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保护与控制企业正文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 以创新为引擎,擘画电气行业新蓝图

2025-04-01 17:50来源:德力西电气关键词:德力西电气电气设备数字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编者按:“新华对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围绕“新时代、新发展、新动能”打造的、以产业数字化为引擎的“文化+”融媒体平台,旨在依托多种传播形态,推动跨界、跨域交流互鉴,讲好中国故事,多主题、多层次、多类型、多维度展现中华大地万千气象。承百代之流,会当今之变,让中华文化美美与共。

在全球能源结构深度调整、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气行业正迎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电气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不仅关乎“双碳”目标的实现,更是衡量国家高端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尺。近日,新华社“新华对话”栏目独家专访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围绕技术创新、产业变革、全球化布局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对话。本次访谈不仅展现了中国领军企业的战略思考,更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样本。

在这场长达三个小时的深度对话中,楼峰展现出的战略视野与产业洞见,折射出中国低压电气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的清晰路径。德力西电气以创新为引擎、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实践,不仅验证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价值,更彰显了中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主动作为。在能源革命与数字革命交汇的历史节点,中国电气企业正以“硬科技”突破和“软实力”提升的双轮驱动,书写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崭新篇章。

*新华社主持人叶紫嫣专访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

新华对话:德力西电气作为一家低压电气企业,为何选择以“净零”为主题出版一本实践指南,而非一本白皮书,不是创业史也不是宣传册,这本书希望向行业和社会传递什么信号?作为行业首部系统梳理企业自身绿色实践与理论成果的理论著作,其价值不仅在于案例的权威性与数据的精确性,更在于提出了“绿色转型不是成本,而是投资未来”的核心命题。本书不仅记录一家企业的蜕变,更揭示中国制造业从“成本优势”向“绿色竞争力”跃迁的底层逻辑。我们了解到德力西电气在2023年也发布过《迈向净零: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指南》(以下简称为《实践指南》),能否分享一下最新出版的这本《实践指南》有哪些新亮点?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我们非常荣幸与新华出版社联手面向公众出版《迈向净零——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指南》,这本书的推出源于德力西电气作为中国低压电气行业领军企业在长期发展中对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探索,逐步形成了自身转型升级的实践战略、架构及阶段性成果。在推动绿色转型过程中,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并验证成效,目前已提前一年实现运营层面碳中和的阶段性目标。在此关键时期,我们将发展路径、理念、治理模式等经验集结成书,不仅面向上下游和行业推广,更向全社会普及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展现德力西电气的战略部署与实践成果,为中国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实践指导与案例参考,助力行业减少转型弯路。我们期望通过分享经验,在国家“双碳”战略指引下,协同全社会共同加速绿色转型进程,推动国家碳中和与碳达峰目标更早、更高质量实现。作为中国低压电气企业,德力西电气选择出版实践指南而非白皮书或宣传手册,希望为行业和社会提供具有深远价值的启示与范本。

这本《实践指南》与之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此前我们仅对初步战略规划、净零实现路径及推动过程中的思考与部署进行尝试性介绍,而此次则是基于多年探索实践,特别是 2024 年德力西电气提前一年达成自身运营层面碳中和目标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与上下游、行业研究机构、协会及媒体的深度协同,将内容进一步丰富为兼具多元化实践案例与翔实指导意义的行动纲领。本书不仅系统梳理了战略方向与实施路径,更通过行业协作与社会传播,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可复制的战略参照与行动指南,助力新质生产力与“双碳”目标的高质量推进。

新华对话:《实践指南》中提到温州、芜湖、濮阳三大基地实现100%零碳运营,光伏自发电超50%,请问企业如何平衡短期成本与长期绿色投资?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对于制造业而言,绿色可持续发展必然经历从高碳到低碳再到零碳的转型过程,企业越早投入越能提前受益并增强创新动能。任何转型本质上都是自我升级迭代,必然伴随变革阵痛。当前制造业绿色转型面临双重驱动:外部是国家政策法规的引导性推动,内部则是企业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市场竞争中提升经营效益、运营效率与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命题,绿色转型因此从“可选项”转变为“必选项”。

实施绿色转型需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压力。德力西电气通过能源管理部署光伏发电,既降低能源成本又减少碳排放,验证了创新模式对资源投入的优化作用。数字化技术在此过程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通过能源管理系统提升能源使用效率与绿电占比,既实现减碳目标又优化投资回报。本质上是资源集约化利用的体现,而成本压力也倒逼企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最终赢得长期可持续发展。

企业践行绿色转型需把握三大核心要素。首先是理念层面,需将可持续发展融入战略体系,通过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服务这三层底层架构与阶段性指标综合管理以确保落地。许多企业仅将转型视为趋势响应,未建立系统化战略与管理制度,导致转型停留在纸面上。德力西电气通过提前规划“净零”路径、构建核心战略框架,确保绿色转型具备可执行性。

其次是能力建设,需构建全价值链端到端能力。企业仅做好自身环节的减碳是不完整的,必须推动生态圈上下游协同转型。德力西电气通过供应商零碳赋能计划与经销商数字化平台,实现产业链端到端的深度协同,确保全价值链绿色目标的一致性。

最后是碳管理闭环,需建立覆盖产品碳足迹与运营碳排放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从理念到战略、从行动到生态协同的系统化实践,形成 “理念-战略-行动-生态圈”碳管理的完整闭环,这既是应对短期投入压力的有效路径,更是赢得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新华对话:伴随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绿色创新已经日益成为低压电气企业角逐的重要赛道。您认为未来哪些创新技术将成为低压电气行业迈向零碳的核心突破点?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当前时代正处于巨变之中,全球贸易经济规则面临重构,人类社会共同面临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两大核心趋势。第四次工业革命延续了前三代的能源变革基因,能源的清洁化、电气化、数字化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正在深刻改变时代发展轨迹。据咨询机构IDC预测,2025年全球数据量较2016年将增长十倍以上,云计算、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加速迭代,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浪潮。在此背景下,随着国家“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深入企业界,绿色产品的市场溢价与用户接受度显著提升,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双重驱动力。

这种驱动力集中体现在“双转型”需求上,绿色转型与数字化转型既对企业发展提出新要求,也指明了未来方向。在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在于打造“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对于低压电气行业而言,新质生产力既包含绿色生产力(如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也涵盖数字生产力(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两者相辅相成。数字化为绿色转型提供赋能工具,绿色转型则为数字化场景落地指明方向,形成螺旋上升的协同发展结构。

企业把握双转型机遇需从三方面实践突破

(1) 产品维度呈现显著变化:市场需求从传统电力、建筑、通用制造等标准化领域,向新能源光储充、5G通信、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延伸,要求企业开发智能化、低功耗、高环保、高可靠性的数字化产品。

(2) 客户需求从单一产品转向多元化解决方案,特别是能源管理类服务需求激增,倒逼企业提供场景化定制服务。

(3) 创新维度必须突破企业边界,聚焦全产业链生态圈赋能。通过提升上下游能源使用效率与减碳效果,建立协同转型机制。企业需构建强大的赋能能力:一方面为供应商提供绿色技术支持,另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平台优化经销商服务体系,最终实现全价值链的系统性升级。这种从产品创新到生态协同的实践路径,既是应对市场变化的必然选择,也是企业在双转型中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新华对话:德力西电气提出“绿色供应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德力西电气又是如何帮助生态圈减碳的?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德力西电气秉持开放兼容的经营理念,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策略的核心。我们认为市场竞争并非“净零博弈”,而是行业与产业链共生共融的生态构建过程,如同热带雨林中物种相互依存、协同进化。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德力西电气始终致力于打造良性可持续生态圈,通过多维度赋能推动全产业链生态圈绿色可持续发展。

研发创新层面:我们于2024年成立行业首家“新质生产力创新研究院”,构建产学研协同平台。同时,我们联合添唯实验室等机构建立绿色设计实验室,实现从产品研发到行业标准制定的全链条赋能。通过整合上下游资源,我们在新型电力系统、光储充、5G等领域持续推出智能化、低功耗产品,满足市场对高效节能、绿色低碳解决方案的需求。截止目前,德力西电气已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CMMI 5认证,该认证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研究所制定并推广,是全球软件成熟度和软件开发管理的权威衡量标准。CMMI认证分为五个等级,CMMI5级作为最高等级,这一认证的通过,标志着德力西电气在软件研发成熟度和项目管理水平上已达到国际认可的最高标准,也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供应链管理层面:我们构建了覆盖生态圈上下游的绿色赋能体系。上游通过绿色供应商评估体系与零碳赋能计划,推动百余家核心供应商使用环保材料与可再生资源;下游依托数字化物流系统优化运输路径,减少物流环节碳排放。同时,推出行业首个“强基计划”,提升生态圈整体能力与运营效率,该计划曾获哈佛商业评论拉姆·查兰ESG大奖,印证了生态圈协同发展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生态赋能机制:德力西电气学苑承担着知识共享与能力建设的核心职能。通过线上课程、线下技能大赛及场景化培训,我们将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光储充技术等前沿知识传递给合作伙伴,帮助其提升专业技能与数字化能力。这种"授人以渔"的赋能模式,使生态圈企业同步获得技术升级与市场拓展能力。

社会责任履行:我们设立经民政部批准的“德基金”,累计捐建23所希望小学;通过赞助足协杯、芜湖马拉松等文体活动,传递社会正能量;在第二届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德力西电气被认证为绿色供应链链主企业,彰显行业引领作用。通过建设“有温度”的企业文化,也让我们连续五届获评“中国杰出雇主”,印证了员工对企业战略的高度认同与归属感。

这种从理念到实践的系统性生态构建,既包含硬实力的技术创新(如CMMI 5认证),也涵盖软实力的文化塑造(如“德基金”公益)。正如我们在《实践指南》中所倡导的,绿色转型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是通过生态圈协同实现社会价值共创的过程。当科技企业将“有温度”作为文化内核时,便能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真正履行有时代担当的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

新华对话:近年来,新型电力系统持续加速建设,源、网、荷、储各环节的统筹推进对产业链协同提出了更高要求。您认为生态圈建设对企业与社会有何作用?《实践指南》的发布将对生态圈构建产生哪些长远意义?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德力西电气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战略以“以人为本 促碳中和 建绿色生态圈”为核心,将生态协同视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关键路径。我们的战略规划分为四阶段推进:2025 年实现自身运营层面碳中和(已提前至 2024 年达成),2030 年完成自身运营层面零碳就绪,2040 年实现端到端价值链碳中和,2050 年达成全价值链净零排放。后两个阶段的挑战在于企业自身碳排放仅占全价值链不足 10%,必须通过生态圈赋能实现系统性减排。

生态赋能的核心在于“文化引领 + 创新驱动 + 数字化支撑” 的三维体系。作为行业链主企业,我们不仅通过策略性资源投入支持上下游转型,更注重文化理念的渗透: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供应链管理体系,通过绿色供应商评估与零碳赋能计划,推动百余家核心供应商使用环保材料与可再生资源。在创新维度,新质生产力研究院与绿色设计实验室持续输出技术标准,而数字化物流系统则优化了全链条能源效率。

这种赋能效应不仅局限于企业自身生态圈,更通过《迈向净零》实践指南向全行业扩散。该书系统梳理了德力西电气自2018年至今的绿色转型经验,涵盖战略规划、技术路径、管理体系与生态圈协同机制,既为制造业提供可复制的转型范本,也为社会公众普及绿色发展理念。正如我们在书中强调的,碳中和不仅是企业目标,更是通过生态圈协同实现社会价值共创的过程。

出版实践指南的深层意义在于构建“双向赋能”生态:对内通过总结经验反哺战略优化,对外以行业标杆身份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这种从理念到行动、从企业到社会的辐射效应,正是德力西电气履行链主责任的具体体现 —— 不仅要实现自身碳中和,更要通过知识共享与模式创新,为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新华对话:不久前,两名来自德力西电气的代表委员参加了全国两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绿色消费激励机制,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德力西电气有什么新的布局和规划?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德力西电气作为极少数拥有两位当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企业,这种政治参与度本身就是社会影响力与责任感的体现。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两位代表围绕中国制造业绿色转型提交了多项建设性议案,与国家战略方向形成高度共振。

在“双碳”目标与数字化浪潮交织的历史机遇期,德力西电气的下一步规划呈现三大核心方向:

一、数字化深度赋能绿色转型

通过自动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现有自动化率超 70%,关键产线达 97%),2025 年将推进产能二次工业化扩张,同步部署人工智能技术:

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交付周期缩短与产能利用率提升。在制造环节引入机器学习与机器视觉技术,保障工艺质量与品控精度。在研发领域推行绿色设计与数字孪生技术,缩短产品上市周期 30% 以上。

二、全产业链生态圈协同

实施 “零碳赋能计划”,要求百余家核心供应商使用环保材料与可再生资源。建立绿色供应商评估体系,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材料溯源与循环利用率监控。同时提升经销商与终端客户连接效率,通过“强基计划” 赋能生态圈共同转型。

三、行业标准引领与技术输出

依托新质生产力研究院及行业领先实验室,主导制定绿色设计、检测等领域的行业标准构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光储充等技术场景落地,在第二届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被认证为绿色供应链链主企业。

这种战略布局既包含短期产能扩张,也注重长期能力建设。当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与绿色战略深度融合时,不仅实现了自身运营碳中和,更通过生态圈赋能推动全产业链减排。正如我们在《实践指南》中强调的,这种从技术创新到标准输出的系统性实践,正是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原标题:新华对话 | 德力西电气总裁楼峰: 以创新为引擎,擘画电气行业新蓝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德力西电气查看更多>电气设备查看更多>数字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