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负碳技术”相关结果459
      发改委:《污染治理和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管理办法》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5-19

      造纸、印染、机械等重点行业节能减碳改造,重点用能单位和园区能源梯级利用、能量系统优化等综合能效提升,城镇建筑、交通、照明、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与综合能效 提升,公共机构节能减碳,重大绿色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示范推广应用

      来源:光明网2021-05-08

      从全生命周期的理念出发,通过推动清洁供能、技术升级、智能化制造,实现制造业各环节的资源可持续代谢;通过探索碳捕获、利用与封存等负碳技术在全周期中的应用,生产出真正节能低碳、物美价廉的产品,为满足人们合理的生活和发展需求创造空间

      碳减排背景下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发展展望

      来源:中国环联2021-04-24

      8 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通过ccs(碳捕集和储存)技术可以成为负碳技术。...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总工程师通过不同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法的对比,指出垃圾焚烧大势所趋,不仅大城市都在规划建设垃圾焚烧厂,建设美丽中国,村镇垃圾也需要适度集中,通过现代化焚烧处理来解决,并提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通过ccs技术可以成为负碳技术

      来源:中国华能2021-04-22

      要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的技术迭代更新,争取在新一代低成本、低能耗ccus技术负碳技术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积极发挥绿氢在未来能源体系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能源安全清洁供应提供有力保障

      来源:中国商界杂志2021-04-14

      抓紧部署低碳前沿技术研究,研发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前景广阔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技术,推广节能清洁降碳的用能设备,研发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接技术

      来源:中国华能2021-04-12

      他提出三点倡议:一是齐心协力加快ccus关键技术攻关,争取在第一代低成本、低能耗ccus技术负碳技术上取得新的更大突破。...联盟旨在通过长效、有序的联盟机制,结合应对气候变化和产业发展的需求,整合及协调各方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源,大力推动我国ccus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工程示范,迅速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充分发挥ccus技术对保障国家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实现的关键性作用

      国网上海综能公司张春雁: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与电氢融合是关键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1-04-10

      这是目前碳中和的路线图,首先是能效的提升,低碳技术的应用,零碳负碳技术的应用,零碳燃料的替代,这些跟氢的利用有密切关系。氢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元素。零碳替代呼唤氢能时代。...国际能源署《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路线图》指出:“氢能燃料电池是少数几个可以将不同能源来源和终端用户联系在一起的技术之一,在未来能源构架中起到电-热-燃料之

      国网上海综能公司张春雁:30 60目标引领综合能源服务 助力城市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1-04-08

      这是当前研究的情况,我们实现碳中和整体的路径,提高能效,采用可再生能源等低碳技术,电氢转换,p2g,ptx技术,碳封存碳捕获、ccs、ccus等,以及负碳技术,森林碳汇等。

      碳中和系列报告:碳中和背景下的路径指引及行业展望

      来源:长城证券2021-04-08

      实现路径则包含能效提升、零碳排放和负碳技术。能效提升路线主要包括节能减排和提制增效两个方向。...负碳技术可以为可再生能源为主的电力系统增加灵活性,是最终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必要技术,这类技术主要包括农林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应用(ccus)等。实现碳中和的政策抓手包括碳交易和绿色金融。

      来源:人民政协报2021-03-24

      解振华指出,目前,我国煤炭消费占比仍超过50%,一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关键设备和工艺等仍需要进口,技术综合集成、产业化与技术转移推广能力不足。建立低碳、零碳能源体系,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3-12

      要“揭榜挂帅”,聚焦核心技术项目,重点攻关,特别是要大力支持企业对碳捕捉、利用和封存等关键技术的研发;要针对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升级的需要,整合减碳、零碳和负碳技术,支持相关企业开展综合性示范。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7

      “因此,植树造林、碳捕获与封存(ccs)等固碳手段和生物质发电耦合ccs等负碳技术需加快发展。...“建立火电灵活性价值的补偿机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其他灵活性资源相关技术研发、业务开发和模式创新,特别是加强探索各类储能技术路线,重视源网荷储用的协同一体化利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7

      “因此,植树造林、碳捕获与封存(ccs)等固碳手段和生物质发电耦合ccs等负碳技术需加快发展。...“建立火电灵活性价值的补偿机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其他灵活性资源相关技术研发、业务开发和模式创新,特别是加强探索各类储能技术路线,重视源网荷储用的协同一体化利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7

      “因此,植树造林、碳捕获与封存(ccs)等固碳手段和生物质发电耦合ccs等负碳技术需加快发展。...“建立火电灵活性价值的补偿机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其他灵活性资源相关技术研发、业务开发和模式创新,特别是加强探索各类储能技术路线,重视源网荷储用的协同一体化利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27

      “因此,植树造林、碳捕获与封存(ccs)等固碳手段和生物质发电耦合ccs等负碳技术需加快发展。...“建立火电灵活性价值的补偿机制的同时,也要加强其他灵活性资源相关技术研发、业务开发和模式创新,特别是加强探索各类储能技术路线,重视源网荷储用的协同一体化利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06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在谈到“碳中和”问题时特别指出:“我们要积极研究发展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深度脱碳技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04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在谈到“碳中和”问题时特别指出:“我们要积极研究发展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深度脱碳技术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1-04

      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事务特别顾问解振华在谈到“碳中和”问题时特别指出:“我们要积极研究发展成本低、效益高、减排效果明显、安全可控、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化储能、智能电网、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氢能等深度脱碳技术

      来源:新华网2020-12-15

      未来的低碳、零碳、负碳技术,是国际竞争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应该为此做好充分准备,加快在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布局。下一步如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这需要加强能源体系的技术创新和资金投入,发展储能、智能电网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统,保障大比例可再生电力上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这也会成为疫情后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增就业机会,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和政策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