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氢弹”相关结果191

      来源:央视网2019-07-1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随后,1971年9月,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这艘核潜艇没有用一颗外国的螺丝钉。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9-07-11

      首先,由于社会和公众对氢能的认知度不深,一谈到氢气和氢能,大众很容易联想到氢弹,存在畏惧心理。然而,对比气密性测试、系统碰撞试验、泄漏点火测试等试验结果显示,氢气其实还没有汽油、天然气危险系数高。

      2020年我国加氢站增至100座 2030年增至1000座

      来源: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2019-05-16

      氢能并不是你想的那么可怕对于氢燃料电池车的安全性大家会有所质疑,提到氢气,很多人和小编一样第一反应应该是“氢弹”,可能是蘑菇云的印象太深刻。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9-05-08

      我们都知道,氢弹是靠原子弹做“引线”产生高温高压环境才得以发生聚变反应引爆的。连不受控的核聚变都需要如此苛刻的条件,受控核聚变的难度可想而知。

      科普作家硬核科普!终极能源“人造太阳”到底是什么?

      来源:国资小新2019-04-25

      氢弹,其爆炸机理干脆就是用原子弹当引信,利用原子弹核裂变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核原料产生聚变反应。

      来源:央视网2019-02-20

      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来源:中国核网2019-02-18

      其实,利用轻核聚变原理,人类早已实现了氘氚核聚变——氢弹爆炸。氘氚反应是最重要的聚变反应:1千克氘全部聚变释放的能量相当11000吨煤炭。聚变能源实际上是取之不尽的、可供人类使用上亿年。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9-01-18

      详情点击相关阅读:【章建华调研中核 华能加码核电布局】北极星电力网核电一周要闻回顾(1.7—1.11)我国“氢弹之父”于敏去世 享年93岁1月16日消息,来自中国科学院的消息,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来源:中国核网2019-01-16

      因为他,中国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氢弹技术。因为他,中国成了世界上拥有氢弹的五国之一,并且是全球唯一能保持战备状态的氢弹!...1961年,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来源:中核集团2019-01-15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邓小平曾说。64年来,中国核工业沧桑巨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那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也让世界真正听到了中国的声音: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1971年9月,第一艘核潜艇顺利下水。

      来源:中国核工业报等2018-12-19

      ●10月24日 在视察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时,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来源:中国核网2018-12-19

      从1955年至改革开放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全国人民的大力协同,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打破了核大国的垄断,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来源:嘉兴日报2018-11-30

      据称,这次发布的十二项核工业文化遗产中包括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核潜艇研制,三线建设,核能和平利用等在核工业创业过程中具有历史价值、科技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

      来源:中核集团2018-11-22

      无论是在研制原子弹、氢弹的年代还是现在,“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都是我们走有中国特色的科研道路、发展高科技的精神支柱。

      来源:新华社2018-11-19

      程开甲成功地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来源:中核集团2018-09-29

      记: “一堆一器”的建成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发提供了重要支撑,关系到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核科技创新的基石作用显而易见。那么,在新时期,我们该如何看待和理解核科技创新的地位和作用呢?

      来源:核史钩沉2018-09-25

      1979年发生的三里岛核事故,正是媒体把氢气爆炸等同于氢弹爆炸的恐怖性场景描绘,加剧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导致核电厂附近的居民自发逃离。

      来源:2030出行研究室2018-09-13

      热失控链式反应的“多米诺骨牌”这样一堆专业名词如果看起来不好懂的话,那容我做一个类比,请看下图——原子弹和氢弹的反应原理原子弹和氢弹的反应原理上图是氢弹和原子弹的反应原理,这一过程大概可以描述为:氢弹是通过原子弹爆发产生的辐射引燃的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8-08-29

      从1955年至改革开放前,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和全国人民的大力协同,成功研制了原子弹、氢弹、核潜艇,打破了核大国的垄断,从根本上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为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来源:中核集团2018-06-29

      这一壮举成为了中国立于世界之林的安全基石,也是我国扬眉吐气、挺起脊梁的关键;随后我国氢弹爆炸成功,核潜艇研制成功,尽显国威与军威,开业之石见证了中国核工业的起步、发展与辉煌,从此,我国踏上了发展核工业的创新之路...核城人秉承祖国需要我的坚定信念,扎根荒漠戈壁,先后建成我国第一条铀转化生产线、第一座生产堆、第一座后处理厂、第一条核部件及核材料生产线等军民用核设施,创造了我国核工业建设发展史上多个第一,研制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核心部件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