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储氢”相关结果5208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7-11-30

      事实上,储能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之外,还有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超导储能、超级电容、储热、储冷、储氢等。这些形形色色储能方式不但原理不一,而且各有各的优势和长处所在。

      燃料电池商业化为时尚早 四大制约因素是发展关键

      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7-11-28

      因此,轻质储氢材料、有机液态储氢材料等低压或常压储氢材料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短期内,高压罐储氢仍是主要氢气储存运输手段。但从长期来看,更需要具备高储氢容量、高安全性、吸/放氢速率快、长寿命和低成本的储氢材料。

      2017年中国氢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11-27

      推动车载储氢系统以及氢制备、储运和加注技术发展,推进加氢站建设。此次《规划》专门提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未来目标及成本下降,表明政府对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支持,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提供保障。

      燃料电池和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上应用对比

      来源:电池产业网2017-11-27

      而且现在车用储氢装置都采用碳纤维材料,在80km/h速度多角度碰撞测试中都可以做到毫发无损。即使车祸导致泄露,由于氢气爆炸要求浓度高,在爆炸前一般就已经开始燃烧,反而很难爆炸。

      储能系统有哪些价值?如何更好地体现?

      来源:电力头条APP2017-11-23

      储氢也是现在的一个重要的储能方向,下面我还会介绍关于储氢与储能之间怎么看待的问题。

      来源:电联新媒2017-11-16

      据美国能源部全球能源数据库近期统计数据,全球储能项目装机规模167.24吉瓦,其中抽水蓄能161.23吉瓦,储热3.056吉瓦,其他机械储能1.57吉瓦,电化学储能1.38吉瓦,储氢0.01吉瓦。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2017-11-15

      为此,郑健超提出了核能规模应用于陆地运输的重要技术路线推动高温气冷堆规模制氢技术、高能密度安全储氢技术和氢电转换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从矿井到车轮全程清洁低碳的新型绿色电动车。...但是要实现新型绿色电动车这一创新技术,就要破解规模制氢、高密度安全储氢、高效氢/电转换系统等关键技术。在制氢方面,郑健超指出,高温气冷堆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前景是规模制氢。但要发展可

      来源:新华网2017-11-14

      同时,中国核电行业将积极推进核能在陆上和海洋运输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推动核能规模制氢、安全高能密度储氢、氢电高效转换技术融合的全绿色电动车、核动力与常规动力混合驱动的运输舰船的研发和工程示范。

      电网氢储能场景下的固态<mark>储氢</mark>系统及<mark>储氢</mark>材料的技术指标研究

      来源:电网技术2017-11-09

      按照氢气的存在状态,储氢方式包括压缩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固态储氢。压缩气态储氢是目前最常用的储氢方式,即将氢气以高压氢气的形式压缩在储氢罐中。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11-08

      氢能供给技术体系还没有形成,储氢、氢气运输等关键技术不成熟。氢能供给产业链薄弱,加氢企业实力不强,氢气纯化、存储和运输企业较少。这是导致我国氢能供给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

      我国今日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

      来源:奇点汽车2017-11-02

      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路线以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为目标,开展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堆及材料、车载储氢与加氢站等关键产业环节技术与产品攻关、突破核心技术、提高性能并进一步减低成本,建立并完善燃料电池关键技术及产业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11-01

      吹响了竞争的号角《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储能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抽水蓄能发展迅速;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储热、储冷、储氢技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10-26

      在我国,由于燃料电池汽车的普及需要大量加氢站、储氢站、制氢站以及庞大技术支持设施的建设,短期内难以进行大规模私人用车市场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的理想很丰满,现实仍然很骨感。

      来源:电池中国2017-10-23

      国外70mpa储氢瓶技术比较成熟,在已经或即将量产的车型上搭载的多是70mpa储氢罐,比如丰田mirai、本田clarity等车型,续驶里程均在500km以上。...国内目前已经开发出车载70mpa储氢瓶样机,据了解,上汽集团也基本掌握了70mpa高压储氢和加注系统关键技术。除了氢瓶的研发外,氢瓶的固定程度也对氢燃料电池的安全影响重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10-20

      本体性能不断优化、制造成本快速下降、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示范应用项目大规模部署;另一方面,许多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电储能技术体系正在不断被开发出来,储热、储冷、储氢技术不断探索

      深度报告 | 燃料电池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提速

      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2017-10-18

      关键零部件国产是燃料电池产业化的必要条件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电堆、空气循环系统和氢气循环系统燃料电池汽车由燃料电池系统、储氢瓶、驱动电机、整车控制系统、辅助电池系统构成。...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如催化剂、碳纸、金属双极板、空压机、70mpa储氢瓶和氢循环装置等)缺乏量产的成熟产品,产业链配套体系不完善,许多关键零部件及技术依赖进口,成本难以控制。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10-18

      根据所用的能量形式,可将储能本体技术大致分为四类;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电化学储能(各类二次电池、电化学超级电容器)、化学储能(人工清洁能源如储氢、储碳等化学反应储能)

      来源:徐州日报2017-10-16

      开发适用于长时间大容量、短时间大容量、分布式以及高功率等模式应用的储能技术装备;重点瞄准石墨烯基线电池、燃料电池、高性能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和材料核心技术,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围绕储电、储热、储冷、储氢等领域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2017-10-14

      本体性能不断优化、制造成本快速下降、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能力大幅提升、示范应用项目大规模部署;另一方面,许多在能量密度、循环寿命、成本等方面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电储能技术体系正在不断被开发出来,储热、储冷、储氢技术不断探索

      来源:国家能源局2017-10-13

      近年来,我国储能呈现多元发展的良好态势:抽水蓄能发展迅速;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超导储能和超级电容,铅蓄电池、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液流电池等储能技术研发应用加速;储热、储冷、储氢技术也取得了一定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