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当前,我国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新能源逐步向主体电源演进,终端消费电气化水平不断提升,电力远距离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新时代电力发展成效显著。与此同时,电力供需平衡压力叠加系统安全稳定风险,电网转型发展问题亟待破解。新时代电网发展要统筹把握好网架结构与支撑电源、新能源与传统机组、交流与直流、主网与配网之间的关系,加快电力技术创新、示范与应用。本文结合我国电力系统实践,提出对电网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为统筹转型与安全提供参考。
新时代电力发展“量质”并重
我国新时代电力发展以消费侧电气化、生产侧清洁化、配置侧广域化“三化”为重要趋势,不断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升级,为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落实“双碳”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消费侧电气化驱动用电需求持续增长。我国已进入新发展阶段,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可靠、稳定、绿色的电力供应将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以AI智算中心、黑灯工厂、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创新和全社会电气化、智能化发展将推动电力需求不断增长,过去提出用电负荷饱和的假设已不再适用。预计到2030年,我国用电量有望达到约13万亿千瓦时,到2050年达到约19万亿千瓦时。
生产侧清洁化推动新能源成为主体电源。在供应侧,我国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将在较长一段时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逐步成为电力系统装机和电量供应的主体,电力清洁化程度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总装机有望达到21亿~29亿千瓦,装机占比45%~54%,成为装机主体,发电量占比27%~36%。到2050年,新能源总装机将达到55亿~68亿千瓦,装机占比66%~71%,发电量占比52%~63%,成为电量供应的主体。
新能源安全高效利用需要电网发挥更加关键作用。从我国各地区的经济结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综合来看,未来东中部将保持电力消费中心的地位。而我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资源则集中于西部、北部和东部沿海。这种资源与需求的逆向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供、海电西济”的多方向、大容量、远距离电力配置的总体格局。东中部地区分布式新能源需要构建双向灵活的配电网解决接入和消纳问题;西部、北部和海上新能源基地的电力需要大通道更远距离、更大规模输送至负荷中心大电网,解决资源配置问题。新能源规模化开发与利用,决定了电网在新能源基地组网、远距离大容量外送、受端主配微电网协同中将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转型过程中,电网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电力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既是总体目标,也是矛盾挑战。传统电力系统是“源随荷动”的受控系统,而新能源发电由气候和气象条件主导,成为电源侧的主要扰动来源;新能源大基地的开发持续向电网薄弱地区,甚至无电网覆盖的无人区拓展,输电距离进一步增大,运行支撑能力显著下降;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并网、东中部支撑性同步电源比例下降,导致系统“空心化”,电网动态特性由同步机原理主导转变为电力电子控制主导,电网关键节点和通道的有功、电压支撑能力下降。电力系统转型过程中,电网故障形态的特征和机理更加复杂,呈现同步稳定与新形态稳定问题叠加的特点,极端事件下易发生连锁雪崩式故障,需要规划、建设、运行各环节系统性应对。
对未来电网发展的几点思考
一是建设坚强受端电网,稳固支撑水平。持续加强和优化受端同步电网主网架,完善各区域特高压/超高压交流主干电网结构,构建结构合理、互联互济的受端坚强电网。各区域电网内部,在交流输电通道密集、新通道建设边际效益降低、以及通道土地资源稀缺的地区,建设一些区域内的嵌入式直流或者交改直工程,如苏北-苏南跨江柔性直流工程,构成交直流混合输电网的新模式,提升系统可控性,获得更好运行灵活性和综合效益。
较长时期内传统可控电源仍将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统筹各方面条件,在必要的受端地区保留部分高效煤电、气电,用于顶峰调节和电网安全支撑,并利用电-氢-碳协同技术在中远期实现零碳排放。同时,积极发展水电和核电,特别是抽水蓄能、混合(变速)抽蓄等零碳可控电源,到2030年东部抽水蓄能投运容量超过全国的70%,成为受端电网重要的调节支撑资源。大容量机组要在特高压交流网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接入关键节点,提升电网本质安全水平。
二是以县域、台区为单元,提高受端电网内部自平衡水平。当前,受端省份的一些时段新能源出力占总发电已达到80%,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的县域电网、台区出现大容量的潮流倒送。建设用户侧储能,因地制宜发展受端微电网,实施配电网感知和控制提升工程,采用虚拟电厂等模式,充分发挥双向配电网和有源微电网灵活调控能力,促进分布式新能源的分层分区、就近自平衡,形成受端电网主-配-微分级协同、各级自治的发展格局,提升电网对分布式新能源的承载能力。
三是新能源基地“分散化”并网,与送端电网形成清晰界面。沙戈荒大基地2030年规划规模超过4.5亿千瓦,已经与西部地区总用电负荷量级相当,基地外送系统的扰动或故障将对送端同步电网产生巨大冲击,严重影响送端地区的供电安全。借鉴我国大型火电基地、水电基地等传统电源基地外送系统构建的经验,综合考虑规模与输电距离,与受端毗邻的新能源基地可采用交流输电方式打捆送出,在结构上与当地交流电网形成简单清晰的弱连接关系。距离远、规模大的新能源基地,采用直流送出,送端不与当地电网连接,采用自主化运行方式。结合地理位置,构建覆盖多个大基地的直流送端电网。未来“西电东送”直流工程规模将超过50回,海上风电基地送出需求也将快速增长,采用柔性直流技术组网,加强送端的各基地间、各海区间互联,形成“多源多通道协同”的基地直流电网,既可调剂多回直流间的电力电量余缺,又可利用直流通道裕度提升基地电网的安全水平。总体规划上,要避免出现多个通道通过交流电网形成同送同受、交直流并列等情况,从结构上降低连锁故障风险。
四是创新基地发展模式,提升外送电清洁化水平。随着碳达峰时点的临近,配套火电机组进行支撑的基地外送模式无法满足降碳发展要求,将不可持续。在传统支撑能力不断减弱的过程中,新能源基地将面临新旧稳定问题交织的困难,当前短路比低于1.5的基地已不断增多。要创新新能源大基地开发模式,考虑系统频率、电压运行要求,使其逐步具备自主运行能力,新能源发电机组成为系统稳定责任的承担者。一方面,可以采用具备构网能力的新型直流;另一方面,可以采用构网型机组、构网型储能等技术。综合考虑基地网络结构,既要全面提升基地支撑能力,又要重视补强基地内部薄弱节点。此外,还应积极探索电-氢-碳耦合模式,将新能源发电、煤电、制氢、碳利用等环节有机整合,“十五五”期间率先在西部、北部大基地开展“绿电制氢氨+掺氨发电”示范,协同火电降碳与稳定支撑。
推动关键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远距离大容量高安全直流输电技术创新。应用更先进的电力电子器件,创新拓扑结构,引入功率型储能器件等,发展如CLCC、HCC、SLCC、主动型MMC等新技术,有效提高输电通道可靠性、解决换相失败问题,适应新能源出力波动带来的功率扰动。主动型MMC在换流器中分散布置储能装置,每个MMC子模块通过双向DC/DC变换器与储能装置连接,发挥直流系统安全防火墙作用,可以实现交直流系统的隔离运行。
直流组网技术工程应用。从系统短路比、惯性、有功/无功支撑等方面研判,综合利用柔性直流电网、构网型机组、二极管不控整流等技术,形成各类组合式创新技术方案,如在西部地区构建基于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网格状、环网状、母线型的直流电网。欧盟与美国也分别提出“推进海上网状高压直流输电网”、“Macrogrid”等直流电网发展规划。
充分挖掘可控机组的调节潜力。存量煤电机组积极探索深度调峰,最小稳定出力向15%甚至更低发展。推动流域梯级水电运行优化,新建水电机组配置调相功能,积极发展混合抽蓄、变速抽蓄。各类同步机组按需加强励磁系统,提升电压支撑能力和调节灵活性,包括增大过励倍数、提升励磁电源和转子的过负荷能力等。
构网型技术研发、示范与应用。优先在超高比例新能源渗透的弱系统,开展源-网-储构网型多主体协同规划与控制示范,测试各种工况下的适应能力;在负荷侧探索应用构网型电氢双向转换技术,应对同步机占比下降带来的受端电网“空心化”问题。结合电网发展实际,以白皮书、技术规范等形式支撑企业项目示范,在示范经验基础上加快制定适应于新型电力系统的构网型技术标准。
电-氢-碳协同技术装备研发与示范。重点研发适应纯新能源电源的构网型电解水制氢技术,宽负荷波动的柔性合成氨、甲醇工艺,重型纯氢(氨)燃气轮机技术,煤掺氨清洁高效燃烧关键技术,无焰富氧燃烧和加压富氧燃烧技术等,建设电氢碳协同能源系统综合性交叉研究平台,在西部、北部地区设立示范区,开展新能源基地化开发和配套煤电的降碳转型示范,为电-氢-碳协同集成控制、大规模柔性制氢、绿色化工、高效富氧燃烧、大型火电机组掺氨等提供技术储备和实证经验。(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驻会副主席 刘泽洪)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作者:邵尹池1巩宇1牛萌2杨若奂2刘雅婷2丁然3单位:1.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引用本文:邵尹池,巩宇,牛萌,等.计及相角与幅值跳变的构网型储能短路电流特性及其计算模型[J].储能科学与技术,2025,14(6):2451-2461.DOI:10.19799/j.cn
更高的安全水平,是储能进入交易时代的入场券。安全是储能一切价值发挥的基石。面对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场景下高频调用的需求,储能电站的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大,但现阶段的储能系统能否经受住高频调用的考验?海外成熟电力市场中,储能电站早已实现高频调用,因此也更早暴露出储能电站严峻的安全问题。近期
近年来,随着东北区域新型电力系统加速构建,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攀升,系统频率控制难度持续加大。2024年10月东北电网曾出现晚峰时段因新能源出力快速下降,叠加用电负荷增长等因素,40分钟爬坡需求达到近十年罕见的801万千瓦,在全力调用爬坡资源的情况下,仍出现频率长时间波动问题。东北能源监管局
7月9日,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能电气)与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光储氢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助力加快构建多元融合的清洁能源生态体系。双良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法根和上能电气副总裁李建飞代表双方公司正式签约,双良集团董
7月9日,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能电气)与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光储氢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助力加快构建多元融合的清洁能源生态体系。双良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法根和上能电气副总裁李建飞代表双方公司正式签约,双良集团董
沙特阿拉伯国家电力公司(以下简称“SEC”)、沙特阿拉伯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NG”)和华为数字能源正式签署电网仿真测试合作协议,三方将联合建设电网仿真测试平台,基于实时数字仿真(RTDS)技术,部署在SEC的RTDS实验室,构建新能源接入电网的性能研究能力。三方合作紧扣全球清洁能源转型趋势,
7月9日,上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能电气)与双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双良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推动公司在光储氢全产业链的协同布局,助力加快构建多元融合的清洁能源生态体系。双良战略发展部总经理王法根和上能电气副总裁李建飞代表双方公司正式签约,双良集团董
储能标准滞后于国际标准对我国企业出海的影响封红丽1沈春雷2周喜超2(1.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2.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新型储能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国际能源署预测,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到2026年将达270吉瓦左右。对于我国新型储能产业来说,走出国门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有很多,最为人熟知的当属供电可靠性,就是一年内停电的时间多不多,用全年供电的时间占比全年总时间的数值来体现,通俗的讲法就是几个9。比如4个9,那可靠性就是99.99%,5个9那么可靠性更高。(来源:微信公众号“黄师傅说电”)这是宏观层面的电能质量,而微观层面上的电能质量要
日前,中央批准:邬小撑同志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左惟同志不再担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职务。7月4日,东南大学召开教师干部会议。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光军同志到会宣布中央决定并讲话,教育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徐青森同志,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建洋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东南大学校长孙友
作者:陈海生1李泓2徐玉杰1徐德厚3王亮1周学志1陈满4胡东旭1林海波1,2李先锋5胡勇胜2安仲勋6刘语1肖立业7蒋凯8钟国彬9王青松10李臻11康飞宇14王选鹏15尹昭1戴兴建1林曦鹏1朱轶林1张弛1张宇鑫1刘为11岳芬11张长昆5俞振华11党荣彬2邱清泉7陈仕卿1史卓群1张华良1李浩秒8徐成8周栋14司知蠢14宋振11赵新宇16
国网张家口供电公司积极响应“绿色希冀”行动号召,聚焦电能质量提升核心目标,7月15日,公司超高压输变电运检中心对张家口500kV变电站开展全面电能质量专项检查,以精准检测、协同共治筑牢区域电网电能质量根基,为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注入绿色动能。此次专项检查覆盖张家口500kV变电站所有
7月8日1时03分,极I高端换流器送电成功,±800千伏苏州换流站主控室内响起一阵欢呼——至此,这场历时5天、关乎苏州近五分之一电力供应的特高压“心脏”手术,在高温与时间的双重压力下,终以“零缺陷”画上句号。在抢修的战场上,工作人员安全帽下流淌的汗水生动地诠释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
“这台退役变压器型号与台账记录完全匹配,油位正常且外观无明显破损,符合送拆解标准。”7月14日,国网迁西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仓储配送班开展专项行动,对近年退回的废旧物资进行“身份核验”,为电网废旧物资处置筑牢安全屏障,以全流程管控守护电网安全与生态环保双底线,点亮“绿色希冀”。此次
“监测点位位移小于40毫米,未超过阈值范围,设备运行正常!”7月9日,黄石大冶±800千伏特高压永兴换流站值班员李瑶认真记录北斗地质沉降监测系统监测的数据,保障电网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在黄石部署湖北省首套北斗地质沉降监测系统,以数智科技助力特高压电网安全运维,助力迎
7月14日,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2025年调度项目第一批次服务框架公开招标。本次招标包含3个标的,每个标的1个标包,预计发包金额共2900万元。标的1: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2025年-2027年变电站二次安防系统集成商维保采购内容包括:变电管理一所、变电管理二所变电站二次安防系统及设备维保,包括二次安防交
近日,由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EDL-T)编制的《老挝国家输电网公司变电运行规范化管理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正式在老挝电网推广应用。这是老挝全国电力系统内获得推广的首套技术标准,为老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中国方案+老挝实践”的创新范本。“为提升《标准》的权威性和可推广性,老挝国家输电
7月14日上午9点17分,冀北公司在承德县试点运行的新一代供电服务指挥系统精准定位鸿郡小区1号楼3单元停电信息,作为“绿色希冀”品牌服务升级的重要载体,不到1分钟自动派工至台区经理任艳峰的手机终端,不到15分钟,下板城供电所员工任艳峰、鞠红完成故障排除,恢复供电,并在i国网APP完成工单流程闭
7月13日,廊坊市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局部地区气温达38摄氏度,电网负荷随之攀升。在位于廊坊三河市的220千伏邵翟一二线22号杆塔旁,国网廊坊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检修二班班长韩金涛和同事顶着烈日,对输电线路开展特巡工作,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障。“确认无人机电量充足,即刻起飞至22号塔,
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7月12日14时50分,廊坊电网负荷攀升至796.6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较去年最大负荷增长5.2%。面对严峻考验,国网廊坊供电公司采取多项有力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目前,廊坊电网整体运行平稳,电力供应有序,有力支撑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工农业生产用
7月2日,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推动乡村基础设施补齐短板。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和隐患排查治理,持续提升农村用电可靠性、安全性。原文如下: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持续在推进乡村振兴
“监测点位位移小于40毫米,未超过阀值范围。”7月9日,在湖北黄石±800千伏永兴换流站,值班员李瑶记录北斗地质沉降监测系统监测到的相关数据,确认站内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湖北地质灾害多发、频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威胁着电网的安全运行。为解决地质监测依赖人工、精度不够等问题,国网湖北省电力
7月的浙江热浪袭人,电网负荷曲线持续攀升。7月4日,浙江全省最高用电负荷达12173万千瓦,冲破1.2亿千瓦大关的时间较去年提前了整整15天,杭州、绍兴等地电网负荷更是刷新历史纪录。据浙江省能源局预测,今夏浙江午峰和晚峰最高负荷将分别达到1.33亿千瓦和1.17亿千瓦,同比增长7.8%,电力保供面临“用
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将赣江—赣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正式纳入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对江西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工程计划新建赣南1000千伏变电站,安装2台3
“这台退役变压器型号与台账记录完全匹配,油位正常且外观无明显破损,符合送拆解标准。”7月14日,国网迁西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仓储配送班开展专项行动,对近年退回的废旧物资进行“身份核验”,为电网废旧物资处置筑牢安全屏障,以全流程管控守护电网安全与生态环保双底线,点亮“绿色希冀”。此次
7月14日,山西省能源局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拟对华能应县100MW光伏发电项目等7个项目、规模35.2052万千瓦进行废止,其中包括5个光伏发电项目、2个风力发电项目。原文如下:关于公示2025年第二批拟废止风电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清单为加快推进存量新能源建设,优化电网接入
7月14日,甘肃省发改委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文件规定了存量项目和增量项目的电量规模、机制电价和执行期限以及竞价实施细则。存量项目(2025年6月1日以前投产)(1)纳入机制的电量规模为154亿千瓦时。(2)
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双碳”目标的双重驱动下,电力系统正经历从传统集中式大电网向大电网、配电网、微电网多层级协同(以下简称主配微协同)的转型。主配微协同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逐渐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主配微协同可以打破传统电网中大电网、配电网和微电网之间的壁垒,实现能源在各级电网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4日,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甘肃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到,省内集中式光伏、集中式风电、分布式光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国家能源局关于提升电力系统稳定水平进一步加强全国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我省海西~海南750千伏加强工程纳入国家规划,规划新建线路长度1442公里、新建变电容量1260万千伏安。海西州是我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的主战场,新能源规模超过千万千瓦。海西电网
7月9日,雄安新区大河片区安置区首批4座10kV开关站项目正式投运。本次投产的大河片区1、2、5、6#等4座10kV开关站于2025年2月开工建设,项目报装容量为54230千伏安,将为大河片区内8389套回迁住宅及学校、商业等配套设施提供高可靠电力支撑。4座开关站分别引自容东片区220kV剧村变电站与110kV南郑变电站
7月11日,四川攀枝花立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依据年度电网项目核准计划,为满足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力负荷发展需求,缓解马店河变电站运行压力,提高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同意建设攀枝花立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单位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二、项目建设地点为攀
7月11日,四川泸州永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核准获批。一、依据2025年电网项目核准计划,为加强泸州南部电网与主网电气联系,化解地区电网安全运行风险,提高地区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古蔺县、叙永县电力负荷发展需求,同意建设泸州永乐22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单位为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