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负极”相关结果340

      来源:起点研究2018-03-09

      spir预计未来在动力电池的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未来二年国内必将出现更多的年产千吨级别硅碳负极材料企业。...起点研究院(spir)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2月份国内前8负极材料企业基本均在加大扩张硅碳材料产能,且也有多家跨行业的新进入者涉足布局硅碳负极材料,其新增产能将于2018-2019年开始陆续投产,spir

      <mark>负极</mark>材料:人造石墨主流 硅碳领航

      来源:锂电池news2018-03-05

      碳负极潜力巨大,产业化稳步推进硅碳负极的应用有望大幅提升电池能量密度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动力电池的比能量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工信部等四部委发布的《促进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0年,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8-03-01

      技术路线:ncm 811+硅碳负极能量密度达到 300 wh/kg,系统能量密度 200 wh/kg宁德时代、天津力神、合肥国轩高科采用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实现300瓦时/公斤的比能量,预计系统的能量密度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政策点评:补贴落地 反弹可期

      来源:中银国际2018-02-23

      此外,与高镍三元相配套的高比容量的硅碳负极和湿法涂覆隔膜渗透率也将加速提升。

      后锂电池时代:揭秘哪种电池技术会脱颖而出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2-09

      另外,2009年春,东京理科大学驹场研究室发现了可用于硬碳负极而且充放电循环特性出色的电解液和添加剂,研究取得了大幅进展。...可利用硬碳更具有冲击力的是,负极材料通过采用硬碳也能实现钠离子的嵌入。此前一直作为锂离子充电电池主流负极材料的石墨无法进行钠离子嵌入。

      精确设计石墨烯笼实现锂离子电池非<mark>碳负极</mark>高体积性能

      来源:清新电源2018-02-08

      因此,相比于高压实的石墨负极材料,具有巨大体积膨胀的非碳负极材料在现今研究中尚未很好地发挥出体积性能优势。碳纳米材料构建的碳笼结构被认为是解决非碳负极材料嵌锂时巨大体积膨胀问题的主要手段。

      来源:高工锂电2018-02-08

      4.5万吨,硅碳负极产能达到1万吨。...深圳斯诺:3万吨在2017年高工锂电&电动车年会上,深圳斯诺研发工程师胡文良表示,公司在2018年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3.3万吨,其中石墨负极3万吨,硅碳负极0.3万吨;到2019年,公司的石墨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

      从技术专利看丰田等企业在固态电池领域的布局之路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8-02-01

      二、制造技术和材料分析首先看一下材料的发展趋势,随着固态电池的发展,ncm523和石墨/硬碳负极的电池材料需求会在接下来面临变革。...采用r2r工艺实现电解质薄片化:r2r工艺中,将极片状的正极、负极以及电解质贴合制作成电芯。正极或负极一般是在集流体金属箔上面通过材料成膜形成薄片状极片。电解质要制作成薄片化却非常不容易。

      来源:中国有色网2018-01-31

      鹏辉能源通过对陶瓷和聚合物多功能复合涂层的应用,提高了高比能量动力锂电池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鹏辉能源还开发出硅碳负极专用的工艺体系和电解液,使电池的首效提高到86%及以上,解决了电池前...从微观看,锂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内部会发生电解液分解、活性材料失活、正负极结构坍塌导致锂离子嵌入和脱嵌的数量减少等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并导致容量下降。

      储能市场有望成为拉动锂电池消费的增长点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8-01-29

      除了在技术路线上引入高镍三元材料之外,硅碳负极、复合隔膜、新型锂盐、石墨烯导电剂等新型材料也将更多的进行产业化应用。最后,智能制造加速落地。

      高比能量动力锂电池寿命衰减难题如何破局?

      来源:电池中国网2018-01-29

      鹏辉能源通过对陶瓷和聚合物多功能复合涂层的应用,提高了高比能量动力锂电池在高温、高压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鹏辉能源还开发出硅碳负极专用的工艺体系和电解液,使电池的首效提高到86%及以上,解决了电池前...从微观看,锂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内部会发生电解液分解、活性材料失活、正负极结构坍塌导致锂离子嵌入和脱嵌的数量减少等不可逆的电化学反应并导致容量下降。

      欧阳明高院士:未来5—10年电动汽车实现15分钟充电75%

      来源:电力头条APP2018-01-22

      负极会从石墨负极、硅碳负极,最后有可能到达金属锂负极,但目前无法确认。钴和镍都是战略物资,下一步目标高比能量电池正极主要是无钴无镍材料。

      来源:中国电池网2018-01-09

      而目前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比容量很低,在电池中的质量非常大(1克石墨负极材料要匹配2克以上正极材料);如果用硅碳负极,正极材料的匹配量更大。因此,行业对于新一代高容量正极材料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来源:能见Eknower2018-01-08

      专家介绍,设计电池的第一准则是容量匹配,也就是正负极的容量要匹配。现在锂离子电池的正极克容量很低,在电池中的质量非常大,1克石墨要匹配2克以上正极;如果用硅碳负极,正极的匹配量更大。...欧阳明高介绍,为实现高能量密度,三个团队的技术路线相近,均为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目前已经基本实现300瓦时/公斤的比能量。

      2018年硅<mark>碳负极</mark>用量将翻一倍 配套正极/电解液/粘结剂趋向成熟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8-01-08

      无论是当前的研发及试生产,或是即将到来的批量应用,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对硅碳负极材料都提出了明确的需求。在此趋势下,主流负极材料企业积极响应,在提升硅碳负极材料研发实力的同时,纷纷扩大硅碳负极材料产能。

      干货|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机理和发展趋势

      来源:第一电动网2018-01-08

      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高电压、高镍正极材料,以及硅碳负极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功能性添加剂将会被使用。...(1)成膜添加剂:vc应用的比较广泛,其主要机理为碳负极表面发生自由基聚合反应,生成聚烷基碳酸锂化合物,从而有效抑制溶剂分子的共嵌入反应;ps、es、des、dms等物质,其主要机理为还原分解形成sei

      高能量密度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研究

      来源:锂电联盟会长2018-01-05

      、高压实石墨、硅碳负极过渡,本文将从各个企业的目前的研发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的角度去探讨正极材料的发展趋势。...对于负极而言,catl很早就开始研究硅材料的应用了,上面两张主要展示了人造sei膜对于循环过程中材料表面的保护,将破裂和粉化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提高了硅碳负极的循环性能。

      预锂化方法构筑低温锂离子电池取得突破

      来源: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2018-01-04

      在首次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脱出形成li2v2(po4)3,同时脱出的锂离子会嵌入到硬碳负极,并形成了预锂化的硬碳负极(lixc)。随后,li2v2(po4)3与lixc构成了一个锂离子电池体系。

      来源:高工锂电技术与应用2017-12-28

      事实上,行业内普遍认为,锂电技术的近期目标是通过高镍三元正极、硅碳负极实现300wh/kg;中期(2025年)目标是基于富锂锰基/高容量sic负极,实现单体400wh/kg;远期则是开发锂硫、锂空电池,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7-12-08

      在数码电池领域,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以天然石墨为主;在动力电池领域,人造石墨一直是电池企业的首选,接下来向硅碳负极升级路线也为业内一致认可。...2017年,既是负极材料咸鱼翻身的一年,又是勒紧裤腰带的一年。作为四大锂电池关键材料之一,负极材料近年来见诸报端的机会却相对偏少,这与其工艺、市场格局较为稳定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