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翟恩地博士主持大会
02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
翟恩地博士以“整机设计、环境输入、机组系统、结构响应、测试验证”的风机设计要素为主线,揭示并剖析漂浮式风机设计的十大痛点。笔墨不多,却提纲挈领、高度凝练、洞悉深刻。十大痛点既是技术瓶颈,更是推动漂浮式风电技术发展的关键研究领域。
痛点一为“一体化仿真与设计工具链仍不完善”,体现在:主流商业软件开展浮式基础的结构响应、局部强度分析时,尚未具有高效、全耦合、一体化设计方法;不同学科团队采用不同仿真工具,多工具接口复杂、数据传递不畅:工具各有优劣,工具应用时缺乏行业共识的高精度、高效的实践作法。
痛点二为“长柔叶片的气动弹性问题尤为突出”,体现在:漂浮式风机六自由度平台的低频运动造成叶片-叶轮系统的非定常效应,叶片内侧存在失速风险;传统叶素动量理论(BEM)在应对漂浮式风机被动偏航、对风不准确等工况时,存在推力修正误差,局限性凸显;漂浮式机组采取各类抗台手段时,尾缘均处于特殊的入流状态,难以快速精准进行评估。
痛点三为“耦合动力学仿真中的水动力挑战”,即:随着漂浮式风机的大型化,现有仿真方法难以应对浮体刚度和模态变化带来的影响。体现在:极端生存工况下,水动力载荷的粘性以及非线性成分增加,势流理论的基本假设条件不再适用;同时,随着机组大型化、浮体尺度增加,浮体的刚体假设不再适用,需考虑浮体刚度和模态对整机模态及水动力载荷的影响。
痛点四为“浮式基础强度设计尚未实现一体化”,体现在:浮式基础的强度设计仍然依赖于风载和浪载的分步叠加,这种方法导致了设计冗余和不确定性;目前成熟的浮体方案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商业化部署;诸多新概念、新型浮体低成本大规模量产路径不清晰,业界尚未达成共识;此外,还需考虑如何同时实现浮体轻量化和结构强度,以及如何在前端设计、后端制造、组装效率间取得平衡。
痛点五为“系泊系统的降本路径不明确”,体现在:系泊系统设计的多样化使得降本变得更加复杂,业内仍缺乏针对漂浮式风机水深和环境条件的低成本解决方案;系泊系统失效概率相对较高,新型系泊组件、系泊材料等尚未经过充分验证的降载与低成本解决方案,推广应用难度大、风险高。
痛点六为“动态缆设计复杂且面临巨大压力”,即:漂浮式风机动态海缆传输功率高、偏移量大、动态载荷大,在高载流和高电压下面临巨大压力,又遭受海生物附着影响,致使结构、电气和水中构型设计极具挑战。体现在:高载流、高电压、大尺寸带来高疲劳荷载,大幅运动急剧增大附件设计难度,海生物附着严重制约电缆构型。
痛点七为“叶轮、传动链与塔架的耦合振动难以规避”,体现在:当前的漂浮式风机设计仍基于固定式风机方案,只是结合浮体特性与风场环境进行适应性改进,叶片、传动链、塔架振动频率、叶轮转速频率避开共振的设计更加困难;受浮体运动影响,塔架的承载要求大幅提高,刚性-刚性设计导致塔架用钢成本显著增加;针对不同于当前风机架构的漂浮式风机,性能和成本优势也尚未得到明确论证。
痛点八为“闭环控制的稳定性难题”,体现在:漂浮式风机浮体纵摇与叶片变桨耦合失稳问题;叶片变桨带来的负阻尼效应,引发漂浮式风机的控制系统的失稳问题。
痛点九为“水池缩尺试验的局限性”,体现在:水池缩尺试验是漂浮式风机的重要验证手段,但由于气动雷诺数、水动弗劳德数相似性不兼容,存在一定的模拟局限性;水池试验中的风浪相互作用与缩放问题;复合材料系泊缆的刚度与弹性问题。
痛点十为“远程监测和机组可靠性验证不足”,体现在:随着风机逐步部署在深远海区域,可达性差、非计划运维多,且远程监测技术的难度不断增加;大型化海上风电机组正经历着快速迭代发展的阶段,但许多新设计、新工艺还没有得到长时间充分验证,机组可靠性验证不充分。
翟恩地博士做题为《漂浮式海上风机设计痛点问题分析》的引导性发言
03知易行难,行之惟艰
漂浮式风机的技术痛点、瓶颈、难题客观存在,但挑战和机遇并存。翟恩地博士相信,通过汇聚行业智慧与力量,定能找到解决方案,推动漂浮式风电技术实现商业化发展。针对漂浮式风机设计的十大痛点,翟恩地博士也给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思路,为未来技术突破提供方向指引。
针对痛点一“一体化仿真与设计工具链仍不完善”痛点,提出:未来的研究应着眼于开发更加高效、全耦合的一体化设计工具;加强不同仿真工具之间的接口标准化,促进跨学科团队间的协同工作,提升数据流的畅通性;应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合理选择和搭配不同精度的仿真工具。
针对痛点二“长柔叶片的气动弹性问题尤为突出”,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着重于改进气动设计理论,特别是提升叶轮在复杂工况下的响应能力;同时,优化传统的叶素动量理论,针对高诱导因子和漂浮式风机的特殊对风工况,开发更加精确的统一动量理论仿真工具和评估方法。
针对痛点三“耦合动力学仿真中的水动力挑战”,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应包括更高阶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工具开发,尤其是在极端海况下,应准确评估风机动态响应和水动力载荷;同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浮体设计,以减少其对整机模态的影响。
针对痛点四“浮式基础强度设计尚未实现一体化”,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加速开发全耦合的强度分析方法,实现风、浪、流多重载荷的一体化计算;同时,推动新材料和模块化制造技术的研究,降低浮体的生产和安装成本;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寻求轻量化和成本控制的平衡,推动浮式基础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针对痛点五“系泊系统的降本路径不明确”,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开发更低成本、更高可靠性的系泊材料和系统设计,特别是针对不同水深和环境条件下的优化方案;开展针对系泊系统失效概率的深入分析,并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验证新型系泊材料的耐久性与强度,从而为低成本、长寿命的系泊方案设计提供依据。
针对痛点六“动态缆设计复杂且面临巨大压力”,提出:未来应加强对动态缆疲劳载荷的研究,开发更加耐用的附件设计和防护技术,以应对海洋环境的严苛挑战;针对海生物附着问题,行业应加快研发防污材料、优化电缆结构,以提高动态缆的长期可靠性。
针对痛点七“叶轮、传动链与塔架的耦合振动难以规避”,提出:未来行业应加大对浮体特性与风机系统耦合振动的研究力度,通过更精准的动力分析和结构优化设计,来减少振动影响;此外,还需针对新型风机架构,如多叶轮、两叶片、下风向风机等,开展更多实验,以验证其潜在优势和应用可行性。
针对痛点八“闭环控制的稳定性难题”,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聚焦开发更先进的闭环控制算法,增强平台的稳定性;通过引入新的传感器技术,实时监测风机的动态响应,并结合前馈控制算法和高级降载技术,以更有效地抑制平台运动响应,提高风机的运行效率。
针对痛点九“水池缩尺试验的局限性”,提出:未来的研究应结合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势流理论,开发更为精确的混合模型试验方法,以提高气动和水动力载荷的模拟精度;同时,行业应投入更多资源,建设先进的多自由度造波池,能够生成复杂风浪环境,为风机控制和动态响应测试提供更逼真的实验场景。
针对痛点十“远程监测和机组可靠性验证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应加强智能监测系统开发,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风机的故障预测和诊断;同时,行业还需加快机组可靠性验证工作,特别是在极端海况下,通过长期运行数据积累,建立可靠的性能评估体系,确保风机的长期稳定运行。
翟恩地博士主持圆桌大会
04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
翟恩地博士在收尾发言中表示,有信心见证风电行业通过加大对仿真工具、材料技术、控制算法、系统集成的研究投入,逐步克服技术挑战、降低成本,实现漂浮式风电的商业化。同时呼吁风电行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和合作,不断创新思维,探索新的创新平台和合作模式,吸引更多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和企业共同攻坚克难,推动漂浮式风机从技术探索走向商业化、规模化,推动深远海风电向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中船科技副总经理、中船海装常务副总经理黄卫民出席风电行业相关活动论坛,与来自能源开发、设计研发、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多位行业专家围绕风电支撑结构技术创新、海上风电开发的技术突破与多场景应用展开深度对话,为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黄卫民在对话中指出,中船海装是行业最早布局混塔
由EDPRenováveis和Engie的合资企业OceanWinds开发的全球首个商业半潜式漂浮式海上风电场WindFloatAtlantic(WFA)即将迎来其五周年纪念。该项目位于葡萄牙维亚纳堡海岸20公里处,装机容量为25MW,自投产以来已输送了345GWh的电力。5月14日,为纪念该项目成功运行5周年,OceanWinds发布了一份报告,回顾
据国外媒体透露,由菲律宾BuhaWind能源公司(BuhaWindEnergyPhilippines)开发的三个漂浮式海上风电场已获得的菲律宾政府颁发的国家重要能源证书(CEPNS,CertificateofEnergyofNationalSignificance)。这三个风电场全部为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一旦投入使用,总装机容量可达4GW。场址位于菲律宾海岸的
2024年,中国海上风电机型大型化发展有所加速,下线的机型数量与2023年基本一致。2024年,有6家整机企业下线了8款海上风电机型,其中7款的单机容量在16MW以上。这表明中国整机企业对海上风电市场的产品规划已达成一致。越来越多的中高风速风电项目,出于对度电成本的考量,将采用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
1、275MW!3个分散式风电项目获核准!4月2日,宝鹰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旦华复能(珠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莒南沂唐新能源有限公司、莒南唐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分别收到临沂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签发的风电项目核准批复文件。根据公告,具体项目包括莒南沂唐135MW分散式风电项目、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近期,中交三航局中标广东16兆瓦漂浮式海上风电成套系统示范应用工程,中标金额约2.87亿元,计划工期487日历天。该项目位于阳江市阳西县沙扒镇附近海域,水深超过50米,是我国首个大容量漂浮式风电科研示范工程。项目拟建设1台16兆瓦漂浮式风机,采用四立柱半潜式基础,结合动态
3月17日,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制造商TOP10,东方电气跃升至全球第七位,较上年排名提升三位。数据显示,全球风电开发商2024年新增风电装机容量121.6吉瓦。其中,陆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09.9吉瓦,占比90%;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7吉瓦,同比增长6%。东方电气以8.4吉瓦新增装机排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2月19日,陆丰油田群清洁能源电力供给改造示范项目浮体部分在海油工程青岛场地正式开工建造,标志着全球单机容量最大的张力腿(TLP)浮式风电示范项目正式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据悉,该项目位于粤东海域,离岸136公里,水深136米,是我国首个应用TLP技术的深远海风电示范工程,将
1月17日,东方电气集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和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工作要求,全面总结集团公司2024年各项工作,深刻分析当前形势与任务,系统部署2025年重点工作,动
1月11日,全球最大功率等级漂浮式风电机组——中国中车“启航号”在山东东营风电装备测试认证创新基地成功吊装,标志着中车在海上超大型风机的探索迈出重要一步。“启航号”是中国中车自主研发的20MW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功率突破到20MW量级,风轮直径达到260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叶尖速度与高铁
发展FLNG和浮式风电产业培育海洋能源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守为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能源观察”日前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发展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具体到海洋能源领域,应将目光聚焦于深远海。这既出于国际合作的考虑——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
近日,龙源电力工程技术公司“海上风电海缆运行状态监测与快速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总体技术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海缆磁场探测技术的空白,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水下探测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项目围绕海上风电输变电安全运维重大需求,针对行业长
5月17日,中湘海外联合中湘资本新能源公司与香港绿洲电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合作建设柬埔寨蒙多基里150MW风电项目。香港绿洲电力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危卫,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振来,中湘资本党委书记、董事长彭少林出席并见证签约。中湘资本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刘
“十五五”是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电力将持续处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转型的大趋势大环境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电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和先导作用,促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实现,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品牌是企业的核心资产,是传递价值的无声语言,更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力量。多年来,华电科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电科工”)以匠心铸品质,以创新塑特色,让公司品牌在行业浪潮中熠熠生辉,赢得广泛认可与信赖。2025年5月10日是第九个“中国品牌
超声AI扳手助力螺栓的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提升至3%。风电螺栓施拧工具世界性革命螺栓施拧精度从传统力矩扳手的30%(间接换算轴力反馈)提升至3%(直接轴力反馈)。可节省约三分之二的风电塔筒螺栓和叶根螺栓的运维工作量。从根本上解决由于螺栓紧固一致性差导致的风机螺栓断裂风险。精准的轴力定
5月8日,“2025城市新能源论坛”在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北京活动周期间成功举办。活动期间,来自中日两国的能源领域代表就“绿色智慧能源,安全永续未来”主题进行深入讨论。该论坛由北京市昌平区主办,明阳智能作为唯一一家中国风电企业亮相本次活动。明阳智能业务总裁刘连玉出席论坛,在主题演讲中向全球
5月7日,在甘肃崇信黄寨风电二期5万千瓦项目现场,三一重能、三一重起的建设者携手完成了186米混塔风电机组的吊装工作。三一重能自研风机、自研混塔与自主建设,搭配三一重起自研吊装设备,自成一脉的“三一血统”创造了风电混塔项目建设的“加速度”。项目采用三一重能SI-200455混塔机型,是三一重能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在风电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有这样一家企业,在风电齿轮箱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凭借卓越的技术与优质的产品,南高齿在全球风电齿轮箱市场中脱颖而出,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稳居榜首。数据显示,从2013年至今,在风电齿轮箱全球细分市场,南高齿占有率已连续11年排名第一,截
近日,兴蓝风电发布严正声明:XE、XD、HE系列风力发电机组(以下简称“该产品”)系湖南兴蓝风电有限公司(曾用名湘电风能有限公司、哈电风能有限公司)独立研发并享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对该产品所涉及的专利技术、软件著作权、技术文档及相关成果拥有完全所有权,受《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企查查APP显示,4月11日,明阳天成智慧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瑞,注册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包含:新兴能源技术研发;新材料技术研发;机械电气设备销售;储能技术服务;风力发电技术服务等。企查查股权穿透显示,该公司由明阳智能全资持股。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18,辽宁华电丹东东港一期100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风电机组及塔架附属设备采购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中车株洲所预中标,中标价格为32.26亿元。4月15日,河北建投祥云岛250兆瓦海上风电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采购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三一重能预中标,中标价格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5月21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2025年度关键技术研发计划“新能源”项目申报指南》,征集范围包括:绿色燃料、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新型电力系统。其中绿色燃料领域包括电催化合成氨关键技术、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高性能膜电极开发及批量化制造技术、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水制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5月12日,上海崇明区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张江高新区崇明园改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打造绿色低碳特色产业。推动绿色低碳技术产业化,依托上海碳中和技术创新联盟,设立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碳中和技术创新孵化基地和产业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其中提出:深入推进工业通信业领域碳达峰,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另外在附件重点工作任务上,还提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核心支撑作用,依托
近日,上海市发改委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吴泾等重点区域整体转型,推动漕泾综合能源二期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实施落后产能调整项目450项。加快布局和培育绿色低碳新赛道产业发展,推动新型储能、绿色燃料等产业高质量发展。加
4月23日,上海发改委关于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提出推动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多元发展,全市光伏装机规模突破500万千瓦,金山一期海上风电力争建成并网。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持续提升,绿电交易规模力争超过70亿千瓦时。推进绿色燃料产能建设,前瞻谋划绿色燃料重
4月23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上海市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及节能减排重点工作安排》。文件提出,完成全市“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各区、各行业、各重点区域夯实目标分解和推进机制,单位GDP能耗下降率按照完成“十四五”规划总目标设置年度目标。努力推进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主要污染物氮氧化
2025年4月19日,粤电阳江海上风电公司下属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场项目永久接入系统受电一次成功,标志着广东能源集团首个百万千瓦级(总装机容量1000兆瓦)深远海风电工程正式迈入高效运行阶段。粤电阳江青洲一、二海上风电项目位于阳江青洲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规划场址东北侧,项目水深范围37至4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命脉。2025年一季度,在“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下,我国能源保供扎实有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记者调研发现,国家能源行业转型升级浪潮下,越来越多民营企业逐“绿”而行,在加速布局能源领域中开辟发展新空间。阳春三月,湖北大冶。特变电工集团自主研发的±800千伏特高压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中对于“支持各类经营主体依法按照市场规则公平参与能源领域竞争性业务”的要求,强调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作用,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促进可再生能源
2024年9月,位于昌都市八宿县邦达镇的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西藏八宿1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如今,项目已稳定运行半年,在平均海拔5050米、最高海拔5200米极端气候频发的“世界屋脊”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洲所”)研制的风电机组以卓越的可靠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