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原子”相关结果383
      有机垃圾制绿碳、绿氢中试生产线成功投运

      来源:瓦尔登技术集团2023-05-12

      与高温热裂解法(1200℃)和熔融金属裂解法(900-1100℃)相比,通过自主研发的催化剂能够显著降低热解温度,在中高温下进行裂解反应(550~700 ℃),使含碳化合物在催化剂作用下裂解为碳原子碳原子附着在催化剂微粒表面上生成多壁或单壁碳纳米管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3-28

      “要使石墨变成弯曲结构,形成不同碳同素异体,必须从外部施加更高的能量,使之在受激状态下形成能量更高的单分散碳原子碳原子簇。”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3-09

      中国科学院院士李灿向记者举例,以煤为原料生产甲醇,1份产品需要由煤炭提供2-3份碳原子,主要作用是制取工艺反应所需的氢元素。...“但其实,这些碳原子的实际利用率并不高,最多只有一半通过转化进入终端产品,其他都变成二氧化碳排掉了。如果想办法替代这一步骤,碳排放就有希望得到控制。”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2-06

      》(gb/t 13610-2020)和《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8984-2008)等相关标准测定气体组分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元素碳含量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2-06

      》(gb/t 13610-2020)和《气体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8984-2008)等相关标准测定气体组分后,根据每种气体组分的体积浓度及该组分化学分子式中碳原子的数目计算元素碳含量

      来源:国际船舶网2023-01-06

      燃烧前碳捕捉技术可直接从液化天然气分子中捕获碳原子,并且从重整气流中低温分离出co2,而不是从内燃机尾气中分离co2 ,既可以缩小船上处理装置的尺寸,也取消了化学分离所需要的化学品的使用和对额外能源消耗相关处罚

      来源:环保工程师2022-05-25

      目前认为低于12个碳原子的分子一般可以进入细胞。至于有机物分子的溶解度则由亲水基和疏水基决定的,当亲水基比疏水基占优势时,其溶解度就大。

      污水中腐殖质来源与演变

      来源:水业碳中和资讯2022-04-15

      也有研究显示,对比初沉池,消化池污泥中胡敏酸组成元素中芳香碳原子、羰基碳原子分别增加 7. 0% 和 1. 5% ,脂肪族化合物碳原子减少 7. 5% ,芳香度提高 8. 2%。

      东方电气袁熹:“风氢储+”一体化——碳中和背景下综合智慧能源方案的积极探索

      来源:能见APP2021-10-19

      第二是零碳排放,氢能中不含碳原子,所以利用过程不释放温室气体和有害物质,是清洁的能量载体,是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途径。第三是能量密度,氢能是高密度的能量载体,它是高于传统的气柴油传统燃料。

      来源:清华五道口2021-10-13

      金涌强调,“天然气更适合用于工业生产,天然气(ch4)中每1个碳原子,就伴有4个氢原子,是最好的制氢原料。总的来说,未来的天然气将与工业相结合。”

      RTO系统遇到二氯甲烷 对焚烧系统设备选型有何影响?

      来源:合肥义禾YIHEAC2021-08-24

      这是因为氯原子是dcm的官能团,也是它的反应中心,由于氯原子的电负性大于碳原子的电负性,碳氯键是极性共价键(polar convalent bond),所以dcm极易发生饱和碳原子上的亲核取代反应,由于氯原子的吸电子诱导效应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18

      金涌举例说,在褐煤中,每个碳原子伴有0.8个氢分子,后者是宝贵的化学元素。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16

      金涌举例说,在褐煤中,每个碳原子伴有0.8个氢分子,后者是宝贵的化学元素。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16

      金涌举例说,在褐煤中,每个碳原子伴有0.8个氢分子,后者是宝贵的化学元素。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16

      金涌举例说,在褐煤中,每个碳原子伴有0.8个氢分子,后者是宝贵的化学元素。

      “双碳”目标下 现代煤化工产业减碳的思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7-12

      煤炭的氢/碳原子比为0.2—1.0,而石油的氢/碳原子比为1.6—2.0,因此,在煤气化制甲醇和烯烃、煤液化以及煤间接液化过程中都会有大量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产生。...利用煤化工生产替代石油化工生产的化工产品,需要对氢/碳原子比进行调整。

      来源: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21-05-17

      理论计算表明,金属单原子的修饰可实现含氧石墨烯表面电荷的重新分布,使单原子周边碳原子呈缺电子状态,显著增强了负载ru纳米颗粒至碳载体的电子转移能力。...研究人员利用铁钴镍等金属单原子掺杂含氧石墨烯,并以其作为载体负载金属ru纳米粒子,构筑了包含金属单原子、碳基底和ru纳米粒子的复合纳米反应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4-07

      但在生产过程中,煤的碳原子利用率其实很低,其中只有1/3-1/2的煤碳原子转化为产品,另外2/3-1/2-的煤碳原子烧成二氧化碳排出去了。‘零碳排放的煤化工’就是要实现化

      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2021-04-07

      甲烷是一个碳原子和四个氢的化合物,在排放之后的20年里,一吨甲烷造成的变暖是一吨二氧化碳造成的86倍。甲烷气体在大气中的半衰期约为10年,相比之下二氧化碳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05

      “以制备甲醇为例,传统煤制甲醇工艺过程消耗大量煤炭,但实际上,煤中的碳原子利用率很低,主要是为制取反应所需的氢。...碳原子不再参与“造氢”,而是全部转化为甲醇产品,在源头减排的同时,还可将产能增至原来的3倍左右。“在合成氨等其他煤化工细分领域,均可以复制该思路,实现净零排放。”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