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全国碳市场”相关结果3134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7-24

      “部分电力企业已成立专门的碳资产管理公司或事业部,碳市场推动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初步显现。加之近两年全国碳市场及各试点碳市场均稳定运行,各方面的经验日益丰富,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的时机越来越成熟。”

      来源:中国环境2023-07-20

      因此,ccer的重启将有助于激活碳市场的活跃度,有利于完善我国碳市场建设,有助于金融机构、碳资产管理机构以及各类非控排企业等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从而提高减排收益,提高碳定价效率。

      深度 | CCER重启再进一步 企业仍需审慎投资

      来源:电联新媒2023-07-18

      相关企业如何面对ccer重启带来的机遇对于减排项目开发业主整体来看,全国碳市场第二履约期年底履约在即,以全...因此,ccer不再通过各试点碳市场的交易机构分散交易,而是通过全国统一的交易机构——北京绿色交易所,开展集中统一交易。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3-07-18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迎来2周年。相关人士透露,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将成为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注册登记机构,而北京绿色交易所则将成为全国唯一的交易机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系统已经建设完成,预计今年10月左右将正式上线运行,这一举措标志着我国在碳市场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7-18

      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为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运行,根据《关于做好2021、2022

      <mark>全国</mark>碳排放权交易<mark>市场</mark>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发布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7-18

      (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运行,根据《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配额分配工作通知》

      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mark>全国</mark>碳排放权交易<mark>市场</mark>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7-18

      (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运行,根据《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配额分配工作通知》

      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mark>全国</mark>碳排放权交易<mark>市场</mark>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7-18

      (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保障全国碳市场健康平稳运行,根据《关于做好2021、2022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分配相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配额分配工作通知》

      关于<mark>全国</mark>碳排放权交易<mark>市场</mark>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的通知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3-07-18

      对全部排放设施关停或淘汰后不再存续的重点排放单位(以营业执照注销为准),不发放配额,不参与全国碳市场履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2021、2022年度碳排放配额清缴相关工作,

      来源:华电物资2023-07-17

      7月12日,为迎接2023年“全国低碳日”的到来,华电物资(招标、碳资产)公司以实际行动助力全国碳市场建设,当日完成2023年首笔碳配额大宗交易,拉开了中国华电全国碳市场第二个履约周期交易履约工作的序幕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7-17

      目前全国ccer交易系统已具备交易主体管理、交易组织、交割结算、风控监管等核心业务功能。自愿碳市场是强制碳市场的有益补充,可以发挥市场柔性机制,帮助企业低成本减排。

      来源:新华网2023-07-13

      据了解,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持续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落实好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稳妥有序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深化适应气候变化工作,提升应对气候变化基础能力和治理水平,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07-13

      全国碳市场首个履约期纳入2162家发电企业(含自备电厂),年度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一跃成为全球覆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6月,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碳排放配额约2.4亿吨,成交额突破100亿元,有效助推了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2023-07-12

      2022年全国ccer交易量795.9万吨,比2021年下降95.5%,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中流通的ccer有限,且全国碳市场2023年才需要履约,没有ccer抵消需求。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07-12

      累计成交额超109亿 全国碳市场运行两年总体平稳累计成交量2.38亿吨,累计成交额109.1亿元。这是截至今年六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配额的累计交易数据。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3-07-12

      低碳领跑者试点申报主体原则上应为注册在本市的纳入全国碳市场和本市试点碳市场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和一般报告单位,鼓励自愿参与。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申报主体为本市行政区域内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来源:央视网2023-07-12

      碳市场运行两年总体平稳 配额发放将趋紧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我国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制度创新。碳市场成立已经将近两年,目前总体情况如何?

      来源:能见2023-07-11

      然而,没有增量项目,全国碳市场及各地方试点碳市场抵消使用的ccer均为2017年3月以前签发的减排量。其中,全国碳市场第一履约期已消耗掉超七成ccer存量。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3-07-04

      纳入全国碳市场履约的重点碳排放单位、本市试点碳市场的重点碳排放单位及一般报告单位,还应分析建设项目碳排放量对本单位的贡献情况。

      来源:北京市生态环境局2023-07-04

      纳入全国碳市场履约的重点碳排放单位、本市试点碳市场的重点碳排放单位及一般报告单位,还应分析建设项目碳排放量对本单位的贡献情况。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