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碳”相关结果436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4-30

      构建电碳模型 健全能耗评价基于大量数据,邢台全市数据中心的能耗情况一目了然。个别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达到2,说明数据中心能耗较大,需要采取节能措施。

      来源:电联新媒2024-04-25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在北京正式启动。目前,考虑到首批审定核查机构尚未公布,ccer项目开发暂时无法进入审定阶段。当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仅覆盖电力行业,且只允许电力控排企业参与

      配电网:新质生产力沃土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04-17

      部分地区存在项目主体通过拆分备案逃避集中式电站计划规模管控的情况,导致大量分布式光伏无序并网,系统调峰压力增大;建议支持山西以数智化坚强电网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议国家能源局加强顶层设计,组织研究适应电碳市场

      来源:北极星电力软件网2024-04-12

      同时,全省首个县域级绿色电力溯源大数据服务平台——电碳综合信息管服平台启用,该平台可提供企业消纳绿电证明,辅助其完成出口产品碳足迹认证。

      研讨+参观 | 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4-10

      “双碳”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思考2.新时代下我国能源发展现状与发展机遇3.发电企业绿色低碳路径探索与实践案例4.源网荷储、多能互补和供需互动模式研究5.基于电碳耦合环境下的发电企业新机遇6.绿证、绿电交易与碳市场的协同思考

      来源:国家电网公司2024-04-07

      “平台可将企业用能数据经‘电碳模型’折算为具体的碳排放数据,并自动核算企业的碳排放、碳积分等数据,改变了过去企业填报、人工计算、现场核查的碳排放核算方式,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更全面、更精准。”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4-03

      依托丰富生产应用场景,在数字电网、新型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控制、分布式智能电网、先进储能、电碳耦合与能源经济等领域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才高地,形成一批应用型人才队伍。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4-03

      近日,上海崇明供电公司自主开发的基于电碳耦合约束的源网荷储协同场景数据分析平台投入使用。...据介绍,电碳耦合约束是指在电力系统和碳排放控制之间建立的一种联系,这种联系要求在电力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考虑碳排放的影响,并采取措施以减少整体的碳足迹。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4-02

      近日,由国网区块链应用技术实验室建设运营的源网荷储数碳协同互动交易服务平台——“交易云”上线了绿电聚合、绿证聚合、电价预测、电碳抵扣等功能。...实验室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指导下设计研发了区块链绿电溯源、绿电交易系统,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在绿电溯源、绿电交易、电碳协同等能源电力领域形成多个具有典型性、示范性的区块链技术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能源观察2024-03-28

      电碳协同可以实现电力市场和碳市场在环境权益的核算核查、数据互通、统一认证等方面的有效统筹衔接,并贯穿环境权益的开发、利用、管理各个环节。...电碳协同发展方向和路径绿证、绿电和碳交易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协同发展,应在顶层设计、政策体系、联动机制等方面加强协同,推动电力系统低碳转型。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03-28

      “双碳”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思考2.新时代下我国能源发展现状与发展机遇3.发电企业绿色低碳路径探索与实践案例4.源网荷储、多能互补和供需互动模式研究5.基于电碳耦合环境下的发电企业新机遇6.绿证、绿电交易与碳市场的协同思考

      开始报名 | 首届发电企业清洁高效与灵活智慧创新发展研讨会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3-27

      “双碳”背景下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思考2.新时代下我国能源发展现状与发展机遇3.发电企业绿色低碳路径探索与实践案例4.源网荷储、多能互补和供需互动模式研究5.基于电碳耦合环境下的发电企业新机遇6.绿证、绿电交易与碳市场的协同思考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19

      电碳核算规则直接影响能源电力供需格局。碳核算是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政策转变的关键基础内容。企业、产品、项目等不同主体电力排放因子关键参数的核算选择规则直接影响区域产业布局,进而影响能源电力供需格局。

      来源:《能源评论》2024-03-15

      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国家、企业、地区等层面的能源电力转型战略决策、电力系统充裕性控制、电碳市场分析与协调监管等领域,这为新能源消纳比例的分析与决策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路径。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13

      “平台可将企业用能数据经‘电碳模型’折算为具体的碳排放数据,并自动核算企业的碳排放、碳积分等数据,改变了过去企业填报、人工计算、现场核查的碳排放核算方式,所掌握的相关数据更全面、更精准。”

      来源:北极星售电网2024-03-11

      另一方面是因为电碳价格传导链条不畅通,目前相关政策支持绿电产业发展,利好新能源发电企业,但未充分调动用户侧消费低碳能源的积极性。李生权建议,推进电-碳市场互通互认。...优化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电-碳市场发展,形成系统性的电-碳市场协同运营规则;统一认证体系,建立电碳互认的“一张证”绿色消费认证体系;推进试点建设,发挥湖北电-碳市场协同的先发优势和中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落地湖北的优势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07

      此外,南存辉委员还提交了《关于加快建立户用光伏参与绿证绿电市场机制的提案》,就进一步优化绿证核发及交易机制、加快完善绿证核发监测和计量体系、完善分布式电站绿电交易机制、加快推进电碳市场互通互认等方面提出建议

      “新质生产力”,邹磊、刘国跃、江毅、温枢刚都已经跟你讲明白、布局好了→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4-03-07

      研究制定适应电碳市场、绿电制氢、微电网等新业态的数智化坚强电网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支撑源网荷储数碳互动,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3-07

      电碳市场、绿电制氢、新型储能、柔性直流、微电网等新业态密集出现,亟需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二是煤电和新能源发展规模不匹配,电力保供难度进一步加大。...研究制定适应电碳市场、绿电制氢、微电网等新业态的数智化坚强电网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支撑源网荷储数碳互动,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3-06

      为此,王政涛建议,加快建设数智化坚强电网,研究制订适应电碳市场、绿电制氢、微电网等新业态的数智化坚强电网相关政策机制和技术标准,支撑源网荷储数碳互动,以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