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电力报2017-12-26
英国、荷兰、丹麦等欧洲国家在燃煤火电机组生物质混烧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很多大型燃煤火电机组实现了煤改生物质燃烧。...近年来,燃煤锅炉掺烧生物质技术在欧美国家已成为二氧化碳深度减排的重要选项之一。国外的技术发展表明,大型燃煤锅炉可实现在较大比例范围内自由掺烧生物质燃料,用于给锅炉提供热量。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7-12-25
来源:科学网2017-10-18
2017年,荷兰一家生物质制备系统主要制造商与我国景丰公司合作,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成立了河南dusan生物质技术公司。这家公司特别擅长干燥家禽粪便、沼渣、木片或污泥。
来源:中国新能源网2016-07-22
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了开发生物质能源、促进生物质产业发展的研究计划和相关政策,如美国的《生物质技术路线图》、《生物质计划》,欧盟委员会提出的到2020年运输燃料的20%将用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等生物燃料替代计划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6-06-13
生物质设施所用的设备十分专门且技术密集,及发电过程需遵守严格的标准。中国的生物质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而且中国生物质发电公司仍然主要依赖进口技术及设备。
来源:中商情报网2016-06-13
来源:能源杂志2016-01-25
新技术永远是资本和市场最喜欢的。路演现场,苏州泽方公司的生物藻驱油技术就引起了很多的关注。尽管石油行业现在被低油价搞得焦头烂额,但是生物质能或者说生物质技术永远不会过时。
来源:能源杂志2016-01-16
和琳琅满目的垃圾发电、电厂脱硫脱硝、生物质技术相比,这台油气田压裂返排液现场处理特种车似乎有些形单影只,又多了些神秘感。...为了更好地携砂并达到压裂效果,压裂液中需要添加各种药剂包括胶连物质,当其返排到地表时更携带了各种重金属元素如不加处理就成了污染源。
来源:捷坤电力2015-09-16
从国外看,大容量超超临界煤粉炉电厂混烧10%生物质的技术,在欧盟国家已有大量实践经验。比如,英国所有的火电厂都是煤炭和生物质混烧,由于扶持政策到位,可实现5%到10%的生物质混烧。
来源:中国煤炭网2015-06-12
对于煤电来说,目前最现实、最有效的减排方法就是提高发电效率,通过超临界和超超临界与混烧生物质技术来实现。毛健雄说。从国外看,大容量超超临界煤粉炉电厂混烧10%生物质的技术,在欧盟国家已有大量实践经验。
来源:中国煤炭报2015-06-10
来源:能源杂志2015-06-03
欧洲先进的生物质技术在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时却屡屡碰壁,这其中的壁垒障碍是什么?文/闫笑炜在中国,能够盈利的生物燃气项目有多少个,我掐着指头算就能算出来。...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也吸引了不少欧洲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办公室,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加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并未将欧洲的成功在中国复制,不少公司在华业务拓展步履为艰。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5-06-03
剩下的30%必须依靠更先进的生物质技术用废弃物或其他不影响粮食供应的原料所生产的生物质燃料。bnfe研究员克莱尔库里预计,按照新议案的规定,到2020年欧洲对先进生物质燃料的需求量将达到140亿升。
来源:Power《电力》2013-01-05
2012 年的电力大会有一个分会题为生物质技术:从收获到发电,这充分体现出生物质发电的地位正在日渐提高。...本文给出几项突破性技术,旨在帮助促进生物质更广泛地使用。
来源:日经BP2012-01-30
现在也开始从事太阳能、生物质技术方面的业务。这次是因发电性能高等而采用了cis薄膜太阳能电池。cis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特点是单位设置容量的发电量较高,是使用铜(c)、铟(i)及硒(s),以自主技术制造。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1-12-07
catestreetcapital的分析师richrdcyr表示:这一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意味着生物质技术又往前走了一步,生物煤的问世将成为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又一潜力无限的发电资源
来源:互联网2009-11-16
ahmadi和ehyaei指出,风力发电机组不得不与许多其他能源来源竞争,主要是化石燃料,还有其他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生物质技术。因此,风力发电机必须具备成本效益,以符合环保效益。
来源:国家发改委网站2008-01-16
,其它生物质能技术,特别是生物质液体燃料面临市场的严重制约。...近年来,我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生物质发电迈出了重要步伐,生物质液体燃料形成初步规模,生物质气化和成型颗粒技术已开始起步,并取得了积极进展。
来源:新华网2007-06-13
石定寰是在出席正在济南举行的2007中国生物质技术、标准交流论坛时说这番话的。...目前,中国还没有掌握独立自主的风力发电设备设计和制造技术,风机生产主要依赖生产许可证等技术转让或依赖进口。如果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不改变,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可再生能源高成本就难以实现。(记者吕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