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减碳技术”相关结果4746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1-03

      持续探索提升特色碳排放统计核算水平,完成新区218家规上工业企业碳核算,按照碳强度表现将企业划分层级,精准识别项目减碳效果和气候效益,为企业获取金融服务提供减碳数据支撑。...三年多来,新区不断聚集创新要素,放大科技聚合效应,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13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78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278亿元,专利超过1.8万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63个。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1-03

      白云矿区目前已基本实现绿电发电与用电平衡,正在利用智能电网和储能技术,开展县域碳中和示范建设。四、将高质量服务企业作为碳达峰试点工作的着力点(一)探索开展绿电核减碳排放认证。...三、将高质量推动低碳创新作为碳达峰试点工作的关键包头市始终将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作为开展碳达峰试点工作的关键一环,在能源、产业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研发与试点示范工程,从而以点带面形成突破。

      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5-01-03

      城市更新工程、“双碳”成果转化首选地建设工程、绿色能源产业生态圈建设工程、新型供能园区建设工程、现代化国际大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程、“绿富美”协同增效建设工程、“人人+”低碳品牌打造工程、“循环减碳...探索推进碳期货交易所、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创新“碳效贷”“转型贷”等金融产品,搭建“碳账户金融”应用场景,构建绿色低碳项目、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和绿色低碳科技技术攻关项目清单,打造“杭碳”绿色金融品牌。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5-01-02

      产业基金未来主要投资于新能源与先进制造产业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复合集流体设备、新材料、储能、光伏、氢能源、先进制造技术、固废危废处置、控碳减碳等细分领域及其他相关战略新兴产业等行业的未上市企业,合伙企业的投资阶段以成长期项目为主

      来源:桐乡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2024-12-31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5.加强建筑减碳关键技术应用。根据桐乡市地...立足于桐乡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气候地理特征,提出分类指导的适应方案,合理确定碳达峰路径与节能减碳要求,采取合理措施,针对性开展适应行动。以人为本,广泛参与。

      绿色燃料,未来已来!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12-27

      燃料替代是航运业实现长期减碳目标的关键策略之一。...但与汽车行业电动和氢能两种技术路线不同,在能源变革的不断创新中,航运业的绿色燃料替代仍然是一个“无人区”,尚无明确迹象表明哪种绿色燃料将成为最终选择,但综合技术和成本多方面来看,绿色甲醇以“燃烧高效、排放清洁

      TCL光伏科技光耀南京:三大创新产品首秀  重铸工商业光伏合作新生态

      来源:TCL光伏科技2024-12-27

      减碳降费,实现绿能转型。...在此过程中,tcl光伏科技以其在光伏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和丰富项目经验,为经销商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并严格把控各个环节的质量,确保所有交付工程的卓越品质。

      来源:华电环保2024-12-27

      绿氨掺烧作为煤电机组低碳化技术之一,可以实现燃煤锅炉的源头减碳,同时结合冷源供给,余热回收,可有效提高机组顶峰能力或能源利用水平。...白音华金山发电有限公司燃煤锅炉掺氨燃烧技术研究项目结合电厂实际运行情况,开展旋流炉掺氨燃烧技术的实验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也将为华电科工绿氨掺烧业务的开拓奠定坚实根基。

      关注丨“双碳”目标正推动电力供应链走向深绿

      来源:浙电e家2024-12-27

      但仍有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存在减排动力明显不足,资金实力、管理能力、技术水平等问题。如何解决?...这意味着电网公司有能力通过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应用驱动力、需求牵引力”作用,影响供应链和产业链实现协同节能减碳

      阳光氢能开启电解槽“数智”蝶变

      来源:阳光氢能科技2024-12-26

      中石油吉林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综合能源事业部总经理王宏铎作主题报告,提出风光制绿色氢氨醇是“双碳”目标下重要减碳路径,要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绿氢制备系统可持续性、自洽性,增强绿氢经济性。

      来源:大安市人民政府建设科2024-12-25

      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减碳排放约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对解决规模性新能源消纳、推动电力体制深层次改革,尤其是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具有创新示范意义。...“离网pem加碱液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电网规模、固态储氢规模化应用、新能源自发自用制氢规模、新能源制氢制合成氨柔性控制、全自主化“氢涌”pem电解水制氢装备规模化应用”等六项技术实现了全国第一,其中前三项技术全球领先

      来源:阆中市人民政府2024-12-23

      持续推进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大力推动绿色低碳新技术及各种适应性技术的研发、示范和应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注入强大动力。...积极发展节能降碳技术和产业,全面提高能源效率。——坚持稳妥有序,安全降碳。

      宁德时代加码,换电储能东风已至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4-12-23

      国家电投也是换电模式的拥蹙者,日前旗下启源芯动力表示,其布局的重卡充换电站已经超过1000座,这些换电站采用了固定站、撬装站、移动站多种形式,还应用了风、光、储、充、换多重技术,不仅满足了运输行业的减碳需求

      来源:山东省科技厅2024-12-20

      研发新型储能耦合火电机组系统集成技术,提升火电机组运行灵活性。研制纯氢/掺氢天然气管道输送和分离关键设备,加快掺氢、掺生物质等高效低碳燃具技术和装备研发,发展绿氢与石油炼化、煤化工等融合减碳技术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4-12-18

      通过打通价值循环,为绿色生产、绿色生活提供数字化减碳综合解决方案,是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屏幕的运转离不开一系列数字技术,特别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大量碳足迹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成为可能,让碳足迹核算变得高效而精准。

      来源:广东省发展改革委2024-12-18

      鼓励企业自愿申请产品碳足迹分级认证,对达到产品碳足迹先进值的企业进行奖励,推动企业挖掘减碳潜力、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产品低碳竞争力。...强化碳足迹管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推进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数智技术在碳足迹管理上的融合应用。——夯实基础,急用先行。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12-16

      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途径是两端发力推进两个替代,即电力生产侧实施清洁替代、能源消费侧实施电能替代,实现源端减碳、终端脱碳。...未来一段时期内,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面临着用地用海空间不足、项目开发与消纳能力不匹配、非技术成本处于高位等挑战。”张世山说。对于《行动方案》确立的三年目标,张世山认为,并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

      科林电气:以创新驱动 打造智慧能源新生态

      来源:北极星输配电网2024-12-16

      构建“光储充”绿色能源生态为绿色减碳注入新动力基于国内新能源和电气化的趋势影响,不少专家、学者指出,光储充一体化场景正成为既渔光互补、农光互补之后新能源行业场景化应用的新风口。...北极星电力网与科林电气配网事业部技术经理张康雄在展会现场就公司最新推出的新产品、新技术以及对行业的赋能价值进行了深入交流。

      来源:南方电网2024-12-13

      目前,兴坪供电所通过布局风光储和建设低压柔性直流配电系统,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零碳化运营,还为周边区域带来了显著的减碳示范效应。根据碳测算,该供电所自身年减碳量达48.55吨。...同时,结合柔性充电桩与光、储、充一体化充电服务站,借助虚拟电厂新技术手段,解决光伏发电与用能规律不匹配的难题,推动新能源的高效利用与稳定传输,为能源结构的绿色转型提供有力支撑。

      来源:华能北热直通车2024-12-12

      该项目将建设成为新能源在电厂多场景、多模态应用的示范性工程,为华能减碳增绿、为首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北热力量。...华能北京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厂内11.9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开辟了多种应用场景、多种类型组件和多种支架应用的“多模态”建设思路,融合光伏产业发展最新技术,采用5种不同的光伏组件、5种不同规格的逆变器,利用厂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