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湖北省人民政府12月13日发布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鄂政办发〔2024〕50号),围绕建设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目标,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力争到2027年底,初步建成以碳金融为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企业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绿色低碳政策高效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不断优化,绿色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20%,绿色债券年均新增发行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绿色保险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碳金融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金融在支持美丽湖北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湖北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工作部署,围绕建设全球碳交易注册登记中心、全国碳市场中心、全国碳金融中心“三个中心”目标,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力争到2027年底,初步建成以碳金融为特点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工业企业碳账户体系、企业和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体系进一步健全,各项绿色低碳政策高效协同推进,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不断优化,绿色贷款年均增速不低于20%,绿色债券年均新增发行规模不低于200亿元,绿色保险增速高于行业整体水平,碳金融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金融在支持美丽湖北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中发挥更加重要作用。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绿色资源—绿色资产—绿色金融”良性循环机制。建立绿色资源名录和绿色资产台账,健全湖北统一环境权益交易平台功能,开展绿色资产的确认、确权、确值。支持市场主体依托绿色资产价值发行绿色债券、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等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开展林业碳汇、农业碳汇、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绿色资产抵质押贷款。探索绿色资产回购、保理、托管等服务,支持环境资产综合利用。深化创新“电—碳—金融”“林—碳—金融”“农—碳—金融”等“行业(或企业)+碳+金融”协同交易模式,实现“绿变钱、钱促绿”的有效转化。
(二)依托中碳登资源聚焦发展碳金融。发挥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以下简称中碳登)作用和湖北区域碳市场先行先试优势,引导金融机构大力开展碳回购、碳债券、碳保险、碳担保、碳指数、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发展碳期货、碳期权、碳信托、碳租赁、碳排放权收益结构性存款、碳资产管理、碳交易信用保证等碳金融服务,力争碳金融业务规模不低于10亿元。支持中碳登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业务合作,实时共享有关信息,做好碳排放权登记、公示和标识、冻结等工作。支持中碳登发布不少于10个碳指数产品,打造“中碳指数”品牌。推动组建武汉碳清算所。支持金融机构基于碳信用、碳足迹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三)发挥绿色金融对绿色低碳发展的牵引作用。大力推广绿色融资企业(项目)评价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碳中和债券等金融产品,强化“钱促绿”发展机制。提高低碳转型目标与利率定价的关联度,推动具有显著碳减排效应的项目获得优惠利率融资支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创新,探索建立EOD“项目库+牵头行”制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对EOD项目给予整体授信,对纳入政府绿色采购清单的企业提供绿色信贷支持。发展绿色科技金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的支持力度。开发绿色金融支持农业农村生态低碳发展模式,用于支持生态农业的绿色贷款余额不低于600亿元。
(四)做好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产融对接。聚焦美丽湖北建设,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研究谋划一批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制定指导目录和项目清单,推送给金融机构。支持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和黄石市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推动磷石膏无害化处置和综合治理。支持大别山、秦巴山、武陵山、幕阜山自然保护地和长江中游湿地保护和修复工程,鼓励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金融服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五)构建多层次的全生命周期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发展绿色股权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在境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挂牌,力争2027年底绿色上市企业不少于16家,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并购布局绿色全产业链,通过增发等方式再融资。充分发挥省政府投资引导基金的撬动作用,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绿色低碳发展母基金,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层级投资、全链条培育的绿色基金生态圈。发展绿色债券融资,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转型债券和绿色资产支持证券,积极争取美丽河湖建设主题债券试点发行。发展绿色信贷融资,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美丽湖北建设重点项目融资需求,探索将资源环境要素作为合格担保品,深入挖掘环境权益价值,合理确定资产评估价值和抵质押率,绿色贷款在全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不低于15%。发挥保险风险保障功能,按照商业化原则引导保险机构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绿色项目建设,开展绿色保险险种创新。探索完善“股债贷保”联动机制,通过投贷联动、股债联动、保担分险等模式,解决绿色低碳领域投融资问题。支持符合清洁能源等条件的环保基础设施项目合规发行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
(六)加强碳账户体系建设。加快控排企业和获得碳减排贷款企业的碳账户建设,实现企业能源数据、经济数据、其他涉碳数据自动归集、定期更新。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办法,鼓励市场评级机构将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纳入发债企业信用评级与跟踪评级指标,拓展环境信息披露应用场景。选择部分试点地区,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逐步实现全覆盖。构建环境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企业环境信用信息与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湖北省中小企业融资信用平台(以下简称“鄂融通”)、湖北省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以下简称“鄂绿通”)的互联互通。以大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试点,核算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探索建立农业碳账户。
(七)推进碳普惠体系建设。出台全省碳普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形成10个以上碳普惠方法学及碳减排场景评价标准。推广“武碳江湖”“湖北碳普惠”等个人碳账户平台,探索构建多层次碳普惠减排量消纳渠道。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绿色消费信贷业务,围绕“衣食住行用”开发碳普惠金融产品。
(八)推动碳金融集成发展。加快建设“碳金融集聚区”,形成以中碳登大厦为核心,以武昌环沙湖产业带为载体的碳要素富集高地,实现碳交易服务、碳资产管理、碳金融创新、碳科技转化、碳普惠应用等五大产业协同发展。探索多元化气候投融资工具和服务体系,支持与气候相关市场主体发行绿色债券。围绕低碳项目建设,打造不少于50个低碳试点,探索创新碳金融支持模式,丰富碳金融场景应用。
(九)数字赋能绿色金融发展。大力推广“301”线上快贷模式、楚天贷款码等在绿色金融领域的深化应用,提高绿色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持续优化“鄂绿通”功能,推进平台与政务大数据实现数据共享,支持平台建设企业碳账户,运用“互联网+产业+绿色金融”对接模式,为企业和项目提供优质高效的绿色金融服务。每年金融机构依托“鄂绿通”投放的绿色贷款增速不低于20%。支持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卫星遥感、物联网等技术,提升碳核算与环境信息披露水平。
(十)以“碳”为媒介强化湖北省的绿色金融影响力、辐射力。办好中国碳市场大会,提高湖北碳市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发挥湖北高校资源优势,组织开展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相关的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打造一批湖北双碳智库品牌。加强绿色金融政策宣传解读,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的经验做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十一)加强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专业部门及绿色分支机构等,健全标准化、流程化、专业化的绿色金融管理架构。引导金融机构优化绿色低碳转型领域授信管理,提高绿色项目审批效率。探索建立生态信用行为激励机制,支持金融机构运用《湖北绿色融资企业(项目)评价指南》,将企业降碳、减污、扩绿等表现作为贷款审批、额度测算、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支持金融机构建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资、绿色保险等方面尽职免责管理制度及实施办法。
(十二)加快培育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支持碳核算核查、绿色认证、碳评级、环境咨询、绿色资产评估、数据服务等绿色中介机构发展,加强对绿色低碳项目和企业的识别、认证、评估以及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支持依托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鄂融通”等征信基础设施开展绿色供应链动产融资。发挥武汉双碳产业研究院、中碳登研究院等平台作用,支持绿色金融研究机构、专业智库和培训机构创新发展。
(十三)加强货币政策激励。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资金,支持金融机构向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的重点项目提供优惠利率融资。创设“鄂绿融”绿色低碳专项政策工具,单列1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金融机构向绿色企业(项目)发放低利率、中长期信用贷款及办理低利率贴现,满足绿色企业(项目)多样化融资需求。
(十四)加强“政银保担”合作。将绿色产品融资纳入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深化地方政府与担保公司和保险公司合作,引导保险公司开发生态产品类贷款专属履约保证保险产品,形成“银行+担保+保险+政府”的风险分担机制。
(十五)加强评价激励约束。优化绿色金融评价机制,在开展绿色信贷专项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开展绿色金融综合评价。对于评价结果较好的金融机构,在货币政策激励、财政政策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对于评价结果较差的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综合评价、金融监管评级中予以体现,与金融政策工具的使用相挂钩。
(十六)加强人才提升保障。大力引进绿色金融高层次人才,搭建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打造“绿色通道”,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绿色金融人才,给予金融创新奖励。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科研院所设立绿色金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绿色金融研究机构,培养熟悉经济金融、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复合型绿色金融人才。通过省地共建、校企合作等方式,加大双碳人才培养力度,每年培训双碳专业人才不少于13000人次。
三、保障措施
优化协调联动机制,推动绿色金融工作信息共享、平台共用、问题共研,加强部门间政策协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见效。完善监测评估机制,扎实做好绿色金融统计监测,不定期开展数据核查,严肃查处各类“洗绿”“漂绿”行为。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压实各方风险管理责任,切实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6月13日,由国家电投集团电投综能作为创新牵头单位、财务公司作为融资顾问单位、新疆能源化工五彩湾发电公司作为融资主体的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金融”融资产品成功落地,实现融资规模3亿元。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近日,创维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林劲、创维光伏董事长范瑞武一行到访工银金租,与工银金租党委副书记、总裁张保及团队展开座谈。双方围绕科技赋能、绿色发展、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深化合作进行友好交流,为推动分布式光伏产业升级与“双碳”目标落地擘画合作蓝图。董事会主席林劲在会谈中对工
2025年6月13日,深圳创维光伏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瑞武率队到访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银金租”),双方围绕绿色能源领域展开深度交流,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为践行“双碳”目标注入强劲动力。携手共进,回溯发展脉络农银金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以刚对创维光伏一行的来访表示热烈欢迎
6月17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文件提到,对在各类先进电池、风电风热、光伏光热、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和地热能,以及各类型的新型材料、电力电气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7日,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征求意见稿)》及实施细则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其中《天津滨海高新区促进新能源、新材料、新型电力集群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办法》,文件明确,对新
4月28日下午,西班牙和葡萄牙出现大范围供电中断现象,导致两国交通瘫痪、通信中断,民众生活陷入混乱。此次断电事件引发了全球对欧洲电网韧性和能源政策的反思,也让“能源基础设施如何构建”成为多方关注的焦点。(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文/万军)能源基础设施涵盖电力、油气、新能源等多个领域
日前,虹口区系列绿色低碳标准发布仪式在2025上海碳博会虹口展区举行。本次活动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承办,聚焦“双碳”战略,发布《绿色低碳文旅活动评价技术指南》《道路侧电动汽车混合式充电站建设技术规范》两项团体标准,为虹口区文旅、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注入新动能。绿色低碳标准是推动
6月17日,泰康资产-财通-远景新能源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下称“专项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总规模2.85亿元。作为市场首单以平价风电场为底层资产的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证券(ABS),该专项计划的成功发行不仅标志着风电资产证券化迈出关键一步,也为有绿色电力和ESG需求的企业
近日,浙江富钢集团有限公司绿色低碳转型规划项目结题。该项目由湖州银行携手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及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专家团队共同打造,标志着由湖州银行主导的钢铁企业转型规划成功落地。转型规划是企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而制定的战略行动方案。钢铁企业制定转型规划对于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广东省委金融办,广东省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等九部门制定《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统筹做好广东绿色金融大文章,助力广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全方位
6月13日,由国家电投集团电投综能作为创新牵头单位、财务公司作为融资顾问单位、新疆能源化工五彩湾发电公司作为融资主体的全国首单“碳资产+转型金融”融资产品成功落地,实现融资规模3亿元。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积极推进转型金融与绿色金融有效衔接。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6月16日,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快建成支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①聚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年底前实现容缺受理、容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50项,企业和群众异地办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6月16日,湖北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印发《加快建成支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的通知,其中提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①聚焦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年底前实现容缺受理、容缺办理政务服务事项250项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广东省委金融办,广东省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等九部门制定《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统筹做好广东绿色金融大文章,助力广东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全方位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联合广东省委金融办,广东省发改委、工信厅、财政厅、生态环境厅、林业局,广东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等九部门制定《关于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美丽广东建设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统筹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明确,根据全市碳排放双控目标,综合考虑行业发展状况、产业和碳排放特征、数据质量基础等因素,有序扩大碳市场覆盖范围,新增年排放温室气体1万吨以上货运港口行业、
日前,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公开征求《天津市深化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方案(2025-2027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为进一步完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更好发挥碳市场控制和减少
日前,福州发布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意见的通知。详情如下:关于征求《福州市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钢铁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送审稿)》《福州市建材行
长三角地区以占全国1/26的土地面积,近1/6的人口,创造了近1/4的全国经济总量,是我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和能源技术创新高地。能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毋庸置疑,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引擎,长三角对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创新,直接影响着区域乃至全国的经济脉动。面对绿色发展目标和全球经济变化,长三角面
“我们园区应该怎么系统规划用能结构?”“怎么理解零碳园区的绿电直供?”“您PPT里提到的碳足迹核算服务会增加我们多少成本?”……在贵阳一化工园区的会议室内,来自南网碳资产管理(广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网碳资产公司”)的双碳咨询业务经理杨珏、胡克正一一解答对面坐着的工业区管委会相关领
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速和电力市场改革深化的双重驱动下,“虚拟电厂”——这一电力行业的新业态,正迎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作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的“数字大脑”,虚拟电厂通过高效聚合与优化配置分布式能源资源,正推动我国能源革命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虚拟电厂已上升为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
6月19日,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对庄军等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企业自主碳核查和近零碳工厂、园区建设的政策扶持的建议》做出答复。其中指出,聚焦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制定出台《常州市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我市近零碳园区、近零碳工厂建设任务。制定《常州市近
6月13日,中国中煤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煤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树东在海南海口拜会海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冯飞,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小明并见证签约。海南省领导倪强、赵峰,中国中煤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高士岗,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倪嘉宇参加活动。王树东对海南省委、省
试论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核心特征和基本特征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徐进新型电力系统是在确保我国能源战略转型和“双碳”目标实现的大背景下构建的现代化电力体系,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的关键举措。国家能源局已明确新型电力系统“三步走”发展路径,即以
2025年6月11日,SNEC2025第十八届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于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光伏行业展会之一,汇聚了来自全球的光伏领军企业和创新技术。TCL光伏科技以“碳索新境智领未来”为主题,在6.2H(TCL馆)E670展位惊艳亮相。本次展会,TCL光伏科技全方位展示了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日前,安徽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2025年版)意见的公告。文件明确,响应补偿:(一)需求响应补偿电价标准(2)因电力供需形势缓解需要提前取消需求响应执行,对参与主体按照原响应邀约计划给予补偿。具体补偿标准如下:响应补偿金额=应约响应量×计
日前,《阳泉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印发。方案提出,锚定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远景目标,按照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进行安排部署。关于印发《阳泉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各有关企业: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碳达峰、碳中
全球绿色液体燃料发展态势及我国发展策略石鸿旭12郑欣怡1程子雯1孙祥栋12(1.北京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北京化工大学绿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实现“双碳”目标迫切要求我国加快能源体系的全面重塑。相比电气化与氢能发展路径,绿色液体燃料以其高能量密度、易存储运输和强终端设备兼容性等优势
6月6日,阳泉市能源局关于印发《阳泉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推进风光新能源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国土空间资源,统筹优化布局,梳理全市风光资源现状及开发潜力。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开发并举,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利用和高质量发展,逐步带动新能源产业链延伸发展
CPI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530GW,同比增长35.9%。与此同时,全球光伏行业正面临同质化竞争加剧、收益率承压、政策调整等挑战,亟需从“规模扩张”向“价值重构”跃迁。2025年6月11日-13日,全球光伏与智慧能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盛会——SNEC第十八届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6月6日,阳泉市能源局印发《阳泉市能源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到,鼓励大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虚拟电厂运营商以及储能运营商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用户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构建多层次智能电力系统调度体系,提高电网调度智能化水平。到2025年,全市实现快速灵活的需求侧响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