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氢能氢能交通加氢站企业正文

湖北大冶加速布局氢能全产业链

2025-04-29 11:12来源:新华社关键词:氢能产业储氢技术绿氢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用光伏发出的绿色电能,将水电解成纯度99.99%的氢气;岩洞储氢技术让废弃矿山变身“氢能仓库”;加满氢能的新型公交车,奔驰在街头……湖北省大冶市,曾经矿灯闪烁的工业重镇,一条“制、储、输、加、用”氢能全产业链正加快形成,绿氢绿电点燃绿色转型希望之光。大冶是一座矿冶名城,也是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千百年来,这里“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是新中国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

2023年,大冶市抢抓氢能产业发展新机遇,谋划实施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这个总投资34.38亿元的项目,包括新建三座绿电制氢工厂,配套建设光伏电站和加氢综合能源站,搭建氢能产业智慧运营平台等。2023年3月26日,项目开工。仅用2年时间,姜桥制氢工厂、氢能综合能源站便从图纸跃入现实。

今年3月29日下午,姜桥制氢工厂3号厂房内,随着主控室开关按下,PEM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的金属外壳泛起幽蓝光泽,纯度达99.99%的氢气从管道中涌出,湖北首个国家级氢能项目姜桥制氢工厂顺利产氢。

“氢能是大冶发展未来产业的主攻方向,更是大冶冲刺千亿县市、打造县域经济标杆的重要引擎。”大冶市委主要负责人说,以支点撬动全产业链布局,大冶积极构建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的氢能源全产业链,推动从“原材料工业基地”向“全国清洁能源低碳应用示范基地”跃进。

去年12月12日,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岩洞氢储能系统开工建设,标志着国内岩洞储氢技术实现零的突破,曾经的废弃矿山将变身“氢能仓库”。“用山体作为巨大储气罐,经济又安全。”中冶武勘工程设计院总经理陈斌介绍,这是我国岩洞大规模储氢技术的首次探索。向地下要空间,向科技要答案。大冶市矿山资源丰富,非常适合作为岩洞储氢技术试点。大冶市联合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突破临氢材料、智慧管控等关键技术,将废弃矿洞改造为“地下氢库”,实现“采空区变能源仓、尾矿场变发电站”。

4月11日,大冶东综合能源站顺利实现加氢。4月18日,大冶市12辆氢能源公交车上路……一条氢能“制、储、输、加、用”的全产业链在大冶加速形成。随着大冶东综合能源站投用,大冶市实现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初步闭环运营,这个“近零碳”绿色能源站,每年可提供750吨绿氢加注,可减少约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介绍,大冶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产生约4亿度绿电、制备5000吨绿氢和40000吨氧气、日加氢能7吨,每年实现减排二氧化碳22.78万吨。

去年10月,《湖北省加快发展氢能产业行动方案(2024—2027年)》发布,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湖北氢能强省建设。大冶,正加快布局以氢能为主攻方向的未来产业,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合理布局“三线并进”,构建“3+2+X”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塑产业优势,重振工业雄风,全力以赴冲刺千亿县市以及全国县域50强。

大冶市相关负责人说,大冶积极围绕氢能“制、储、输、加、用”全链条,聚焦重点发力,加快推动氢能向交通运输等领域延伸,持续丰富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延链补链强链,抓好产业链条招商、产业生态招商、应用场景招商,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搭建创新平台,深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加快建设氢能省级实验室、氢能创新科技园,抢占氢能产业创新制高点。

智慧化信息中心将应用实施氢能产业智能管控平台,以信息化、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为支撑,对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实现智能化运营。同时,围绕上下游产业,氢能创新科技园将吸引科技研发、氢能应用等关联企业入园。2024年,大冶湖高新区被纳入首批省级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认识再深化、进度再加快、产业再延伸,大冶将用氢能之火,照亮长江经济带的绿色未来。”大冶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大冶将持续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推动大冶向“全国清洁能源低碳应用示范基地”大步迈进,着力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标杆。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产业查看更多>储氢技术查看更多>绿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