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储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政策正文

贵州遵义:以新能源电池和上游材料发展为主线,多元化发展配套产业、拓展下游应用

2024-12-12 10:51来源:遵义市人民政府关键词:新能源电池电池材料动力电池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5日,贵州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

《方案》指出,以遵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以新能源电池和上游材料发展为主线,多元化发展配套产业、拓展下游应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供配套,打造省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园区。发挥容百锂电、梅岭电源、天磁锰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川渝地区配套企业,积极布局钠电、中低镍三元产品,拓展磷酸锰铁锂等电池材料,发展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核心材料,推动形成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链条闭环。

原文如下: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县、自治县、区(市)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

《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遵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3日

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推动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领域与成渝地区深度耦合、相互配套,将遵义市打造成为成渝制造业配套生产基地。为有序推进工作落实,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六个坚持”重要指示、中央关于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精神,充分发挥遵义地缘优势、产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主动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产分工,融入“产业链”。重点围绕航天装备、基础材料、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主动融入重庆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四川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制造业融入成渝经济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突破口,构建黔川渝融合发展的“桥头堡”,力争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配套生产基地。

二、发展目标

瞄准区域耦合、产业配套、资源互补、创新联动、信息互通五大发展定位,结合遵义实际,采取统筹部署、分类实施、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方法,全面推进遵义市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配套生产基地建设。

到2025年,力争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突破75家、力争产值突破90亿元,配套产业园区2个以上。

到2027年,力争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10家、力争产值突破175亿元,配套产业园区5个以上,初步形成区域制造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三、重点任务

(一)发挥区位优势,建设配套园区

1.建设先行探索示范区。桐梓(重庆)工业园要充分发挥融入重庆现代制造业体系的先行探索示范区作用,积极参与重庆汽车摩托车、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分工,力争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产业配套基地。支持遵义双盛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贵州榆琳科技有限公司、贵州彩阳电暖科技有限公司、遵义森永科工有限公司等企业产品在重庆市场的深度开发。采取以商招商的方式,积极引进长安汽车、长城汽车等重点企业产业链向桐梓(重庆)工业园延伸。到2025年,桐梓县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0家、力争产值突破10亿元。到2027年,桐梓县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突破15家、力争产值突破15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桐梓县人民政府)

2.推动中心城区率先融入。率先将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等中心城区纳入成渝地区装备制造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建设。红花岗区要深化贵州航锐航空精密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贵州精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遵义市飞宇电子有限公司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飞行制造配套方面的合作,深化遵义市大地和电气有限公司、贵州蓝辉新材料有限公司与成渝地区在汽车、摩托车行业领域的合作。汇川区要加强对成渝地区重点配套企业的培育,结合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精心谋划编制招商项目,加快推进重点企业的招引。播州区要利用资源优势,强化铝及铝加工、锰及锰加工等基础材料产业融入成渝,不断延伸产业链,构建成渝地区关键材料生产基地。新蒲新区要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航天航空零部件产业优势,深度融入成渝地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链,参与协作分工,打造成渝地区电子信息、装备零部件产业集群零配件的供应基地。到2025年,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分别突破5家、35家、10家、5家,力争产值分别突破10亿元、40亿元、15亿元、5亿元。到2027年,红花岗区、汇川区、播州区、新蒲新区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分别突破10家、40家、15家、10家,力争产值分别突破20亿元、80亿元、25亿元、15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红花岗区人民政府、汇川区人民政府、播州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3.实现多板块协同联动。重点开发与重庆、四川毗邻的重点区域,采取协调联动发展的方式,打造一批深度融合的产业集群。道真自治县、正安县、务川自治县要立足区域页岩气、铝土矿、萤石(重晶石)等资源优势,加强对接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峰铝业有限公司、重庆华峰化工有限公司、重庆万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国际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重庆市重点企业,协同开发利用页岩气、延伸铝土矿产业链、打造西南地区氟钡化工重点园区。2025年,道真自治县、正安县、务川自治县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分别突破3家、5家、2家,力争产值分别突破3亿元、5亿元、2亿元。2027年,道真自治县、正安县、务川自治县在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与成渝地区相互配套规模以上企业分别突破6家、10家、4家,力争产值分别突破6亿元、10亿元、4亿元。(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道真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安县人民政府、务川自治县人民政府)

4.构建全领域集成推进。其他区域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深化推进对接成渝地区,积极参与成渝工业经济发展,以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配套建设为核心,以人力资源和交通廊道为纽带,进一步研究承接成渝地区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等产业转移的具体工作举措,争取引进一批可拓展产业链、有示范带动的企业,形成全领域全方位一体化推进发展整体格局。(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二)利用产业基础,打造配套集群

5.构建汽车电池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对接重庆长安汽车、成都客车、赛力斯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质汽车生产企业,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条关键环节,积极承接成都、重庆汽车零部件转移。鼓励遵义长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贵州新蓝辉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等零部件生产企业主动嵌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整车企业创新链、供应链,提升服务配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供应能力。支持遵义长征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正合铝业创新研究新产品,积极开创汽车零部件新赛道。以遵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重点,以新能源电池和上游材料发展为主线,多元化发展配套产业、拓展下游应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提供配套,打造省级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重点园区。发挥容百锂电、梅岭电源、天磁锰业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川渝地区配套企业,积极布局钠电、中低镍三元产品,拓展磷酸锰铁锂等电池材料,发展新能源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核心材料,推动形成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的链条闭环。(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6.打造航空航天装备产业集群。全面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航空航天制造企业配套需求,建立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成都飞机工业、中航成飞民用飞机、中国航发成都发动机等企业技术和产业优势,依托遵义市军民融合技术应用转化中心,围绕航天航空系统零部件、飞机设备制造、紧固件制造等重点领域,合作建设一批军民两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检验检测、投融资和产业孵化等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提升转化服务能力。支持航天江南集团驻遵企业、中航工业驻遵企业、航锐航空等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深度参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航空武器装备、航天防务装备、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分系统或零部件的科研生产任务,提升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责任单位:市委军民融合办、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7.构建电子信息配套产业集群。积极对接重庆软件园、两江软件园、重庆高新软件园等园区,大力承接电子信息零部件转移,加快推进开发区承接能力建设,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PC、服务器、智能手机、智能穿戴等智能终端产业链,加快发展精密结构件、摄像头模组等物联网模组和显示器件、电子元器件等零部件配套产业。加强信创产业技术创新合作,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信息安全技术优势,吸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重点围绕遵义煤矿、航空航天等领域工业控制系统,鼓励开发工业信息监测、应急预警等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提升行业信息安全能力。(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8.打造装备配套产业集群。聚焦成渝等区域智能电网输变电需求,加快推进遵义华明电力高压、超高压及特高压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智能化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重点发展智能化输变电装备、中低压输配电装备等产品。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丰富应用场景,加快提升遵义大型铸锻件、仪器仪表等配套能力,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发展应急救援装备、路桥施工装备等服务。(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三)立足资源禀赋,实现链式发展

9.打造基础材料供应产业集群。以播州、务川、道真、桐梓等地区企业为重点,围绕锂电池铝箔、高端铝材、钛制品和钛加工材、高硅锰合金等重点领域,推动基础材料产业链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互补配套。与重庆开展铝产业合作,合力打造“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全产业链。推动与重庆秀山等地区加强合作,布局高标准电解锰、高硅锰合金、锰系新材料等产业,推动锰系材料高端化发展。巩固遵钛集团国内龙头地位,面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需求,积极发展钛板坯、棒坯等钛加工产品,延长钛及钛加工产业链。(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10.建设现代化工保障产业集群。针对成渝地区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对化工原料的强大需求,依托现有化工特色产业,建设成渝地区化工原材料保障产业集群。依托桐梓煤化工企业,以新型煤化工为主体,发挥产品优势,实施合成氨及尿素扩产改造和高效复合肥升级项目,树立合成氨、化肥区域龙头地位。推动务川以无水氢氟酸为基础原料,延伸含氟ODS替代品、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和氟化盐四大类产品,发展无水氟化氢、电子级氟化氢、空调冰箱含氟制冷剂、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聚偏氟乙烯(PDVF)等产品。(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11.协同推动其他产业配套发展。探索在播州、务川、道真、正安等地区建立尾矿渣资源综合利用、废铝回收体系,以汽车领域为重点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废铝回收处理领域,建立集约化废旧金属回收、分类、提纯、清理园区,提高废铝回收效率和再生铝质量。积极参与成渝地区布局未来产业,超前研究融入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6G、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第三代互联网(元宇宙)等产业链,引进相关配套企业,促进遵义市制造业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四)构建创新体系、提升发展动力

12.开展创新平台合作。建立面向成渝的科技合作交流机制,以遵义高新区为核心、新蒲新区为重要节点,依托新蒲大学城,发挥梅岭电源全国重点实验室、贵州省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及装备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核级中小型基础构件成形及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贵州省液力变速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作用,加强与成渝地区科研院所开展平台合作,鼓励成渝地区的西部科学城、一流大学、科研院所来遵设立分支机构,建立遵义市科技创新中心,推动成渝地区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遵义高校院所和企业联合组建技术创新联盟,共建重点实验室、科学家工作站、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13.开展关键技术联合攻关。依托国家东部技术转移中心遵义分中心、江南大学遵义研究院,积极与成渝地区合作共建科技创新合作区和技术转移分中心,推进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作机制,开展与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大学等高校科技合作,在特种化学电源、高端装备制造、铝钛锰等金属冶炼及加工、氟钡化工、煤化工、赤泥和电解锰渣等大宗固废无害化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联合攻关。(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14.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依托贵州省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交易网络平台,与成渝地区协作建立技术交易市场联盟,鼓励银行间合作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针对科创企业的不同需求,合作打造科创金融产品体系,推广应用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实现技术产权交易业务同城化办理,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孵化基地。(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15.开展科技人才交流培养。大力实施“引人聚才·智汇遵义”行动,健全科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充分利用科技人才团队建设、科技人才引才育才等政策,与成渝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型企业等建立科技人才交流培养机制,聚焦“六大产业基地”“富矿精开”重点领域,推动高校院所、企业申报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人才计划等各类项目,构建学校、企业、社会等多方联动耦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引进一批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团队,打造一批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吸引一批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创业人才来遵义市投资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建设遵义科技创新走廊的桥头堡,推动遵义科技、人才、产业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五)加强信息互通,构建协同平台

16.搭建重点平台。建立融入成渝经济圈工业配套企业名单,根据产业发展形势每半年更新完善,围绕成渝地区重点企业产业链,搭建融入成渝地区产业链供需平台。每年定期至少组织一次与成渝地区的产销对接会、企业家座谈会、供应链洽谈会等活动,充分发挥工商联、商协会在信息互通、工作推进的“纽带”作用,引导筹建融入成渝经济圈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成渝商会等民间组织,鼓励成渝地区科研机构、专家学者等代表对融入成渝地区提供咨询建议,积极引进成渝地区专家型、科技型、技术型人才到遵义就业发展,构建提升重点平台要素承载能力,建立与成渝地区资源的高效高频“握手通道”。(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17.提升承接能力。全市各开发区要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各产业园区,加强开发区之间沟通交流,探索成渝地区在遵义各开发区建设发展“飞地经济”。遵义国开区、遵义综保区、遵义高新区要用好国家级平台,持续做大做强“1+3”工业产业体系,做好“保税+”文章,推进“黔川渝-遵义”技术转移中心、遵义科学数据中心共享服务平台等跨区域合作重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建设。按照“合建”园区分别管理、“共建”园区共同管理、“租借”园区自我管理模式,通过联合出资、项目合作、资源互补、技术支持等方式,建立和完善“飞地经济”产业合作区税收征管和利益分配机制。(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税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18.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发挥市人民政府驻重庆(成都)办事处的招商功能作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加强与办事处的沟通协作,组建招商小分队,围绕关键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设备等产业实施精准招商行动。建立融入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企业培育库,根据产业发展形势每半年更新完善,培育壮大遵义市制造业龙头企业、链主企业,采取以商招商的方式引进成渝地区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到2025年,力争完成10家成渝地区企业落户;到2027年,力争完成50家成渝地区企业落户。(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驻重庆(成都)办事处、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要牵头抓好统筹协调工作,强化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平台的统筹协调,及时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问题,重要情况及时报市政府。市人民政府驻重庆(成都)办事处要加强与重庆市、四川省相关政府部门的对接协调,推动重大事项落地见效。市直有关部门要立足职能职责,聚焦重点项目建设、营商环境优化、协同协作对接等方面同向发力。各县(市、区)要强化主体意识,立足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实际,扎实推动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各项工作。(责任单位:市人民政府驻重庆(成都)办事处、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二)强化政策支持。自2025年起,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遵义市特色优势制造业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相关工作。积极打造一批融入成渝地区的项目载体,对发展较好、高质量完成本方案规定目标任务的园区,在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给予支持。对准成渝地区,鼓励企业以商招商,积极谋划一批融入成渝经济圈的示范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在用地、用电、用气、用矿、用水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责任单位: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能源局、市水务局、市自然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遵义供电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三)优化企业服务。对融入成渝经济圈工业配套名单及成渝地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企业培育库实施配备科技、融资、法务、媒体、人才等服务专员的“一对一”服务,在培育项目申报、融资服务需求、市场机会拓展、人才引进支持等事项上提供精准服务。依法、依规跟进税收、用地、用电、融资、引才等政策支持落实进度,确保及时兑现。对重点工作采取专项督导,层层抓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税务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新蒲新区管委会)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新能源电池查看更多>电池材料查看更多>动力电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