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观察 |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进与退”

2024-09-25 17:10来源:电联新媒作者:赵紫原关键词:清洁取暖煤改电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清洁取暖改造中,农村散煤治理是一项重要课题。如果冬天很冷,也没有别的取暖方式,那么农民要暖和,即使会造成一定污染,也会烧散煤。不同地方的农村,贫富程度不一样,在全国范围内做到散煤完全替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9月24日,在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的“第九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我们做好散煤替代,要坚持减量、清洁、替代和减碳原则,要因地制宜,也要百姓可承受,这样才能真正做实。”

(来源:电联新媒 作者:赵紫原)

“秋已过半,年近三分”,冬季供暖问题再被提上日程。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5874号建议的答复》(国能建电力〔2024〕54号),关于在高寒地区因地制宜有序推广“煤改电”清洁取暖的问题,国家能源局回应,因地制宜科学实施新增清洁供暖改造。

清洁取暖工作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对改善大气环境、促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具有重要意义。可喜的是,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力推动了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的落地实施。棘手的是,“清洁取暖真是好,就是冻的受不了”,在会上有专家如此复述其在调研时有关用户的感受,北方地区的清洁取暖依然任重道远。

“真金白银”见实效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近80%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生态环境部先后出台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确了煤改电清洁取暖工作目标和方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会议期间同期发布的《中国散煤综合治理研究报告(2024)》(下称《报告》)指出,目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以电和气为主、西北地区以“太阳能+”为主,东北地区以“生物质+”为主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虽然农村建筑能效提升进展低于预期,但农村居民对节能降耗、清洁取暖的自主意识逐步加强,农村地区已累计完成3900万户的清洁取暖改造,农村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不断扩大,清洁取暖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新业态正在形成。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清洁取暖的初始阶段,补贴政策强有力地推进了清洁取暖改造工程的落地,截至目前,覆盖了北方农村地区3900万户家庭。为提高清洁取暖设备的使用率,巩固清洁取暖成效,政府不仅安排了运行补贴,还为改造用户提供了设备更新的相关补助资金。

援引自国网能源院的公开研究,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地区7省(市)政府相继出台了煤改电配套支持政策94项,主要包括终端设备购置类政策、取暖费(电价)类政策、配套电网建设类政策、房屋配套改造类政策四类支持政策。

如天津市政府对低温空气源热泵煤改电用户的设备购置、安装费用100%承担,规定每户最高补贴上限为2.9万元;北京市对电供暖用户低谷用电给予0.2元/千瓦时的补贴,对新建房屋给予2万元/户的节能保温补贴,对既有房屋节能保温改造给予1万元/户的补贴;山西大同市政府对配套电网工程给予总费用30%的补贴。

“真金白银”见实效,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数据指出,截至2023年底,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近80%,较2016年提高超过40个百分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财政补贴“亚历山大”

农村地区经济性问题尤为突出

“双碳”目标对清洁取暖提出了新要求,北方清洁取暖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挑战,主要涉及技术和经济性两方面。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副主任李雪玉表示,随着清洁取暖工程的不断扩大和推进,一方面,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难以为继,补贴退坡直至退出是必然选择;另一方面,农村用户清洁取暖意识的增强以及市场多元化的发展,预示着农户自主参与的基础正在形成,补贴退坡正当时,设备更新机制的设计应充分考虑用户能动性。

对于清洁取暖的经济性问题,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报告》对数百位用户进行了调研,调研范围覆盖华北、东北、西北地区第一批到第五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我国农村清洁取暖工作推进的基础条件较差,我国农村地区广大且分散,区域差别非常大,而农村相关信息和数据缺乏系统性的收集和统计,因此,很多清洁取暖试点技术方案的制定及后续工作的推进缺乏足够的决策支撑。

李雪玉表示,比如,农村有不少老人为季节性的“候鸟人口”,冬季到城里过冬,以常住人口统计值为基数配置清洁取暖设备,易造成设备数量或功率高配。又比如,前期农村建筑面积不准确导致后期建筑节能改造实施规划不符合实际,甚至出现为“完成任务”给空置农房改造的现象。

对农村家庭而言,中国能源研究会可再生能源专委会副秘书长王卫权表示:“农民一年可承受的取暖费大概在2000元左右,如果翻一番,那么对很多家庭来讲难以承受,他们有更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因此,清洁取暖费用如果超出预期,也是影响农村清洁取暖应用的主要原因。”

《报告》指出,农村家庭对清洁取暖的费用可承受力较低,不超过收入的4%,为减少取暖支出,部分农村用户清洁取暖设备使用率偏低,改造后的室内温度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传统与现代炊暖方式并存现象较为普遍。

从地域上说,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岳涛指出,东北、西北等高寒地区采暖周期长,能量需求大,供暖成本高,也是清洁供暖和散煤治理的一大难点。《报告》指出,目前第四、第五批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主要为东北、西北地区,农村的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尤为滞后,难以大面积推行“煤改电”“煤改气”工程。东北地区目前推行的“煤改生物质”,出现了因生物质收储运产业链不完善而导致后期运行效果不理想的现象,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推广使用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把握技术和经济核心因素

加深区域差异化治理的探索

那么,如何进一步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工作?

在王卫权看来,经济和技术是清洁取暖的核心因素。“目前清洁取暖很多技术成本偏高,我们要从商业模式上创新,让各方都能可持续发展,政府不用再出补贴,项目运营方能够从中盈利,居民供暖成本与此前相当,甚至更便宜,从经济上可持续,清洁取暖才能逐步深入推进。”

李雪玉建议,持续深化政策统筹和部门协同;加强工业散煤减量和清洁化,加快制定生物质锅炉排放标准;构建包括农村能源统计体系、农村清洁低碳能源技术和服务体系在内的农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推动试点示范;建立健全清洁取暖长效机制和清洁取暖设备运维和监管机制,拓宽应用场景,多元化资金渠道;坚持创新驱动和技术研发,开发适合我国不同农村生活场景的清洁取暖技术和产品。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表示,“十四五”后期是散煤综合治理的关键时期,治理工作仍需保持定力,并加深对区域差异化治理策略的探索和总结。农村地区需要进一步探寻小规模区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模式,包括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光储充一体化,电动农机,灌溉等。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加强清洁供暖行业中小企业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开展清洁取暖新技术新模式试点,向农村地区倾斜。

在技术上,国网能源院的公开研究指出,进一步加快配网建设改造力度,进一步提升配网智能化水平,科学有序推进电取暖。需加快提升城市区域电网结构和设备健康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山区配网升级。强化局部配网补强,对城中村、运行25年以上小区低压配网开展改造,压降频繁停电,进一步提升配网智能化水平提升配网故障自愈能力。科学有序推进电取暖综合考虑地区资源禀赋、电网条件、供应保障等因素,按照宜集中则集中、宜分散则分散的原则,发展新型高效清洁取暖技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清洁取暖查看更多>煤改电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