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农电报道正文

南能集团:从破题到破局,以改革落实 书写能源国企转型新篇章 ——聚焦改革蝶变 赋能师市高质量发展

2025-05-15 11:52来源:南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者:许豫关键词:南疆能源集团改革转型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作为南疆兵团能源国企的标杆,南疆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南能集团”)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以“破题”之勇、“破局”之智、“落实”之力,走出了一条从传统能源企业向现代能源综合服务集团转型升级的示范之路。其改革实践不仅是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这一经典论断的深刻印证。

破题:直面改革深水区,以顶层设计锚定方向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改革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面对能源行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紧迫挑战,南能集团以“刀刃向内”的决心,打破“守成规”的桎梏。一是以制度为纲。通过制定《南疆能源集团深化改革方案》,明确“电力为核心、多能互补为驱动”的发展路径,优化OA流程209个,建立106项涵盖党建、行政的制度体系,以精细化管理为改革护航。二是薪酬与考核从“大锅饭”到“绩效为王”。通过构建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南能集团将工资总额提升9%,核心技术岗位薪酬增幅达30%,一线员工绩效高于管理岗20%,以“能增能减”的激励机制激发全员活力。集团高管主动带头认领任务指标,加大“一利五率”考核占比并及时公开考核结果,倒逼各项目标达成,实现“按绩取酬”的正向循环。三是党建引领从“形式”到“实效”。南能集团党委以“党建七个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基层党组织健全率达100%,开展“揭榜挂帅”赛马活动,打造2个师市级样板党支部,激发2个师市级工作室核心驱动力,发挥21支党员突击队作用,赴内地招录150余名优秀毕业生,与湖南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校签订培训协议,与塔里木理工学院达成校企合作意向,定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与国网公司、中新建电力签订定向委培协议,针对220千伏变电站管理、智能调控等方面开展5批次44人跟班轮训,在科技创新、项目攻坚、技术攻克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购买《新型配电网发展规划路径探究》《中国煤炭市场蓝皮书》等书籍11套,开通“北极星”网课线上学习班,现场培训“AI DeepSeek”,不断提升高管队伍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破局:聚焦关键领域,以机制创新激活内生动力

“真正的破局者,从不畏惧时代的浪潮,而是以变革为舟、创新为桨,在能源革命的洪流中勇立潮头。”

南能集团‌改革前痛点:一是‌“三低困局”凸显。业务结构低端化、管理效率低效化、人才结构低质化,传统火电依赖度高,新能源布局空白,年利润长期处于负增长。二是‌“体制枷锁”沉重。机构层级冗余,“铁交椅”“大锅饭”现象普遍,50岁以上中层占比超60%,创新动力不足。三是‌“服务短板”制约。供电可靠性不足,电价缺乏竞争力,难以匹配师市工业升级需求,“能源保障者”角色渐显乏力。四是“源网建设”滞后。长期受困于资金短缺、设备老化等问题,电网结构脆弱,智能化水平低,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求。

面对改革痛点,南能集团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以顶层设计为引领,明确改革方向。一是战略破局,从“单腿走路”到“多轮驱动”。打破传统火电“一业独大”,构建“3+5”产业矩阵(发电、供电、供热+新能源、油气、工程、煤炭贸易、商贸服务),重点发力引进高载能产业,积极探索氢能产业培育,谋划高效转型化工百亿新产业。二是机制破局,机构改革从“臃肿”到“精干”。以“精简高效、扁平直线”为原则,将本部部门从7个压缩至6个,人员从45人减至32人,管理人员退出比例达52.46%,中层干部平均年龄从50岁降至39岁,85后占比66%。三是责任破局,从“保供守业”到“赋能全局”。紧扣师市党委对南能集团建设现代化新能源产业链要求,紧抓国家战略机遇,制定五年建源强网行动方案,科学决策2025年投资项目投资计划,项目确保项目紧扣集团发展主线,以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为导向,推动在建项目有序推进。四是技术破局,从“传统”到“智能”。推行数字化管理,做强“大营销”,做优“大调度”,做实“安全网”,信息化覆盖率95%以上,加速管理信息化转型;以建源强网增荷为核心,新建2×30兆瓦、2×50兆瓦背压机组;年内建成5座220千伏变电站,改造110千伏网架,开展电网超期服役变电设备设施技改强网“两重”“两新”项目;实施200MW/800MWH独立储能项目;从并网协议、电费结算协议和高压供用电合同中找机遇挖潜能,聚合分布式光伏资源,推行“一站式”“互联网+服务”模式,整合数据资源,实现多源互补电站,环形局域网,开径,建强网内电源支撑,形成“源网荷储用”全新发展格局。

落实:以实干铸就转型标杆,以绿色赋能区域发展

“改革是一个细致活,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南能集团以“周调度”“督查问责”等机制保障改革落地,将蓝图转化为实绩。

南能集团的改革成效,体现在对师市能源保供与绿色转型的双重贡献中。一是创新驱动,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积极探索新型电力系统创新之路,在南疆区域首次探索“光伏+火电”模式,成功申办兵团首批“绿证”实现绿电直供,以青松化工为试点,绿电直供企业,降低企业用电成本900余万元。稳步推进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充电基础设施综合体等12个项目建设,光伏装机容量358.43兆瓦,年均上网电量达5.97亿千瓦时。在乌鲁木齐市、喀什市共建16个充电站、3个液冷超充桩、115个快速充电桩、91个慢速充电桩。配套150兆瓦新增负荷消纳光伏项目独立储能,年减碳24.09万吨,绿电比率达6%。与同济大学联合成立“绿色能源联合创新研究中心”,投入资金300万元,用于研究《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智慧储能系统技术开发》等2项课题。二是经济赋能,从“输血者”到“造血极”。中汇建投工程集团中标金额4.23亿元,煤炭贸易公司保供180万吨燃煤,卓玺商务公司成立不足半年,实现利润516.04万元,通过招商引入25辆煤炭倒短新能源重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000余吨,节约倒短运费约100万元,首座师域内综合能源加能站,开业3个月销售成品油3039.15吨,营业收入2045万元。新领域分子公司累计实现营收8.28亿元,形成“主业强、辅业优”的产业生态,彰显改革带来的强大协同效应。三是民生护航,从“能源供应商”到“民生服务商”。截至2025年4月,集团公司资产总额77.96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2.33亿元,同比增长40.42%;利润总额0.43亿元,同比增长29.70%;累计发电量14.00亿千瓦时,购电量15.99亿千瓦时,供电量17.60亿千瓦时,售电量16.87亿千瓦时;完成固投13亿元。为师市工业与民生提供稳定能源支撑。

启示:以“落实”为改革之魂,书写国企使命担当

“改革落地,既要仰望星空的蓝图,更要脚踏实地的脚印。”南能集团的转型之路证明,国企改革的成功不仅需要顶层设计的科学性,更依赖执行层面的坚定性。

一是改革需“破立并举”。既要有“疾风知劲草”的勇气破除旧制,也要以“创新赢未来”的智慧构建新局。二是落实需“全员参与”。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从党建到业务,形成“千斤重担众人挑”的责任共同体。三是发展需“价值引领”。以绿色转型服务国家“双碳”战略,以能源保供践行国企社会责任,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南能集团的改革实践,印证了“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深层逻辑:以“破”解困局,以“立”树新标,以“实”促长效。从“保供压舱石”到“经济助推器”,从“传统能源商”到“综合服务商”,其以“破题”之思、“破局”之策、“实干”之力,为师市能源国企转型升级树立新标杆,更为新时代国企改革提供“南能样本”。下一步,南能集团将继续以“百舸争中流,霜天竞自由”的奋进姿态,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破浪前行!

作者: 许豫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南疆能源集团查看更多>改革查看更多>转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