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电能替代进程”相关结果772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4-02-18

      后续电能替代潜力逐渐收窄,终端用能清洁替代难度加大。三是重大项目建设面临诸多资源要素制约。...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能效提升行动,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电能替代,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到2025年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达到30%左右。

      来源:眉山市人民政府2024-02-18

      推动生产、交通运输、家庭生活等领域电能替代。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推进“煤改气”,优先保障民生用气。到2025年,原煤消费量控制在145万吨以内。节能增效绿色降碳行动。...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需求侧实现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加快推动“再电气化”进程。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

      来源:江苏省政协2024-02-06

      在能源消费端,我国将实现“清洁替代”“电能替代”。在消费形式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将实现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提案中还提到,在消费形式上,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将实现电能替代,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在能源供给端,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成为主体,化石能源的对外依存得以摆脱,实现能源领域深度脱碳和本质安全。

      来源:人民网2024-02-01

      城市副中心大力推进电能替代先行先试,实施农村“煤改电”改造,开展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至2017年,完成13.3万户“煤改电”改造,全面实现冬季供暖的无煤化替代。...在绿色交通领域,城市副中心推进区域公共交通电气化进程。优化快充桩网络布局,助力通州全境实现“2公里充电圈”,重点区域及各乡镇中心实现“0.9公里充电圈”。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1-22

      “但是,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与需求呈逆向分布,虽然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已超火电,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但输送通道建设和消纳能力亟待加强;另一方面,电能替代化石能源加快、电气化用能增多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1-11

      深挖减源潜力 提升增汇能力佛山周转仓在仓库作业全面机器代人、电能替代及无纸化管理的前提下,给自身设计了科学的碳中和方法及实施路线:碳排放盘查及方案制定—对标落实碳减排实施—碳中和认证—实现近零碳示范区建设...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作出贡献。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4-01-10

      深挖减源潜力 提升增汇能力佛山周转仓在仓库作业全面机器代人、电能替代及无纸化管理的前提下,给自身设计了科学的碳中和方法及实施路线:碳排放盘查及方案制定—对标落实碳减排实施—碳中和认证—实现近零碳示范区建设...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作出贡献。

      以电力行业晚达峰支撑全社会积极稳妥碳达峰的分析及有关建议

      来源:中国电力2023-10-23

      (以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小于40%为参考,电能替代碳减排指数推进工交建等终端电能替代,将推高电力行业乃至全社会碳排放峰值,并延迟碳达峰时间。...三、电力供给清洁化水平是协同电力碳达峰与其他行业碳达峰时序的关键因素(一)电能替代的碳减排效果与电力供给清洁化水平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煤、气发电量占比共计61.5%,终端电能替代可能带来全社会综合碳排放的增加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0-23

      再电气化是指在能源生产侧实施清洁替代,在能源的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以电为中心、新型电力系统为平台建设高度电气化的社会。...近年来,按照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方针,中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进入了加速期,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供应体系,并大力实施电能替代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10-23

      电能是新能源高比例转化、大规模外送消纳的便捷方式,电能替代是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提升终端能源清洁化水平的优先选择。...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3-10-21

      电能是新能源高比例转化、大规模外送消纳的便捷方式,电能替代是优化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提升终端能源清洁化水平的优先选择。...建设新型电力系统,需要科学合理设计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0-16

      电力是能源供需双侧实现碳减排的中心环节,受宏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电能替代等因素影响,近中期,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大、增速快。...新型电力系统对垂直产业的驱动范围和能力不断增强,在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中,实现更稳定、安全的电力系统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未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手段,疏导电力低碳转型成本。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3-10-16

      电力是能源供需双侧实现碳减排的中心环节,受宏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化、电能替代等因素影响,近中期,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空间大、增速快。...新型电力系统对垂直产业的驱动范围和能力不断增强,在电力低碳转型进程中,实现更稳定、安全的电力系统需要付出一定代价。未来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手段,疏导电力低碳转型成本。

      来源:能源新媒2023-09-13

      绿色低碳成为中国数十年内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基调之一,电能替代力度持续加大,新能源发电比例不断升高,火电企业机组容量份额相对减少。...(二)新能源装机增长迅猛,明显压缩火电市场份额随着国家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不断推动新能源革命和能源结构多元化进程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8-24

      在负荷侧,大力推动电能替代和消费侧资源利用,促进能源消费脱碳。...首先,为了充分发挥电能替代的减排作用,应加快提升工业、建筑、交通等高能耗领域终端用能的电气化水平,将中国整体电气化水平从2022年的27%提升至2060年的70%以上。

      来源:南方电网报2023-08-04

      新电气化、氢能等等新的二次能源和化石能源近零排放、零碳利用系统不断发展,电能替代的深度和广度持续拓展。产消一体、供需互动成为普遍形态,终端用能自主性不断提高。三是产业和生态新。...数字化通过绿色化牵引,在绿色化带来的巨大应用需求驱动和资金支持下,加速数字技术迭代升级进程,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对数字化采集、网络化传输、智能化应用等方面的新要求,同时也实现了数字化产业发展升级

      来源:电联新媒2023-07-24

      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加强电能替代,提供优质高效的电力服务,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同时引领全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清洁能源为供电主体,在终端能源消费环节加强电能替代,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能源消费强度,是立足国情、稳步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举措。电气化助力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3-06-09

      电能替代对能源碳减排作出积极贡献,2016~2022年,电能替代累计减少碳排放约2.7亿吨。...《蓝皮书》提出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加速转型期内,电力消费新模式不断涌现,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逐步提升;在总体形成期内,全社会各领域电能替代广泛普及,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逐渐成为主体;在巩固完善期内,电力生产和消费关系深刻变革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2023-06-07

      针对持续推进电能替代工作,上述专家建议,一是电能替代需要以保障电力安全供应为基本前提,电能替代推进应与当地电源出力水平、电网建设情况、储能发展进程及需求侧资源管理能力相互统筹协调。

      来源:江苏省盐城供电公司2023-06-06

      随着“新电气化”引领终端电能替代加速推进,终端能源绿色消费比重将持续提升,电力转型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起到决定性作用。...电力是我国是碳排放量占比最大的单一行业,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的整体进程。大力发展新能源是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选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