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普惠体系”相关结果475
      研究推进吴泾煤电等容量异地替代!上海市“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2-05

      出台碳普惠总体实施方案,鼓励公众节能降碳,积极创建低碳发展实践区和低碳社区。研究推进低碳产品认证和碳标识制度工作。推进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进一步完善本地碳交易市场,争取开展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形成南北互济的油品供应体系,航油形成“两厂三库+浦虹机场联络管”供应格局,汽柴油供应形成包括上海石化、赛科两大炼厂,金闵一线二线、白沪两大成品油管道、x个成品油库和码头等在内的“2+2+x”供应体系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1

      近日,《中国能源报》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作为现有七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碳市场”)试点之一,近年来,广东通过构建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积极探索碳市场建设等,让低碳从观念转为行动,“十三五”前四年...数据显示,通过低碳驿站、太阳能光伏屋顶、太阳能充电桩、智能垃圾分类系统、雨水回收、太阳能路灯等低碳设施,该社区人均碳排放降至0.789吨,由社区、企业共同参与的光伏发电项目经碳普惠核证减排高达646吨。

      样板来了!碳强度4年下降逾20% 碳市场为广东贡献了什么?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1-01-21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作为现有七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碳市场”)试点之一,近年来,广东通过构建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积极探索碳市场建设等,让低碳从观念转为行动,“十三五”前四年,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0

      近日,记者从广东省生态环境厅了解到,作为现有七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下称“碳市场”)试点之一,近年来,广东通过构建多层次低碳试点体系,积极探索碳市场建设等,让低碳从观念转为行动,“十三五”前四年,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同时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1-01-14

      目前,碳普惠机制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可持续的运行发展机制,为此必须因地制宜地不断创新碳普惠活动与产品,构建实...(2)依托试点碳市场创新发展碳普惠机制广东省依托试点碳市场积极构建碳普惠机制,针对社区居民、普通市民、消费者、游客等不同活动主体设置减碳、节能、节水、低碳出行、低碳旅游、低碳消费等绿色低碳活动,开发相应的碳减排量核证方法学

      来源:中国城市能源周刊2021-01-14

      (2)依托试点碳市场创新发展碳普惠机制广东省依托试点碳市场积极构建碳普惠机制,针对社区居民、普通市民、消费者、游客等不同活动主体设置减碳、节能、节水、低碳出行、低碳旅游、低碳消费等绿色低碳活动,开发相应的碳减排量核证方法学

      来源:南方新闻网2020-12-15

      另外,广东还创新性地建立了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体系,主要基于小微企业、家庭及居民低碳行为的自愿减排项目的开发管理及市场交易系统,涵盖林业碳汇、分布式光伏发电与节能家电使用等低碳领域,并建立与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效制度连接

      来源:深圳商报2020-12-09

      许立杰建议,碳市场要进一步做大,碳交易领域可以把服务业纳入,将大型购物中心、酒店等主体责任比较明确的企业纳入到碳管控体系或碳交易市场。...在推动碳普惠试点当中,可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下,尝试率先打破行业或部门之间壁垒,实现数据共享。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0-11-16

      交易产品与方式,除重点排放单位外,现有1082家(含1家境外投资机构)非履约机构和11169个自然人参与试点碳市场;在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碳期货等碳金融业务,创新碳普惠模式

      马爱民: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支撑实现碳达峰目标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0-11-16

      交易产品与方式,除重点排放单位外,现有1082家(含1家境外投资机构)非履约机构和11169个自然人参与试点碳市场;在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现货交易的基础上,探索开展了碳期货等碳金融业务,创新碳普惠模式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0-09-07

      研究制定全省碳普惠制实施方案,探索建立全省统一的碳普惠制推广平台。...着力实施近零碳产业示范、近零碳建筑示范、近零碳交通示范、近零碳能源示范、近零碳生活示范等五大工程,以削减碳排放总量、控制人均碳排放量为目标,形成体系完备的近零碳城镇模式。(二)近零碳园区试点。

      来源:北极星大气网2020-05-22

      (六)开展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指标体系研究,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花山生态新城、长江新城等为载体,启动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建设。...(七)进一步发挥武汉军运会“碳中和”经验,启动碳普惠制度研究,建立健全市民和企业的节能减碳激励机制,研究探索“汉碳宝”,继续完善推进大型活动的“碳中和”工作。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0-04-09

      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推进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碳普惠等低碳试点。(三)加快“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市场、技术、监管体系

      来源:新华网2020-04-02

      、系统平台完善、规则流程明晰、商业模式成熟的碳普惠生态圈。...目前,《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已出台,明确了标准制定、公众低碳场景拓展、减排项目开发、减排量交易体系构建等25项具体任务。

      来源:节能环保观察2019-08-07

      建立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指标体系。推广碳普惠制试点,推动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项目。推广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居住、出行。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19-07-05

      建立大湾区绿色低碳发展指标体系。推广碳普惠制试点,推动粤港澳碳标签互认机制研究与应用示范。推进低碳试点示范,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项目。推广绿色消费,倡导绿色居住、出行。

      来源:可再生能源专委会CREIA2019-06-25

      、林业固碳以及碳普惠等方面作出要求。...为北京冬奥会的筹办、举办和赛后利用全过程制定了低碳目标,包括“建设低碳能源示范项目,建立适用于北京冬奥会的跨区域绿电交易机制,综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满足场馆常规电力消费需求”,并在低碳场馆建设及管理、低碳交通体系

      来源:北京商报2019-06-24

      同时,将建设低碳交通体系,利用低碳工程技术开展交通设施建设,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出行模式,冬奥期间赛区内交通服务基本实现清洁能源车辆保障。...“我们将推动建立北京冬奥会低碳管理核算标准,推动林业固碳工程,鼓励涉奥企业捐赠排放配额,推广碳普惠制项目,吸引社会各界多元化参加低碳冬奥行动。”张建东介绍。

      生态环境部发布《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

      来源:生态环境部2019-06-19

      1.全国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碳配额。2.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产生的“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3.经省级及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备案或者认可的碳普惠项目产生的减排量。

      专家解读《大型活动碳中和实施指南(试行)》

      来源:生态环境部2019-06-18

      因此,可以用于碳中和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可包括全国或区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碳配额;ccer“核证自愿减排量”;经省级及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备案或者认可的碳普惠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经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或其他减排机制确认的中国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