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配售电售电服务评论正文

“感谢不发之恩”:发电量为零也能结算电费?

2025-04-29 09:04来源:吴静文笔记关键词:发电企业电费分布式电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传统认知中,电力必须实际发出,才能获得收益。

以往我们听说过发电企业通过中长期-现货市场套利,达成零发电却有结算收益的结果。

但最近了解到一个更有趣的案例:非市场化的分布式电源,也能在“零发电”的情况下获得收益

案例分享:春节期间“零发电”也能赚钱?

前几天,一位朋友分享了他们在H省的分布式光伏项目经历。项目在春节期间,参与了电网组织的系统调节工作。根据调度指令,在节日期间需避免发电。

本来项目上的同事也没什么别的想法,觉得乖乖听话就好了。然而,惊喜的是,电费结算单上竟然出现了800多元的收益!

由于该项目在非春节期间自发自用率很高,生产日几乎没有上网电量,因此最后结算时,出现了一张上网电量为零,但电费结算金额为正的账单。

这让公司财务部门一时不知所措:以往开具电费发票时,项目名称通常是【分布式光伏上网电量】,但这次上网电量为零,结算却归在了【“四可调控”费用补偿】项下。

那么,应该如何开具发票?

H省系统调节机制详解

为了弄清楚其中的计算规则,我查阅了H省的系统调节方案,分享给大家:

1、谁有资格获得补偿?

对象:10(20、6)kV商业光伏(扶贫、全自用、居民、绿电交易除外)。

条件:

有“四可”功能:可以获取补偿,同时需分摊费用。

无“四可”功能:仅能分摊费用,无法获取补偿。

2、补偿标准与计算方式

补偿标准:按H省燃煤基准价补。

计算公式:补偿= (上月最高5天平均发电量 - 限电日发电量) × 基准电价

通俗理解:平时发得越多,限发时拿到的补偿也越多。

3、费用分摊规则

分摊范围:按区域(全省或市级电网)统一分摊。

分摊计算:分摊费用 = 总补偿费 × (你的理论上网电量 / 区域总理论电量)

即:发得多的,分摊得多;发得少的,分摊得少

4、最终到手收益

对于有“四可”功能的电站:实际到手收益 = 补偿金额 - 分摊费用

对于无“四可”功能的电站,则只承担费用,没有补偿。

一句话总结:能调节的电站,限电有补偿,但也有分摊费用;不能调节的电站,只有分摊没有补偿。

展望未来:“136号文”之后的可能变化

在“136号文”正式执行前,分布式电源只要按照要求安装“四可”设备,并积极配合电网运行,就能在限电时按照理论发电量对应的标杆电价,获得合理的收益。

预计在“136号文”之后,虽然纳入机制的电量不再按标杆电价结算,但整体逻辑不会变:

参与系统调节的电站,仍旧能获得合理补偿

唯一不同的是,结算单价可能转为机制电价,或者参照同类型项目的平均结算价格等方式

总而言之,配合调度的市场主体不会吃亏。反而在保障自身收益的同时,还能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贡献力量。

总结

这次H省的案例告诉我们:

在新能源渗透率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调节难度加大的背景下,灵活可调的分布式电源将越来越受重视

未来,电站的收益模式也将从单一的发电收益,转向「发电」+「系统服务收益」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所以,别再只盯着发电量了,系统价值同样重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发电企业查看更多>电费查看更多>分布式电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