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液体储氢”相关结果64

      来源:中国船舶2020-07-20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七一二所自主开发的国内首套催化燃烧供热脱氢装置样机一次开车成功,顺利完成调试,标志着有机液体储氢工程化应用关键技术攻关取得重大突破。...氢气催化燃烧供热技术是解决有机液体脱氢过程供热问题的理想方案,但存在氢气燃烧速度快、反应控温难度大、传热材质要求高等难点,国内外均无成熟方案可借鉴。

      来源:燃料电池与氢能观察2020-07-14

      其中在有机液体储氢方面,全球从事有机液体储氢的公司主要包括:中国武汉氢阳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日本千代田化工建设公司、德国hydrogenious technologies(德国ht)。...(来源:微信公众号“燃料电池与氢能观察” id:asiachemhfc)亚化咨询《中国氢能产业链年度报告2020》研究表明,当前氢气的储存方法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固体材料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和有机液体储氢

      完成一座加氢站有多难?加氢站的建成与运营急需战略推进

      来源:盖世汽车2020-07-01

      固态储氢方式能有效克服高压气态和低温液态两种储氢方式的不足,且储氢体积密度大、操作容易、运输方便、成本低、安全等。有机液体储氢...目前,储运氢技术主要有高压储氢液体储氢、固态储氢、有机液态储氢等。高压气态储氢是最成熟、成本最低的技术。其储存方式是采用高压将氢气压缩到一个耐高压的容器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0-06-03

      北京科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冬生表示,“目前的储氢方式分为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固态和有机物液体储氢。同时,也在开展包括吸附储氢在内的新型储氢方式研究,但应用最广泛、最便捷的还是高压气态储氢。”

      船舶电动化加速、氢燃料电池上船 氢电or锂电谁将主宰新能源船舶?

      来源:氢云链2020-05-29

      若采用液氢、固体储氢液体储氢的方式,氢气的存储、加注的安全性将大有改善,但也需要花费时间精力进行技术和标准的研发。(3)安全管理难。

      中国加氢站运营成本下降途径(一)

      来源:燃料电池与氢能观察2020-05-27

      另外,武汉氢阳能源专注于有机液体储氢,1000吨/年储氢材料项目已投产,10000吨/年储氢材料项目正在推进中;液氢储氢方面,北京航天101所成功中标浙能集团加氢站项目,该加氢站是浙江省首座液氢储氢加氢站

      来源:能源发展与政策2020-01-02

      低温液态储氢在国内航天工程中已成熟使用,民用领域还处在起步阶段。化学储氢常见于有机液体储氢、氨等化合物储氢,吸附储氢以金属氢化物储氢为主,这些储氢方式尚处于示范应用阶段。

      来源:第一元素网2019-12-27

      有机液体储氢,这个比例我觉得很大程度要取决于日本和我国有机液体储氢能不能解决纯化的问题。...我查了资料,日本研究,澳大利亚除了液氢船以外也有有机液体储氢,但是有机液体储氢终端要解决纯化问题,所以我觉得这个比例,这个预测是一

      来源:拉瓦锡17872019-12-13

      (来源:微信公众号“拉瓦锡1787” id:hydrogen2050 作者:氢能首席观察员)2019年11月27日,文莱“加氢厂”建成揭幕,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于有机液体储氢的全球氢供应链——利用千代田公司的...相对于低温液态储氢的高能耗(25%左右)、易蒸发(0.5-1%/天),有机液态储氢具有性能稳定、简单安全以及可充分利用现有石化基础设施等优势。但也存在着反应温度较高、脱氢效率较低、催化剂易毒化等问题。

      在安全层面 3种车载<mark>储氢</mark>业内更看好哪个?

      来源:能链2019-08-26

      能链了解到,基于物理的车载储氢方式主要包括车载高压气态储氢(cgh2)、车载深冷高压储氢(cch2)、车载液氢储氢(lh2 ),而基于材料的车载储氢方式主要包括金属氢化物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

      来源:第一元素网2019-07-19

      ④有机液体储氢有机液体储氢以甲苯、二苄基甲苯、新型稠杂环有机分子作为储氢介质,在加氢、脱氢催化剂作用下,高温实现氢的可逆吸放,常温实现氢的储运。...新型稠杂环有机液体储氢材料的重量储氢率达到6wt%,体积储氢密度达到60kgh2/m3,可在140℃、80bar下加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7-16

      记者了解到,目前车载储氢技术主要有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态储氢和有机液体储氢等。...当然,低压储氢目前还并非完美。记者了解到,低压合金储氢装置的材料质量储氢密度为1.73wt%,且系统偏重,导致百公里耗氢量比高压储氢高0.3kg。

      行业报告丨中国氢气储运技术与成本分析 管道输氢或是最优运输方式

      来源:EVTank2019-07-05

      在化学储氢中,以有机物液体储氢为例,对不饱和的液体有机物在催化剂...化学储氢技术是利用储氢材料与氢气反应生成稳定化合物,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实现放氢的技术,常用材料有机液体、液氨、配位氢化物、甲醇等。

      来源:国际氢能机构2019-07-04

      该研究分析了超过10个潜在的电网和专用电线连接位置,用于实际安装和运行世界最大的高达300mw的电解水制氢业务,并配以有机液体储氢技术。...该研究基于使用 itm power 最先进的pem 电解槽技术和 chiyoda 公司新开发的有机液体储氢载体 spera hydrogen。

      海德利森总经理巩宁峰:<mark>储氢</mark>是氢能应用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9-06-29

      现在市面上有五种储氢方式: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金属合金储氢、煤质材料储氢和有机液体储氢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19-06-27

      ▍储运以气态为主,液态尚无民用标准,固态少量示范现阶段,我国储氢方式,35mpa气瓶(ⅲ型)批量生产;液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已经在航天领域成功使用,有机液体储氢处于研发阶段;固体储氢,已在分布式发电中得到示范应用

      从储运角度出发:氢能产业离商业化应用有多远?

      来源:中国石油报2019-06-12

      四是储氢密度虽高,但储氢质量比太低,即以质量分数计,仅能储存2%~4%的氢气。金属氢化物储氢还处于试验研究阶段,尚未进入商业应用。有机液体储氢备受关注。

      来源:中国电池联盟2019-05-30

      现场制氢往往需要消耗能量,如某种有机液体储氢,脱氢时消耗能量,折合电能为每公斤氢气消耗11kwh。...而对于有机液体储氢,随着使用次数增加储氢率会降低。考量供氢系统的经济性包括供氢系统装置的经济性、制氢和耗材的经济性。

      从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展全面观察核心技术发展-<mark>储氢</mark>瓶篇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19-04-30

      氢燃料电池存储核心—储氢瓶作为氢燃料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一环,车载储氢技术直接关系到燃料电池汽车的续航、成本与安全性。车载储氢技术主要包括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态储氢、固体储氢和有机液体储氢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3-27

      今年计划投放第二批共计10辆氢燃料电池动力公交车将在武汉经济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临空港开发区新增三座加氢站在宜都配套建设年产100万吨的有机液体储氢载体和年产1万吨的催化剂生产基地在枝江配套建设年产...依托这一技术专利的氢阳公司与扬子江汽车、三环集团等单位合作,已研制开发了5台基于常压有机液体储氢供氢系统的燃料电池汽车和卡车,其中三环新氢卡有望年内完成工信部公告对外量产销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