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这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绞杀战,已让超60%企业陷入亏损,超3万家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储能行业的价值跃迁,本质是一场从“成本减法”到“价值乘法”的认知革命。
2025年,中国储能行业站在了命运的十字路口。一边是电芯价格从2023年初的0.9元/Wh暴跌至0.3元/Wh、中标价格击穿成本线的残酷现实;另一边是阳光电源等抢占构网型储能技术高点、中车株洲所单月出货量突破12.67GWh的技术狂飙。
这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价格绞杀战,已让超60%企业陷入亏损,超3万家企业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然而,技术革新、政策转向与市场重构的三重力量,正推动行业从“内卷式低价竞争”向“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跃迁,一场极限竞速已然开启。
价格战:红海搏杀的生存困局
2024年碳酸锂价格从60万元/吨暴跌至7.8万元/吨,叠加产能过剩(全球储能电池产能超2TWh,中国占比90%),储能电芯成本较2022年下降70%。
但行业并未因成本下降获得喘息,反而陷入“降价-亏损-再降价”的恶性循环。以中国电建16GWh储能系统集采为例,参与竞标的76家企业中,最低报价已跌破0.45元/Wh,入围企业的平均单价仅0.4687元/Wh,较2024年均价下降超20%。
更危险的是,低价竞争引发质量缩水。2024年以来,消防系统成本已经从0.065元/Wh骤降至0.017元/Wh,部分项目热失控预警时间从30分钟缩至10分钟,储能电站火灾风险激增。
价格战导致整个储能行业为安全成本“买单”。2024年浙江温州储能项目火灾后,全省90%项目因安全不达标被勒令整改,行业为此付出的隐性成本远超价格战节省的收益。
截至2024年底,中国储能企业数量激增至26万家,但产能利用率不足50%,户储电池更低于3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巨头凭借垂直整合能力,将储能电芯成本压缩至0.3元/Wh,而中小厂商为抢夺订单被迫以低于成本价30%的“自杀式报价”竞标。
这种生态失衡导致产业链传导性危机持续传递。一个明显的案例是,上游传感器价格从380元跌至个位数,消防企业为保订单降低质量标准,全行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低价竞争加速行业分化。2024年,央国企子公司和头部企业凭借规模效应与技术优势抢占市场,而纯集成商和中小厂商生存空间急剧萎缩。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未来两年50%以上的储能系统企业将出局。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等头部玩家已占据70%以上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远超动力电池领域。
价值战:技术、场景与商业模式的三大跃迁
2025年开局,八部门《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加强产能预警,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新规将消防成本占比从3%提升至8%,并建立全生命周期安全标准,倒逼行业从“低价低质”转向“安全溢价”;国家能源局推动储能项目投运效果考评,将系统效率、安全记录纳入招标评分;部分地区试点“中间价中标”模式,为技术创新留出利润空间。
这场从“价格战”到“价值战”的跨越,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将决定中国能否在全球能源革命中占据制高点。正如远景能源田庆军所言:“储能不应是新能源的‘成本包袱’,而应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价值引擎’。”在这个关键期,储能产业势必将迎来巨变。
一是行业竞争焦点转换:从“低价竞争”转向“技术溢价”。
储能电芯容量从300Ah+向500Ah以上演进,组串式储能、构网型储能等不断渗透,储能技术围绕“高安全、低成本、智能化”等趋势演化。
阳光电源凭借海外市场优势,连续八年蝉联中国企业储能出货量榜首,其构网型储能产品溢价超30%;宁德时代推出全球首款5年零衰减的“天恒储能系统”,循环寿命超15000次,引领“首5年零衰减”技术革命。
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路线或将重塑竞争格局。宁德时代二代钠电计划2025年量产,成本较锂电低30%;华为通过低温性能专利突破,瞄准基站储能等特殊场景。
二是场景革命:从单一功能到场景化能源重构。
2025年“强制配储”政策取消后,储能经济性将回归市场化本质。储能场景革命的本质是能源系统价值网络的重构。随着AI预测系统(误差<5%)和区块链技术应用,绿证交易、收益权证券化等金融工具将加速储能与电力市场的深度融合。
随着虚拟电厂、构网型储能等新模式兴起,储能正从“配套设备”升级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参与者”。预计到2030年,中国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其中海外占比超40%,具备技术、品牌与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将成为最大赢家。
三是模式创新:从“资产沉没”到“生态协同”。
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众多企业走向价值竞争的关键。根据国家发改委2025年新政,新能源项目强制配储要求被取消,转而鼓励通过租赁共享储能容量或购买调峰服务满足需求。共享储能与资产证券化成为新增长极。当前,国内首单民企储能公募REIT(鹏华深圳能源REIT)年化分红率达4.5%,为行业提供标准化退出路径
与此同时,企业间生态共建成为常态化。比如远景能源与华电集团合作的西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通过容量租赁与电力辅助服务组合模式,实现全生命周期收益率突破12%。这种“技术+资本+场景”的协同模式,正重构行业价值链条。
储能与AI、虚拟电厂的深度融合,将催生“储能即服务”(ESaaS)等新商业模式。南瑞集团打造虚拟电厂聚合平台,接入8.4万千瓦可调负荷资源,在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减少电网峰值负荷12%。天合储能通过“一站式规划-选配-交付”服务体系,将客户初始投资成本降低20%。阳光电源开发的AI数字化平台,可实时优化储能充放电策略,将项目IRR(内部收益率)从5%提升至15%以上。南都电源在希腊落地123MWh交直流储能系统,通过绿证交易和碳积分实现额外收益,项目IRR提升至15%。
极限竞速:头部壁垒与中小企业的“三维突围”
宁德时代、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通过布局系统集成、PCS(变流器)等环节,挤压二线品牌生存空间。2024年TOP10电芯企业市占率达90%。这些企业年均研发投入占比超7%,技术迭代速度较中小玩家快3倍以上。
面对价格战与产能过剩双重压力,二线厂商则与PCS企业结盟,试图打破垄断;中小企业则加快差异化步伐。比如,与虚拟电厂运营商、光储充一体化服务商深度合作,打造细分场景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为中国企业敲响警钟。其Megapack系统单价2.23元/Wh(国内均价0.468元/Wh),却凭借20年质保与软件集成优势占据全球15%市场份额。这启示着中国企业:品牌建设与技术输出同样关键。
当前,政府层面通过“一带一路”储能合作专项基金,支持企业拓展海外市场。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海外订单同比增长120%,美国、中东成为主要增量市场。
在壁垒构建上,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合作建厂、远景能源布局沙特本地化生产,标志着中国储能正从“产能输出”转向“标准输出”;科陆电子与特斯拉合作开发适配北美电网标准的储能系统,充放电效率提升至95%;天合储能Elementa金刚2代在日本光伏展引发轰动,极寒环境下性能表现优于日本本土产品;比亚迪在沙特拿下15.1GWh订单,通过本地化生产规避IRA法案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东阿布扎比20GWh储能项目招标中,5家中国企业报价集中在8.5-9美分/Wh,价格战“外溢”苗头初现。行业呼吁建立海外价格联盟,通过技术协同提升议价能力,推进全球储能价值跃迁。
储能行业的价值跃迁,本质是一场从“成本减法”到“价值乘法”的认知革命。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所言“高价值是行业良性发展的内驱力”,正是这场革命的核心要义。未来,储能的价值将不再局限于度电成本的数字游戏,而是通过生态赋能、系统重构与社会效益的乘数效应,重新定义能源经济的底层逻辑。
在这场竞速中,获胜者需在技术深度、生态广度与战略定力中构建三维竞争力。当价格战的硝烟散尽,唯有那些将安全刻入基因、用创新定义标准、以协同重构生态的企业,才能穿越周期迷雾,在万亿蓝海中驶向星辰大海。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LG新能源周一宣布,已正式退出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价值142万亿印尼盾(617亿人民币)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条完整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LG新能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市场条件和投资环境等多种因素,我们同意正式退出印尼GrandPackage项目。不过,我们将继续以印尼电池合资企
4月22日,云南省武定县禄金200MW/400MWh电化学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在禄金新型工业片区开工建设。据悉,该项目占地约54.79亩,总投资达10.3亿元,建设总装机容量为200MW/400MWh的储能电站1座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该项目建设周期为4个月,计划8月30日投产,采用先进的“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技术,年放电量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江苏华电仪征120MW/240MWh风光集中配建储能电站项目40MW/80MWh储能系统中标候选人公示。第一中标候选人为上海派能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487.3万元,折合单价0.561元/Wh;第二中标候选人为安徽通盛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4181.3万元,折合单价0.523元/Wh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广州储能(8.82MW/17.5MWh)清远欧派集成家居储能项目举办投产发电启动仪式。该项目是广州储能集团深耕用户侧储能市场的又一里程碑,项目总投资2312万元,使用宁德时代314Ah磷酸铁锂电芯,搭载阳光电源先进全液冷却技术、新一代PCS及EMS系统,分4个子站接入欧派园区10kV用电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宁德时代举行“超级科技日”活动并在现场发布了公司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全球首款兼具800公里超长续航和峰值12C充电能力的磷酸铁锂电池,峰值充电功率达1.3兆瓦,可实现1秒2.5公里的补能速度,充电5分钟,续航超过520公里。与目前市场上量产的主流4C快充相比,该款产品效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4月21日,内蒙古西部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达茂旗园区40万千瓦工业园区绿色供电项目EPC总承包中标候选人公示。根据公示,中标候选人第一名为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投标报价为14.6亿元,折合单价为3650元/kW。(折合单价按招标容量计算
北极星储能网讯:4月21日,四川省宜宾市60MW/120MWh天原工业储能项目储能系统招标公告发布。项目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9500万元,折合单价约0.7917元/Wh,招标人为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项目位于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在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220kV天锐变电站预留土地内建
近年来,新疆依托丰富的新能源资源,加快建设“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戈壁荒漠源源不断汇聚绿色动能,新能源及储能等新兴产业正蓬勃发展。2024年年底,新疆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在西北地区省份中率先突破1亿千瓦,达到1.003亿千瓦。新能源电源大规模并网给电网调峰和系统安全稳
2025年4月1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堪称“史上最严电池安全令”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该标准将于2026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新国标首次明确电池在因内短路引发热失控后不得起火爆炸,这一严苛要求不仅将成为电池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将对兼具动力电
近日,又一则利好消息从宁德时代传出。宁德时代昨日宣布,公司与金华市交通投资集团于4月18日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以加快实现产业零碳发展为总目标,围绕零碳陆港、新能源公交车、物流仓储服务、重卡电动化及换电业务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构建零碳能源补给生态链。双方合作主要围绕三大方向展开:
2023年以来,随着政策驱动、技术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多重推动,工商业储能市场呈爆发式增长,2025年继续保持上升态势。本文对2025年一季度国内工商业储能市场装机情况、招投标价格、备案情况、产能布局以及产品创新趋势等进行了梳理。Q1装机容量同比+54.85%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2025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德赛电池4月22日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3.69亿元,同比增长6.69%;归母净利润4866.18万元,同比增长10.96%;扣非净利润3179.91万元,同比下降3.6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2亿元,同比下降21.72%;报告期内,德赛电池基本每股收益为0.1265元,加权平
6.25MWh集装箱系统在电芯配置选择上开始“站队”。下一代大容量储能电芯的“混战”,局势已渐渐清晰。今年的主流还会是314Ah电芯,但储能电芯向大发展是确定性趋势,目前各大电芯厂已发布的314Ah以上容量的储能电芯规格多达20余款,但究竟哪种规格能成为继314Ah电芯之后的第三代主流电芯?既要从系统的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0日晚间,华自科技发布公告称,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工业园区‘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经过重新论证后,决定延期至2026年12月31日。华自科技于2022年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2022]2974号文同意注册,向特定对象发行人民币普通股64,493,267股,募集资金净额为人
储能电池正在经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阵痛阶段。314Ah储能电芯在2023年一炮打响,结束了300Ah、310Ah、320Ah、345Ah等不同容量储能电芯的混战状态,成为280Ah之后行业公认的第二代储能电芯。从市场反馈来看,314Ah在2024年的出货量渗透率达到40%。GGII预测,2025年314Ah电芯的渗透率将超过70%。值
电池平衡问题可能会导致您的电池资产停用数周,并使您无法每天达到额定容量,从而浪费您的时间、金钱和效率。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不平衡的电池如何造成金钱损失,展示现代电池管理系统(BMS)如何出错,并向您展示如何使用Zitara进行持续平衡,让平衡问题成为过去。作者:DerekGuthei2024年1月15日什么
随着136号文取消强制配储,储能行业正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化竞争。在产能优化与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之际,新政策如同一股清流,促使企业摒弃昔日以“价格战”为核心的竞争模式,转而聚焦于“价值竞争”的新赛道。高安全、长寿命的储能产品凭借卓越的性能与稳定的品质,正逐步成为市场的主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16日,国轩高科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动固态电池技术的发展,以应对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多元化需求。公司已成功研发出车规级全固态成品电芯“金石电池”,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及装车测试,相关进展请关注公司公开披露信息。
2025年4月10日,在ESIE2025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2025储能展览会”)上,中创新航正式宣布392Ah储能电芯及6.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产品全球首发量产下线,并展示了314Gen2.0超长循环电芯、600Ah#x2B;大容量电芯等创新产品,为储能电站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是现阶
在储能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电芯技术的每一次革新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宁德时代作为行业领军者,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上,其集成于新型储能系统“天恒”的587Ah大容量电芯一经展出,便备受瞩目。近日,宁德时代国内储能解决方案CTO林久标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解读,为北极星揭示了
4月10日,欣旺达动力携旗下全场景储能电芯产品280Ah电芯、314Ah电芯、600+Ah电芯,重磅亮相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2025)。本次展会中,欣旺达动力聚焦大容量储能电芯技术突破与系统解决方案创新,全方位展示覆盖全场景的储能产品矩阵,并深度分享行业前瞻技术趋势,为全球能源转型注入新
在储能行业的加速跑道上,经济性是竞争筹码,而安全性才是通关密钥#x2014;#x2014;后者以零容忍的刚性约束,决定着技术迭代的天花板与商业化落地的底线。从早期的粗放式堆砌容量,到如今资本与政策双轮驱动下的精细化运营,储能行业正被迫站在十字路口:安全冗余的每一次提升,都需要以经济性的几何倍数
日前,调研机构WoodMackenzie公司和美国清洁能源协会(ACP)联合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美国储能监测报告》指出,美国2024年储能市场规模再创历史新高。美国从2018年到2024年部署的储能项目美国在2024年部署的储能系统装机容量为12,314MW,总储能容量为37,143MWh,这些数字与2023年相比分别增长了33%和
LG新能源周一宣布,已正式退出在印度尼西亚的一个价值142万亿印尼盾(617亿人民币)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项目,该项目旨在建立一条完整的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LG新能源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考虑到市场条件和投资环境等多种因素,我们同意正式退出印尼GrandPackage项目。不过,我们将继续以印尼电池合资企
2025年,“十四五”规划步入收官之年,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迎来关键节点。随着峰谷差价政策调整与电力市场化改革加速,工商业储能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驶入增长“快车道”。4月16日,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金租”)在杭州隆重举办了以“聚势储能新机遇,共建绿色生态圈”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山东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省2025年新能源高水平消纳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开展新型储能提振行动,其中完善储能市场交易机制方面,适当放开现货市场限价,拉大充放电价差。支持储能自主参与实时电能量市场和调频、爬坡、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建立“一体多用、分时复用”交易
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由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中国能源研究会和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主办。本届峰会以“数智赋能产业变革,储能重塑能源格局”为主题,开幕式现场汇聚了国内外政府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储能产业链龙头企业等1000
近年来,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储能事故频发,储能安全成为业内关注焦点。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储能政策调整,储能正在逐步从“建而不用”困境、步入规模化调度应用,其运营效果愈加受到重视。组串式储能的卓越安全性,契合了市场对高品质储能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尤其凭借其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和价值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1日,科力远披露2025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科力远表示,随着锂电材料和大储能业务加速推进,公司为吸引和留住核心优秀人才,加快技术创新与业务拓展,特制定并推出激励计划。根据业绩考核目标,2027年度,科力远营业收入不低于100亿元或净利润不低于3.50亿元。据了解,科力远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近日,广州储能(8.82MW/17.5MWh)清远欧派集成家居储能项目举办投产发电启动仪式。该项目是广州储能集团深耕用户侧储能市场的又一里程碑,项目总投资2312万元,使用宁德时代314Ah磷酸铁锂电芯,搭载阳光电源先进全液冷却技术、新一代PCS及EMS系统,分4个子站接入欧派园区10kV用电系
近日,林洋集团总裁、林洋能源董事长陆永华,林洋能源高级副总裁方壮志等公司高层于波兰华沙与瑞典上市能源集团Suntrade核心高层举行会谈。双方聚焦北欧储能市场的发展潜力分析、现有项目开发及设备供货合作等话题展开深度磋商,并顺利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包含Suntrade集团拟于2025-2026年间向林洋能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储能系统需求向更大容量、更高效率发展,“降本增效”成为产业发展趋势,匹配超大容量电池、提升系统体积能量密度是实现极致降本的重要手段。尤其在储能行业关键变革期,电池企业更需创新升级增强竞争力,头部企业积极寻求大容量电池“更优解”。勘破迷障!探寻系统集成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4月22日,特变电工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公司新能源公司二级子公司盱眙鑫特公司投资建设天泉湖300MW光伏复合项目,总投资14.88亿元。项目建设容量为300MW,包括300MW光伏电站、220kV升压站、30MW/60MWh储能系统等。公告显示,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项目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为1,205.11h,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