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观察者网2015-03-06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
来源:中国发电2015-03-06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
来源:中宜环科环保产业研究微信2015-03-06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一定要严格环境执法,对偷排偷放者出重拳,让其付出沉重的代价;对姑息纵容者严问责,使其受到应有的处罚。单位产值能耗减少3.1%。
来源:和讯股票2015-03-05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第一,脱硫脱硝领域。
来源:国网英大传媒2015-03-05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5-03-05
今年,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如何兴起中国能源革命?
来源:新华社2015-03-05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15-03-05
来源:新华网2015-03-05
来源:中新网2015-03-05
李克强在报告中提出,2015年国内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
来源:计鹏新能源2015-02-26
2、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建立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总量及强度双控制度。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天然气比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2015年国家主要从六个方面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工作:1、强化节能减碳目标责任把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非化石能源占比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大幅增加考核权重
来源:经济网2015-02-19
十三五我们将继续提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强度控制目标,并且在强度上要提高要求,同时研究并逐步引入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实现强度和总量双控。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5-01-30
十二五前三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节能减排降碳工作,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分别降低3.61%、3.5%、3.5%,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分别降低3.81%、3.73%
来源:隆众石化2015-01-19
环保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此次新常态中,特别提出环境承载能力已达到或接近上限,是将环境和资源问题上升成为国家发展战略层面,按照国家的规划,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
来源:中国环境网2014-12-26
低碳产业为将来二氧化碳的封存、运输等方案规划做预留设计十二五期间,我国首次提出碳排放强度指标,确立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17%的目标。
来源:亮报2014-12-25
在国家层面,不仅《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已经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列入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之一,而且在2014年8月1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责任考核评估办法
来源:光明网2014-12-20
2014年,《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2015年)》将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列入中国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之一。...2014年,湖北省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为3.24亿吨,纳入碳排放配额管理的企业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4-12-12
环保产业发展按照国家的规划,2020年碳排放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在雾霾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也是必走的道路。未来节能降耗减排环保的力度空前加大。
来源:中新网2014-12-10
把能源消耗、碳排放强度、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及问责制度,强化指标约束,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坚决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建立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碳交易制度。建立红线管控制度,设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4-11-27
总体部署、重点任务和政策导向;2014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全面阐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行动及成效,并宣布中国将尽快提出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碳排放强度要显著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