家“十四五”重大工程——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疆电入渝”工程)巴里坤换流站正式启动750千伏交流场带电调试。此次750千伏交流场启动带电调试,标志着换流站从静态安装转入动态验证阶段,也为后续启动±800千伏双极低端送出带电调试奠定坚实基础。“疆电入渝”工
北极星输配电网,4月28日,陕西夏州-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甘肃段铁塔组立241基完成,这标志着该工程全面进入架线冲刺阶段。陕西夏州-甘肃庆阳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途经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延安市吴起县及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环县,线路整体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甘肃境内长度146千米,铁塔243基。
春和景明启新程,乘势而上谱华章。4月29日,安徽芜湖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顺利通过集团公司董事会决策,标志着该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建设实施阶段。该项目位于安徽省芜湖市弋江区峨桥镇、新疆昌吉-安徽古泉±1100千伏高压受端,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是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
4月30日7时10分,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2号机组圆满完成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考核。试运期间各项性能、环保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至此,项目两台机组实现全容量投入商业运营。华能正宁电厂2台100万千瓦调峰煤电项目,是华能陇东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陇电入鲁”
在能源电力供需格局持续演变的新形势下,电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主力军,云南省秉持资源经济与能源产业“一盘棋”的战略布局,加速推进能源全产业链建设,为绿色能源强省建设提供支撑。双轮驱动破解“三缺”矛盾记者在云南多地调研时发现,缺电、弃电和调节能力不足
在国家“双碳”战略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西电东送南通道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这条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广东的能源主动脉,其电力供需格局正在遭受新的挑战: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西电东送南通道供受两端地区电力需求迅猛增长,2024年广东省发用电差额飙升至2165.7亿千瓦时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鸟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道总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令人瞩目,环绕塔里木盆里,有许多大文章可作,其中一篇便是南疆主网架建设的加快推进。”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中心专责于国康向记者介绍南疆主网架的建设思
高峡出平湖,大坝“战”正酣。近日,由中国电建设计承建的国内高原在建最高双曲拱坝电站叶巴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浇筑总量突破200万立方米,坝体浇筑高度攀升至180米,为首台机组投产奠定坚实基础。叶巴滩水电站地处四川省白玉县与西藏自治区贡觉县交界的金沙江上游干流,是金沙江上游流域川藏段装机容量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重点工作研讨班提出,“扛牢保供首要责任”“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快电网建设”。公司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积极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加快跨区跨省输电通道建设,强化省间电力余缺互济,持续提升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供电保障。目前
近期,多座储能电站获最新进展,北极星储能网特将2025年4月21日-2025年4月25日期间发布的储能项目动态整理如下:新疆莎车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构网型储能电站并网投运4月18日,新疆莎车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储能电站在完成“构网型”改造后,成功并网投运。作为大型光伏配套项目,原储能电站采用传统的“
新型电网运行控制系统赋能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为了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近年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适应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网运行控制系统,主要包括大电网电磁暂态仿真、多时
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主导的“高效灵活二次再热发电关键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项目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认为,该项目突破了二次再热机组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灵活发电技术难题,形成660—1000兆瓦等级全谱系成套技术与装备,实现了二次再热发电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占比持续攀高。截至3月底,浙江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近三分之一。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础,也让电网调度运行面临新压力。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值长詹文达介绍,海量新能源接入主要带来三大难题:一是“用不完”,尤其是节假日期
近期,全球贸易格局重塑。浙江政企抱团形成合力,既应对短期问题,也谋划长期转型。作为经济“血脉”的电力系统,通过加强电力数据监测分析,为各地政府制定政策、企业优化生产策略提供科学支撑。在“世界超市”义乌,当地供电公司通过电力数据每日监测企业生产动态,结合企业对美依赖度形成多维分析模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占比持续攀高。截至3月底,浙江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近三分之一。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础,也让电网调度运行面临新压力。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值长詹文达介绍,海量新能源接入主要带来三大难题:一是“用不完”,尤其是节假日期
近年来,随着“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和DeepSeek等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突破,浙江数据中心行业在技术创新、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多重驱动下发展势头强劲。截至2024年年底,浙江已建成数据中心183个(含智算中心12个、超算中心2个),总体算力规模超每秒12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约占全国总量的4%;用电量从2021
中央电视台在今年“五一”劳动节期间推出“新时代大国工匠”系列人物报道,突出呈现各行业大国工匠匠心筑梦的故事,彰显他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风采。4月28日,首期报道聚焦国网宁波市鄞州区供电公司调控中心自动化班班长张霁明的匠心故事。张霁明,扎根电网一线25年。他带领团队深耕技术攻关,先
近几年,以ChatGPT、DeepSeek等为代表的大模型取得显著进展,人工智能逐渐从感知向认知、从分析判断向生成式、从专用向通用转变,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当人工智能发展进入热潮,我们或许也需要一些观察与思考,关于人工智能+电网,也关于电网转型发展。浪潮之下的起与落1897年爱迪生“点燃了”世界上
4月27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获悉,截至目前,浙江省间电力交易电量突破500亿千瓦时,达到571.3亿千瓦时。浙江是一个资源小省,同时又是个经济大省。一季度浙江全社会用电量1526.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4%。预计今年浙江全社会最高用电负荷将达到1.3亿千瓦,全年用电量超过7200亿千瓦时,而这其
“相位核对无误,移动箱变车开关已合上,旁路系统已投运,分流正常,可以退运柱上变压器!”4月17日,国网浙江绍兴供电公司员工到斗门街道璜山北村,利用小型化移动箱变车开展综合不停电作业,升级村内老旧低压柜进行,保证设备更换期间村民用电“零感知”。此次作业所引入的小型化移动箱变车,在继承
截止4月22日,国家电网其各省网分公司等已有14家企业发布2025年招标计划。分别是国网江苏电力、国网宁夏电力、国网山西电力、国网重庆电力、国网河北电力、国网车网技术、国网吉林电力、国网浙江电力、国网黑龙江电力、中国电财、国网信通、国网特高压公司、国网综能、英大传媒集团。在这8家省网公司中
4月23日,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3月底,浙江省内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大关,达到5071.25万千瓦,较2024年同期增加1474.29万千瓦,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比近三分之一。随着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光伏出力能力也显著提升。数据显示,4月15日,浙江光伏最大出力达到343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
2025年开年,“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国,科技创新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作为国家电网的“排头兵”,国网浙江电力正以“数字浙电”为引擎,以光明大模型为抓手,加速布局“人工智能+电力”战略。今起,浙电e家将在「e思享」专栏推出“电力+人工智能”系列深度报道,聚焦前沿技术应用、未来电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