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配额履约”相关结果1855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03-06

      三、适度提高全国碳市场控排企业每年可使用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的比例,加强绿电、绿证与碳市场的衔接目前控排企业每年可使用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清缴的比例仅为5%,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ccer的市场需求和企业的减排动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3-06

      尽快研究制定相关标准,明确金融投资机构等进入全国碳市场的准入条件,明确碳排放配额是否可抵质押、可担保,持续丰富碳市场交易品种,探索碳期货、碳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四、加快碳排放数据体系建设。

      来源:电联新媒2024-02-29

      我国碳市场设立之初,就借鉴了国际碳市场制度设计经验,自2011年试点碳市场建设启动,就奠定了以总量控制下的碳排放配额交易为主,同时允许国内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ccer参与抵销履约的基本格局。

      来源:重庆市生态环境局2024-02-29

      关于2022年度重庆碳排放配额第一次有偿竞价发放的公告根据《重庆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渝府发〔2023〕6号)、《重庆市碳排放配额管理细则》(渝环规〔2023〕3号)有关规定,结合《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关于做好重庆碳市场

      来源:国新网2024-02-26

      配额交易、配额清缴等涉及碳排放权交易的关键环节和全流程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规范,初步形成了拥有行政法规、部门规章、标准规范以及注册登记机构和交易机构业务规则组成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法律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

      来源:国家电网报2024-02-26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碳核查可支撑市场中的履约需求,实时跟踪碳排放配额的分配和履约过程,达到真实有效的碳减排目的。碳核查是督导企业实行碳排放及后续碳减排的关键依据。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2-19

      另外,还规定交易产品包括碳排放配额和经批准的其他现货交易产品,如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和碳金融产品。...“与此同时,碳市场也出现了流动性不足、个别企业未按要求履约、第三方服务机构不规范等问题。”湖北经济学院碳排放权交易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黄锦鹏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天津创新开展绿电<mark>碳排放</mark>核减

      来源:天津生态环境2024-02-19

      企业通过碳市场出售富余的碳配额或购买缺口配额完成交易履约,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增值。我市在2023年碳排放管理工作中,创新开展绿电碳排放核减,为企业带来减碳收益,增强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

      来源:中国环境报2024-02-05

      印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实施细则,明确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义务、规范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流程。

      来源:中国环境2024-02-02

      使用ccer抵销部分碳排放,通过市场机制为碳排放履约提供灵活性,同时也为高碳行业循序渐进谋划和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赢得了时间,从而更好地展示全社会共同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

      基于CCER规则的抽水蓄能碳减排计算方法

      来源:中国电力2024-02-01

      01抽水蓄能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1.1 抽水蓄能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现状当前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主要分为基于总量控制的碳配额交易与基于项目的自愿减排量交易2种类型,前者的交易对象是国家在控制碳排放总量基础上分配给各控排行业的碳排放配额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1-29

      ccer重启,从消纳端看,为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企业低成本实现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提供了新选项,为企业、大型活动、个人等通过部分碳抵消实现高质量碳中和创造了条件。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1-23

      陈明扬表示,但对于能效碳效水平较低的企业,需要花更多钱去购买碳排放配额,清缴履约成本将更大。...气候未来创始人、《碳中和时代》作者汪军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价走高,有几方面因素:一是需求旺盛时,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分配收紧的话,大部分控排企业会缺少配额,碳价自然上涨;二是碳市场上用于可买卖的履约数量有限

      来源:中海石油气电集团2024-01-23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电力业务部总经理刘卫华介绍,“利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机制,通过购买一定的碳排量,用于抵消我们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这样不光有利于我们降低履约成本,也践行了央企的社会责任。...北京绿色交易所预测,若参照对比欧盟碳市场规模,未来中国碳市场金融化后,以其70亿~80亿吨配额计算,预计年交易量或将超过100亿吨,交易额有望超过1万亿元。

      来源:中海石油气电集团2024-01-23

      中国海油气电集团电力业务部总经理刘卫华介绍,“利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的机制,通过购买一定的碳排量,用于抵消我们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这样不光有利于我们降低履约成本,也践行了央企的社会责任。...北京绿色交易所预测,若参照对比欧盟碳市场规模,未来中国碳市场金融化后,以其70亿~80亿吨配额计算,预计年交易量或将超过100亿吨,交易额有望超过1万亿元。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1-15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4.42亿吨,累计成交额近250亿元。...全国碳市场提前完成履约全国碳市场自2021年7月16日启动上线交易,目前已连续运行近900天,第二个履约周期(2021—2022年配额)的配额清缴工作也于2023年12月31日前完成。

      广东省发布2023年度<mark>碳排放</mark>配额分配方案

      来源:广东省生态环境厅2024-01-12

      完成至少3个连续年度配额清缴履约后,如需退出,可于当年度配额清缴履约工作完成后及下一年度配额分配方案印发前提出申请。

      来源:电联新媒2024-01-10

      随着碳排放配额约束、碳排放成本增加,煤电企业必然要增加运营成本(碳成本、 技术成本、管理成本),此外,有偿分配比例逐步提高,碳价逐年上升,履约成本也持续上升。

      来源:中国环境2024-01-04

      发电公司采购碳排放配额,环保公司中标后却不履约2021年12月,四川某发电公司就采购碳排放配额发布比选公告,北京某环保公司进行报价,并承诺如未依约履行,四川某发电公司可另行购买等量的碳排放配额,如有差价

      2023全国碳市场运行情况一览

      来源:全国碳交易2024-01-03

      2023年是2021、2022年度碳排放的清缴年,随着分配、核查、履约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市场交易意愿逐步增强,8-12月市场成交量大幅攀升。...碳排放配额年度成交量2.12亿吨,年度成交额144.4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