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气候安全”相关结果108

      来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2021-02-07

      低碳转型是行业高质量发展必由之路一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客观需要。全球气候安全问题的严峻形势已上升到事关人类生存是不争的事实,国际社会近年来的应对行动也在不断提速。...与此同时,碳减排是钢铁工业应对气候变化最重要的举措,也是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8

      “谈及‘能源安全观’,通常理解为科学供给、保障合理需求。而现在,能源安全已不仅限于供需安全,还要注重环境安全气候安全,确保大气、水环境等可持续,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杜祥琬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11-16

      “谈及‘能源安全观’,通常理解为科学供给、保障合理需求。而现在,能源安全已不仅限于供需安全,还要注重环境安全气候安全,确保大气、水环境等可持续,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推动能源低碳转型。”杜祥琬说。

      IRENA:202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融资前景

      来源:李导聊天室2020-11-16

      然而,世界要实现国际商定的气候目标,步伐必须大大加快。为了确保气候安全的未来,到2050年,对可再生能源的年度投资——包括各种类型的发电、太阳能热和生物燃料——必须增加近三倍,达到8000亿美元。

      王仲颖:中国能源发展趋势与结构决定了必须“老路新走”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20-10-14

      所以只有坚持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总方针,建设现代能源体系,才能够实现能源供给安全、能源环境安全、能源气候安全。具体的路径怎么走?...给出了非常清晰的定义,而且把能源低碳发展提高到历史上从没有的高度,总书记说能源低碳发展关乎人类未来,中国高度重视能源低碳发展,积极推进能源消费供给、技术、体制改革,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全方位加强能源合作,维护能源安全应对气候变化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16

      因此,能源安全观应包括“供需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三、在能源资源观上,要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长期以来是“富煤、缺油、少气”。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16

      因此,能源安全观应包括“供需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三、在能源资源观上,要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长期以来是“富煤、缺油、少气”。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16

      因此,能源安全观应包括“供需安全”“环境安全”“气候安全”。三、在能源资源观上,要重新认识我国能源资源禀赋我国能源资源禀赋长期以来是“富煤、缺油、少气”。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15

      二是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生态环境、气候安全与能源结构密不可分。...因此,应当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加大对化石能源活动的约束,坚定持续地优化低碳目标下的能源供给侧结构。三是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和经营安全观。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11

      二是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生态环境、气候安全与能源结构密不可分。...因此,应当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加大对化石能源活动的约束,坚定持续地优化低碳目标下的能源供给侧结构。三是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和经营安全观。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11

      二是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生态环境、气候安全与能源结构密不可分。...因此,应当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加大对化石能源活动的约束,坚定持续地优化低碳目标下的能源供给侧结构。三是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和经营安全观。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11

      二是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生态环境、气候安全与能源结构密不可分。...因此,应当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加大对化石能源活动的约束,坚定持续地优化低碳目标下的能源供给侧结构。三是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和经营安全观。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9-09

      二是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生态环境、气候安全与能源结构密不可分。...因此,应当树立以清洁低碳为行业责任的能源环境气候安全观,加大对化石能源活动的约束,坚定持续地优化低碳目标下的能源供给侧结构。三是树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产和经营安全观。

      来源:角马能源2020-08-25

      可再生能源是能源环境安全的一个重要要素。同时,要让气候安全就要大力发展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再次,须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因长期以来中国的能源组成,提及供给安全大家会想到煤油气,但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的逐年递增,它对供给安全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的能源供给安全里面不能不考虑可再生能源。其次,能源产业诸多环境问题。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0-07-29

      确保全球气候安全目前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到2050年,保障气候安全的方案需要累计110万亿美元的能源投资,而实现完全碳中和则需要再增加20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与电气化进程的深度结合,可以完成减缓气候变化所需能源相关减排量的至少75%。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0-07-29

      确保全球气候安全目前已经进入决定性阶段。到2050年,保障气候安全的方案需要累计110万亿美元的能源投资,而实现完全碳中和则需要再增加20万亿美元。...可再生能源与电气化进程的深度结合,可以完成减缓气候变化所需能源相关减排量的至少75%。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0-07-24

      《能源评论》:在新的能源安全内涵下,该如何促进经济和环境双赢?杜祥琬:这就需要增加能源气候安全观的内容。...全球既面临因人类活动造成的温室气体规模的激增,又面临气候变化造成的气候容量空间的明显萎缩。气候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化石能源燃烧排放温室气体。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必须进行碳约束下的能源安全管理。

      杜祥琬:能源转型 推动高质量发展

      来源:《能源高质量发展》杂志2020-07-17

      2.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本国可以掌控的能源,不受国际地缘政治变化的影响,是能源供给安全的要素。绿色的可再生能源还是能源环境安全的要素,同时,低碳的可再生能源又是能源气候安全的要素。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0-05-25

      他认为可再生能源即将把能源“不可能三角”变为“可能三角”,成为最安全、最环保、最经济、最便利的能源,在实现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气候安全和经济安全。“很多人总认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为时尚早。”

      来源:氢能联盟CHA2020-05-25

      随着全球对环境有更高的诉求,要树立能源气候安全观,也就是既要缓解气候问题,又要给能源提出发展任务,最终优化能源结构。实现这些的核心是依靠科学技术。...未来中国能源高质量安全发展,必须长期占领科技战略制高点,让供给、需求、气候安全都得到保证,才能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一个国家能源战略规划,要处理好供应与需求的关系、环境与能源的关系。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