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水电水力发电报告正文

共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报告(2024)

2024-10-23 17:11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杨永明关键词:绿色能源能源项目水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中亚地区

中亚五国油气资源丰富,长期以来形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在碳中和目标愿景、保障能源安全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形势下,以传统油气能源为主的中亚国家同样面临能源转型压力。与此同时,中亚五国风、光、水力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如哈萨克斯坦水能、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吉尔吉斯斯坦的水力资源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塔吉克斯坦水力资源丰富,乌兹别克斯坦太阳能资源丰富,且中亚五国在能源转型上有“船小好调头”的特点,具备较大发展潜力。

中亚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相关政策,致力于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并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如《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中提出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乌兹别克斯坦出台《2019—2030年向绿色经济过渡战略》;《土库曼斯坦可再生能源法》强调有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多样化和可持续发展;吉尔吉斯斯坦颁布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2019—2023)》重点关注绿色能源、绿色农业、绿色工业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中国中亚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双方开展绿色低碳合作的顶层设计也日益完善。2022年6月,在“中国+中亚五国”外长会晤联合声明中,生态、环保、水资源和绿色发展合作是重要内容。2023年5月中国—中亚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达成系列合作共识,其中就包括“发起中国—中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深化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合作”;《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明确强调拓展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合作,加快绿色基础设施联通,加强水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合作,深化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实施绿色技术、清洁能源等项目,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和中亚国家的绿色能源合作涉及水电、风电、太阳能等诸多种类和行业。其中,中哈合资建设中亚最大风电项目江布尔州100兆瓦风电项目于2021年6月全容量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00兆瓦,投产后每年可发电3.5亿千瓦时。2021年,中国电建集团总承包建设的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100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是乌境内首座大型光伏电站。2023年5月,国家电投中电国际与哈萨克斯坦能源部、“萨姆鲁克-卡泽纳”国家福利基金股份公司、三一重能签署在哈建设1吉瓦“风电+储能”谅解备忘录。中国铁建、国家电投与吉尔吉斯斯坦签订吉首个大型集中式光伏项目伊塞克库尔1000兆瓦光伏发电厂项目投资框架协议。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中亚地区投资清洁能源产业,参与中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

◆在哈萨克斯坦,中国企业参与了哈多个光伏、风力发电项目,包括卡普恰盖(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伊比拉(5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阿拜(100兆瓦)风力发电项目等。

◆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能建葛洲坝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参与投资了该国卡什卡达里亚州500兆瓦和布哈拉州500兆瓦组成的1吉瓦光伏项目。中国企业还参与了乌兹别克斯坦税务局大楼、阿尔马雷克矿山冶金联合体、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等光伏项目。

◆在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能源部与中国金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设3吉瓦的风力发电站,并与中国国际电力有限公司签署在伊塞克湖地区建立1吉瓦太阳能发电厂的协议。

◆塔吉克斯坦九成以上的电力来自水电,因此塔吉克斯坦减排的压力较轻。在其水电站建设方面,中国企业参与格拉夫纳亚水电站技改项目,缓解了塔吉克斯坦电力紧张的问题,也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的高度认可。

(三)非洲地区

在非洲大部分地区,能源短缺制约经济发展。联合国有关机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无电人口达6.85亿,其中80%以上居住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然而,非洲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巨大。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报告显示,非洲拥有全球60%的太阳能资源,风能、地热、水能资源也相当可观,这使得通过绿色发展解决非洲能源短缺问题成为可能。同时,非洲是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明显的地区之一,从这一角度讲,绿色低碳转型需求同样迫切。

非盟和非洲多个国家出台了清洁能源相关发展规划。埃及政府已批准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量已超过12吉瓦,埃及政府表示,将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推动更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落地;摩洛哥计划到2030年将其可再生能源产能提高到12吉瓦,该国将在未来8年内将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目前的40%提升至52%;安哥拉制定了《2023—2027国家发展计划》,提出可再生能源占比达到72%的目标;肯尼亚计划在2030年实现100%清洁能源发电。根据非洲能源商会评估,随着非洲能源转型进程的加快,可再生能源将成为非洲的主导能源,发电比例将从2023年的25%提高到2030年的47%,2050年达到75%。

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中国和非洲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和政策协调,建立起新时代中非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不仅是中国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八大行动”和“九项工程”的组成部分,也是中非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2024年9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关于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北京宣言》发布,为中非合作指明了新的方向。在能源领域,宣言中提到中方将支持非洲国家更好利用光伏、水电、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进一步扩大在节能技术、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等低排放项目的对非投资规模,助力非洲国家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发展绿氢和核能。

中国目前是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2821亿美元,连续第二年刷新历史峰值;截至2023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2024年中非贸易投资继续保持稳步发展态势,充分显示出中非经贸合作的强大活力和韧性。中国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的地位。近年来,中国“新三样”走俏非洲市场,2023年中国对非洲出口同比大幅增长291%、109%、57%。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前7个月,中国对非汽车、风力发动机组等产品出口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35.8%和253.1%。

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中国对非已顺利实施上百个清洁能源和绿色发展项目,南非德阿风电站、肯尼亚加里萨光伏电站、卢旺达那巴龙格河二号水电站等成为当地发展清洁能源的标志性项目。中国企业通过技术转让、项目合作和金融支持,助力非洲国家发展可再生能源并改善电力基础设施,为非洲能源结构转型提供有力支持。2020年11月,中非环境合作中心正式启动,重点围绕“中非绿色使者计划”“中非绿色创新计划”等项目开展合作,以加强环境政策交流对话和环境问题联合研究,为非洲培养环保管理、污染防治、绿色经济等领域专业人才。越来越多非洲青年参与其中,成为中非绿色合作的生力军。

◆在肯尼亚,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加里萨光伏电站年均发电量超过7600万千瓦时,每年可减少约6.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由中企总承包的35兆瓦地热发电站——索西安地热电站已于2023年6月底投产送电,这是非洲首个从设计到建设、调试完全由中企独立完成的地热发电站。

◆在摩洛哥,中企建设的努奥二三期光热电站,为超过100万户摩洛哥家庭提供清洁能源,彻底改变了摩洛哥电力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在南非,中企投资建设的德阿风电项目已并网发电,总装机容量24.45万千瓦,每年为当地提供7.6亿千瓦时的稳定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20多万吨标准煤,助力南非实现到2030年将太阳能和风能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从7%提升到40%的目标。

◆在安哥拉,中企承建的安哥拉最大水电站——凯凯水电站的建设如火如荼,这个被誉为“非洲三峡工程”的大工程,建成后可满足该国40%以上的用电需求。

◆在加纳,中企计划在该国北部投资建设2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开发100兆瓦风力发电场,届时将为加纳提供更加多样的清洁能源选择,助力当地绿色能源转型。

◆在乌干达,中企建设的卡鲁玛水电站全部机组已发电并网,该电站作为乌干达最大水电站,将乌干达电力装机总量提升近50%,每年节约原煤131万吨,减少碳排放348万吨,相当于种植150万棵树。

(四)拉美地区

拉美地区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风能密度大,太阳能和风能资源丰富;同时拥有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流亚马孙河,水能资源丰沛。该地区电力供应的一半以上为水电,其中,巴西、巴拉圭、巴拿马、乌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水力发电占本国总发电量的比重甚至超过了60%。

许多拉美国家将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视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2019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框架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可再生能源倡议正式启动,目标是到2030年至少7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当前,地区各国都在努力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和潜力,为实现这一目标贡献力量。近年来,巴西政府推出多种举措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巴西国家电力局此前发布的《巴西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商业计划》承诺,对投入运行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用户的收费优惠80%,优惠期长达10年。哥斯达黎加的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供电,到2035年实现公共汽车和出租车100%电气化。阿根廷政府计划到2025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提升至20%。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指出,拉美地区是极具吸引力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目的地,预计到2050年,拉美可再生能源投资需求每年约为450亿美元,每投资1美元可带来3至8美元的经济回报。预计到2050年,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有望助推拉美地区生产总值提升2.4%。

随着中拉全方位合作不断推进,可持续发展议题被纳入战略合作框架。2021年中国—拉共体论坛第三届部长会议通过集体宣言,表示欢迎并认同全球发展倡议,认为该倡议为落实2030年议程提供新机遇。会议发布的《中国—拉共体成员国重点领域合作共同行动计划(2022—2024)》强调继续推进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民用核能、能源技术装备、电动汽车及设备、地质和能源矿产资源等领域合作;拓展清洁能源资源相关新兴产业合作,支持企业间技术转让,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中企推进在拉美地区的电网建设合作,同时加大为无电地区开发分布式新能源电力项目,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工程、阿根廷高查瑞太阳能电站等项目,提升所在国能源可及性,助力实现清洁能源的广泛利用。目前,中拉在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生物质能、锂电池等领域的合作均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双方在绿氢、智慧储能等新兴领域亦开启了合作尝试。中国企业凭借强大的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持续向拉美出口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和应用的相关设备。拉美地区太阳能组件的前十大供应商里有八家是中国企业,包括隆基、晶科、天合光能和晶澳等。2011—2020年,拉美地区自中国进口的风力发电机组占中国该产品出口总额的17%。

与此同时,中国在拉清洁能源投资目的国和形式不断多样化。2005—2020年,中国在拉美可再生能源投资目的地主要为巴西、墨西哥、秘鲁、阿根廷和玻利维亚等国,从形式上看,项目投资、并购和绿地投资齐头并进。2020年,中国国家电网与西班牙能源集团签署股权购买协议,收购其持有的智利第一大配电公司和第二大输电公司智利CGE公司96.04%的股权。2020年后,中企在拉美开始加大绿地投资。此外,投融资与工程承包、项目运营相结合的“投融资+建设+经营”模式逐渐成为中拉清洁能源合作主流。

◆在巴西,国家电网建设和管理的巴西美丽山水电站特高压输电项目将水电从巴西北部输送至东南部,惠及2200万人,约占该国总人口10%。截至2023年2月,该项目已输送水电超过1600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省超过5700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9亿吨。

◆在智利,南方电网参与筹建的智利首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准备工作。作为迄今为止南方电网最大的海外绿地投资电网项目,这条全长约1350千米的输电线路将成为中智两国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成果,助力智利绿色发展。

◆在玻利维亚,2023年12月,中国企业承建的碳酸锂厂项目竣工,阿尔塞总统出席仪式时表示,这标志着该国正式开始进入锂工业化进程。

◆在阿根廷,中国电建在其北部胡胡伊省承建的高查瑞太阳能电站可满足当前该省70%的电力需求;马德林港郊区的罗马布兰卡风电场是阿根廷最大的风电场之一,该项目一期、二期、三期和六期风电场以及位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省的米拉马尔风电场由中国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中企参建的基塞水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可满足150万户家庭日常用电,为阿根廷节省近11亿美元油气进口开支。

(五)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油气储量极其丰富,是全球最大的油气生产地,同时拥有丰富的日照和风能资源以及大量无人居住的土地,在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方面具备先天性优势。近年来中东逐渐减少对传统能源经济的重度依赖,转而进行环球战略投资,以期实现国内的多元化转型及可持续发展,如沙特阿拉伯通过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对信息科技、数字化转型、新能源等产业进行政府投资等。从投资规模来看,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全球投资主要集中在其更为熟悉的能源、金融和公用事业板块。

与此同时,中东国家纷纷推出能源转型规划,致力于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沙特阿拉伯在“2030愿景”发展战略中宣布,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在该国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将达到50%;阿联酋“2050能源战略”的目标是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在总能源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到50%;埃及则计划到2035年将清洁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提升至40%。自2010年以来,中东地区可再生能源需求平均增速接近30%,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分别占80%及20%,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之一。

2022年12月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上,中国提出中阿务实合作“八大共同行动”,其中包括绿色创新共同行动和能源安全共同行动。中国提出愿同阿方设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国际研究中心,共建中阿清洁能源合作中心,支持中国能源企业和金融机构在阿拉伯国家参与总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等具体举措,展现出持续深化应对气候变化合作的决心。

近年来,中国与中东地区间的贸易投资往来逐年递增,2016至2023年,贸易总量年均增速约11%。2023年,中东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资金融通的第二大受益者,市场规模高达158亿美元,同时中东也是中国建设项目参与的最大受益者,占项目总额的36.7%;另一方面,中东主权财富基金对中国投资在2023年大幅增长至约23亿美元,2024年一季度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更是将对中国资产的持股比例提高了约10%。中国与中东地区主要的投资互动领域集中在能源板块,而清洁绿色能源也逐渐成为双方投资的核心主题。此外,随着逆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欧洲与美国通过关税对中国的新能源供应商提出越来越多的挑战,而这一部分出口也分流至中东地区。2024年以来,中国对中东的太阳能电池板出口同比增长97%,电车出口同比增长约175%,风力涡轮机出口同比增速逾200%。

随着中国与阿拉伯国家深化在清洁能源、低碳经济、能源转型等领域合作,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也不断走进阿拉伯国家。中阿技术转移中心自2015年成立以来,相继在沙特阿拉伯、约旦等国共建立了8个双边技术转移中心,形成了链接近5000家中外成员的技术转移协作网络。此外,中国通过多层次培训项目,助力阿拉伯国家提高自主发展能力。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共同组建了中阿清洁能源培训中心,以此为依托共同组织光伏、光热、风电、智能电网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活动。

◆在沙特阿拉伯,2024年7月,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宣布与中国企业远景科技集团、晶科能源和TCL中环分别达成协议,成立三家合资公司,以推动风能和太阳能相关设备和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组装。从签大单到建工厂,通过产业链各环节全方位的合作、一体化布局,中国新能源企业正在集体“出海”中东市场。

◆在阿联酋,中国承建的全球最大的单体太阳能发电站——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已正式开启运行,该光伏电站可供20万户居民用电,每年将减少碳排放240万吨,使清洁能源在阿联酋总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3%以上。

◆在摩洛哥,中国企业承建的努奥三期太阳能聚热发电独立电站是世界在运单机容量最大的塔式光热电站,也是摩洛哥境内近年来实施的最大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极大缓解了摩洛哥能源紧张的局面,还可将富余电力输送欧洲,为摩洛哥能源自给和独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阿曼,中国电建承建的该国最大可再生能源项目——阿曼伊卜里光伏项目2022年竣工落成,这也是阿曼“国家能源计划”中最大的光伏项目,对于改善高峰期电网调峰能力、缓解阿曼马斯喀特及北部地区高峰期电力短缺具有重要意义。

四、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的方向

近年来,国际形势趋于复杂,各种形式的绿色壁垒增多,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困难增大。面对新情况新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愿同世界各国共同完善清洁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共享知识和经验,携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不懈努力。

第一,共同深化能源转型务实合作。致力于推动完善能源领域双多边合作机制,进一步发挥现有政府间合作机制和平台作用,发挥“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制度优势,加强能源转型政策交流与合作意向沟通,积极参与能源转型谈判,通过共同开展政策研究与交流、人才培养与能力建设、项目研发与协调等形式,促进共建国家之间开展更加务实的绿色能源合作。除政府间合作外,鼓励在能源转型、气候变化等话题上开展更多的非政府间国际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研究机构开展绿色能源领域交流合作,通过企业合作、学术研究和研讨等国际交往活动,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信任,分享能源转型、市场建设等多方面的经验和建议,促进项目落地,为绿色能源国际合作提供助力。

第二,共同维护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反对各种形式的“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反对泛化国家概念、以各种名目限制正常的国际发展合作、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特定国家企业的行为。主动应对欧美国家的投资与贸易壁垒,积极参与绿电绿证、碳足迹等国际标准制定与互认,促进新能源产业链的自由投资与贸易。进一步拓宽第三方市场的合作范围和模式,优化新能源产业分工,引导更多的跨国企业、国际金融机构联合开拓第三方市场。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形成透明和稳定的市场氛围,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构筑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能源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以负责任的态度保障全球能源安全、促进绿色发展。

第三,共同推动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协调发展。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能源转型变革,以推动“一带一路”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重点,广泛推进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核电、风电、光伏、智能电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技术和投资合作,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能力建设。巩固拓展新能源产业优势,推动大型风电、高效率光伏、光热等技术创新,打好财税、金融等政策“组合拳”,推动形成更强能源创新合力,加快从产品贸易向提供更多价值的服务方案转变,赋能全球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积极探索“一带一路”沿线中东、东南亚、中亚、非洲、拉美等区域的新能源产品市场,完善清洁能源投资政策和海外能源投资标准,立足优势技术和产品向上下游产业链拓展,开展全方位、多种类的新能源产品贸易、能源服务和产业投资合作。以共同安全为追求,以互助互利合作为原则,倡导能源持续发展,构建全球能源安全和治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R].2024,08.

[2]林屾,王永中,黄晓辰. 绿色金融助力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回顾与展望 [J]. 中国外汇, 2023, (20): 36-38.

[3]龚鸣,禹丽敏.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N]. 人民日报, 2024-01-22 (003).

[4]许勤华. 绿色“一带一路”硕果累累[N]. 光明日报, 2023-09-08 (012).

[5]李玉举,肖新建. 如何深化新能源科技创新国际合作[N]. 学习时报, 2024-05-03 (002).

[6]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深化“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 2024-09-24.

原标题:研究报告 | 共建“一带一路”绿色能源合作报告(2024)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绿色能源查看更多>能源项目查看更多>水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