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
业
产
品
功
能
由于看好国内新能源市场的巨大潜力,十一科技逐步将业务扩展到新能源的投资开发领域。贾峻称,十一科技迈出的这一步,既是对自身技术实力的力证,也是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添砖加瓦。《风能》:您能否谈谈十一科技为何选择进入新能源投资开发领域,以及目前已开展的相关业务?贾峻:十一科技作为中国少数
有两件关系全球能源趋向的大事,一是人人皆知的国际油价持续暴跌,一是国际石墨烯行业峰会在上海召开。前者惊心动魄,后者相较悄然。这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石墨烯是已知的世上最薄、最硬,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电阻率极低,电子迁移速度极快,可用来发展导电速度更快的新一代电
2000年风电行业发展出事,鉴于机组先关设备工作寿命等原因,一般情况下风电机组基础设计寿命为20年左右;发展至2010年后,考虑到整个风电场的经济效益,同时机组设备工作性能有较大提升,故风电机组设计寿命统一延长至25年左右。由此可知,在整个设计周期内,保证风电机组的耐久性至关重要,耐久性是决
从2014年开始,海装风电全力推进海外战略的实施,在巴西、巴基斯坦等新兴风电国家已取得大额订单意向,在欧洲与主要电力企业的海上风电合作也取得了进展。在陶友传看来,这得益于海装风电近几年的扎实积累和发展。《风能》:投资开发风电场、拓展运维服务业务几乎成为国内风电整机商的标配。对此,您怎
装机容量据初步统计,2014 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为2319.6 万千瓦,累计装机量达到1.14609 亿千瓦。2014 年中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首次突破2000万千瓦大关,累计装机量不但突破了1 亿千瓦,同时还突破了1.1 亿千瓦,双双创下历史记录。当年共有8 家整机商企业装机容量超过100 万千瓦。详情可见图1。相关
德国联邦环境署近期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出了在本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设想,该目标的实现需要各环保部门的配合,启动减排措施,大幅降低能耗,将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降至1 吨。这份研究报告的结论证实,德国未来实现碳中和目标在技术层面上是完全可行的。然而这也意味着,德国各个系统如电力系统、供
偏航系统可以保证风电机组的叶轮始终处于正面迎风状态,从而能够以最大的效率利用风能,提高发电效率。滑动式偏航机构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而且省去了刹车及液压装置,逐渐被兆瓦级风电机组采用。但是由于机舱的重力载荷较大、叶片的气动载荷受风随机性的影响而变化复杂,从而导致滑动式偏航系统的滑动
中小型风电机组虽说和大型风电机组同属于风电行业,但因不同的政策导向、不同的市场领域及不同的技术条件导致完全不同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大型风电机组朝着规模化和大型化方向发展,而小型风电机组市场却在一定程度上有“萎缩”迹象。随着小型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在产品检测认证方面的认知也在增强。但在我国真正能实现产品检测认证的企业却少之又少。检测认证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有效手段,我国若想实现这一点,需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及企业的积极响应。国内中小型风电行业发展现状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能设备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2011 年,我国中小型
2015年2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 2014 年风电产业监测数据。令人略感疑惑的是 ,2013年至2014年中国风电平均利用小时数与弃风率显示出了不同的发展趋势 :平均利用小时数下降了181小时,为1893小时 ;弃风率下降 4 个百分点,为 8%。按惯常理解,弃风率下降应该对平均利用小时数的上升起到反推作用,而2014年的情况竟恰得其反。据专家分析,2014 年平均利用小时数大幅下降的原因,应该更多地受到了“小风年”的影响。其实,该专家的推论是有佐证的。本刊从国家气候中心了解到,2014年我国三北地区冬末和春季风速明显偏小。风能
昨天破茧成蝶在外界看来,三一的风电业务近年似乎有些沉寂,而随着中国风能协会在“2015 年中国风能新春茶话会”上公布了整机商装机容量和排名,三一风电业务因其明显的上升势头再次引起了风电同仁的广泛关注。其实,从三一电气到三一重能,风电业务在该公司的重要性从未降低,反是不断厚积。在内部重新做了经验总结及资源整合后,三一重能于马年岁末召开了“三一重能第一届风电媒体交流会”,向业界表明其已经带着新的团队和战略“重装上阵”。事实上,投资风电行业初期,三一集团的风电业务发展相对于该集团的工程机
《风能》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内容覆盖风电行业全领域。经过了近10 年的成长,作为国家级科技期刊的《风能》杂志已然成为风能及相关领域读者深为信赖和依赖的权威杂志。
办刊理念
以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服务中国风电产业健康发展,打造中国风电产业的软实力,孵化和引导产业进步,为中国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杂志定位
我们坚持,用数据锻造语言,用理性撰写“慢新闻”,以全球视角关注和报道风能产业,努力为广大读者提供有深度、有价值的信息和服务。
电话(Tel):8610-59796665-3956(发行)、3955(投稿)
投稿邮箱:gaojian@cwea.org.cn
广告直拨: 媒体合作/投稿:陈女士 13693626116
关于北极星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媒体报道 | 营销方案 | 成功案例 | 招聘服务 | 加入我们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排行
京ICP证080169号京ICP备09003304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4458号电子公告服务专项备案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2019] 5229-579号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京) 字第13229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200384号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1101052014340号
Copyright © 2023 Bjx.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火山动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