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国科学家”相关结果128

      来源:锂电资讯2018-05-02

      近日,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纳米快报》上的研究显示,中国科学家有望开发出一种防燃烧和爆炸的锂电池,这种由新材料制备的锂电池可弯曲、成本低且更加安全。...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家陶新永浙江工业大学材料学家陶新永团队用掺入硼酸镁的固态电解质取代了传统液态电解质。

      永清集团:坚持创新引领 以一流人才创新一流技术

      来源:永清集团2018-04-12

      去年9月,该技术在第十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获评全国科技创新发明优秀成果奖,一时博得业内满堂彩。...近年来,永清集团先后聘请刘业翔、杨志峰、陈晓红三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世界知名环保专家美国ist公司詹姆斯˙雷辛格博士为公司首席科学家和技术带头人。

      永清环保总工程师罗启仕博士喜获土壤修复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永清环保2018-04-01

      在2017年9月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永清环保历经三年自主创新研发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离子矿化稳定化技术及药剂研发与产业化,获评全国科技创新发明优秀成果奖。...从日前召开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传来消息,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的罗启仕博士,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的《城市再开发场地土壤污染控制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其应用》项目获得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来源:永清环保2018-03-21

      去年9月,该技术在第十四届中国科学家论坛上获评全国科技创新发明优秀成果奖,一时博得业内满堂彩。研发,再研发!近些年,永清环保在土壤修复技术上的投入不断加大。

      来源:中国核工业杂志2018-03-02

      2003年中国正式以平等伙伴身份加入了iter计划谈判,并最终以承担10%的投资及任务加入iter计划。十年来,中国科学家在追求人造太阳之路上有着种种突破。...目前,已有超过3400名科学家、2700名学生加入到我国磁约束核聚变技术领域的研发团队中。

      <mark>中国科学家</mark>发明可在-70℃使用的锂电池

      来源:新华网2018-03-01

      中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可在零下70摄氏度条件下使用的锂电池,未来有望在地球极寒地区甚至外太空使用。...发表在最新一期美国能源学术期刊《焦耳》上的研究显示,中国复旦大学夏永姚团队开发的新电池采用凝固点低、可在极端低温条件下导电的乙酸乙酯作为电解液,并使用两种有机化合物作为电极,分别为ptpan阴极和pntcda

      来源:新华网2018-02-11

      由澳大利亚、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制备出一种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这种特殊的材料能够模仿生物细胞膜的过滤功能,高效地过滤海水中的盐以及分离海水中金属离子。

      锂金属电极瓶颈突破还需十年 美国启动储能计划为其提供研究补助

      来源:科技新报2018-01-18

      这月初,中国科学家在美国化学学会的杂志上发布论文,他们以薄层不对称的固体电解质实现了无枝晶生成的锂金属电池,电解质面向阳极的一侧是刚性陶瓷材料,抑制锂阳极的枝晶生长;面向阴极的一侧则由软聚合物制成以达到低电阻界面目标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2017-12-28

      中国科学家凭借创新和坚韧成为它的引领者,并在2017年实现了更具革命性的突破。他们的梦想是,有一天,来自地球的第一颗人造太阳,能在中国升起!...科学家们将进行整个超导磁体的降温,把整个磁体降到零下269度,使整个磁体进入超导状态。在真空舱四周,科学家们要利用自主研发的超导线,形成强大磁场,对内部燃料进行约束。

      储能产业能否助推光伏多元化发展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独家)2017-11-16

      2.光伏储能新思路不久前中国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全天候”发电的太阳能电池,传统太阳能电池并不能把所有的太阳能吸收利用并转化为电能,只有较少一部分光能被有效利用,然后转换为电能。...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衣宝廉曾如是说道,与一般电动汽车相比,氢燃料电池汽车加氢过程仅需几分钟,且一次加氢的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至700公里,氢气内燃机或者氢气燃料电池是氢气动力车的主要动力技术,雪佛兰、奔驰

      来源:中核集团2017-11-03

      十年积淀,中国科学家用这一技术领域的突破,推动人类“人造太阳”的逐梦之旅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国际竞技:迎难而上“核聚变是人类解决能源问题的最好方案之一”这一观念早已是共识。...事实上,从2006年中国政府、欧盟、美国、俄罗斯等7方共同签署协定参与iter研究工作以来,中国的聚变科学家就从未停止向世界讲述中国核聚变能源的故事。

      杨剑乐载誉归来话“环境文化与绿色建筑”

      来源:科教网2017-09-30

      记者:杨主任听说您刚刚在北京第14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上提交的论文获得了一等奖,祝贺您!这是一篇什么论文呀?...2017淮河流域绿色发展论坛、9月15号还去我们企业新近中标的浙江丽水皮革污水处理项目工地视察; 七是9月19号在北京中国会议中心参加第14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大会,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08-23

      她解释说,中国正处于西伯利亚蒙古特大增暖区的下风边缘,是受近百年来人类活动所致全球变暖影响较大的区域。采取积极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将是中国科学家肩上不容卸下的使命。...专项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吕达仁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它的初衷在于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基础数据、科学知识和技术支撑,包括对中国碳排放的数量、来源、趋势及预期减排强度等进行定量测算。

      来源:新华社2017-07-31

      想象一下,眨眨眼睛,电灯打开;再眨眨眼睛,电灯关闭中国科学家近日报告说设计出一种新型传感器,可附在眼镜上探测眨眼动作,从而使眨眼之间完成开关家用电器等日常任务成为现实。...除了胡陈果外,重庆大学蒲贤洁、郭恒宇以及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所王中林教授等人参与研究,论文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

      来源:新华网2017-06-27

      文章说,中国科学家实现了二氧化碳加氢制汽油转化效率的突破,它有多大应用前景?对气候变化又意味着什么?...中国科学家近期发表的一项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汽油的新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葛庆杰、孙剑团队通过设计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催化剂,实现了高效率的二氧化碳加氢直接制取汽油。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7-06-16

      详情点击中国核燃料研究获突破 力争到2030年时建成百兆瓦级工程示范项目伴随核电发展,反应堆使用过的核燃料(乏燃料)如何处理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难题。中国科学家最新在乏燃料的安全处置方面取得突破。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7-06-09

      他说,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变国际上分离-嬗变策略的精耕细作、吃细粮为吃粗粮且吃干榨净,将为全人类和平利用核能贡献源自中国的原始创新。...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今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该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创提出的全新加速器驱动先进核能系统,可将铀资源利用率由目前技术的不到1%提高到超过95%,处理后核废料量不到乏燃料的4%,放射寿命由数十万年缩短到约

      来源:高工锂电网2017-04-01

      q:您如何看待中国的电池研究?您能给中国科学家一些建议吗?a:中国在电池领域取得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发展,但是中国的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如何改进已有技术,缺乏对革新性的技术的关注。

      来源:X-MOL资讯2017-03-13

      近期,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重大突破,在水环境质量改善和治理领域会起到什么作用呢?...日前,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新的突破。华中科技大学周军教授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在纳米结构的碳材料表面进行水蒸发,能够产生电压。

      来源:X一MOL资讯2017-02-09

      日前,中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新的突破。华中科技大学周军教授和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郭万林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现,在纳米结构的碳材料表面进行水蒸发,能够产生电压。...科学家们关注的更多,比如水蒸发这一现象背后的能量转移过程,以及如何利用这种能量转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