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北极星储能网讯:1月24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将遴选符合要求的电池项目予以资助,资助数量涵盖量子储能、固态储能等研究方向共16项。最高资助金额达1500万元,期限4年。
其中,培育项目提出五大研究方向,从电池新概念、新理论、新表征方法、新材料出发,鼓励申请人提出超越传统电池体系的原创性电池概念。鼓励创制颠覆性能量储存新体系,例如极端环境同位素储能电池、量子储能电池、相变储能电池、智慧储能电池等非常规储能体系。
重点支持项目类提出,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要实现高于600Wh/kg和循环寿命大于1500周的性能突破。
集成项目类围绕发展高比能、本质安全、宽温域的动力电池新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高于700Wh/kg、循环寿命大于200周和工作温域−50°C至+60°C的性能突破。
另外,项目申报要求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集成项目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集成项目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项目的实际贡献者,合计人数不超过9人。
原文如下:
关于发布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的通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现发布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请申请人及依托单位按项目指南所述要求和注意事项申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2025年1月24日
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2025年度项目指南
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面向“双碳”战略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针对储能电池与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性、环境适应性、资源与成本等方面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发展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和相关理论,为我国下一代电池创新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聚焦电池体系的能量与物质可控输运规律,突破传统平板电极界面电荷层理论、“摇椅式”嵌脱储能机制、传统电池材料体系与架构以及当前研究范式等,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研究优势,围绕超长寿命、高稳定性储能电池与超高比能动力电池新体系创新,取得前瞻性基础研究成果,引领全球电池科技变革,支撑我国“双碳”战略和能源科技自立自强。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围绕以下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一)多场耦合下的电子、离子、分子等多物种输运规律。
电池体系中物种的运动规律与输运理论,多物理场(电、磁、力、热、光等)耦合的多子传输与动态反应机制。
(二)跨尺度、多结构的能量-物质传递与转化规律。
电池体系中物质与能量输运的多尺度环境演变行为,多相微环境中电化学活性位点的协同机制和构效关系,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结构演变规律。
(三)带电界面的相互作用与调控机制。
能量高密存储与高效转化的电池体系中电极与电解质表界面的作用机制,电池带电界面调控和性能提升规律。
三、2025年度资助研究方向
(一)培育项目。
围绕上述科学问题,以总体科学目标为牵引,对于探索性强、选题新颖、前期研究基础较好的申请项目,将以培育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研究方向如下:
1.电池新概念及新结构。
针对现有电池体系在安全、寿命、续航能力、充电时间、环境适应性等方面的瓶颈问题,从电极设计、电芯构筑、模组集成、电池组管理等方面提出新概念和新结构。鼓励申请人提出超越传统电池体系的原创性电池概念、新的能量储存与转换的物理化学机制,提出与当前电池体系有本质区别的结构体系与发展路径,发掘能量转换、物质输运、稳定性、安全性之间的关联规律与变化趋势,阐明电池新结构的能质传递与转化调控规律。
2.电池新理论及人工智能方法。
针对传统双电层理论和空间电荷层理论无法精准描述恒定电极电势、恒定离子强度、非平衡态、离子极化场、复杂界面双电层等电化学属性的问题,发展针对复杂电池体系原位、动态结构和过程的精确、高效计算新方法和计算工作流,提出新理论;发展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多物理场电化学双电层仿真方法,建立从微观到介观的跨尺度电化学理论模型;探明多物理场耦合下的电荷转移新机制,研究流体电池热质传递和电化学反应耦合过程,构建电池全生命周期全要素数字孪生系统和碳足迹模型。通过高通量计算以及实验数据,发展针对正负电极、电解质特定性质的机器学习模型,挖掘、设计电池新材料;筛选可精确描述电池特性的描述符体系,利用机器学习模型,精确评估、预测电池全生命周期参数,明晰电池衰减以及失效机制,建立电池安全性预警策略。
3.电池新表征方法及机制。
针对传统表征技术难以研究真实工况下电池的问题,发展先进的原位、工况表征新方法,揭示真实条件下电化学反应机理,阐明电极材料结构组成、电解液与界面微观结构及动态演变规律;研制基于量子传感的电化学表征分析测量综合系统,探索量子传感捕捉电极材料原位工况条件下的磁性变化规律以及微区压力与温度探测新方法;建立表征数据可靠性的质量管理体系;研究电池传感响应特性,开发电池无损-工况-全范围检测方法;探索超低温、超高温、微重力、强冲击、强辐照等极端条件下电化学反应过程和机制。
4.电池新材料及创制策略。
针对现有电池材料在能量密度、功率密度以及安全性、寿命、成本等方面的不足,突破传统电池材料性能和资源瓶颈,开发基于丰产元素的高比能电池新材料,基于稀土材料增效的新型电极材料体系,高安全宽温域阻燃液态和固态电解质,安全且高效的电极材料和关键辅材,超轻质、耐高温、抗冲击电池组安全防护材料体系。结合电池材料基因数据库和智能算法,发展自动化制备和实验验证技术,实现电池关键材料及配方的理性设计和自动化实验验证的智能闭环。
5.颠覆性电池储能新体系。
提出区别于基于传统能质转化机制的电池体系,鼓励创制颠覆性能量储存新体系,发展基于新的能质转化原理与能量赋存形式的储能器件,阐明储能机制与性能特性的关联,验证新型储能电池体系实现路径和可行性,例如极端环境同位素储能电池、量子储能电池、相变储能电池、智慧储能电池等非常规储能体系。
(二)重点支持项目。
围绕前沿科学问题和产业重大需求,以总体科学目标为牵引,对于前期研究成果积累较好、对总体目标有较大贡献的申请项目,将以重点支持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鼓励与企业联合申报,研究方向如下:
1.电池共性科学问题解析与解决对策。
针对现有电池体系中长期循环面临的金属负极可逆性差、枝晶生长难控、界面易失效与电池安全风险高、极端环境服役受限等共性基础科学问题,发展人工智能辅助的工况环境全电池高维复杂物理模型和高时空与能量分辨的工况条件原位“透明”探测方法,精细表征电池充放电过程金属负极微观形核跨尺度生长机制,基于多物理场与多参数耦合作用机制实现精确计算,构建兼容高性能与高安全性超越传统电池体系,创制高可逆性与枝晶抑制新型金属负极材料体系;发展先进的表征新方法,揭示固体电解质界相(Solid Electrolyte Interphase, SEI)膜的形成机制和离子输运机理,建立描述SEI膜多维度、多尺度物化性质的定量参数,阐明电极结构、电解液、工况条件等因素对SEI膜形成、离子输运机理和物化性质的影响规律;建立可靠的SEI膜力、电、化学等方面性质的数据库,通过机器学习等方法解析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提出新型电池结构-性能-寿命系统性优化的颠覆性策略,解决现有电池体系中金属负极性能劣化、界面失效和安全风险等瓶颈挑战。
2.电池系统工况表征新技术。
针对电池体系动态、工况下关键信息采集和分析的瓶颈,特别是难以研究真实工况下电池的问题,发展先进的原位、工况表征新方法,阐明电极材料结构组成、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与界面微观结构及动态演变规律;依托大型科学仪器装置和其他先进表征技术,以揭示电极结构和电极-电解液表界面关键动态变化过程中的新原理、新机制为导向,构建基于光谱、质谱、能谱、色谱等多谱学方法联用的原位/工况表征系统,实现共点(面)、同时刻原位表征电极结构和电极-电解液表界面的关键动态变化过程;开发微弱电化学信号的测试和抽取方法,实现其与电池微观结构与过程的精准对应;发展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的多维度工况表征技术,高时间-空间-能量分辨、多维度、可视化解析电池反应过程的新原理、新机制,建立针对电池体系关键动态过程的多模态全局表征新范式。
3.高比能长寿命高安全的固态电池。
针对现有固态电池体系载流子输运速率慢、电极-电解质固/固界面阻抗大、体积变化严重等问题,提出颠覆性的新型固态电池关键材料解决方案,构建有序通道实现高效载流子输运,通过开发新型固态电池关键材料与原位电化学表征技术,多尺度解析固态电池表界面结构演化规律,揭示热-电-力-化学耦合下的电池性能衰退与热失效机制,构建大尺寸固态电池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发展高比能、高安全、无外压、长寿命的固态电池新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高于600Wh/kg和循环寿命大于1500周的性能突破,提供固态电池失效预警与防护的理论依据,安全性达到国家标准。
4.极端条件下能质高效长时转化的电池新体系。
针对超宽温域、高压力、微重力、高湿度、强冲击、高加速度、强辐照等极端环境与力学条件下的能量可逆存储和高效转化需求,特别是全电飞行器瞬时加速和传感器稳定持续供电的需求,研究极端条件下电池性能退化现象与材料失效机制,开发满足极端条件使用要求的长贮存、快激活、高过载、宽温域电池;探明飞行器动力电源在高能量密度及大倍率等苛刻条件下荷质传输动力学规律,匹配高空飞行多维度传感与信号传输系统,并推动其在全电飞行器电源中的应用;发展兼具高能量转化效率和高辐射抗性的放射性能量转换材料可控合成方法,厘清材料结构、化学组分、放射源掺杂方式等对辐射能量转化作用规律,发展长效辐光伏核电池器件制备和封装技术,并推动其在传感器供电上的应用验证。
5.电池关键材料数据库和智能设计平台。
面向电池体系的多尺度演化与复杂耦合行为,结合产业需求,融合自动化高通量实验、人工智能加速从头算方法、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关键材料数据库,发展跨尺度系统模拟与性能快速优化迭代方法。针对寿命与安全性预测的关键挑战,基于短时间、少循环数据开发智能预判工具,突破当前依赖长时间充放电循环与传统安全测试的局限。通过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揭示结构-性能-寿命-安全的内在关联,为电池体系的智能设计、稳定性评估与安全管理提供支撑。
(三)集成项目。
围绕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产业急迫需求,以总体科学目标为牵引,对于前期研究成果积累丰富、对总体目标有重大贡献、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申请项目,将以集成项目的方式予以资助,需与头部企业联合申报,提倡申请人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注重与化学科学、工程材料科学、数理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的合作。研究方向如下:
1.超高比能高安全宽温域的动力电池新体系。
针对现有动力电池续航里程短和工作温域窄等问题,创制兼容性好和离子电导率高的新型功能电解液或固态电解质、比能高和稳定性好的正负极新材料和电池新架构;结合原位表征技术和多尺度理论计算模拟,解析电池中不同温度下物质与能量输运规律,阐明材料构效关系,揭示材料、电极、电池、模组等不同尺度下结构演变规律,发展高比能、本质安全、宽温域的动力电池新体系,实现电池能量密度高于700Wh/kg、循环寿命大于200周和工作温域−50°C至+60°C的性能突破,优化模组集成与系统管理,推动其在动力电源中的应用。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一)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注重需求及应用背景约束,鼓励原创性、基础性和交叉性的前沿探索。
(二)优先资助能够解决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中的基础科学难题并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
(三)重点支持项目和集成项目应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和前期积累,对总体科学目标有直接贡献与支撑。
五、2025年度资助计划
拟资助培育项目约10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培育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年1月1日-2028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约5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3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年1月1日-2029年12月31日”;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150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2026年1月1日-2029年12月31日”。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1日,湘潭电化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与固态电池技术的优秀企业对接并正在联合研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1日,万润股份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拥有涉及固态电池材料方面的专利,是公司在相关领域的前瞻性技术储备,公司积极关注相关领域下游行业发展情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5日,山东海化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提到,公司正在开展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改性及在Li/LiFePO4固态电池中的应用试验,开发高离子导电率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技术和改性方法,解决固态电池的界面问题。提高固态电解质的离子导电率,提高固态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研发固态电池生产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4日,孚能科技披露在其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中,公司半固态电池产品目前已形成规模化出货,其中第一代半固态电池已在2022年成功实现装车,第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超过330Wh/kg,循环寿命超过4000圈,预计将于2025年量产,有望率先在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具备高技术壁垒、高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德加能源浙江湖州长兴固态电池生产基地投产启动仪式举行。据悉,德加能源全球首批量产1GWh高比能固态电池项目,聚焦全温区、长续航、低成本、高安全固态电池,项目自去年11月正式动工建设以来,不到5个月时间,实现了首条产线投产和首批产品下线。资料显示,德加能源是一家由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瑞泰新材3月22日在互动平台回复投资者称,在新型电池材料方面持续性地进行了相关研发与积累,在固态电池、锂硫电池以及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方面皆有相应布局。公司与国内外多家固态锂离子电池相关企业均有合作,公司生产的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已批量应用于固态锂离子电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0日,中国华电发布华电数智不连沟煤矿4.5MW/9MWh半固态储能系统采购中标公示,招标人为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投标人为廊坊英博电气有限公司,投标价格为945.00万元,约合1.05元/Wh。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0日消息,五矿新能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固态电池正极材料技术路线主要为高界面离子通量三元正极材料,当前初代产品部分指标已满足市场要求,目前积极配合头部客户以及国家项目开展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开发工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0日,天奈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和国内主流研发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生产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客户关系,目前,公司在固态电池领域CNT供货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不同客户选择的公司碳纳米管产品不同。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2日,山东济南生态环境局公示《山东创鲁先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全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表》,显示项目正式落地。公示显示,山东创鲁先进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全固态电池及关键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一期)位于高新区储能装备产业园一产业载体A项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9日,胜利精密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同时研发复合集流体在固态电池上的应用。
作者:叶石丰1,洪朝锋2,綦晓2,吴伟雄2,谭子健1,周奇1,张兆阳1单位:1.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2.暨南大学能源电力研究中心引用:叶石丰,洪朝锋,綦晓,等.基于EEMD-GRU-NN锂离子电池表面温度预测方法研究[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1):380-387.DOI:10.19799/j.cnki.2095-4239.2024.0571本文亮
文丨冀中能源北极星储能网讯:3月21日,河北冀中新能源供电分公司2025年第一批用户侧储能电池设备购置中标候选人公示,本次招标共吸引了20家企业参与。其中,比亚迪以3430万元预中标,楚能新能源与许继电科分列第二名、第三名。根据开标结果,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标报价为3
2025年,钠电池正在打破其市场容量小、产业化进程慢的行业误解,正迎来产业化爆发的关键时间节点。近期,锂电池部分原材料价格呈上涨趋势,引发业界担忧情绪;与此同时,钠电池在电动汽车、工程车辆、两轮电动车,以及汽车启停、储能等领域,也呈现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且其性价比持续提升,逼近磷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1日,河北冀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供电分公司2025年第一批用户侧储能电池设备购置-中标候选人公示。此前招标公告消息,该项目招标范围包括储能系统(储能电池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所需全套设备的供货。项目第一中标候选人为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报价得分27.24分,总得分78.76,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2日,运达股份与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崇阳县风电配套储能项目开发协议》及《崇阳县全钒液流储能系统整装基地投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运达股份将分两期在崇阳县投资建设总规模为80MW/320MWh的独立储能电站项目,配套400MW风电设施。项目采用全钒液流电池技术
2月24日,刚果有关部门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作为全球最大并坐拥全球近70%的钴资源的生产国,该项禁令一度使得钴的报价系统瘫痪,如今一个月过去,来自上游的供应缩减影响正持续演进。根据市场数据,自禁令发布以来,短短20个交易日,钴价一度从16.2万元/吨暴涨超26万元/吨,涨幅超60%。根据历史价格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4日,山东省地方标准《锂离子电池储能性能测试及评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是全国首个锂离子电池储能地方标准。《规范》发布于2月24日,由山东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主管部门为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主要起草单位包括:单位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7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征求《点火枪安全规范》等26项拟立项强制性国家标准项目意见的通知。其中包含《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标准计划。《锂离子电池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由国家标准委提出,委托全国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执行。主要起草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0日洁美科技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柔震科技下游对接的主要是消费类锂电池、动力电池(涵盖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两轮小动力车、货轮等多种动力应用场景)以及储能电池客户。柔震科技已经与下游众多电池客户进行深度合作,后续会加速推进新产品的市场拓展及规模化
最新数据,1-2月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58.6GWh,同比暴增199.9%!最新消息,进入2025年,磷酸铁锂整体产能利用率已经超过60%!最新动向,磷酸铁锂加工费还在上涨,第四代高压密磷酸铁锂和降本工艺正在掀起新一轮淘汰浪潮!需求暴涨、技术迭代、产线更新,看来磷酸铁锂行业今年真的是要变天,一场
日前,国际能源署(IEA)指出,随着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和技术的日益标准化,全球电池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能进一步整合,同时由政府主导的电池供应链的多元化举措也在重塑格局。随着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和价格的持续下降,全球电池市场规模正在快速扩张。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增长了25%,达到1700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近日,雄韬氢雄隆重推出其最新一代燃料电池发动机——VISTAH-240A。这款产品以超高的性能参数、卓越的环境适应性和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再次刷新行业标准,为氢能商用车的普及和绿色交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下,燃料电池技术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方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1日,湘潭电化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已与固态电池技术的优秀企业对接并正在联合研发。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2025年3月2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首批Megapack储能系统正式出口,这不仅标志着特斯拉在全球储能市场的进一步布局,也展现了其电池技术从电动车到储能领域的强大延伸。据悉,首批Megapack储能系统将运往澳大利亚,后续在上海储能超级工厂生产的Megapack储能系统将供给国内和亚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21日,中科海钠发布郑重声明,针对网络和媒体出现关于中科海钠产业落地的一些传言,为澄清事实,声明如下:近期确有外界多地主动与我司沟通招商引入事项,也体现了各界对钠电产业和公司发展的高度认可,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有任何相关的实质性决策;公司拟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将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9日,胜利精密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同时研发复合集流体在固态电池上的应用。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8日,德赛电池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固态电池相关产品尚在研发过程中,技术路线为原位聚合和氧化物,目前尚无明确的量产计划。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3月17日晚间,英联股份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江苏英联复合集流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英联”)与国内某知名汽车公司研究院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开展战略合作,预期在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合作开发复合集流体一体化新型材料,江苏英联计划
北极星储能获悉,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复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高效安全的储能技术是大幅度提高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提高电动汽车竞争力、实现“双碳”目标、确保能源安全的关键环节,应大力发展镁电池技术和镁储运氢产业。潘复生指出,镁离子电池具有安全性高、资源丰富、成本低廉
北极星氢能网获悉,2月27日,江西赣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赣州市未来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意见中重点提及氢能产业,聚焦绿氢制取、储运与应用、应用场景拓展三个重点方向。意见中提到,立足赣州丰富的稀土资源,依托赣江创新院、江西理工大学、中国稀土
2025年初,锂电产业链竞争新高地显现。据数据显示,磷酸铁锂电池正以80%的装车量占比,改写着动力电池市场格局。随着新能源汽车对续航历程和充电效率需求的持续增长,能量密度优化已成为行业焦点所在。也因此,业内普遍视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为新的竞争点。高压密磷酸铁锂技术,何以逐渐成为市场主流?
电池技术的创新关键在材料。近年来,中国锂电正极材料企业在三元材料、磷酸铁锂和磷酸锰铁锂、富锂锰基材料、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开发及产业化层面,已经走在全球前列。近日,在日本东京电池展(BATTERYJAPAN2025)期间,当升科技董事长陈彦彬应邀作题为《高能量密度锂电正极材料的进展、挑战与机遇》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