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华能集团总经理张文峰: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与实践

2024-11-14 16:45来源:电联新媒作者:张文峰关键词:华能集团新型电力系统电力体制改革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我国电力行业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和把握新任务新要求,科学系统谋划,积极探索实践,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张文峰)

准确把握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深改委第二次会议上指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这些重要论述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型电力系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注入强大动力。

锚定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需要把握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基本特征,发展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的新质生产力。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新能源友好并网、智慧化调度、多元储能等新技术,新能源、储能、氢能等协同融合的新产业,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风光水火核多能互补的新模式。充分运用“数智技术”,贯通电力生产消费全流程,全面提升能源的绿色化和转化效率。

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在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电源构成、电网形态、负荷特性、技术基础、运行方式都将发生一系列重大变化。面对这些重大变化,既需要能源电力行业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也需要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材料、高端装备、深地深海、量子科技等各领域的新质生产力,通过跨领域、跨行业的新质生产力的不断融合发展,为应对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面临的安全、经济和环境挑战,提供更加丰富的解决方案。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产业链融合创新

新型电力系统是实现电力生产绿色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生产消费数字化的平台,是多种能源相互转换的枢纽,是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的关键环节。新型电力系统与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将辐射带动工业流程再造、低碳建筑、绿色交通、智慧城市等技术进步,促进人才、资本、数据等要素创新性配置,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不断催生新能源、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和零碳园区等新业态新模式。

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把握好四个协调统一

发展与安全协调统一。随着能源转型不断推进,电力安全成为能源安全的中心问题。立足构建安全充裕的新型电力系统,正确处理能源安全和低碳发展的关系,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在系统结构性、稳定性问题解决前,充分发挥煤电系统调节和兜底保供作用。

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统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新产业发展壮大,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体两面。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场景应用,促进战新产业集群化发展。新能源要加快技术迭代升级,提升转换效率和经济性,发展构网型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煤电实施灵活性、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为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兜底保障,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整体推进与因地制宜协调统一。整合全行业资源要素,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联合攻关,共同打造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企业立足主责主业,因地制宜探索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共同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立足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禀赋条件,探索各具特色的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路径。

供给与需求协调统一。针对电源与负荷逆向分布、电力供需时空不均衡的特点,依托新型电力系统和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实现更大范围、更有效率的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技术和管理创新,充分挖掘供给侧和需求侧资源,实现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完善市场体制机制,实现电力市场与碳市场、绿色电力与绿证市场有效衔接。

中国华能紧扣新型电力系统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探索

中国华能作为国有重要骨干发电企业,以保障能源电力供应为使命,向“新”向“绿”而行,以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以结构之变,打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中国华能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打造新能源、水电、核电三大支撑。新能源装机达到8800万千瓦,山东石岛湾、海南昌江、福建霞浦三大核电基地加快建设,水电装机超过2800万千瓦。低碳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近10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加快煤电清洁低碳转型。投运华能首创的“COAP+烟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一体化脱除装置。建成全国首个煤电耦合模块化熔盐储能调峰项目。推动煤电耦合污泥发电规模化应用。中国华能将立足增强核心功能,大力发展新能源,积极开发水电,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推进煤电低碳转型,确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2035年超过75%。

以布局之变,推动形成建设发展新模式

中国华能以基地型开发为主,打造“三线一带”布局。建成内蒙古上都“现役煤电+新能源”源网荷储一体化基地,在甘肃陇东形成“风光煤储捕”基地开发模式,在内蒙古库布齐探索“新能源+生态治理”开发模式,在澜沧江流域形成“水风光储”一体化开发模式。打造东部海上风电集群。建设中部分布式连片发展带。中国华能将大力推动基地型规模化清洁能源开发,深化“三线一带”布局,确保如期建成十大多能互补基地。

以技术之变,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支撑

中国华能构建“源头替碳、过程降碳、终端捕碳”的技术体系。建成投运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实现我国第四代核电技术领先。投运世界首个非补燃式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研制首台国产化18兆瓦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效率领先的大面积钙钛矿-晶硅太阳能电池。建成国内首套燃烧前、燃烧后和相变型二氧化碳捕集装置。中国华能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在大容量海上风机、新一代光伏电池、先进储能、绿电制氢、大规模低成本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以管理之变,提升公司治理新效能

中国华能适应能源转型变革新形势,动态完善总部战略功能,优化组织架构,助力战新产业发展、数字化转型、供应链安全。全面构建新型经营责任制,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数字赋能和数智华能建设,建成国内接入装机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智慧运维平台。建设统一智慧能源管理平台,打造智慧电厂、智能矿山。中国华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创新资源与产业平台整合,加快总部-区域运营中心建设,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和应用功能,推进数智化转型。

以机制之变,服务电力市场建设

中国华能顺应电力市场化改革,构建营销、燃料、生产高效协同机制。煤电全电量入市,新能源交易比重近50%。2023年市场化交易电量占比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绿电供应量占全国15%。建成全国首个参与实时调度的虚拟电厂。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碳资产管理体系,将碳资产经营管理贯穿生产经营全过程,基层电厂全部完成履约。中国华能将深入参与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建设,完善经营管理体制机制,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华能将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和产业链合作,携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华能力量。

原标题:高端 | 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文峰:紧扣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与实践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能集团查看更多>新型电力系统查看更多>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