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市场正文

论道氢能 | 能源转型的重要拼图 产业认识渐成熟

2019-06-24 08:47来源:能源杂志作者:李帅关键词:氢能能源转型杜祥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环境和减排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下,氢能以其清洁、高效和绿色的特性,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截止2019年3月,国内有超过22个氢能小镇、氢谷、氢能产业园、氢能示范城市成立。而国内打造氢能城市的地区,达40个以上。

(来源:能源杂志 ID:energymagazine 作者:李帅)

6月21日,“中国氢能产业与能源转型发展论坛”在京召开,中国工程院、国家能源局、中国石化集团、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日中氢能协会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出席论坛,共同探讨氢能产业发展和能源转型方向。

与会专家均认为,氢能在能源转型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在氢气制取、储运、加氢以及氢燃料电池等方面,也存在绿色清洁制取、技术瓶颈突破、政策进一步明确等挑战。

此外,会上还揭晓了“2019中国最具成长性的十大氢能城市”,分别是上海市、湖北武汉市、河北张家口市、四川成都市、江苏苏州市、广东佛山市、江苏如皋市、浙江嘉兴市、山东济南市、安徽六安市。

氢能助力中国能源转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国家能源专家委副主任杜祥琬指出,从战略上看,发展氢能有利于国家安全。一方面,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且国际形势敏感,氢能增加了一种我们能够掌控的交通能源动力,增加了能源的供需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能源环境安全,包括气候安全。氢能的用途有很多种,用于交通领域是一个主要方向,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传统燃油车能够减少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排放。

杜祥琬进一步指出,化石能源与非化石能源都可以制氢,但只有非化石能源没有污染排放。目前氢能体量不大,煤制氢,工业副产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弃风、弃光、弃水电量制氢,这几种方式已经足够。未来如果有更大规模的氢气制取,必须要立足于可再生能源制氢,做到从头到尾最大程度地降低排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化集团原副总经理曹耀峰认为,作为急剧发展的未来能源,发展氢能恰逢其时。与可再生能源相比,氢能是一种资源丰富、绿色低碳的二次能源。氢能的能量密度高,是煤炭的6倍左右,汽油的3倍左右,天然气的2.5倍左右;且氢能来源比较广泛,煤炭、天然气、石油均可以制氢,可再生能源仍存在弃电现象,把制氢的作用发挥出来,将有助于我国构建安全、高效、多元的能源体系。

曹耀峰还表示,石化企业在发展氢能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是长期以来氢能是炼化企业必备的原料之一,而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后即可作为能源利用。二是石化企业具备丰富的危化品管理经验,在氢能和加氢站的管理上具有先天优势。因此,石化企业在氢能领域具备资源和技术等多方面优势,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国家能源局信息中心副主任何勇健表示,发展氢能是解决我国三北地区弃风弃光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三北地区风光资源丰富,但远离用电负荷区,因此近年来出现大量的弃风弃光现象,要想解决“三弃”顽疾,可再生能源制氢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尽管氢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二次能源对于整个能源转型尤为重要,但是氢能仍然处于产业初级阶段,在氢气制取、储运、加氢站以及氢燃料电池整个产业链方面仍然有待完善。

氢能产业链仍需进一步完善

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氢能问题专家肖钢认为,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已进入市场导入阶段,但大规模推广应用仍面临:氢燃料电池成本高、加氢站设施薄弱、终端用氢成本高等瓶颈,但全产业链一旦实现突破,将对能源生产消费带来较大影响。

肖钢还介绍,未来的氢源将由煤制氢(“灰氢”)转向电解水制氢(“蓝氢”)为主,再逐步过渡到可再生能源制氢(“绿氢”);氢储运将由“低压到高压”气态向“多元相态”发展,逐步实现液氢储运,加氢站现场制氢模式的标准化和推广应用。终端应用氢能很可能在氢燃料电池车(客车、物流车、叉车、工业园区重卡、港口卡车、乘用车等),内河轮渡,建筑分布式能源热电等场景得到经济规模应用。

具体到氢能利用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车与财税政策研究室副部长刘金周介绍,国际上的现状是处于产业加速阶段,随着氢能利用技术发展成熟,应对气候变化压力持续增大,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相继将氢能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在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均有长租发展,累计销售11149辆燃料电池汽车(不包括中国)。

而在国内,市场化的步伐也正在加快,国内企业尤其是商用车企业加快推广,部分乘用车企业积极研发布局。2018年,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达3447辆,并逐年递增。当下全国各地争抢布局但条件各异,主要集中在上海广东等地。

刘金周还建议,要加快出台国家层面的氢能及燃料电池汽车战略规划。新能源汽车有专门的产业规划、发展指南和指导意见,氢能及氢燃料电池的发展也应制定专门的发展规划和指导方案。

北京清洁燃料协会会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永泽在演讲时指出,从各国实践来看,氢能源应用需求比较小,在产业生态没有形成的情形下,聚焦一种场景下的应用,结合有限的需求,构建区域的氢能源产业生态,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氢能查看更多>能源转型查看更多>杜祥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