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向世界承诺中国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自此,“双碳”目标成为引领我国能源与经济社会转型的顶层战略。三年前,在我国刚刚提出“双碳”目标时,本刊记者曾对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咨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杜祥琬进行专访,他表示,要树立新的能源安全观,重新认识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突破过去对于我国“富煤、缺油、少气”这种认识的局限性,逐步建成以非化石能源为主的低碳能源体系。
(来源:微信公众号“ 电联新媒” 作者:翁爽)
如今,我国在迈向“双碳”的道路上已行进三年有余,全社会、全行业降碳理念深入人心,实践探索可圈可点,其中有挑战、有成效、有偏差、有修正。近日,杜祥琬院士再次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一方面重申在重塑能源格局的背景下,更应强化能源的多元化利用,尤其是东部地区更需挖掘身边资源,大力推动“电从身边来”,另一方面,强调以生物质能为代表的“身边的资源”仍未被充分利用,呼吁业内高度重视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十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推进能源转型与低碳发展的关键之年。当前,我国能源电力发展面临着哪些更加复杂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如何评价我国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的减碳行动?
杜祥琬: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能源消费革命、能源供给革命、能源技术革命、能源体制革命、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如今,站在全球碳中和已成大势、我国碳达峰时间点迫近、能源转型进入“深水区”的历史节点上回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提法,更加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深刻内涵和深远影响。当前,从不可再生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型,从化石能源为主向以非化石能源为主转型,是全球能源转型的共识和方向。尤其是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能源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更加需要保持转型的战略定力、明晰战略方向。我国面向世界的“双碳”承诺,宣告了中国绿色转型的决心与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正在落幕,新的发展范式的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的绿色繁荣。
以“双碳”战略为指引的能源转型是一个全球性挑战,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我国能源以煤为主导,降碳压力尤甚。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煤炭技术可开发资源量为1710亿吨,按照目前我国每年的采掘量测算,采储比大约为40年,因此,必须要做好煤炭逐渐减少的准备。2021年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中指出,加快煤炭减量步伐,“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但实际上,近年来煤炭消费持续上升,增幅无明显下降趋势,甚至出现反弹,这其中存在一些客观的需求,但也反映出转型降碳任务的艰巨性。
在这里,需要重申一个观点,即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富煤”“贫油”“少气”这一描述忽略了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的特点,需要根据最新实践和研究数据完整准确理解我国能源资源禀赋,为我国能源转型奠定准确的基础认知。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以及“双碳”目标的刚性约束,都推动着我国可再生能源快速增长。在本世纪初,中国工程院开展可再生能源研究时,认为其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从本世纪初的“微不足道”,到第二个阶段的“举足轻重”,直至第三个阶段的“担当大任”。当前,我国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51.9%,其中风电装机4.41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6.09亿千瓦,风电、太阳能发电量达到1.4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9%,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近3万亿千瓦时,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1/3。从自然资源、技术能力、成本下降等方面来看,新能源都已展现出了充分的潜能。可以说,当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已经走过了“举足轻重”这个阶段,正在迈向“担当大任”的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我国能源资源禀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已开发的可再生能源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 1/10。当然,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电、太阳能发电存在诸如波动性、随机性等特点,要“担当大任”仍然需要攻克许多技术和成本方面的问题。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我国能源资源与负荷逆向分布,远距离送电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方式。如今,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背景下,您强调东部地区要提升能源自给率,对于“电从身边来”是否有一些典型的案例可以为当前的实践所借鉴?
杜祥琬:
长期以来,东部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消耗区,西北部是我国能源富集区。“西电东送,北煤南运”是长期国情,但实际上东部自身的能源并未被充分利用。在能源以煤为主转向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背景下,提高东部能源的自给率,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要充分认识到资源的可用性,发展能源多元全产业链利用模式。比如河南的兰考,是我国农村能源革命建设首个试点县,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农林废弃物、畜禽养殖废弃物等资源较为丰富,开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建设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
自2018年成为试点县以来,兰考大力布局推动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并推广地热能、生物质能供热和电动汽车应用等清洁能源绿色消费,构建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系统,依靠生物天然气、光伏发电、风电、垃圾发电等,全面淘汰了薪柴和散烧煤,与2016年相比,全县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2%提高到75%,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从37.5%提高到66.3%,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从21%提高到95%,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4%以上,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收入显著增加。充分证明了我国广大县域可以依托本地资源提高清洁能源当地保障能力,实现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
结合兰考县在能源转型方面取得的成效,我认为,中东部的能源发展在供给侧应以自给为主、外受为辅,在负荷侧实施绿色消费、节能增效的战略,促进产消一体化,以电源发展新形态助推大电网与微电网相结合的电网新格局,推动东部重点发展本地电源、西部发展本地负荷,甚至将东部的一些产业向西部转移,改变中国经济、能源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从兰考县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生物质能是能源清洁发展中的重要力量,您如何看待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定位和市场前景?
杜祥琬: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是能源转型的基本方向之一,生物质能是可再生能源家族的重要成员,在全球绿色转型的大背景下,生物质能战略地位亟待提升,并需通过深入的技术研究和产业模式创新来推动产业蓬勃发展。
当前,国内外智库机构对生物质能的发展前景均持乐观态度。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60年,生物质能在全球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将达到17%。在瑞典,生物质能占一次能源消费的34%,对碳减排贡献度达到25%左右,“垃圾就是能源”的理念深入人心,“4吨垃圾等于1吨石油”,其世界领先的焚烧和处理技术让垃圾得到充分利用。
在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同样备受期待。根据《全球能源和气候展望》报告预测,到2030年,生物质能在我国终端能源的比重可达到10%。同样,其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也有巨大潜力。根据《3060零碳生物质能发展潜力蓝皮书》中预测,到2060年生物质能产业可为全社会贡献20亿吨的二氧化碳减排量。
尽管国内外对生物质能的发展寄予厚望,但当前,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仍然处于蹒跚起步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主要生物质资源年产生量为34.94 亿吨,作为能源的可开发潜力为4.6 亿吨标准煤,但目前实际利用量仅0.6 亿吨标准煤。
生物质能技术包括固体成型燃料技术、液体燃料技术、气化技术、发电技术,其中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可替代煤炭,实现供电及供热,具有减污降碳、成本低的特点;液体燃料技术可转化为燃料生物油、生物航空燃油、纤维素乙醇等;气化技术可转化为沼气、合成气,即低碳醇醚,亦可用于发电;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生物质制造有机化学品”这一应用方向,可替代化石原料制造,推动生物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生物质能是唯一一种能够以多种形态对能源作出贡献的非化石能源,在未来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能是一支稳定、连续、易操作的基荷品种,同时,生物质能的一部分非能源形态,也同样具有有经济效益,如做肥料等,因此,发展生物质能兼具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气候效益,在我国中东部“电从身边来”的实践中,应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发展和应用。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当前,生物质能在我国能源市场中仍然属于“小众能源”,您认为发展生物质能的制约因素有哪些?对于推动生物质能的进一步发展您有怎样的建议?
杜祥琬:
从顶层设计来看,我国生物质能战略定位缺失,有关生物质能的职能管理部门多头分散,缺少明确的政策支持及长效机制,不利于产业培育和规模发展;从技术经济角度看,生物质能分布分散且不均衡,收购、加工、储运原材料成本较高,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能量转化效率等等,均是当前生物质能发展面临的制约。
在我国能源资源体系中,生物质能仍然是一个“小角色”,但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生物质能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地位亟需提高,应该把生物质能的重要性提升到像风光新能源一样的高度,让生物质能像新能源一样从“微不足道”逐渐走向“举足轻重”乃至“担当大任”,并以此为目标制定发展战略。在此基础上,摸清生物质能资源底数,做好基础统计,打造几类典型的企业样板,以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链的完善与壮大;鼓励技术创新,提高生物质发电的稳定性和转化效率,降低利用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与产业模式创新,健全收储体系,把分散的生物质和有集中度的工业加工手段结合起来,促进产业整体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1月23日,北京京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披露2024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表示公司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度重视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技术研发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利用存量煤电优势,加大新能源开发建设规模,积极开拓“风光
11月21日,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与呼伦贝尔市委书记王旺盛会谈,双方围绕强化能源领域合作、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张传江感谢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大唐的支持,并介绍了中国大唐生产经营相关情况。他表示,中国大唐始终聚焦内蒙古自治
11月15日,《中国网信》杂志2024年第11期刊发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署名文章《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新格局》,全文如下:全面落实能源安全新战略构建一体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新格局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能源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关系人
11月20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国跃在集团总部与中国大唐集团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张传江举行工作会谈,双方围绕强化能源领域合作、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共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刘国跃对张传江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对中国大唐近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祝贺。他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能源电力保障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我国能源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等作出重大
2023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进一步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能源发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新时代中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油气对外依存度过高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痛点”。2023年,我国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72.99%和41.11%,凸显出国家能源安全形势的严峻性。为了提升能源安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2024年煤电规划建设,确保我省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按照国家能源局工作安排,山西能源监管办于10月下旬赴大同、朔州、忻州等地对纳入监管的2个外送输电通道配套电源项目和2个支撑性保障性电煤项目进行了现场检查。检查组摸清了项目的投资建设现状和拟投产计划,分析了项目投产滞后的原因
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这部法律共九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能源规划、能源开发利用、能源市场体系、能源储备和应急、能源科技创新、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等,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来源:电联新媒作者:陈敏曦)能源法规定,为了推动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2024年11月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能源规划第三章能源开发利用第四章能源市场体系第五章能源储备和应急第六章能源科技创新第七章监督管理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
Dr.MatthewSlavin在RenewableEnergyWorld发表文章,讨论如果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通货膨胀减少法案》(InflationReductionAct,简称IRA)可能产生的影响。文章分析了经济和政治因素,探讨了IRA被废除的可能性。(来源:国际能源小数据作者:ESmallData)背景:•自2022年拜登总统签署IRA以来,美国
零碳智慧园区建设已是未来趋势——访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中国能源新闻网记者邱燕超“零碳智慧园区建设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加强和完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原总工程师张启平接受中能传媒采访时表示,以清洁能源为主导的能源转型发展是大趋势,在这一转型过
12月2日,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到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走访调研。中国大唐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与殷勇座谈,围绕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优化提升首都能源保供等进行深入交流。中国大唐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传江,北京市副市长穆鹏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大唐余波、陶云鹏、苟伟、
编者按2024年11月16日,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监管专委会等主办的2024能源行业改革与政府监管论坛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朱彤作了题为“我国能源转型与能源体制改革的能源监管问题”的报告。《中国电力》编辑部征得专家同意,特与您分享
11月28日,国家电投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刘明胜,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在重庆拜会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衡华。重庆市领导陈新武、刘尚进,国家电投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卢洪早参加。袁家军代表重庆市委、市政府欢迎刘明胜一行来渝深化合作,感谢国家电投集团长期以来对重庆发展
尽管全球正在加速推进能源转型,但消费占比超过八成的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经济发展“压舱石”。(来源:能源新媒文/陈卫东)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中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显示:2013年至2023年,我国以年均3.2%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同时我国能耗强度累计下降了26.1%,是全球能
11月26日,国家电投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栗宝卿在总部会见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电气”)总经理、党组副书记张彦军,就加快推进多领域合作进行深入交流。国家电投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树彪参加会见。张彦军感谢国家电投对东方电气发展的大力支持,介绍了东方电气生产经营、产业发展、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国家能源局发布答复摘要指出,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等有关部门,积极营造有利于CCUS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发挥标准引领作用,推动CCUS等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286号建议的答复您提出的关于科学有序
11月20日,中国华电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旭红在京与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党委书记、总经理胡明举行会谈,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国际业务深层次合作、促进发展共赢等进行深入交流。李旭红感谢电规总院长期以来对中国华电的大力支持,介绍华电基本情况和国际业务概况。李旭红表示,中国华电与电规总院保持长期友好
9月20日,2024清华大学“碳中和经济”论坛在京开幕。论坛以“‘碳’寻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来自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纷纷为低碳转型建言献策。(来源:中国能源观察作者:曲艺)实现碳中和,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义务,也是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机遇之下,挑战重重。怎样
11月21日,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官微发布关于不法分子冒用“资环集团”等名义从事非法金融活动的严正声明。原文见下:近期,我集团陆续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不法分子以我集团“资环集团”“资环中心”等名义开发“注册平台”、客户端APP,散布“发放原始股”等不实信息,诱导群众在平台注册、投资,涉嫌开展
长期以来,煤电一直是我国的主体性电源,也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七十五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提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随之而来,煤电的角色也必然将在推进该目标实现的进程中而改变。(来源:能源新媒文/秦旗作者系能源与清洁空气研究
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访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记者:“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10年来,您认为我国能源领域发生的最突出变化是什么?杜祥琬:10年来,我国能源转型是深刻的、全方位的,我印象最深的是能源结构的变化,是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从2023年的数据来看,我国可再
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顾问、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高级科学顾问,主持了与能源转型、“双碳”目标相关的重大战略研究。他认为,国家能源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实施,既要长期坚持战略目标和方向,也要因时、因势、因新边界条件进行策略调整。对此,他
2023年,中国风电行业续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在产业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建设、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奋发图强的过程中,全体风能人的坚韧与刚毅,耕耘与辛劳,锐意与梦想,在工作中尽意挥洒,凝结成行业最精彩的记忆。在持续奋进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很多事令人难忘,值得纪念。为
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共同行动。近年来,各行各业积极行动,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加速铺开。在此背景下,我国能源转型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携手产业各方共探绿色低碳转型之路?就此问题,《中国能源报》记者在近日召开的2023智慧能源大会期间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来源:微
我国“双碳”战略及路径的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向世界宣告了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雄心,也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的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
我国“双碳”战略及路径的思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对于实现“双碳”目标要保持战略定力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向世界宣告了绿色转型的决心和雄心,也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的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中国和世界带来
“双碳”目标的提出宣告了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决心和雄心,标志着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发展模式开始落幕,新的发展范式兴起,将创造人类新的现代化模式,为我国和世界带来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繁荣。节能提效是第一能源世界能源在转型,节能、提效是共同取向,提高能效是一个先进的能源体系追求的基本目标。节
杜祥琬院士强调,农村能源革命建设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协同起来,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基于农村能源革命的生态文明建设典型范式和实施路径。在我国推进能源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进程中,农村处于非常关键的地位,农村能源清洁发展可有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动
6月能源杂志发表《激辩大基地》一文,提出了如何发展我国风光能源的重大问题。(来源:能源新媒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相关阅读:深度报道|激辩大基地大基地的思路是“以建设大型风光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煤电为支撑,以特高压线路外送,外送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这是“集
“通过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加快推动技术进步和发展转型,可实现高质量碳达峰和如期碳中和。”6月5日,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在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与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报社联合举办的“科技创新产业支撑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题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