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汇”相关结果4115

      来源:津云新媒体2021-07-11

      生态修复是提升森林碳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森林碳汇产业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生态修复相关领域。...生态碳汇则是通过森林、草原、湿地等保护修复措施增加对温室气体的吸收,减缓气候变化。与碳交易积极联动,释放商业价值,是我国森林碳汇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7-09

      着力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大力开展碳汇交易助力乡村振兴试点。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07-09

      这些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减缓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除了依靠能源结构调整、能效提升和碳汇等措施外,还要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中国碳市场行将落地 出手就是世界第一等

      来源:市值观察2021-07-09

      ccer,全称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按照官方解释,是对中国境内可再生能源、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进行量化核证,并在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减排量。

      来源:中新经纬2021-07-08

      第三阶段,在2045年-2060年,整个经济发展深度脱碳,参与碳汇,实现了“碳中和”的目标。第三条路径,完善社会治理的体系,鼓励全民减排。

      来源:奇点能源2021-07-08

      二是对于满足额外性的可再生能源、节能减排、电能替代和碳汇等项目,开发额外的ccer资产相当于增加了一块补贴收益,提升了项目盈利能力。

      来源:华宝证券2021-07-07

      全球有14个碳抵消机制覆盖了可再生能源发电方向,接受度仅次于林业碳汇及能效提升项目。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2021-07-06

      要以科学开放包容思维,深入研究能源、土地、水资源、大气、碳汇等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五是抢占机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省来说既面临着重大挑战,也蕴含着重大机遇。

      来源:先思录2021-07-06

      能源使用单位在决定用能的物理碳排放水平(不包含通过碳汇或购买配额等实现的碳排放抵消)上作用是有限的。能源系统碳排放规模更多是由能源生产端决定的。

      能耀科技碳中和行动计划监测指挥平台v1.0发布

      来源:能耀科技2021-07-06

      、物联网、碳排放计算模型等技术手段,根据国家政策,结合地方能源特点,综合考虑地区人口组成、能源生产结构、终端消费量、重点行业、规模及以上地区/企业碳排放、能源供给、能源消耗、企业分布、碳足迹、碳交易和碳汇储备等关键指标

      来源:先思录2021-07-06

      能源使用单位在决定用能的物理碳排放水平(不包含通过碳汇或购买配额等实现的碳排放抵消)上作用是有限的。能源系统碳排放规模更多是由能源生产端决定的。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07-06

      人类的生产生活会大量排出二氧化碳,但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比如森林,以及海洋生态系统,对碳有吸收作用,这叫碳汇,目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造成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大大超过了陆生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最大的吸收能力

      来源:国际能源参考2021-07-06

      事实上,碳抵消项目的实际减排效果仍面临不少质疑,除了清洁能源发电项目,企业更多地选择参与能够避免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的碳汇项目,以此抵消生产、运输和使用lng时产生的排放。...一方面,部分碳抵消项目存在监管不善、运营不良等问题;另一方面,碳抵消项目的减排成效远不及预期,比如,耗时很长且无法立即达成效果的森林碳汇,植树造林需要等待数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够达成一定程度的吸碳规模,而过程中还可能遭遇的干旱

      来源:五矿经济研究院2021-07-05

      ccer 是指由发改委审定,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主要是通过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产生的碳排量,或是林业碳汇、甲烷利用等项目,可与排放配额等量兑换以抵消超排部分,抵消比率一般不高于年度配额或排放量的

      来源: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2021-07-05

      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为实现碳中和愿景,转变发展方式和低碳结构性变革是核心,降低二氧化碳及温室气体排放是根本,碳汇和负排放措施是补充。

      来源:新华日报2021-07-01

      煤矿区将变成零碳/负碳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地下空间碳固化、碳封存,就地处置煤炭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地面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排放,矿区植被形成碳汇、负碳排放。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07-01

      要以科学开放包容思维,深入研究能源、土地、水资源、大气、碳汇等问题的系统解决方案。五是抢占机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对我省来说既面临着重大挑战,也蕴含着重大机遇。

      中国“碳中和”政策现状与趋势分析

      来源:普华永道2021-07-01

      增加生态碳汇 加强森林资源培育,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增强草原、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方向较为明确;其中发改委年初提出的六大发力领域可视为统领性安排,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做了总体布局,具体包括: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转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健全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增加生态碳汇

      来源:新华日报2021-07-01

      煤矿区将变成零碳/负碳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地下空间碳固化、碳封存,就地处置煤炭利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地面可再生能源利用、零碳排放,矿区植被形成碳汇、负碳排放。

      100000张!中国规模最大的平价绿证交易达成

      来源:远景能源2021-07-01

      同时,还可以直接采购绿电、碳汇等碳抵消服务,帮助企业一站式实现碳中和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