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10小时前
摘要工业园区作为高耗能、高排放主体,促进园区低碳转型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考虑绿证-碳交易机制与混氢天然气的工业园区多能优化调度模型。
来源:金风零碳昨天
金风零碳储能技术团队全面介绍了涵盖软硬件协同的全栈能力,针对工商业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展示了个性化的储能解决方案,如针对高耗能企业的峰谷套利方案、针对供电稳定性要求高的企业的应急备电方案,以及针对分布式能源丰富的工商业园区的源网荷储一体化解决方案等
来源:北极星能碳圈昨天
这些发展趋势都将持续推动高耗能行业的转型升级。...此次扩容将钢铁、水泥、铝冶炼三大高耗能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管控体系,预计新增重点排放单位约1500家,覆盖排放量增加约30亿吨,使碳市场管控范围扩大至全国工业领域碳排放总量的65%以上。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昨天
金开新能称本次设立全资子公司是公司践行“绿电+”战略布局的重要举措,基于公司在新能源产业链终端形成的运营优势,通过新疆地区煤制天然气等现代煤化工项目前端布局,探索绿电与高载能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为后续绿电转化项目提供能源支撑,助力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转型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昨天
capn机制旨在通过优惠电价继续支持本土高耗能产业(如钢铁、化工、铝业)的竞争力,但截至2025年3月,仅有1%的签约目标达成。一方面是因为工业客户对edf的竞争定价策略强烈不满。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3-28
在项目推进方面,2024年,合孚能源成功落地高耗能钢铁行业中的河钢集团舞阳钢铁厂159.6mw/319.2mwh储能项目,该项目为目前国内已落地的单体最大用户侧储能项目。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5-03-28
好在,有关方面深知低电价绝非长久依靠,一些长期扎根西部的高耗能企业也在发力转型升级,剑指节能提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些高耗能项目也必须摒弃“靠能源吃能源”的“躺赢”心态,唯一正道是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5-03-28
这座集余热发电、光伏发电、储能、智慧调控于一体的能源“智慧岛”可自主维持区域内发电量与用电量的动态平衡,服务高耗能企业绿色转型。信义光伏公司是江苏省内大型光伏玻璃生产基地之一,年用电量超过4亿千瓦时。
来源: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2025-03-27
市场机制层面,绿电交易、碳普惠等制度覆盖不足,全国碳市场电解铝、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纳入进度滞后。投融资领域,未来能源项目过度依赖政府补贴,风险投资占比不高,制约商业化进程。
来源:国能日新2025-03-25
期间,围绕“电力市场”这一核心议题,代表委员们的提案从“完善高耗能行业阶梯电价制度”到“电力期货市场的建设”,还有“加快推动绿电市场建设”等,电力市场正成为推动能源转型、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抓手。
来源:清航空天2025-03-24
重构高耗能行业能源逻辑项目通过氢能替代,使首钢迁安园区单位产品碳排放强度下降18%,年节省能源成本超300万元。...其技术模式可快速复制至钢铁、化工等高耗能场景:每套系统年减排co≈1500吨 ≈ 种植6.8万棵树;若覆盖全国钢铁行业50%副产氢资源(约200万吨/年),将形成年替代天然气60亿立方米、减排co1.6
来源:临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3-24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甘肃临夏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2025年高耗能行业拟执行差别电价企业名单公示,详情如下: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3-24
《强制消费机制》重点控制高耗能企业的化石能源消费,进一步压实高耗能企业绿电消费责任。...2024年10月,内蒙古出台《关于建立高耗能企业可再生能源电力强制消费机制若干措施》(以下简称《强制消费机制》)与《内蒙古自治区绿电消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等政策,持续推动工业领域绿电消纳。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5-03-24
“新三样”产业链本身多为高耗能产业。但出口国际市场对产品绿色属性要求高,这也倒逼企业能源使用的清洁化,即需求端压力正在推动生产端低碳转型。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3-24
来源:浙电e家2025-03-24
在同样安装了电碳表的宁波诚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负责人表示,“对于高耗能企业而言,电碳表就像一位贴心的‘碳管家’。”
其技术模式可快速复制至钢铁、化工等高耗能场景,每套系统年减排co≈1500吨 ≈ 种植6.8万棵树,若覆盖全国钢铁行业50%副产氢资源(约200万吨/年),将形成年替代天然气60亿立方米、减排co1.6
来源:瀚蓝环境2025-03-20
垃圾焚烧发电具有稳定性、清洁性、经济性等比较优势,与idc(数据中心)等高耗能用户需求匹配。
来源:北京节能环保中心2025-03-20
入选案例包括建筑领域:装配式装修、智慧照明系统、数字能源管理平台;工业领域:压缩空气能源供应系统、高耗能设备智能调控技术; 供热领域:固体电蓄热锅炉、大温差吸收式换热机组、供热管网热力仿真优化; 数据中心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5-03-20
另一方面,推动算力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助力高耗能企业节能降碳,推动ai与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深度融合,强化对建设绿色建筑智能化运行管理平台的支持力度,加速ai绿色建筑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引导企业开发相关设备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