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来源:《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
引文:王向, 谭显东, 张成龙, 等. 近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分析及展望[J]. 中国电力, 2024, 57(10): 199-207.
编者按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电力安全稳定供应事关经济发展大局;反过来,经济发展是电力需求增长的根本动力。科学认识电力与经济关系,是开展电力需求分析预测,进而保障电网安全运行、电力规划合理制定的重要基础。2020—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连续4年高于GDP增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重返1以上,引起了社会普遍关注,这种现象不符合人们关于工业化后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逐步下降的规律性认识,其背后的诱因是阶段性的,还是电力与经济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亟须进行研究解释。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中国电力 作者: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向等)
《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刊发了王向等撰写的《近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分析及展望》一文。文章在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电力经济关系变化规律基础上,构建了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解析模型,剖析2020—2023年中国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的原因,进而展望了中长期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关系变化趋势。
摘要
2020—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引起广泛社会关注。通过构建体现行业与居民生活统计差异的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解析模型,实现全面解析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动因。经测算发现,2020—2023年,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主要是受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影响,第二产业用电增速高于其增加值增速;制造业中高耗能行业的影响最大,同时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的影响在增强;2022年气温的影响较为突出。综合研判,2030年前中国用电增速总体上仍将高于经济增速,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仍将大于1。
01 中国电力经济关系变化规律
从长时段看,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密切相关,主要受工业发展的影响,两者相对变化呈现阶段性特点。改革开放以来,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两者相对高低受工业化发展阶段影响。1978—1999年,中国经济轻工业产值比重上升并保持较高水平,其中1978年中国轻工业产值比重为43.1%,1980、1990年代保持在48%左右,与重工业比重接近,个别年份甚至超过重工业比重,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8%,低于经济增速1.8个百分点;2000—2009年,经济步入重化工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以后,中国轻工业产值比重逐步降至30%以下,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11.7%,高于经济增速1.3个百分点;2010—2019年,经济进入新常态,重化工业发展放缓,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高耗能行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用电量年均增速从2000—2009年的13.8%降至2010—2019年的5.7%;2010—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8.4%,高于第二产业0.9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1%,低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年度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中国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变化
Fig.1 Change in ga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in China
2020年以来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主要原因是工业增长相对较快、新能源影响扩大、夏季气温偏高。2020—2023年,全社会用电增速连续4年高于经济增速,用电年均增速(6.2%)高于经济年均增速(4.7%)1.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为:1)工业生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9%,高于2019年增速0.1个百分点;2)新能源相关产品加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产量年均分别增长66.7%、50.0%,分别高于疫情前三年的年均增速32.8、30.3个百分点;3)夏季气温偏高,其中2021年较常年偏高0.8 ℃,2022年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
本质上,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的相对大小,取决于用电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非对称影响。从第二、三产业比较来看,1978年以来,第二产业用电比重平均为74.5%,高于其增加值比重接近4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生产变化对全社会用电增速的影响显著大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相反,第三产业用电比重平均为10.6%,低于其增加值比重约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运行波动对全社会用电增速的影响则明显小于对经济增速的影响。因此,在这种结构不对称情况下,如果第二产业尤其工业用电量较快增长,全社会用电量增速将高于经济增速。此外,居民生活用电不直接影响经济增速,但在统计上影响全社会用电增速,进而对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的差距产生一定影响。
02 增速差距测算模型
2.1 测算思路
对用电与经济增速差距进行解释时,只解释用电量增速高低,针对性、充分性存在不足。因此,本文结合用电量与经济两方面进行协同分析。
NB/T 33030—2018《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将全社会用电量分成居民生活用电量和全行业用电量两大部分,全行业用电量由三次产业用电量组成,三次产业用电量的门类、大类与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基本对应,中、小类用电量分类与GB/T 4754—2017《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应,重点细项体现了电力行业自身特点。
从用电行为与经济活动的对应关系看,全行业用电对应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居民用电部分反映居民的消费活动,部分不属于经济活动,因此,在解析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时,需要区别对待。
按照国民经济核算方法,三次产业用电量,即全行业用电量对应生产法GDP,而生产法与支出法GDP理论上是恒等的。居民生活用电量部分反映家用电器等购置活动,属于支出法GDP中最终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最后,全行业用电量加上居民生活用电量,即全社会用电量对应的GDP将大于实际GDP是不合理的。因此,要解析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的差距,居民生活用电量不能从国民经济分类的角度分析,而是作为全行业用电量对两者增速差距影响的余项考虑。
2.2 模型构建
首先,全社会用电量由居民生活用电量和各行业用电量组成,即
式中:Et为t年的全社会用电量;Ht为t年的居民生活用电量;Ei,t为t年行业i的用电量;n为行业数量,考虑增加值的获得性,其中农林牧副渔、工业、建筑业、服务类行业为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门类”,共计10个,其他为工业行业为“大类”,共计40个,故n=50。
任何生产活动都会消耗电能量和创造价值(即增加值),其中所有行业的用电量合计为生产用电量(即统计上的全行业用电量),所有行业的增加值合计为GDP。根据这种关系,各行业用电量增速与全行业用电量增速的关系,以及各行业增加值增速与GDP增速的关系分别表示为
式中:为t年全行业用电量增速;ei,t为t年行业i用电量增速;ωi,t−1为t–1年行业i的用电量占全行业用电量的比重;
为t年GDP增速;yi,t为t年的行业增加值增速;ρi,t−1为t–1年行业i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结合式(2)(3)各行业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可以得到
式中:为t年行业i用电量增速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量;It−1为t–1年全行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
根据定义,GDP是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一方面,居民生活用电量并不是完全对应着经济活动,从而不能根据式(4)测算。因此,与文献[15]不同,本文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作为产业影响之外的余项存在,结合式(1)(4),推算得到
式中:为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的影响;ht为居民生活用电量增速。
综上,居民生活用电量和行业增长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的影响,即为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解析模型,可表示为
式中:Rt为t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为t年行业i用电量增速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量。
2.3 数据来源及处理
本文研究中,2019—202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及其分部门、分行业用电量数据来自《中国电力统计年鉴》《中国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19—2023年全国GDP及其分产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其增速数据来自对应年份《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对数据的处理主要包括:
1)增加值可比价处理。对GDP,以及三次产业、农林牧副渔、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其他服务等门类增加值按2020年可比价进行处理。
2)工业行业增加值估算。由于国家统计局在2008年以后不再公布工业细分行业增加值,只公布规模以上行业增加值增速。本研究基于2020年全国投入产出表以及规模以上行业增加值增速,推算2019、2021—2023年工业行业增加值,考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存在偏差,规模以上行业增加值增速通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之比进行修正。
3)数据校核调整。在工业行业增加值估算基础上,工业行业增加值加总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存在的偏差,按照比重进行调整。
上述模型及数据处理方法,具有普适性,可以应用于各个年份或时段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的分析,具体计算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差距解析计算流程
Fig.2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process of ga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GDP growth in whole society
03 2020—2023年实证分析
基于上述模型方法,自下而上对2020—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之间的差距进行解析,形成部门、行业的具体量化影响。
3.1 分部门分析
从部门看,用电结构与产业结构偏差大、第二产业用电增速相对较快,是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根本原因。2020―2023年,第一产业受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等影响,用电量年均增速为9.8%,增速最快,但是其用电量比重和增加值比重最小,分别约为1.2%、8%,对用电增速高于GDP增速的影响可以忽略,仅为–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稳增长政策、出口贸易快速增长等影响,用电量年均增速为5.2%,高于其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叠加用电比重大幅高于其增加值比重约28个百分点,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与GDP增速差距扩大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受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等快速发展影响,用电量年均增速为7.8%,高于其增加值增速3个百分点,但用电比重显著低于其增加值比重约35个百分点,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缩小1.0个百分点。居民生活用电年均增速为7.2%,高于经济增速2.5个百分点,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0.5个百分点。2020―2023年产业用电量、增加值年均增速如图3所示,2020―2023年产业对用电与经济增速差距的贡献如图4所示。
图3 2020―2023年分部门用电量、增加值年均增速
Fig.3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added value in different sectors from 2020 to 2023
图4 2020―2023年产业对用电与经济增速差距的贡献
Fig.4 Contribution of industry to ga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2020 to 2023
这种规律特征适用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其他年份或时段,1978年以来,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的年份,其中绝大部分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快于或者接近其增加值增速,第二产业是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的主导因素。
3.2 分产业分析
由于第二产业对全社会用电量与GDP增速差距影响最大,而制造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且细分行业较多,重点分析制造行业对两者差距的影响。在结构对比上,图5为2023年制造行业用电比重与其增加值比重比较,31个制造行业中有21个行业用电比重高于其增加值比重,其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化工、建材行业用电比重分别为10.3%、8.3%、7.5%、5.5%,分别高于其增加值比重9.1、6.9、5.7、3.4个百分点,不管是用电比重,还是用电比重与其增加值比重的差距,高耗能行业都是最大的;其他行业用电比重均低于4%,且与其增加值比重的差距均在2个百分点以内,其中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烟草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用电比重低于其增加值比重超过0.5个百分点。
图5 2023年制造行业用电比重与其增加值比重比较
Fig.5 Comparison of proportion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added valu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2023
图6为2020—2023年制造行业用电增速与其增加值增速比较,可以看出,2020―2023年,中国31个制造业行业中有22个行业用电增速高于其增加值增速,多数行业用电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主要是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能源革命等因素推动下,企业生产方式在加快转型,电能替代持续推进,电气化水平持续上升(2023年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升至28.1%,居于世界前列),推动单位增加值电耗增加。在高耗能行业中,受电力投资、新能源汽车、建筑新材料技术等影响,有色金属、建材行业用电增速分别为6.3%、3.4%,分别高于其增加值增速1.3、1.1个百分点,而化工、黑色金属用电增速分别为6.1%、2.9%,分别低于其增加值增速0.6、0.8个百分点。在装备制造业中,受“新三样”生产、人工智能应用等新兴行业快速发展影响,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用电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20.5%、12.8%、12.5%,均高于其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在消费品制造业中,受出口替代效应、电气化提升等拉动,食品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用电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8.4%、7.0%、5.5%、3.3%,高于其增加值增速4个百分点以上。当然,每个行业用电快速增长,都有各自特殊性,这里不再一一分析。
图6 2020—2023年制造行业用电增速与其增加值增速比较
Fig.6 Comparison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growth rate of added value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2020 to 2023
基于制造行业用电结构、增加值结构及增速,并通过模型测算发现,高耗能行业对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贡献最大;受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带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对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贡献正在凸显。图7为2020—2023年制造行业对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可以看出,2020—2023年,高耗能行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为4.8%、8.3%、4.8%,分别高于其增加值增速0.5、0.8、2.6个百分点,分别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1.1、0.4、0.2个百分点,其中高耗能行业的影响最大,主要原因包括:1)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电耗最大,如2023年单位增加值电耗为kW·h/万元(2020年可比价),是全社会单位增加值电耗的4倍,对第二产业及全社会单位增加值电耗的影响最大;2)疫情期间,国家持续实施稳增长政策,全球疫情肆虐,中国出口替代效应明显,高耗能生产实现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快速增长,主要受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制造等快速增长影响,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用电量年均增速分别达到16.0%、9.5%,分别高于工业用电增速9.7、4.2个百分点,分别导致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0.19、0.15个百分点。
图7 2020—2023年制造行业对用电量与经济增速差距的影响
Fig.7 Impac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n gap betwee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from 2020 to 2023
3.3 剔除气温影响分析
剔除夏季高温影响后,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增速低于GDP增速。基于春秋季基础电量方法估算降温采暖电量,在经过剔除降温采暖电量后,2020—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为5.9%,仍然高于GDP年均增速(4.7%),其中2022年,中国夏季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剔除气温电量影响后,全社会用电增速为2.4%,低于GDP增速(3.0%);其他三年全社会用电增速分别为3.3%、11.3%、7.0%,仍然高于对应年份GDP增速。
总之,尽管2020—2023年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改变了2010—2019年间弹性系数下降的形势,但是,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变化仍然是由第二产业主导,且高耗能行业的作用依然最大。同时,电力经济关系的其他因素影响确实在增大,以新能源、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链的影响更加凸显;2022年中国工业增长缓慢,但夏季气温创历史新高,对全社会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影响很大。
04 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关系研判
根据本文分析的电力与经济关系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三次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改善等趋势,对2030年前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关系进行展望。
从第一产业看,在乡村振兴战略引导下,农业电气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第一产业用电将延续快速增长,用电增速继续高于其增加值增速。但是,由于第一产业增加值和用电量都很低,其对全社会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关系的影响依然很小。
从第二产业看,随着新型工业化全面部署推进,生产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特征更加凸显,并考虑新一轮大型设备更新改造等影响,预计工业用电增速在较长时期仍高于其增加值增速,继续主导全社会电力与经济关系的变化。其中,高耗能行业传统产品升级,新产品、新材料加快发展,生产过程电气化率更高,用电量仍保持一定增长;装备制造业是工业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电池、集成电路、光伏组件等制造呈现高电耗特征,推动用电量继续快速增长。
从第三产业看,长期以来,第三产业用电增速均高于其增加值增速,随着消费升级,现代服务、信息服务(如数据中心、基站)等快速发展,以及气候影响增强,用电增速将继续高于全社会用电增速,也高于其增加值增速,对全社会电力与经济关系的影响有所增强。
从居民生活看,中国人口规模将达峰继而减少,但人均生活用电量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仅接近发达国家的四成,白色家电或厨房家电(如冰箱、洗碗机、电烤箱、集成灶等)普及率仍有上升空间;洗碗机、嵌入式微蒸烤、清洁电器等新兴家电正处在快速增长过程中,加上全球变暖影响,预计居民生活用电增速高于经济增速,总体上仍是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经济增速的正向因素。
综合判断,预计2024—2030年全社会用电增速总体上仍将高于经济增速,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05 结论
本文构建了适应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用电分类差异的用电增速与经济增速差距解析模型,测算了各行业及居民生活用电对2020—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高于经济增速的具体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根本原因是第二产业用电结构与经济结构存在显著非对称性,且用电增长较快。
2)在重点制造行业上,高耗能行业对全社会用电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增速的影响最大,但以新能源、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链的影响正在凸显。
3)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尤其是夏季平均气温波动对年度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影响很大,剔除气温影响后,2022年全社会用电增速低于经济增速。
4)综合预计,2024—2030年前中国全社会用电增速总体上仍将高于经济增速,即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大于1。
最后,本文从行业增长角度构建模型解析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GDP增速的原因,未来可以从影响因素角度研究量化分析模型。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新形势下,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高于GDP增速,是结构调整、电气化提升、新兴高耗电行业快速增长、气象气温作用凸显、节能技术推广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应加强这些因素对电力与经济关系影响机理及分析技术的研究。
注:本文内容呈现略有调整,如需要请查看原文。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占比持续攀高。截至3月底,浙江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近三分之一。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础,也让电网调度运行面临新压力。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值长詹文达介绍,海量新能源接入主要带来三大难题:一是“用不完”,尤其是节假日期
4月29日,汉星能源200MW/400MWh电池储能项目(一期)在安徽省六安市霍邱县冯井镇顺利并网交付。该项目旨在提升区域电网调峰能力,促进新能源与储能的深度融合。作为目前安徽省获批在建规模最大的共享储能电站,是安徽省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重要实践。项目交付现场项目概况#x2726;项目占地50.56亩,约337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孟姜镇北营子村房屋白墙灰瓦,道路干净宽阔。村北就是角山长城。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登长城、参观村史馆、品农家饭、采摘大樱桃。4月25日,冀北秦皇岛供电公司孟姜镇供电所所长孟令楠和员工徐东泽、曹洪利来到北营子村,检查为该村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并义务为民宿、餐馆等用电量
2025年4月29日,为确保夏季用电高峰期间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国网冀北超高压公司输电检修中心抢抓五一窗口期,对500千伏上承三线展开全方位综合检修。同时针对其余线路保电工作,采用无人机+特种车辆+全景平台三维立体巡检模式,投入6架智能无人机、3台特种作业车及24小时输电全景平台,构建起空天地一体
近期,我国南方地区进入汛期,广西、广东分别于4月1日、4月15日全面进入汛期。4月18日以来,南方多地遭遇强降雨过程,广东、广西、贵州等地部分区域降雨量较大,伴有强对流天气,给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供应带来挑战。南方电网公司累计投入万余人、应急发电车94台、应急发电机54台开展抢修复电和保供电工
编者按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规范虚拟电厂的定义和定位,进一步理顺了虚拟电厂建设运行管理、参与电力市场机制等问题。本报邀请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对《意见》进行解读。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机高速增
随着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深入推进,新能源占比持续攀高。截至3月底,浙江光伏装机突破5000万千瓦,同比增长41%,占电源总装机近三分之一。这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基础,也让电网调度运行面临新压力。国网浙江电力调控中心值长詹文达介绍,海量新能源接入主要带来三大难题:一是“用不完”,尤其是节假日期
近日,华东能源监管局组织召开“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接入工作推进会”,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安徽省电力公司发展部、营销部、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参会。会议围绕贯彻落实国家能源局关于新能源并网接入的最新通知要求,分析辖区新能源项目并网现状,重点协调解决并网流程中的堵点问题,要求电网企业进一步
为切实强化重要电力负荷中心应急保障能力,四川能源监管办按照国家能源局统一部署,协调推动成都坚强局部电网规划建设,着力保障关键负荷,提升重要城市电力供应韧性。4月27日,四川省组织召开成都坚强局部电网建设评估,四川省能源局、四川能源监管办、成都市经信局,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成都供
在传统认知中,电力必须实际发出,才能获得收益。以往我们听说过发电企业通过中长期-现货市场套利,达成零发电却有结算收益的结果。但最近了解到一个更有趣的案例:非市场化的分布式电源,也能在“零发电”的情况下获得收益。案例分享:春节期间“零发电”也能赚钱?前几天,一位朋友分享了他们在H省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电力系统发生深刻变化,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电网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调度系统作为电网运行的指挥中枢,亟需推动管理革新与技术创新,破解转型发
导读:近日,欧洲遭遇近年来最严重的大停电,情况如何?应对进展?究竟为何?本文先作初步分析和探讨。(来源:叶春能源作者:叶春)北京时间2025年4月28日18:33(欧洲中部夏令时12:33),西班牙与葡萄牙突发全国性停电,并迅速蔓延至法国南部、比利时及安道尔,影响人口超5000万。此次停电导致交通瘫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给电力系统带来了诸多挑战。储能作为一种能够实现电能时间维度转移的关键技术,对于提升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稳定性和韧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不断推进,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成为其实现商业化运营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储能参
一、2024年黑龙江省年度电网总发电量2024年黑龙江省全口径发电量1330.6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77%,其中水电发电量47.48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43%,其中火电发电量882.92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27%,风电发电量312.8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6.11%,光伏发电量87.4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2.97%。二、2024年黑龙江
4月29日,协鑫能科发布2024年度报告及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度,协鑫能科实现营业收入97.96亿元,归母净利润4.89亿元。其中,扣非归母净利润2.94亿元,较上年上升190.83%。在行业同质化内卷严重的大背景下,协鑫能科取得骄人业绩,得益于持续优化资产结构,深入推进“双轮驱动”战略。2025年首季,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近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784号建议答复意见的函。文件明确,积极支持巴中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并帮助协调电网企业做好供电提供兜底保障和系统备用服务。详情如下:关于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784号
4月11日,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发布关于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第14040784号建议答复意见的函,文件指出,《四川省光伏风电资源开发管理办法》(川发改能源规〔2023〕512号)要求,按照“成熟一个、开发一个”的原则推进风光项目建设,地方对具备开发条件的风光资源编制拟开发项目的初步实施
春光正盛的四月,采用的正泰电源2.5MW/5MWh液冷储能系统的义乌某厂区一期储能电站完成调试、顺利并网,容量15MW/30MWh。与源网侧储能的应用侧重不同,工商业储能的核心功能聚焦于满足工商业用户自身的电力用能需求。一方面,它能助力工商业用户实现光伏发电的自发自用比例最大化,提升清洁能源的本地消
市场研究机构伍德麦肯兹(WoodMackenzie)最新预测显示,美国将在未来十年新增502GW(DC)光伏装机容量,年均新增规模将在2025-2035年间维持在41-50GW之间。该数据基于2024年创纪录的50GW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并在2025年3月与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联合发布的报告基础上作出更新。若预期成真,2030年美
引言在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也是全球竞争的新焦点。2024年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报告显示,廊坊、张家口的算力指数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而张家口作为“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已建成投运国家重点数据中心项目37个,服务器超172万台,算力规模达
4月22日,特斯拉发布2025年度财报,这也被称为是有史以来“最差”成绩单。季度总营收193.35亿元、同比下降9%,而净利润则仅有4.2亿元、同比下降七成,这也是近五年来首次降至个位数,还不及2021年一季度的水平,与此同时运营利润率也降至2.1%的历史最低。而且特斯拉还在本次财报中披露,因采用了新的加
上文中我们对于微电网的终端设备所需要具备的“四遥”和“四可”等概念进行了分析。而这些终端设备是通过怎样的形式来构成微电网的,就涉及到相应的组网方式了。一次电气设备的组网在前,二次通信设备的组网在后。这些都是微电网或者虚拟电厂相关从业者需要了解的,今天我们先谈谈有关电气组网方面的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人类社会快速迈入人工智能时代。当人工智能技术为千行百业深度赋能,既有的工作模式、生产流程、劳动效率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广泛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重构行业生态,劳动力市场首当其冲受到波及。一方面,重复性、机械性的大量劳动岗位可能很快被
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孟姜镇北营子村房屋白墙灰瓦,道路干净宽阔。村北就是角山长城。游客纷纷慕名而来,登长城、参观村史馆、品农家饭、采摘大樱桃。4月25日,冀北秦皇岛供电公司孟姜镇供电所所长孟令楠和员工徐东泽、曹洪利来到北营子村,检查为该村供电的配电变压器,并义务为民宿、餐馆等用电量
4月25日,四川成渝中线资阳永清牵引站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依据年度电网项目核准计划,为满足成渝中线资阳永清牵引站用电需求,同意建设成渝中线资阳永清牵引站220千伏外部供电工程。项目单位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为资阳市安岳县。三、项目建设主要内容(一)扩建广惠2
广东电网公司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广东省全社会用电量1870.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9%。其中:广东“三新”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2.9%,新质生产力带动作用持续显现。每10台有4台“广东造”典型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近10%据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统计,2024年,广东省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
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支撑有力空间广阔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明确要求。国家能源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能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建设分公司500千伏龙潭(玉林三)220千伏配套工程包括龙潭站π接220千伏凯捷~民丰线路π接段线路工程、龙潭站π接220千伏还珠~民丰线路π接段线路工程和龙潭站π接220千伏客家~凯捷线路π接段线路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北海市合浦县境内,建
4月27日,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增强成都市电力保障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通知指出,加快分布式光伏和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保障新型储能项目用地需求。对列入年度计划、独立占地的新型储能电站,优先保障土地利用计划指标,按公用设施优先安排项目用地;公用设施用地无法保障的,可利用产业园区规定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新疆和布克赛尔县增量配电网项目一期EPC总承包(一标段)公开招标,预算金额3.35亿元,招标人为中食寰纪(和布克赛尔)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详情如下:活动推荐:第五届智能配电网建设研讨会在能源革命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智能配电网不仅是能源互联网的“神经末梢”,更是实
为切实强化重要电力负荷中心应急保障能力,四川能源监管办按照国家能源局统一部署,协调推动成都坚强局部电网规划建设,着力保障关键负荷,提升重要城市电力供应韧性。4月27日,四川省组织召开成都坚强局部电网建设评估,四川省能源局、四川能源监管办、成都市经信局,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国网成都供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一季度海西电网总装机容量达2586.703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容量高达2481.751万千瓦,占比突破95%。目前,海西电网已形成了以750/±400/330/110千伏为主,北联甘肃、西送新疆、南联西藏、东接青海主网的交直流混合枢纽电网。据悉,2024年青海首个高海拔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
“鸟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一道总长达3046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令人瞩目,环绕塔里木盆里,有许多大文章可作,其中一篇便是南疆主网架建设的加快推进。”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网新疆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新型电力系统规划研究中心专责于国康向记者介绍南疆主网架的建设思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