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业界将固态电池视为未来争夺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和话语权的核心技术之一,谁能先一步量产装车固态电池,尤其是全固态电池,便将在该领域抢占领先优势。
近段时间,固态电池领域的研发进展开始提速,多家企业竞相布局。
机构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创新纪录,达到170万辆;1-9月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已达1,150万辆,同比增长22%。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和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固态电池今年以来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近期,包括奇瑞、比亚迪、丰田、梅赛德斯-奔驰等在内的众多国内外主流车企纷纷公布其固态电池装车计划或研发进展,展现出对这一前沿技术的浓厚兴趣和坚定信心。
与此同时,亿纬锂能、卫蓝新能源、比亚迪(弗迪电池)、孚能科技、欣旺达、南都电源、鹏辉能源等主流动力电池企业密集加码固态电池领域,以加快其固态电池的研发、验证、装车速度。
2026年全固态电池整车纯电续航里程或将超1500km
车企方面,10月18日,奇瑞汽车对外介绍了其固态电池商业化进度表:目标到2025年使其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600Wh/kg;到2026年实现装车(定向运营),届时整车纯电续航里程将有望突破1500km;到2027年全固态电池汽车批量上市。
相关资料显示,目前,民用小型车油箱通常在35L-45L之间,(非高速)续航里程约为400km;中型车油箱在55L-75L,(非高速)续航里程可达500至600km。配套全固态电池整车纯电续航如果超过1500km,则将力压2箱油的续航性能,甚至达到普通燃油车3箱油的续航性能,这无疑将是电动车的一大突破,而这种优势或有望进一步加快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的速度。
目前燃油乘用车加满1箱油的续航里程在500-700km,配套全固态电池整车纯电续航如果超过1500km,则将力压2箱油的续航性能,甚至达到普通燃油车3箱油的续航性能,这无疑将是电动车的一大突破,而这种优势或有望进一步加快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的速度。
作为全球电动汽车龙头,比亚迪此前也明确了其全固态电池装车时间表。据报道,其全固态电池计划于2027年小批量搭载于比亚迪高端车型作为示范项目,规模在1000台左右;2030年为市场推广期,预计将有4万台车辆配套其全固态电池,并拓展至主流车型;2033年起,进入快速扩展期,预计将有12万台车辆的规模化装机。
今年9月,长安汽车在介绍其全固态电池计划时表示,长安汽车计划到2025年将实现其20Ah全固态样品能量密度≥350Wh/kg,循环性能达300周;到2027年实现电芯容量60Ah,能量密度≥400Wh/kg,循环达1000周,同时可实现1C-2C快充,并开始装车验证;到2030年逐渐进入量产装车阶段。
今年早些时候,上汽集团表示,2026年其全固态电池将实现量产,2027年装车;广汽集团也介绍道,其全固态电池计划2026年上车。
除了中国车企,丰田、梅赛德斯-奔驰这两大国际车企近期也在固态电池领域加码。
丰田汽车近日宣布,其固态电池生产计划已获日本政府正式批准,并将于2026年开始生产。
9月11日,梅赛德斯-奔驰宣布与美国电池初创公司Factorial Energy合作,双方拟共同开发一款新型全固态电池——Solstice,以提升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
据介绍,Solstice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可达450 Wh/kg,可以使奔驰的新车续航里程增加80%,超过600英里(约1000公里),车辆重量减轻40%。不过据奔驰透露,这款全固态电池不会马上量产,计划到2030年量产装车。
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奔驰、丰田,还有日产、本田、现代、通用、宝马、福特等十余家海外车企,已相继发布其固态电池产品或研发/量产计划。
海外车企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发力,无疑旨在“弯道超车”。面对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的领先地位,海外车企选择固态电池作为突破口,试图绕开中国在液态锂离子动力电池上的巨大优势,力求在新一轮的技术竞赛中占据先机。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车企和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市场优势不容小觑。
可以看到,中国主流车企全固态电池装车的时间节点基本在2027年前后,而作为这场竞速赛的一大主力,动力电池企业也在为加快实现固态/全固态电池规模化落地而努力。
中国电池企业加快技术创新与产线建设
10月17日,北京卫蓝新能源高性能固态锂离子电池量产建设项目正式开工。据介绍,该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重点布局低空动力、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今年8月,卫蓝新能源对外表示,卫蓝计划在2027年之前,实现其全固态电池的规模化量产。到2030年,有望把全固态电池的销售价格控制在0.5元/Wh以下。资料显示,今年6月,其360Wh/Kg半固态电池已成功下线,并供应至蔚来的第四代150KWh电池包。
10月14日,欣旺达动力在巴黎车展上亮相其固态电池产品。据介绍,欣旺达动力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经完成开发;其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的电芯样品已经开始中试试验;其第三代聚合物复合全固态电池已完成实验室验证,预计2025年完成产品开发;其第四代全固态电池还在研发中,预计2027年完成实验室样品制作,目前进展顺利。
10月8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比亚迪一项名为“全固态电池、电池组和用电设备”的专利公布,申请日期为2024年8月7日。
9月,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上表示,其在固态电池领域已进行技术布局,并做了相关产业规划。亿纬锂能计划于2026年取得工艺突破,推出其高功率、高环境内耐受性和绝对安全的全固态电池,主要用于混合动力领域;到2028年实现技术突破,推出400Wh/Kg高比能全固态电池。
同月,孚能科技与江铃集团新能源签署固态电池战略合作协议,以加速固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资料显示,孚能科技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在乘用车领域量产装车,并在商用车领域取得突破。孚能科技于今年3月与一汽解放签约相关合作,双方将围绕轻、中、重整车平台及干线运输、城市物流、市政工程等具体场景,开展商用车半固态及固态电池项目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半固态、固态电池商用车市场及产业链发展。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固态电池因高安全和高能量密度,有望开启新一轮电动化创新周期。2024年以来,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出现半固态量产车型上市、半固态电池装车渗透率达1%等边际变化,产业化信号已至。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市场空间有望达1.2万亿元。
不过,业界也意识到,固态电池技术的成熟和产业化仍需要很长时间。“如果以1到9分为固态电池的技术和制造成熟度打分,那么宁德时代现在可以得4分。”在近段时间的行业会议上,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这样回应业内关切。
可以看到,宁德时代固态电池的“进度条”走到近一半,这也佐证了真正实现全固态电池技术商业化,还有很多难点、堵点需要解决。在这一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全固态电池在技术上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固体电解质的导电率差、材料兼容性不够、界面稳定性不足等问题,但相信随着科研技术人员的不断努力,这些技术瓶颈将会逐步被突破。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日,日本大型电池企业麦克赛尔株式会社(Maxell)宣布,将解散旗下一家中国子公司——无锡麦克赛尔能源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无锡麦克赛尔)。资料显示,麦克赛尔成立于1961年,1964年成为日立集团成员,以研发和生产高科技数据媒体、视听设备及能源产品著称。无锡麦克赛尔成立于1996年,是麦克赛尔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天齐锂业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高度关注固态电池的技术进展,并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布局相关领域。在关键材料方面,公司已顺利完成下一代固态电池核心原材料——硫化锂的产业化筹备工作,持续推进产品质量提升和降本技术优化。公司已完成硫化锂产业化设备、工艺开发,形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万润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作为头部正极材料供应商,紧跟固态电池行业发展需求和战略客户量产节奏,已在固态电池环节价值量较高的正极材料和电解质领域进行发力布局。正极材料方面,性能优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可以适配固态电池体系,公司不断进行材料结构和工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金龙羽4月2日公告,孙公司金龙羽新能源(惠东)有限公司拟在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内投资建设固态电池关键材料量产线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为12亿元,其中,建设投资为8.7亿元,流动资金为3.3亿元。孙公司已竞拍取得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内相关土地使用权,前述投资额不包括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价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公司电解液市场后续规划,新宙邦回答: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为电池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化学品(如电解液、添加剂、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超级电容器化学品、一次锂电池化学品、钠离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当前锂盐的供需格局问题,藏格矿业回答:展望2025年,需要持续关注供应端的高成本产能出清进程。需求端,电动汽车智能化大势所趋,储能市场大有可为,固态电池、AI、具身智能等技术革新有望提供新增长极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容百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24年,公司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销售超2.7万吨,公司的高镍及超高镍系列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9系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是固态电池未来的主要方向,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持续投入,其中,半固态电池用超高镍正极材料保持稳定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振华新材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2025年,公司重点加快推进完成6系三元材料在主要客户需求计划的同时,在钠电、磷酸锰铁锂方面加速推进产业化,紧密围绕固态电池、低空经济等领域所需材料加大研发力度,持续降本,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几年)新一代动力全固态电池将实现产业化。从战略全局看,当前重点要防范的是全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带来的颠覆性风险。”在日前举行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再次向行业发出警告。△图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作主旨发言中国电池产业又走到了关键的节点。“这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中仑新材外宣布旗下长塑实业成功研发出固态电池专用BOPA(双向拉伸尼龙薄膜)。这款专为固态电池量身打造的BOPA,在柔韧性、抗穿刺、抗冲击等力学性能方面表现卓越,可满足固态电池对封装材料的严格标准,堪称固态电池的“硬核铠甲”。中仑新材研发负责人表示:“这款产品前后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0日,德加能源固态电池量产发布暨固态电池研究院成立仪式在江苏昆山举行,苏州德加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交付首批固态电池产品,实现“发布即量产、量产即交付”。同日,昆山市工业技术研究院与德加能源合作共建的固态电池研究院揭牌。该研究院将开展技术概念验证平台、产业技术工程
当地时间4月2日-3日,2025年伦敦太阳能及储能展(SolarStorageLiveLondon2025)在伦敦ExCeL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楚能新能源携储能矩阵产品亮相,凭借第四代电池技术迭代与系统级创新,赢得客户一致高度评价。展会上,楚能重点展示了全新一代472Ah电池、longπ314Ah电池、聚能π314Ah电池及CORNEXM6等创新
作者:叶锦昊1,侯军辉2,张正国1,3,凌子夜1,3,方晓明1,3,黄思林2,肖质文2nbsp;单位:1.华南理工大学传热强化与过程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3.广东省热能高效储存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用:叶锦昊,侯军辉,张正国,等.100Ah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的热失控特性及产气行为[J].储能科
3月28日,楚能新能源重磅发布第四代储能专用大容量472Ah电池。此次发布的472Ah电池循环寿命可延长至15000次,35℃高温环境下循环不打折,能完美覆盖多种应用场景。在量产进度上,楚能472Ah电池可充分利用现有产能及原材料供应链体系,为大规模快速量产提供了有力支撑,预计4月25日开启全球送样,6月30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万润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2024年度钠电材料已实现百吨级出货,下游市场应用场景包括两轮、三轮等小型电动车型、低速四轮车、增混电池、超低温环境储能等需求。公司现有磷酸铁锂产线可以和钠电材料生产匹配,现有钠电产能能够满足当前市场订单。
2024年中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行业呈现出如下特点:1)加工费和价格触底,2025年初触底回升;2)高性能磷酸铁锂材料出货快速起量;2)在正极材料中占比进一步扩大。1、加工费和价格触底,2025年初价格开始回升。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4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价格低于4万元/吨,部分低端产
3月28日上午,2025年“投资北京”大会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举办。会上,北京星川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星川”)超高倍率锂离子电池项目签约落地北京经开区(北京亦庄)。该项目预计将于明年6月开始量产。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在大会上作推介。“北京星川超高倍率锂离子电池项目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深圳新宙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答投资者提问。对于公司电解液市场后续规划,新宙邦回答:公司核心业务之一为电池化学品,主要产品包括:锂离子电池化学品(如电解液、添加剂、新型锂盐、碳酸酯溶剂)、超级电容器化学品、一次锂电池化学品、钠离子
2025年3月31日,在“2025榆林—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交流座谈会”深圳主会场,中钠储能技术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定边中钠新能源有限公司与榆林市政府、产业链合作伙伴正式签署协议,启动总投资9.7亿元的“500MW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制造项目。项目规划建设年产500MWh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及年产5000吨PPH储罐配
近期,储能安全与质量问题再度成为行业焦点。随着行业快速发展,低价竞标、假冒伪劣(性能虚标)、虚假宣传、服务乱象等问题接连出现,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这其中行业既存在“无知”的问题——对电池及电化学储能的安全研究不够,防范方法缺失;又存在“知而不行”的问题,有的存侥幸心理,有的是从成本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晚间,龙净环保发布《2024年年度股东会提示性公告暨会议资料》,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19亿元;利润总额9.76亿元,同比增长49.7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0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63.15%。经营性现金流21.77亿元,同比增长27.58%。其中新能源业务加速突破,取得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晚间,比亚迪公布2025年3月产销快报,3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74万辆,同比增长24.76%;本年累计销量为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2025年3月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计72723辆。2025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0.347GWh,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
3月31日,蜂巢能源在遂宁基地顺利下线第120万套电池包,其中越野电池下线累计超28万套。继今年1月8日达成百万套里程碑后,蜂巢能源不到三个月便完成20万套产能跨越,全力展现蜂巢速度。开年以来,面对新能源汽车市场订单量的持续增长,蜂巢能源依托产研效能提升与智能制造,实现产能加速释放,充分展现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日,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宁德时代提问:3月29日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汽车是不是用的公司的电池?对此,宁德时代回复称:不是我们的电池。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晚间,比亚迪公布2025年3月产销快报,3月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7.74万辆,同比增长24.76%;本年累计销量为100.08万辆,同比增长59.81%。2025年3月海外销售新能源汽车合计72723辆。2025年3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0.347GWh,2025年累计装机总量约
在近期举行的2025年欧洲储能峰会上,调研机构WoodMackenzie公司分析师KevinShang和AnnaDarmani接受了行业媒体采访,深入剖析了欧洲电池行业市场格局。FreyrBattery公司计划在挪威莫伊拉纳建设电池生产工厂他们探讨了电池供应链持续变化以及欧洲客户对储能电池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日益严格的要求。讨论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31日,珠海冠宇发布关于核心技术人员调整的公告,其中显示新增认定赵伟先生、钟季先生为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原核心技术人员邹啸天先生因个人原因离职,公司不再认定其为核心技术人员。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研发团队共有研发人员363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1.79%。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日消息,天眼查App显示,近日,赛力斯汽车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工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交银金融资产投资有限公司为股东,同时,注册资本由约100.84亿人民币增至约103.05亿人民币。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小鹏、广汽、小米、比亚迪、奇瑞、上汽、长安、特斯拉、奔驰、宝马、丰田、本田、通用等在内的形成一波车企跨界潮。市场方面,摩根士丹利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未来十年科技投资的最大主题之一。高盛预测,在这场争夺未来产业制高点的竞赛中,凭借电动汽车电池与人形机器人电池
作者:梁毅韦韬殷广达黄德权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引用:梁毅,韦韬,殷广达,等.亲锂Ag-3D-Cu电极的设计及电化学性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2):515-524.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8本文亮点:通过在泡沫铜表面化学镀银的方式制备具有亲锂性的Ag-3D-Cu集流体。(1)银粒
3月29日,中国航空学会飞行汽车分会2025年年会暨飞行汽车标准研讨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举办。会上发布行业白皮书,并进行飞行汽车团体标准体系研讨,北京亦庄将为飞行汽车的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打造“低空制造示范区”。研讨会现场。以会引智主题演讲+白皮书发布+标准研讨飞行汽车作为一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孚能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针对飞行汽车定点项目,公司提供的高压动力电池采用了固态电池解决方案,是飞行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可为飞行汽车提供充足、可持续的动力来源。客户充分分析了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研发、生产组织能力等诸方综合因素,决定选择公司作为其
2月份,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大变脸,多家市占率环比下降,有企业失速,亦有企业超车,新一轮洗牌期开启。近年来,“产能结构性过剩”和“去库存”一直是围绕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关键词。根据研究机构EVTank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全产业链的动力电池库存高达164.8GWh,2022年全行业的动力电池库存达到历史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