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二氧化碳减排”相关结果1145
      王凯:碳中和愿景下的城市绿色发展

      来源:城PLUS2021-06-08

      02中国碳中和面临的挑战与愿景为解决全球变暖问题,从1992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开始,人类历史上通过了三个里程碑式的国际法律文本,经过近30年的努力,从二氧化碳减排到碳达峰,再到碳中和,在目标与行动上逐步深入

      来源:北京日报2021-06-06

      贺克斌教授表示,碳中和目标和空气质量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与清洁空气是一条协同的路径,中国的清洁空气行动同样推动了二氧化碳减排。...为倡导首都企业提升自主自愿减排意识、制定企业低碳发展与碳中和战略,联想集团、国家电网北京电力公司、北京排水集团、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起“首都头部企业低碳发展倡议”。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06-04

      我们会第一考虑交通,从西门子更多的看如果做大规模的产业化,工业领域是现阶段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业领域包括提的炼钢,包括其他应用场景,实际在高耗能行业包括高排放行业,是有巨大的潜力应用绿氢,并且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月份单独从西门子母公司剥离上市,我们目前是全球唯一一家专注能源的全产业链的公司,包含了原有的输配电到工业的应用,包括发电的业务,包括海上风电,包括面向未来,尤其是现在说的碳中和、碳达峰,全球来看在巴黎协定之下,各个国家如何推动二氧化碳减排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06-04

      “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需求量将接近6千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根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到2025年,我国氢能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到2050年氢能需求量将接近6千万吨,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7亿吨,氢能在我国终端能源体系中的占比将超过10%,产业链年产值将达到12万亿元,

      华为重磅发布全场景智能光储解决方案

      来源:华为智能光伏2021-06-04

      截至2021年5月31日,华为智能光伏累计全球发货已超175gw,每年生产清洁电力2240亿kwh、二氧化碳减排1.064亿吨,为220万人口消除电力鸿沟。...、家庭绿电2.0:开启零碳新生活华为家庭绿电1.0走进千家万户,足迹遍布全球超100个国家,应用于50多万户家庭,累计产生绿电7100+gwh,co2减排340+万吨,等效种植树木1亿多棵。

      来源:中国冶金报2021-05-28

      此外,奥地利的h2future项目(无二氧化碳工业氢试制工厂)采用氢气直接还原铁工艺,旨在通过研发氢气替代焦炭冶炼技术,降低钢铁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计划到2050年减少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来源:城投控股2021-05-21

      目前,城投环境再生利用生产线每年可资源化利用牛奶盒2000余吨,相当于二氧化碳减排5000吨,种植树木2.2万棵树,节水14万吨水,节省石油1400吨。

      来源:工人日报2021-05-18

      能大规模减碳的绿色创新技术必将受到追捧,而那些把二氧化碳减排负担变成新增资源的绿色循环技术,无疑将成为新蓝海。投资界预测,中国要实现“3060目标”,总资金需求约140万亿元,年均约3.5万亿元。...就在此前一天,重庆大学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历经10多年研发出世界首台超临界co2(二氧化碳)致裂驱替ch4(甲烷)的实验装置,能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地下封存,有力推动碳中和的实现。

      来源:工人日报2021-05-18

      能大规模减碳的绿色创新技术必将受到追捧,而那些把二氧化碳减排负担变成新增资源的绿色循环技术,无疑将成为新蓝海。投资界预测,中国要实现“3060目标”,总资金需求约140万亿元,年均约3.5万亿元。...就在此前一天,重庆大学发布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历经10多年研发出世界首台超临界co2(二氧化碳)致裂驱替ch4(甲烷)的实验装置,能在提高页岩气采收率的同时实现二氧化碳的地下封存,有力推动碳中和的实现。

      来源:《中国商界》2021-05-14

      还可以细分为次一个层次的协同:大气污染物减排与水体污染物减排协同;大气污染物减排与土壤污染物减排协同;水体污染物减排与土壤污染物减排协同;如果考虑大气、水体、土壤中二氧化碳减排,还可以列出若干协同关系。

      来源:汽车之家2021-04-28

      大项举措就是除了电动化产品之外,丰田将以全生命周期为视角,全方位的贡献二氧化碳零排放的举措,从而为中国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具体来讲,在生产、电池回收、植树等领域推进二氧化碳减排

      “中国加速迈向碳中和”煤化工篇:煤化工行业<mark>碳减排</mark>路径

      来源:麦肯锡2021-04-28

      合成氨和甲醇的碳排放来自于煤气制氢过程中的副产二氧化碳和燃煤燃烧,根据我们的计算,1吨合成氨在全生命周期排放约4.9吨二氧化碳(见图2),1吨甲醇约产生4.4吨二氧化碳

      “中国加速迈向碳中和”钢铁篇:钢铁行业<mark>碳减排</mark>路径分析

      来源:麦肯锡2021-04-28

      能效提升(b)是技术成熟的无悔之举,到2050年有约1.8亿吨二氧化碳减排潜力;预计到2050年将贡献全行业15%的二氧化碳减排。...我们预测,到2050年通过电炉+废钢替代长流程炼钢,可贡献钢铁行业二氧化碳累计减排量的20%。

      深挖餐厨垃圾资源化潜能 实现全量资源化利用

      来源:瀚蓝环境2021-04-26

      未来,瀚蓝将在实际运营中积累实践经验和数据,继续积极推动有机垃圾全量化利用技术,为二氧化碳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做出更大贡献。...餐厨垃圾的分布式处理系统其实是一套分布式制桨收集系统,餐厨垃圾被倒入安放在后厨的粉碎机中打成浆料,浆料再通过管道输送到储存罐中,整个过程密闭完成,杜绝次环境污染,提升餐厅等地方的环境卫生水平。

      双碳背景下的氢能前景?

      来源:氢智会2021-04-16

      据国际氢能委员会的统计,2050年全球氢能占比将接近10%,氢能的利用将承担全球18%的能源终端需求,并贡献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20%。近年来,我国也逐步将氢能上升为国家顶层设计。...但随着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设定。改变以煤炭为主的高碳能源、制氢结构,转向清洁能源为主的绿氢,是大势所趋的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4-14

      郭东方表示,“目前二氧化碳减排成本还较高,主要集中在碳捕集环节,所以降低碳捕集环节的成本迫在眉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是二氧化碳减排的重要途径之一。今年2月初印发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ccus试验示范。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31

      二氧化碳的最终去处是关键。”卫昶说,“一方面封存的成本依然偏高,而且要考虑封存后的长期稳定性;另一方面应用的需求与排放量不匹配,而且二氧化碳转化技术距离实际应用依然很远。...卫昶认为,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不能忽视化石能源的碳减排,尤其是燃煤发电碳排放的大幅度降低仍然是一个挑战,产能限制和效率提升是短期可能实现的途径,但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或者应用(即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31

      二氧化碳的最终去处是关键。”卫昶说,“一方面封存的成本依然偏高,而且要考虑封存后的长期稳定性;另一方面应用的需求与排放量不匹配,而且二氧化碳转化技术距离实际应用依然很远。...卫昶认为,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同时,不能忽视化石能源的碳减排,尤其是燃煤发电碳排放的大幅度降低仍然是一个挑战,产能限制和效率提升是短期可能实现的途径,但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二氧化碳的捕集、封存或者应用(即

      来源:《瞭望》2021-03-30

      对标欧盟在上世纪90年代二氧化碳排放达到45亿吨的峰值,预测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将达到106亿吨左右,是欧盟的2.4倍。...“第一次从国家层面,将二氧化碳减排的责任压实到企业”《瞭望》:你认为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最重要的抓手是什么?王金南:2030年前碳达峰,要抓住能源革命和减污降碳关键环节。

      目前氢能发展的阶段大概相当于20年前的风电

      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2021-03-30

      该公司正在进行在传统高炉中使用氢气作为还原剂的试验,理论上可以实现高达20%的二氧化碳减排。...德国西北部的莱茵河畔坐落着蒂森克虏伯(thyssenkrupp)的杜伊斯堡工厂,这是欧洲最大的综合钢铁厂,每年生产约1100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达2000万吨,接近德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