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电力市场化交易评论正文

能源市场,有容乃大

2025-03-28 10:11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刘光林关键词:能源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电价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能源市场有容乃大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  记者 刘光林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将于2025年初步建成;而从1月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可以发现,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体系也已明确提出。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能源资源禀赋各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基于这一基本国情,建设全国统一能源市场,可以为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电力市场建设即是例证,自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以来,2024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达6.1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62.7%,较2015年增长近8倍,充分发挥出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效率的作用,有力地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大范围市场化配置能源,倒逼资源区焕发巨大经济活力

在我国,能源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不匹配,由此导致能源开发与产业布局呈现出高度关联性,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高耗能项目逐渐向西部聚拢,与能源基地比邻而建,其发展高度依赖能源优惠政策。

高耗能是电解铝行业的重要特征,其用电成本占到总生产成本的35%—40%,这一行业对电价十分敏感。新疆富煤,以此造就的电价洼地令众多电解铝企业趋之若鹜。类似情况也出现在水电大省云南,以及煤炭资源相当丰富的内蒙古等地。

当然,被吸引到能源富集区的,不只是电解铝企业,还包括钢铁、水泥、化工等,林林总总。

“一般而言,高耗能项目的附加值不会太高。这类项目的大量涌入,虽然让西部承接了东部发达板块的产能溢出,并且也比较契合本地的资源特征,但容易滋生‘靠山吃山’的惰性,不利于地方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一位经济观察人士对此种现象表达了自己的忧虑。

同样,能源作为基础行业,自身产业附加值也相对有限,其更多价值往往需要借助终端产业予以体现,然而像钢铁、铝、水泥等具有原材料属性的初级产品,其附加值也恰恰不会太高,这就框定了有关地区经济发展的天花板。

“只有加快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让西部能源无缝对接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这样才能最大化呈现能源资源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机制使电价得到充分释放,只有尽可能地弥合区域间的电价差,才能倒逼西部地区加快产业升级。”上述人士认为,当然前提是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的壁垒,才能保障能源资源在各地的顺畅流动。

好在,有关方面深知低电价绝非长久依靠,一些长期扎根西部的高耗能企业也在发力转型升级,剑指节能提质。根据报道,位于新疆准东的其亚铝电有限公司40万吨电解铝产能转移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已获批复,目前正在加速推进。该项目采用节能型SY500电解槽技术,对电解铝生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目标是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和环保绩效A级水平。同时,这个项目还设置了残极烟气收集工位,建成后可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双提升。

换个角度来看,能源消费领域也必须走出市场化就是低电价的“迷思”。电力市场化改革,其实就是用市场化手段配置电力资源,用老百姓都能听懂的话说,就是通过市场竞争,优选出电力供需两大阵营里的“强者”,既有助于提升能源生产效率,又能提升用户端的发展效率。

“由于东部电价比西部更高,‘西电东送’外送的新能源电量收益也相对可观。”国能宁夏电力有限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近年来,西部能源大省依托“西电东送”战略,建立了多周期交易模式,并通过灵活多样的交易方式提升电力外送效率,以缓解本区域电力供过于求导致的“低价”局面。例如,新疆仅在2021年第三季度就新增46次跨区跨省电力交易,为东中部增加电力供应139亿千瓦时。宁夏则通过绿电与传统能源捆绑交易外送的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新能源消纳能力。

然而,对于用户端来说,提质增效的压力不仅来自电力市场,更有来自碳市场的加码施压。

近年来,受能源转型和落实“双碳”目标的约束,能源行业扛起了更大的压力,而由此增加的部分成本势必会向消费侧转移。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高耗能项目也必须摒弃“靠能源吃能源”的“躺赢”心态,唯一正道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年,受配额收紧、履约预期强化,以及市场流动性增加等多重因素驱动,全国碳市场均价达到91.8元/吨,比2023年上涨43.4%。以重点履约省份山东为例,该省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7,并连续3年保持100%履约,累计交易配额1.01亿吨,成交额58.32亿元。未来,碳配额进一步收紧的趋势毋庸置疑,无论是购买配额还是物理履约,由此都将带来火电厂单位发电成本的不断上升。

其实,通过能源市场的不断完善,化石能源必定要承担更多的环境成本。能源市场上的风吹草动又必然牵动用能产业的转型。1月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介绍,2024年我国大力推进节能降碳,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预计全年能耗强度下降3%以上。而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查的《关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显示,2025年,我国还将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

从“西电东送”到“东数西算”,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协调

近日,位于我国一南一北的广州与北京两大电力交易中心,成功开展了广西、云南送上海的3月内绿色电力交易,成交电量5270万千瓦时,这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实施“西电东送”,是我国破解能源供应与消费区域不匹配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9月,云南电网累计外送电量突破1.7万亿千瓦时;截至2024年6月,西北电网累计外送电量达2.06万亿千瓦时。

如果将统计时段的颗粒度再收缩一些,或许更能准确地观察趋势。2024年,南方电网经营区“西电东送”电量2384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占到81%,相当于减少标准煤消耗0.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1.5亿吨;而在国家电网经营区,根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四川与西北电网合计外送电量2030亿千瓦时。综合分析可见,“西电东送”规模越来越大。

进入“十四五”时期,我国进一步加大西部地区能源资源开发力度,以西部为主规划建设了9座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目前各大清洁能源基地正在全面推进。

据报道,作为国家首个水风光一体化示范基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目前已投产清洁能源装机近2100万千瓦,在建项目装机约1200万千瓦。截至今年3月,该基地累计发电近1.1万亿千瓦时,通过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已累计“西电东送”超过4300亿千瓦时。

来自国家能源局的消息,截至2024年底,我国第一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已经建成9199万千瓦,约占规划容量的95%。《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显示,2025年我国将积极推进第二批、第三批“沙戈荒”大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建设,科学谋划“十五五”“沙戈荒”新能源大基地布局方案。

随着西部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的持续开发,也迫切需要通过市场化方式向东部转移富余能源,以实现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的高效转化。

早在2016年,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就组织山东省电力用户与陕甘青宁四省区发电企业,通过银东直流开展了直接交易,达成交易电量90亿千瓦时。这是我国电力用户首次大规模通过跨区输电通道与发电企业达成的直接交易。此后,我国便逐渐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层级联动的跨省跨区电力交易体系。

未来再累加来自东部的海上风电,将有几千亿甚至几万亿量级的绿色电量需要跨时空配置,一切均有赖于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加速完善。届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电力所展现出的杠杆作用将会更加突出,撬动东中西部经济既有互补又要竞争,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辩证地看,无论是配置电力还是布局产业,都同样遵循市场的逻辑。以能源供求关系引导产业项目的落地与迁徙,是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的另一个价值体现。

“应该把新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指挥棒,围绕新能源项目来布局产业园区的发展,利用能源项目构建工业新生态。”浙江晨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他长期从事新能源项目开发,对于发展新能源项目助力地方经济产业发展颇有心得。

2021年5月,为解决东部地区能耗高、西部地区能源资源闲置问题,以引导数据中心向可再生能源丰富地区集聚,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在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西部节点布局算力枢纽。

“所谓‘东数西算’,亦称‘东数西算工程’,是指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利用西部的资源禀赋优势,构建数据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一体化的新型算力网络体系,促进东西部协同联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第四届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汪玉凯表示。

这里的“东西部协同联动”,其实就包括能源供应与需求双方的协同联动。

众所周知,数据算力中心是出了名的“电耗子”。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专家测算,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就达到2166亿千瓦时,2023年则突破2600亿千瓦时,预计2025年将超过3800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以上。

不过,尽管能耗很高,但算力基础设施却是真正的“新基建”,属于妥妥的“高精尖”与新质生产力,因此“东数西算”也被誉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解决数据算力中心能耗问题既是一项新的挑战,也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议题,而市场化配置算力中心用能是当仁不让的选择。《方案》多次强调数据算力中心建设与用能保障的关系,除了提出“支持数据中心集群配套可再生能源电站”外,还特别指出“扩大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范围,鼓励数据中心企业参与可再生能源市场交易”。

“我国东部地区数据产生量大、数据密集、算力资源紧张,西部地区地域广袤,拥有比东部地区更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充分利用西部地区的计算资源来高效执行东部地区有巨大计算需求的数据,能够在全国层面更高效地支撑以降低全社会能耗为目标的计算方式,更稳定地解决算力增长需求,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唐卓表示。

实施“东数西算”战略,依托能源市场布局经济产业,是以市场化思维指导经济发展实践的生动体现,堪称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的典范。


原标题:能源市场,有容乃大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市场查看更多>全国统一大市场查看更多>电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