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余热综合利用”相关结果3652

      2005-04-18

      浙江省今年投入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利用余热、余压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日前,中国第一台利用水泥窑头和窑尾的高温废气进行发电的机组在浙江嘉兴成功并网运行。   

      来源:中新山西网2007-10-11

      其他如煤矿瓦斯、电力、化工、建材、焦化等行业的余热、余压等余能的综合利用也都很不够。在现有余能的利用上由于企业间利益问题的不协调而白白散失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且受到企业间难以协调的影响。据测算,全省2006年高炉煤气产生量约533.5亿立方米,当年利用量仅占41%,煤矸石的产生量约4000万吨,当年利用量也仅占29.1%。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07-09-21

      “双膜法”海水淡化工艺是国际先进技术,它可以根据工艺用水分类分质供水,还可以使电厂余热得到综合利用,淡水重复利用率64%,废水重复利用率100%,全长水耗指标仅为0.09m3/(s·gw)(国家3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全厂水耗标准为

      来源:辽宁电视台网站2007-09-17

      节能减排从源头着手,铁岭市根据水泥行业耗电多,粉尘排放大的特点,在企业中推行低温余热发电工程,这项工程不仅综合利用水泥生产线排放的废气和余热进行回收发电,而且还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2007-08-28

      宁波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污泥热值还能产生电力和蒸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据测算,10吨污泥经能量置换后相当于1.4吨原煤的发热量。...这一系统用焚烧方法处理后的污泥体积仅有原来的5%;焚烧处理后的泥灰和粉煤灰一道可以被水泥厂作为生产原料,用于混凝土、砖瓦制品、路基路面的骨料和工程建设的回填土,余热还可用于发电、供热;污泥中含有大量病原菌

      来源:发改委网站2007-08-21

      去年,山东省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降低3.46%;省重点考核的千户企业49项单位能耗指标同比下降的占91.8%,节能334万吨标准煤;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3763万吨;建成水污染治理项目408个,...在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现场,中外媒体记者听取了济钢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情况介绍,参观了铬渣治理工程、能源管理控制中心、循环水生态渔场、蒸汽余热发电站等现场,并就感兴趣的问题采访了济钢有关方面负责人。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2007-08-16

      浙江省经贸委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处处长屠国富说,目前我国推广采用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经使单位水泥熟料的热耗大幅下降,但仍排放了大量350摄氏度以下的中低温废气,其热量占系统总热耗量的30%以上。...纯低温余热发电就是充分利用窑头和窑尾的废气余热进行低温发电,不需要补充燃料或更多消耗燃料,这些废气经过发电后,由原来的350摄氏度降为100摄氏度排到空中,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有效改善了大气环境。

      来源:第一食品网2007-08-09

      通过该工程的建设,使甘肃省荷斯坦奶牛繁育中心实现了不间断供电,解决了生产用电的难题,同时为该中心带来了良好的环保效益,通过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实现了养殖和种植生产过程的良性循环,为企业未来的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2007-08-07

      、余气、余压、煤矸石、洗中煤、煤层气等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   5.天然气、煤气化发电机组;   6.其他燃煤发电机组,包括未带热负荷的热电联产机组;   7.燃油发电机组。   ...海洋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   2.有调节能力的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机组和满足环保要求的垃圾发电机组;  3.核能发电机组;   4.按“以热定电”方式运行的燃煤热电联产机组,余热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07-06-05

      “十一五”期间,建设煤矸石综合利用电厂2000万千瓦,今年开工建设500万千瓦。(苟慧智)...制定并尽快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发电调度办法,优先安排清洁、高效机组和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限制能耗高、污染重的低效机组发电。

      来源:北京青年报2007-06-01

      九是资源综合利用与循环经济示范工程。   十是污染减排与环境建设工程。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67%。...重点推广余热余压利用、蓄冰制冷、新型建材、烟气脱硫脱氮、粉尘回收与资源化、城市供水管网的检漏和防渗等新技术、新产品。   三是政府机构节能工程。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07-04-06

      其收取标准为,在陕西电网内,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热电联产等自备电厂系统备用费标准为每千伏安每月15元,其中利用余热、余压自备电厂系统备用费标准为每千伏安每月10元;常规燃煤机组自备电厂系统备用费为每千伏安每月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