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来源:《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
引文:王向, 谭显东, 张成龙, 等. 近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分析及展望[J]. 中国电力, 2024, 57(10): 199-207.
编者按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反过来,经济发展是电力需求增长的根本动力。科学认识电力与经济关系,是开展电力需求分析预测,进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电力规划合理制定的重要基础。2020—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连续4年高于GDP增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重返1以上,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关于工业化后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逐步下降的规律性认识,其背后的诱因是阶段性的,还是电力与经济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亟须进行研究解释。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 作者: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向等)
《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刊发了王向等撰写的《近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分析及展望》一文。文章在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经济关系变化规律基础上,构建了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解析模型,剖析2020—2023年中国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的原因,进而展望了中长期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关系变化趋势。
摘要
2020—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引起广泛社会关注。通过构建体现行业与居民生活统计差异的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解析模型,实现全面解析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动因。经测算发现,2020—2023年,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主要是受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影响,第二产业用电增速高于其增加值增速;制造业中高耗能行业的影响最大,同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在增强;2022年气温的影响较为突出。综合研判,2030年前中国用电增速总体上仍将高于经济增速,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仍将大于1。
01 中国电力经济关系变化规律
从长时段看,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密切相关,主要受工业发展的影响,两者相对变化呈现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相对高低受工业化发展阶段影响。1978—1999年,中国经济轻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并保持较高水平,其中1978年中国轻工业产值比重为43.1%,1980、1990年代保持在48%左右,与重工业比重接近,个别年份甚至超过重工业比重,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8%,低于经济增速1.8个百分点;2000—2009年,经济步入重化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中国轻工业产值比重逐步降至30%以下,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11.7%,高于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2010—2019年,经济进入新常态,重化工业发展放缓,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年均增速从2000—2009年的13.8%降至2010—2019年的5.7%;2010—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8.4%,高于第二产业0.9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1%,低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年度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变化
Fig.1 Change in ga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in China
2020年以来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主要原因是工业增长相对较快、新能源影响扩大、夏季气温偏高。2020—2023年,全社会用电增速连续4年高于经济增速,用电年均增速(6.2%)高于经济年均增速(4.7%)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1)工业生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9%,高于2019年增速0.1个百分点;2)新能源相关产品加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6.7%、50.0%,分别高于疫情前三年的年均增速32.8、30.3个百分点;3)夏季气温偏高,其中2021年较常年偏高0.8 ℃,2022年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本质上,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的相对大小,取决于用电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非对称影响。从第二、三产业比较来看,1978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平均为74.5%,高于其增加值比重接近4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生产变化对全社会用电增速的影响显著大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相反,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平均为10.6%,低于其增加值比重约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运行波动对全社会用电增速的影响则明显小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因此,在这种结构不对称情况下,如果第二产业尤其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高于经济增速。此外,居民生活用电不直接影响经济增速,但在统计上影响全社会用电增速,进而对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的差距产生一定影响。
02 增速差距测算模型
2.1 测算思路
对用电与经济增速差距进行解释时,只解释用电量增速高低,针对性、充分性存在不足。因此,本文结合用电量与经济两方面进行协同分析。
NB/T 33030—2018《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将全社会用电量分成居民生活用电量和全行业用电量两大部分,全行业用电量由三次产业用电量组成,三次产业用电量的门类、大类与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对应,中、小类用电量分类与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应,重点细项体现了电力行业自身特点。
从用电行为与经济活动的对应关系看,全行业用电对应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居民用电部分反映居民的消费活动,部分不属于经济活动,因此,在解析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时,需要区别对待。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三次产业用电量,即全行业用电量对应生产法GDP,而生产法与支出法GDP理论上是恒等的。居民生活用电量部分反映家用电器等购置活动,属于支出法GDP中最终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最后,全行业用电量加上居民生活用电量,即全社会用电量对应的GDP将大于实际GDP是不合理的。因此,要解析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的差距,居民生活用电量不能从国民经济分类的角度分析,而是作为全行业用电量对两者增速差距影响的余项考虑。
2.2 模型构建
首先,全社会用电量由居民生活用电量和各行业用电量组成,即
式中:Et为t年的全社会用电量;Ht为t年的居民生活用电量;Ei,t为t年行业i的用电量;n为行业数量,考虑增加值的获得性,其中农林牧副渔、工业、建筑业、服务类行业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共计10个,其他为工业行业为“大类”,共计40个,故n=50。
任何生产活动都会消耗电能量和创造价值(即增加值),其中所有行业的用电量合计为生产用电量(即统计上的全行业用电量),所有行业的增加值合计为GDP。根据这种关系,各行业用电量增速与全行业用电量增速的关系,以及各行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分别表示为
式中:为t年全行业用电量增速;ei,t为t年行业i用电量增速;ωi,t−1为t–1年行业i的用电量占全行业用电量的比重;
为t年GDP增速;yi,t为t年的行业增加值增速;ρi,t−1为t–1年行业i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结合式(2)(3)各行业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可以得到
式中:为t年行业i用电量增速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量;It−1为t–1年全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
根据定义,GD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一方面,居民生活用电量并不是完全对应着经济活动,从而不能根据式(4)测算。因此,与文献[15]不同,本文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作为产业影响之外的余项存在,结合式(1)(4),推算得到
式中:为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的影响;ht为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
综上,居民生活用电量和行业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的影响,即为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解析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Rt为t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为t年行业i用电量增速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量。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研究中,2019—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及其分部门、分行业用电量数据来自《中国电力统计年鉴》《中国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19—2023年全国GDP及其分产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数据来自对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
1)增加值可比价处理。对GDP,以及三次产业、农林牧副渔、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服务等门类增加值按2020年可比价进行处理。
2)工业行业增加值估算。由于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以后不再公布工业细分行业增加值,只公布规模以上行业增加值增速。本研究基于2020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以及规模以上行业增加值增速,推算2019、2021—2023年工业行业增加值,考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存在偏差,规模以上行业增加值增速通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之比进行修正。
3)数据校核调整。在工业行业增加值估算基础上,工业行业增加值加总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存在的偏差,按照比重进行调整。
上述模型及数据处理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应用于各个年份或时段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的分析,具体计算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解析计算流程
Fig.2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process of ga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in whole society
03 2020—2023年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模型方法,自下而上对2020—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差距进行解析,形成部门、行业的具体量化影响。
3.1 分部门分析
从部门看,用电结构与产业结构偏差大、第二产业用电增速相对较快,是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根本原因。2020―2023年,第一产业受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影响,用电量年均增速为9.8%,增速最快,但是其用电量比重和增加值比重最小,分别约为1.2%、8%,对用电增速高于GDP增速的影响可以忽略,仅为–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稳增长政策、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等影响,用电量年均增速为5.2%,高于其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叠加用电比重大幅高于其增加值比重约28个百分点,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与GDP增速差距扩大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受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等快速发展影响,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8%,高于其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但用电比重显著低于其增加值比重约35个百分点,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缩小1.0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年均增速为7.2%,高于经济增速2.5个百分点,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2020―2023年产业用电量、增加值年均增速如图3所示,2020―2023年产业对用电与经济增速差距的贡献如图4所示。
图3 2020―2023年分部门用电量、增加值年均增速
Fig.3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added value in different sectors from 2020 to 2023
图4 2020―2023年产业对用电与经济增速差距的贡献
Fig.4 Contribution of industry to ga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2020 to 2023
这种规律特征适用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其他年份或时段,1978年以来,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的年份,其中绝大部分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快于或者接近其增加值增速,第二产业是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的主导因素。
3.2 分产业分析
由于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影响最大,而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且细分行业较多,重点分析制造行业对两者差距的影响。在结构对比上,图5为2023年制造行业用电比重与其增加值比重比较,31个制造行业中有21个行业用电比重高于其增加值比重,其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建材行业用电比重分别为10.3%、8.3%、7.5%、5.5%,分别高于其增加值比重9.1、6.9、5.7、3.4个百分点,不管是用电比重,还是用电比重与其增加值比重的差距,高耗能行业都是最大的;其他行业用电比重均低于4%,且与其增加值比重的差距均在2个百分点以内,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烟草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用电比重低于其增加值比重超过0.5个百分点。
图5 2023年制造行业用电比重与其增加值比重比较
Fig.5 Comparison of proportion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added valu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23
图6为2020—2023年制造行业用电增速与其增加值增速比较,可以看出,2020―2023年,中国31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2个行业用电增速高于其增加值增速,多数行业用电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主要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革命等因素推动下,企业生产方式在加快转型,电能替代持续推进,电气化水平持续上升(2023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升至28.1%,居于世界前列),推动单位增加值电耗增加。在高耗能行业中,受电力投资、新能源汽车、建筑新材料技术等影响,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用电增速分别为6.3%、3.4%,分别高于其增加值增速1.3、1.1个百分点,而化工、黑色金属用电增速分别为6.1%、2.9%,分别低于其增加值增速0.6、0.8个百分点。在装备制造业中,受“新三样”生产、人工智能应用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影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用电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0.5%、12.8%、12.5%,均高于其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在消费品制造业中,受出口替代效应、电气化提升等拉动,食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用电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8.4%、7.0%、5.5%、3.3%,高于其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当然,每个行业用电快速增长,都有各自特殊性,这里不再一一分析。
图6 2020—2023年制造行业用电增速与其增加值增速比较
Fig.6 Comparison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growth rate of added valu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20 to 2023
基于制造行业用电结构、增加值结构及增速,并通过模型测算发现,高耗能行业对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贡献最大;受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带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对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贡献正在凸显。图7为2020—2023年制造行业对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可以看出,2020—2023年,高耗能行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4.8%、8.3%、4.8%,分别高于其增加值增速0.5、0.8、2.6个百分点,分别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1.1、0.4、0.2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行业的影响最大,主要原因包括:1)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电耗最大,如2023年单位增加值电耗为kW·h/万元(2020年可比价),是全社会单位增加值电耗的4倍,对第二产业及全社会单位增加值电耗的影响最大;2)疫情期间,国家持续实施稳增长政策,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出口替代效应明显,高耗能生产实现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主要受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快速增长影响,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0%、9.5%,分别高于工业用电增速9.7、4.2个百分点,分别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0.19、0.15个百分点。
图7 2020—2023年制造行业对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
Fig.7 Impac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n ga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2020 to 2023
3.3 剔除气温影响分析
剔除夏季高温影响后,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于GDP增速。基于春秋季基础电量方法估算降温采暖电量,在经过剔除降温采暖电量后,2020—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5.9%,仍然高于GDP年均增速(4.7%),其中2022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剔除气温电量影响后,全社会用电增速为2.4%,低于GDP增速(3.0%);其他三年全社会用电增速分别为3.3%、11.3%、7.0%,仍然高于对应年份GDP增速。
总之,尽管2020—2023年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改变了2010—2019年间弹性系数下降的形势,但是,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仍然是由第二产业主导,且高耗能行业的作用依然最大。同时,电力经济关系的其他因素影响确实在增大,以新能源、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链的影响更加凸显;2022年中国工业增长缓慢,但夏季气温创历史新高,对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影响很大。
04 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关系研判
根据本文分析的电力与经济关系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三次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等趋势,对2030年前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关系进行展望。
从第一产业看,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农业电气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第一产业用电将延续快速增长,用电增速继续高于其增加值增速。但是,由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用电量都很低,其对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关系的影响依然很小。
从第二产业看,随着新型工业化全面部署推进,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更加凸显,并考虑新一轮大型设备更新改造等影响,预计工业用电增速在较长时期仍高于其增加值增速,继续主导全社会电力与经济关系的变化。其中,高耗能行业传统产品升级,新产品、新材料加快发展,生产过程电气化率更高,用电量仍保持一定增长;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集成电路、光伏组件等制造呈现高电耗特征,推动用电量继续快速增长。
从第三产业看,长期以来,第三产业用电增速均高于其增加值增速,随着消费升级,现代服务、信息服务(如数据中心、基站)等快速发展,以及气候影响增强,用电增速将继续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也高于其增加值增速,对全社会电力与经济关系的影响有所增强。
从居民生活看,中国人口规模将达峰继而减少,但人均生活用电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仅接近发达国家的四成,白色家电或厨房家电(如冰箱、洗碗机、电烤箱、集成灶等)普及率仍有上升空间;洗碗机、嵌入式微蒸烤、清洁电器等新兴家电正处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加上全球变暖影响,预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总体上仍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正向因素。
综合判断,预计2024—2030年全社会用电增速总体上仍将高于经济增速,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05 结论
本文构建了适应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差异的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解析模型,测算了各行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对2020—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高于经济增速的具体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根本原因是第二产业用电结构与经济结构存在显著非对称性,且用电增长较快。
2)在重点制造行业上,高耗能行业对全社会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的影响最大,但以新能源、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链的影响正在凸显。
3)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尤其是夏季平均气温波动对年度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影响很大,剔除气温影响后,2022年全社会用电增速低于经济增速。
4)综合预计,2024—2030年前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总体上仍将高于经济增速,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最后,本文从行业增长角度构建模型解析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的原因,未来可以从影响因素角度研究量化分析模型。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形势下,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是结构调整、电气化提升、新兴高耗电行业快速增长、气象气温作用凸显、节能技术推广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应加强这些因素对电力与经济关系影响机理及分析技术的研究。
注:本文内容呈现略有调整,如需要请查看原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近年来,英国电力系统饱受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困扰,高峰时期超过770吉瓦新能源项目等待接网,这一数字远超英国目前60吉瓦左右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最新数据显示,当前英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从提交并网申请到接入电网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了6年,其中约有30%的装机需等待长达10年以上才能并网。并网积压问题导
7月1日,慈溪市发展和改革局对舒孝瑜委员与王天慧、邵倩倩代表提出的《关于促进慈溪市工商业储能领域实现更安全、多元化发展的提案》做出答复。其中指出,今年开展“十五五”慈溪市能源发展规划,也将秉持上述思路,凸显对工商业分布式储能领域的关注力度。同时,市供电公司也充分考虑了储能项目的发展
6月26日23时19分,随着最后一次冲击充电测试成功,冀北廊坊供电公司2025年重点工程——220千伏左堤双回线投运。自此,220千伏左奕变电站纳入廊坊城区环网体系,为城区环网开辟了新的输电通道,城区电网负荷稳定限值大幅提升。左堤双回线路全长15.07千米,穿越安次区、广阳区、开发区,连接220千伏左奕
最近,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牵头的“数字电网精准映射及计算推演关键技术、成套产品及推广应用”和“电网源网荷储全环节数据存储与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两大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且整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读来笔者生出许多感慨来。两大项目自2021年启动,由信通公司牵头,联
“‘十四五’期间,煤电供热板块累计亏损超千亿元。”炎炎夏日,会议室里却因讨论热电亏损的议题,而平添了几分寒意。“在‘双碳’目标下,热电正面临三重攻坚,一是煤电需从基础电源转向调峰电源的定位重构,二是多能互补系统中新能源消纳与供热稳定的平衡难题,三是数字化技术如何深度赋能传统机组智
6月27日,南方电网公司召开2025年迎峰度夏保供电动员会,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及上级部委有关会议精神,分析研判当前形势,进一步部署南方区域迎峰度夏保供电重点任务,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出席会议并讲话。公司
长期以来,要获取零序互感阻抗参数必须双回线路同时停电,对电网运行影响较大。为此,国网新疆电力研发了输电线路带电互感阻抗参数测试装置——5月26日,在新疆750千伏喀什—巴楚Ⅱ回补强工程现场,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完成了全国首次750千伏线路带电零序互感阻抗测试,通过避免线路停电减少了电量损
近日,“10—110千伏系列化架空线路带电绝缘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鉴定。由国家电网公司首席技术专家高克利等权威专家组成的评审团队一致认定,该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35-110千伏输电线路带电绝缘涂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破解电网安全难题提供了创
历经两年半、四个保供期,分五个阶段——6月1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迄今完成的最复杂的500千伏省级电网“心脏手术”攀西电网优化改造工程全面投运,将原本的攀西电网建成南北两组互不干扰的输电通道。这不仅让四川电网实现结构性升级,推动电力外送通道向清洁能源基地延伸,更构建起支撑“西电东送”的
6月27日19时08分,随着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万都小区1号配电房三号变压器合上开关,该小区15栋住户逐渐亮灯,受洪涝灾害影响的贵州省榕江、从江、三都三县实现“城区户户点亮、行政村村村通电”,群众用电恢复正常。6月24日以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遭遇持续强降雨,榕
6月20日,国网衡水供电公司运用高压输电线路断股修补机器人,完成220千伏景双线68号至69号光缆修补作业,规避了可能发生的线路跳闸事故。此次作业是该公司在同类导地线断股修补领域的首次实践,为后续同类场景作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据了解,220千伏景双线68号至69号光缆因雷击受损,出现两股断开情
6月30日,从浙江电力交易中心获悉,1-6月浙江在省间交易市场中,通过月度、月内集中竞价交易,组织开展省间绿电交易15场,共计成交绿电13.82亿千瓦时,较2024年全年增长154%。为推动省间绿电交易,国网浙江电力在消纳省内新能源的同时,通过内部挖掘低谷消纳空间,主动联系有关新能源外送大省,先后促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山东省2025年夏季午峰最高负荷1.22亿千瓦,晚峰最高负荷1.13亿千瓦。午峰、晚峰全网供应能力分别为1.37亿千瓦和1.16亿千瓦。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30日,浙江温州平阳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平阳县迎峰度夏(冬)电力保供补贴实施方案》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出,省级电力保供前置措施(移峰填谷、集中检修,下同)执行期间,对工商业企业开展电力保供用电生产进行补助。1.错避峰补贴:对参与电力紧张时段有效压降的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6月,我国大型储能项目迎来集中开工潮,据北极星储能网不完全统计,当月新开工100MWh以上储能项目总规模达3.75GW/16.3GWh,总投资额突破211亿元。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推动。第二季度末作为传统能源项目开工旺季,符合电力行业建设周期规律,很多新能源储能项目都会
6月27日,江苏500千伏觅瞿变电站投运,国能常州电厂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首台机组迎来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江苏迎峰度夏支撑性煤电项目配套送出工程全部投运。据了解,数据显示目前江苏电网最高负荷达1.27亿千瓦,同比增长9.25%。据气象部门预测,2025年江苏全省夏季高温天比往年同期偏多,这也将带
当Agent网络、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和微电网结合的时候,我认为最值得讨论的,是一种新的电力经济模式。(来源:鱼眼看电改作者:俞庆)传统的电力系统运行了上百年,作为工业2.0的产物,与钢铁、石油、铁路、传统汽车制造一样,以规模经济理论为基础,秉承了戴明质量管理和福特生产模式。小米Yu7的发
最近《人民日报》通过专访任正非对外释放了重要信号。其中也讲到了,AI竞争的背后,是要有充足的电力、发达的信息网络,而中国有这样的优势。可以说,AI的尽头是算力,算力的尽头是电力,这已成为科技行业的共识。本期「电网深谈」邀请了阿里云能源行业首席架构师黄振、浙江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孙钢、浙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近日,中国能建江苏院作为牵头方与江苏电建三公司、安徽电建二公司组成联合体中标江阴苏龙2×66万千瓦四期扩建项目工程EPC总承包项目,中标金额约50.0508亿元。据悉,该项目位于苏南电力负荷核心区,建设内容包括新建2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安装建设烟气脱
近日,安徽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亳州供电公司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亳州电网迎峰度夏电力负荷管理方案的通知。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亳州电网预计最大负荷约340万千瓦,同比增长11.66%(2024迎峰度夏年最大304.5万千瓦)。亳州市大中型企业少,峰期居民负荷占比65%以上,可调控
6月26日,宁波前湾新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印发《2025年宁波前湾新区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方案》。其中提到,根据省电力公司预测,今夏全省全社会最高负荷约1.33亿千瓦,最大用电缺口800万千瓦,新区约占1/100,即最大缺口8-10万千瓦。方案中明确移峰填谷方案安排:1.方案安排2025年新区移峰填谷方案共安排移峰
6月26日,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等4部门发布关于印发《景宁畲族自治县电力负荷管控措施和绿电近零碳微电网群建设补贴实施办法》的通知,对2025年至2028年迎峰度夏(冬)期间,注册地在景宁县,企业有效参与由供电公司发起的移峰填谷、集中检修且拥有独立用电户号、满足计量采集要求的
近年来,英国电力系统饱受可再生能源并网积压困扰,高峰时期超过770吉瓦新能源项目等待接网,这一数字远超英国目前60吉瓦左右的新能源装机容量。最新数据显示,当前英国可再生能源项目从提交并网申请到接入电网的平均等待时间超过了6年,其中约有30%的装机需等待长达10年以上才能并网。并网积压问题导
国网江西电力2025年第一次电网零星物资单一来源采购项目推荐的成交候选人公示(招标编号:182541)
近日,南京高职园110千伏戴西变电站正式投入运营。该站融合光伏发电,将彻底解决园区长期存在的用电瓶颈问题。据悉,在项目投运前高职园仅依靠凤山变、双湖变、淳西变通过6条10千伏线路远距离供电,供电能力仅为30—40兆瓦,但随着园区发展预计2027年用电负荷将达115兆瓦。项目从开工到竣工历时4个月,
7月1日,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对尹智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光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提到,近期将准备启动实施500千伏通甸输变电工程、220千伏泸水至云龙线路工程、220千伏泸水至兰坪线路工程、220千伏贡山至维西线路工程,并积极研究启动220千伏境外延伸工
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截至6月30日,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据了解,今年140项迎峰度夏重点工程电压等级覆盖66千伏至750千伏,总投资303亿元,共新建线路长度4600公里、新增变电容量5006万千伏安,将提升供电能力超3000万千瓦。
6月30日,成都空港新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标志着国网成都供电公司建设的迎峰度夏重点工程全部建成投运,成都电网安全承载能力提升至2310万千瓦。待7月中旬检修计划执行完毕,成都电网将实现全元件运行,以最佳状态最大出力确保迎峰度夏和世运会保电期间平稳运行。2024年6月,成都电网安全承载能力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2025年第二次物资单一来源采购项目推荐的成交候选人公示(采购编号:052512)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决策部署,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以“人工智能深化协同,能源科技求索创新”为主题的“2025国家能源互联网大会”于6月20日—21日召开。华为作为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CEIA)理事单位及CEIA能源数字化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于6月20
6月30日,无锡市人民政府发布无锡市零碳园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通知指出,依托国网无锡供电公司,建立无锡市虚拟电厂管理中心,完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制度,统筹市级、区级虚拟电厂和公共建筑、充(换)电设施、数据中心等具体场景虚拟电厂建设工作,逐步推进新型储能、分布式光
近日,蒙西电网乌拉特后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乌后旗500千伏变电站于近日顺利投运,这也是蒙西电网第58座500千伏变电站投运,这也标志着蒙西电网220千伏开闭站升压500千伏工程任务圆满收官。项目投运打通了巴彦淖尔北部地区新能源外送的“高速通道”,让乌拉特后旗丰富的新能源能够通过主干电网高效
6月30日,四川巴拉水电站500千伏送出工程顺利带电,标志着四川电网2025年迎峰度夏13项保供重点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巴拉水电站位于阿坝州马尔康市,设计坝高140米、库容1.338亿立方米、年均发电量25.53亿千瓦时。据悉,巴拉水电站安装了3台24万千瓦混流式发电机组及1台2.6万千瓦生态发电机组,首台机组投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