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19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了《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根据方案,到2025年,北京石墨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5~10项关键共性技术,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出不少于10类典型产品,形成30项以上高质量专利和10项标准,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形成50亿级产业规模。
到2027年,基本形成石墨烯共性技术突破和先导产业培育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累计形成50项以上高质量专利,产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能级明显提升。引进和培育20家以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家,建成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形成100亿级产业规模。“十五五”末,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形成300亿级产业规模。
北京将发挥石墨烯创新优势,实现通用石墨烯材料、新型石墨烯材料高质量稳定生产,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京津冀三地将联手打造“碳谷”,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关于印发《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
京经信发〔2024〕63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引领全国石墨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形成未来材料产业新质生产力,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制定了《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特此通知。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11月19日
北京市石墨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
为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引领全国石墨烯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撑首都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充分发挥北京石墨烯创新优势,坚持问题导向、需求牵引,着力完善石墨烯创新生态环境,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在原始创新、产业集聚、京津冀协同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实现通用石墨烯材料、新型石墨烯材料高质量稳定生产,推动材料标准化、系列化和低成本化,打造石墨烯产业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加快石墨烯规模化应用进程,培育壮大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北京石墨烯产业成为国际竞争优势突出的未来产业。
——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加快前沿技术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和商业模式。着力突破基础材料、核心工艺和高端装备技术,实现石墨烯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坚持需求牵引,协同发展。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和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需求,促进石墨烯产业链纵向延伸,推进“产学研用”合作。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北京主创新,京津冀主平台,全国大网络的理念贯通石墨烯产业发展全过程。
——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政策体系,提升企业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进石墨烯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坚持绿色低碳,国际合作。统筹产业发展、环境友好和安全,发展石墨烯材料清洁生产技术,推动石墨烯制备、应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支持石墨烯领域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组织及论坛品牌,提升北京石墨烯产业国际影响力。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北京石墨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突破5~10项关键共性技术,面向航空航天、新能源、人工智能领域开发出不少于10类典型产品,形成30项以上高质量专利和10项标准,引进和培育5家以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形成50亿级产业规模。
到2027年,基本形成石墨烯共性技术突破和先导产业培育良性互动的产业体系,累计形成50项以上高质量专利,产业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产业能级明显提升。引进和培育20家以上细分领域头部企业、上市企业数量超过2家,建成2个特色产业聚集区,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形成100亿级产业规模。“十五五”末,石墨烯及相关产品形成300亿级产业规模。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按照“次序部署、滚动实施”原则布局石墨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路线图。面向下一代半导体、新一代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等产业,储备单晶石墨烯晶圆、石墨烯生物芯片等一批前沿技术。面向氢能、人工智能感知、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布局石墨烯智能传感器、石墨烯催化剂、石墨烯CMP耗材等一批关键技术。面向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风力发电、高端装备等方向,突破蒙烯材料、烯合金为代表的石墨烯复合材料、石墨烯柔性发热材料、石墨烯改性润滑材料等量产技术。同步开展石墨烯粉体和薄膜装备研发和制造,为高品质石墨烯材料降本增效、市场开拓做好支撑。
——产业链协同能力大幅提升。基于京津冀石墨烯产业现有基础及区域特色,强化海淀区、房山区、怀柔区分工协作。海淀区聚焦石墨烯概念验证、产品设计、中试验证、特种应用等创新引领,房山区聚焦石墨烯粉体制备和应用产业集群培育,怀柔区聚焦石墨烯薄膜制备、应用及装备仪器制造,构建北京石墨烯产业发展的“烯三角”。联合河北和天津共同打造“京津冀碳谷”,北京加强石墨烯创新引领,科技赋能京津冀碳材料产业,推动河北依托产业园区建设,落地石墨烯粉体、石墨烯增强碳纤维等先进碳材料生产及应用产业集群,支持天津重点布局石墨烯复合材料和装备制造,三地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三、重点任务
(一)关键技术创新工程
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产业需求,充分发挥石墨烯基础和前沿材料特性,提升石墨烯核心产品关键技术创新能力。
1.通用石墨烯材料
支持瞄准未来石墨烯产业的材料源头和核心制备技术制高点,开发米级通用石墨烯薄膜、单晶石墨烯晶圆的低成本宏量制备技术,实现大宽幅石墨烯薄膜卷材、高品质石墨烯薄膜片材和应用级单晶石墨烯晶圆量产。
2.新型石墨烯材料
鼓励加快超级蒙烯材料设计与制造技术研究,探索石墨烯材料的新生长载体、复合方式以及组装方法,发展蒙烯金属及蒙烯非金属材料的制备方法,开发针对粉体、纤维、块体等不同形态蒙烯材料的规模化工艺与装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发高强高韧、高强高剪切等系列烯碳/芳纶III复合纤维及电性能可调的湿法蒙烯芳纶纤维。
3.石墨烯先进应用技术
面向氢能、人工智能、储能电池、科学仪器等产业需求,支持加快突破石墨烯金属界面控制技术、自组装石墨烯三维形貌控制技术、石墨烯纳米结构制造技术、高品质石墨烯制备及复合转移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开发高效率低成本催化剂、超高导热石墨烯金属均温板、低成本高灵敏柔性石墨烯薄膜传感器、石墨烯复合微造型集流体、高性能石墨烯分离膜等应用产品。
4.石墨烯装备及检测仪器制造技术
鼓励针对高品质、通用石墨烯薄膜规模化制备的需要,突破大宽幅卷对卷连续制备装备、应用级单晶石墨烯晶圆制备装备、石墨烯薄膜自动化剥离转移装备、石墨烯薄膜自动化检测装备等关键装备制造技术。
专栏1 石墨烯先进应用技术及产品
1.石墨烯催化剂:比活性>0.3A/mg(Pt),电化学活性面积>105m2/g(Pt)。
2.石墨烯均温板:厚度>3mm,导热性能>800W·m/K。
3.石墨烯传感器:感知范围0.03~30kg/cm2、响应时间≤50ms、稳定性>10万次的石墨烯粉体低成本柔性传感器;使用温度-100℃~600℃、拟合斜率≥0.02、非线性度误差≤10%、最大迟滞≤8%的石墨烯薄膜高灵敏宽温域传感器。
4.石墨烯生物检测仪:突破带宽度<10nm的石墨烯纳米结构制造技术,开发浓度测量极限≤1.5pM,平均检测时间<15min的可量产石墨烯生物检测仪。
5.石墨烯集流体:突破金属薄表面膜微结构制造及石墨烯原位生长技术,表面Ra达到0.4~1.3μm,钠电池在1C充放电条件下循环寿命超过1500周。
6.石墨烯电镜支撑膜:突破石墨烯完整薄膜制造技术,水汽渗透率<10-6g·(m2·d)-1、氧气渗透率<10-5cm3·(m2·d)-1,获得亲疏水性可调的石墨烯电镜试样载片,实现分辨率高于3?生物大分子的高分辨冷冻电镜三维结构解析。
7.石墨烯光通信器件:突破石墨烯光电调制器制造技术,实现数据传输速率≥50Gbit·s-1,电光调制效率>0.3V·cm,光电探测器件响应度≥100mA·W-1。
(二)全场景示范应用工程
面向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工业领域和民生领域,拓展石墨烯应用场景。围绕涂料、树脂、橡胶、电池材料以及穿戴产品、供暖系统等现有大宗产品性能提升,重点培育和扩大石墨烯产品在工业和民生领域的应用规模,拓展石墨烯在航空航天、人工智能和科学仪器等领域的示范场景。
1.航空航天及特种应用
支持推进蒙烯材料、烯碳纤维材料、烯合金材料等材料在飞机、航天飞行器、装备防护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开展石墨烯玻璃纤维产品、烯碳芳纶纤维、石墨烯均温板等产品的应用场景验证,推动相关产品在航空航天及特种应用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2.新能源汽车与轨道交通
支持石墨烯柔性发热材料、石墨烯树脂复合材料、石墨烯润滑材料面向新能源汽车、地铁、高铁的应用技术研究,深化石墨烯柔性发热器件产品的应用场景验证,推动相关产品在新能源汽车和轨道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3.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
鼓励石墨烯高灵敏传感器、石墨烯生物芯片、烯合金材料面向电子信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展石墨烯CMP耗材、石墨烯柔性传感器、石墨烯生物芯片等产品的应用场景验证,推动相关产品在集成电路与人工智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4.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支持高效能石墨烯催化剂、烯合金材料、石墨烯润滑材料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研究,开展石墨烯集流体、石墨烯氢燃料电池催化剂和石墨烯润滑油等产品应用场景验证,推动相关产品在氢能、锂(钠)离子电池、风力发电等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5.高端装备与科学仪器
支持石墨烯功能膜材料面向高端装备和科学仪器开展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开展透射电镜用石墨烯电镜支撑膜、石墨烯生物分离膜、石墨烯水氧阻隔膜等石墨烯膜产品应用场景验证,推动相关产品在科学仪器等领域的规模化应用。
(三)产业集群打造工程
1.石墨烯产业中试及特种应用基地
支持海淀区打造石墨烯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高地,成为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烯科技创新中心。面向特种应用需求,打造石墨烯两用技术和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基地;围绕“人工智能+”的应用需求,打造石墨烯智能感知创新示范应用。
2.石墨烯粉体制备及应用产业集聚区
支持房山区打造石墨烯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中小企业服务及产业链招商引资水平,成为京津冀石墨烯产业辐射中心。推进石墨烯润滑油、均温板、柔性发热组件、集流体以及宽温域电池等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加快石墨烯CMP耗材、柔性传感器、生物芯片及氢催化剂等产品中试验证及产业化。
专栏2 房山石墨烯特色产业集群
为充分发挥北京石墨烯创新优势,房山区利用中关村房山园现有土地空间,支持建成了1.56万平方米中试孵化基地一期,结合在建的7.8万平方米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厂房空间,共同推进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在房山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其中中试孵化基地是集免费物理空间、设备共享、技术服务、基金投资及地方政策支持等功能为一体的多维立体基地。目前该基地3年已孵化规上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初步构建了一般共性技术突破和先导产业孵化良性互动的产业建设体系。
3.石墨烯薄膜制备和装备仪器制造基地
支持怀柔区依托怀柔科学城建设布局石墨烯高端仪器装备研发和制造,打造石墨烯国际合作社区。推进通用石墨烯材料制备项目、蒙烯材料批量制备项目、石墨烯电镜载网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建设。
4.京津冀先进碳材料产业集群
依托北京创新资源集聚优势,支持河北石家庄、廊坊布局石墨烯粉体、碳纤维复合材料、导线等重点项目,支持天津宝坻、东丽布局石墨烯润滑材料、陶瓷材料、防弹装甲材料等重点项目,三地协同共建“京津冀碳谷”,打造优势互补、区域多赢的京津冀产业协同新名片。
(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建设国际先进水平的石墨烯创新平台
支持在京优势科技创新机构牵头组建石墨烯领域的国家级创新平台,整合在京石墨烯领域创新资源,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烯新型研发机构。
2.建设国家级行业中试平台和检验检测中心
支持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等中试能力突出的机构围绕石墨烯下游应用场景,建设集成中试研发、中试制造、中试验证为一体的国家级中试平台,推动石墨烯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在京建设国家级石墨烯行业检验检测中心,提供石墨烯材料的检测和认定服务。
3.支持行业组织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
鼓励先进碳材料领域行业组织推动国内及京津冀地区石墨烯领域产学研用合作,推进国际石墨烯科技创新、示范应用和国际标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4.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石墨烯国际交流平台
支持在京有能力的石墨烯科技及产业化创新实体打造国际顶尖的高端学术和产业论坛品牌,强化举办石墨烯领域大会等活动形式在促进属地经济发展、京津冀协同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引领国内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全市未来产业工作推进机制,强化资源对接、空间用地、监管政策等支持保障。利用行业协会和各类专家资源,统筹推动技术推广、示范应用、招商引资、产业落地以及标准规范等相关工作。发挥高校和院所创新优势,构建有效产学研用机制,避免高水平重复研发。
(二)加大财政支持
统筹用好国家和本市各类产业资金,利用国家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政策,运用好贷款贴息、筑基工程、新材料首批次等高精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智能化绿色化改造、规模化场景应用示范,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
(三)强化人才引进
支持创新实力突出的机构建设产教融合平台,加快高校原创性成果向产业端转化,引导高校培养石墨烯产业高技能人才。鼓励石墨烯产业集聚区加大对产业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在教育、就业、住房、医疗等方面强化服务保障。
(四)加大金融扶持
发挥新材料、新能源等政府基金引导作用参与重点项目落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石墨烯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石墨烯等未来材料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北交所等资本市场上市。支持各级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国家政策对垃圾发电行业环保要求日趋严格的前提下,垃圾发电行业绝大多数企业都能实现烟气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但烟气污染物中的硫化物、氮氧化物、二噁英等有害气体的治理仍是垃圾发电行业关注的重点问题。【环保警钟】垃圾焚烧的隐形危机!在追求绿色能源的浪潮中,垃圾焚烧发电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备受瞩目的2024(十一届)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于11月1日至3日在宁波成功举行并圆满落下帷幕。本届大会以“烯创未来,赋能发展”为主题,旨在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新材料领域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推进基础材料从研发、应用、到需求相融合、相匹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石
时间:2024年11月1日-3日地点:宁波湖畔凯悦尚萃酒店(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同源路600号)展会简介国内最专业的先进碳材料应用方向博览会国际最专业的石墨烯材料应用方向博览会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石墨烯联盟(CGIA)指定展会70000+参会人数30+与会国家1400+报告专家5000+参会单位2000+参会项目博览会展区包括
日前,正泰在出席配电相关会议上发表了题为“石墨烯创新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践”的主题演讲,深刻剖析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正泰石墨烯产业的创新应用,吸引了众多行业伙伴前来咨询和探讨,寻求更多共同发展机会。高效电力传输:石墨烯“超导铜”引领节能新纪元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
在6月13日-15日举行的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SNEC2024)上,正泰携电力新能源全产业链创新成果成功参展。展会期间,正泰展位人头攒动,行业客户、专家及观众等纷纷莅临展台,看产品、询方案、话合作。期间,正泰获得了一系列权威认证,并与众多国际国内知名企
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践行国家新材料自立自强新战略,着力解决关键战略材料领域的“卡脖子”核心问题,以及新材料研发、应用、需求脱节的问题,进一步促进石墨烯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由石墨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CGIA)和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石墨烯创新大会”将于2024
7月19日烯石电车新材料宣布,于2023年7月19日,公司与南墅镇政府订立合作协议,据此,公司与南墅镇政府拟就位于中国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的莱西市南墅镇新材料产业园(产业园)的石墨负极材料项目进行合作。待获得中国政府的所有批准后,公司将于产业园建设厂房生产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公司在符合相关规定
日前,山东沂水县人民政府与正威国际集团签约建设先进碳材料产业园项目。据了解,正威沂水先进碳材料产业园项目是正威集团在山东沂水县投资的第一个项目,内容涵盖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石墨烯润滑油、石墨烯发热膜、聚酰亚胺薄膜、5G新材料、供应链以及先进碳材料产业。该项目投资100亿元建设,占地111
福建省永安市人民政府就《永安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加快推进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详情如下:永安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三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工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6日,福建省永安市人民政府发布《永安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以上。率先淘汰老旧车,推动公共机构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原则上新增和更新公务车辆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完善新建和既有停车
4月10日,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南都电源全新发布标准20尺单箱8.338MWh储能系统CenterLMax,引领储能行业进入8MWh时代。南都CenterLMax8.338MWh储能系统搭载自研超大容量固态电池。超大容量固态电池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再加上系统的空间极致利用设计和箱内功能结构优化,令该款储能系统
4月9日,正泰集团与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电科”)在湖州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刘常生,上电科董事长兼总裁吴业华,正泰集团董事、总裁朱信敏等出席仪式。左右滑动查看更多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技术攻关与标准引领、检验检测与全球认证、行业赋能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3月3日,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政府发布《杭州市富阳区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征求意见稿),此次行动计划旨在通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富阳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氢能与储能也被列为未来六大快速发展产业之一,聚焦氢能制备设备研发和产业化布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2月27日,河南许昌市人民政府发布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2025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其中包括积极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抓好能信热电、阳光氢能装备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实施20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30万千瓦以上。聚焦未来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型储能、
新型储能迎来重大利好!不仅12大技术上榜,还将培育3#x2014;5家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27年,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对此,有相关机构认为,2025年中国储能装机有望在2024年翻倍增长的基础上,保持较高增速,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那么,真锂新媒就带您具体盘点一下,这新型储能1
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推动“光伏+储能”系统在城市照明、交通信号、农业农村、公共广播、“智慧车棚”等公共基础设施融合应用,鼓励构建微型离网储能系统。原文如下: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关于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
尊敬的参展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要求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持续提升经济发展的含金量、含绿量。甘肃省积极
近日,国贸控股集团旗下海翼集团子公司厦门国贸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贸新能源科技”)与嘉庚创新实验室旗下嘉庚实验室科技产业发展(厦门)有限公司举行合作签约仪式,正式宣布合资公司成立,进军氢能产业领域。国贸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许晓曦,中科院院士、嘉庚创新实验室主任郑南峰
作者:陈莎1陈岳浩1孙小琴1廖曙光2单位:1.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长沙麦融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引用:陈莎,陈岳浩,孙小琴,等.碳基纳米石蜡复合相变储能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4,13(12):4349-4356.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759本文亮点:1.采用了纳米洋葱碳作
铅碳电池行业相关概述铅碳电池,又称铅炭电池,是一种创新的超级电池技术,它将巧妙地将传统铅酸电池的成熟性与超级电容器的卓越性能融为一体。这种独特的结合既发挥了超级电容瞬间大容量充电的优点,也发挥了铅酸电池的比能量优势,且拥有非常好的充放电性能——90分钟就可充满电(铅酸电池若这样充、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月2日,云南投资促进网发布一批氢能及储能投资机会清单,共有电池储能、新型储能电站、储能产业园等15个项目。以下为项目信息:1.楚雄州禄丰市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依托云南德胜钢铁丰富的钒钛资源,建设全钒钛液流电池生产线,规划全钒液流电池生产线若干条,建设电解液制备中心、离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近日,在特朗普关税冲击下,碳酸锂价格一举跌破7万元/吨,其中碳酸锂期货LC2505价格最低跌至6.8万元/吨。此前,高工锂电对于碳酸锂价格走势有过分析,随着下游去库存调整,以及上游原材料产能释放,碳酸锂价格呈现的波动性逐步收窄,旺季带动的涨幅也逐渐缩小。相比于过
罕见,比亚迪“锁单”磷酸铁锂。丰元股份4月14日公告,全资子公司丰元锂能与惠州比亚迪电池有限公司签订《磷酸铁锂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同意就2025~2028年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产品的采购、共同开发等事宜构建稳定、互信、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双方在新能源
日前,安徽省2025年重点项目清单公布,共1581个项目。北极星汇总环保项目如下:庐江县流域水环境治理及文旅开发项目合肥张洼净水厂及配套管网工程项目安徽省合庐产业新城水环境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肥东巡鹰年回收20吨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循环利用项目庐江浩悦生态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巢湖市部分河流流域水环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5日,天华新能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主要开展固态电池体系的关键电池材料及体系的开发与联合应用,包括:高比能高安全正极材料、氧化物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等关键材料开发,多材料体系匹配研究和电芯体系的综合设计、制造及应用等。富锂锰基等正极材料已经完成研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4日晚间,天赐材料披露公司2024年业绩,2024年,公司营收125.18亿元,同比降18.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4亿元,同比降74.40%;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锂离子电池材料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减少7.81个百分点,降至17.45%。
印度奥里萨邦政府已在Dhenkanal地区为INOXSolar分配土地,用于建设年产能分别为4.8GW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制造工厂。该项目总投资预计约为400亿印度卢比(约合48.2亿美元),将为当地创造超过3,500个就业岗位,并助力印度实现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装机达到500GW的国家目标。INOXSolar隶属于INOXGFL集团,该
2025年一季度,国家能源集团贵州公司完成绿电交易2.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4%,实现突破性新高,为贵州区域新能源发展注入动能。今年以来,国家能源集团贵州公司依托区域一体化营销管理布局,发挥所属能源销售公司“支持保障、服务协调”的交易中心平台作用,统筹协调龙源电力、国华投资及国电电力在黔
4月7日上午,辰致安奇(重庆)循环科技有限公司产能建设项目(一期)开工仪式在重庆潼南高新区举行。项目总规划建成7万吨电池破碎打粉,7万吨湿法再生,2.1GWH电池梯次利用年处理能力,计划于2025年底完成项目交付竣工验收,2026年3月投产。项目采用智能化、数字化工艺,发挥公司优势建设“绿色环保智
聚焦硫化锂与锂金属负极。在中国锂行业面临周期性挑战之际,两大龙头企业赣锋锂业和天齐锂业正将其战略目光投向下一代电池技术,近期相对明确地公开了各自在固态电池领域的系统性布局。两家公司均重点发力硫化锂和金属锂负极这两大关键材料,此举被视为在传统锂盐业务承压背景下,寻求新增长曲线的重要
宁德时代手中的磷酸铁锂产能进入爆发阶段。日前,宜昌市2025年二季度全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开工活动举行。据介绍,邦普新一代电池正极材料项目总投资56亿元,采用行业领先的第四代磷酸铁锂技术,拟建设3条国内单体产能最大的磷酸铁锂车间,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45亿元,
4月2日,由寰泰投资建设的100MW/600MWh(约21000m钒电解液)全钒液流电池集成制造项目在甘肃庆阳环县正式开工。该项目总投资4-5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电池材料库房和预制车间、电堆组装车间、电解液配制车间、电池集成测试车间等,最终形成全钒液流储能电池功率模块100MW和全钒液流储能电池集成产品60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