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钚燃料循环”相关结果167

      来源:核电那些事2017-11-22

      后处理优势:钍铀燃料循环产生的钚和长寿命次锕系核素要少得多。本身特性优势:钍及其氧化物具有耐辐射、耐高温、导热系数高等特性,这样反应堆就能在更高温度下运行,获得较深的燃耗,即产生更少的核废料。

      来源:核能研究展望NPRV2017-11-14

      remix组件(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可以减少乏燃料的积累,同时通过闭环式燃料循环节省宝贵的的天然铀资源。...然而,在开环核燃料循环模式下,随着燃料寿命周期的增加,燃料的燃耗逐渐减少,相对的铀的消耗量增加,这对于铀浓缩度5%的燃料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来源:核能研究展望NPRV2017-11-06

      增加灵活性加拿大的candu堆本身就是核能创新的一项关键成就,这种反应堆一个优点是其可使用的燃料的多样性,可以使用多种形式的燃料从天然铀到浓缩铀,以及钍燃料和后处理钚等。

      来源:参考消息2017-10-26

      报道称,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便以实现“封闭式”核循环为目标,即循环使用反应堆燃料而不是使用一次便将其丢弃。...美国去年放松了对与中国的民用核合作的限制,以使美国设计的非军用反应堆燃料能得到后处理。一些美国国会议员表示,这可能会导致该地区的核裂变材料数量急剧上升。

      来源:核能研究展望NPRV2017-10-20

      第二种情景模式是remix核燃料循环。remix燃料是由来自乏燃料后处理得到的未经分离的铀和钚混合制成,可用做轻水堆核燃料。remix乏燃料可经过后处理,多次循环使用。

      来源:财经V频道2017-10-18

      通过乏燃料后处理,回收有用的铀和钚,再制成二氧化铀或铀钚混合氧化物(mox)燃料返回反应堆中使用,可大幅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乏燃料后处理技术研究,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

      来源:走进科学2017-10-10

      在快堆中,使用的核燃料是钚239和铀238,当钚239发生裂变时,会释放出快中子;这些快中子又会被铀238吸收,变成钚239,从而使快堆中的核燃料变多,推动核裂变反应循环持续下去。

      来源:中核智库2017-09-29

      俄罗斯jsctenex公司总经理提出,新型燃料循环可提供可靠的后端解决方案,是维持全球核能动态增长的关键。拟议的方法将重点解决乏燃料后处理和再循环,最大限度利用铀和钚资源,减少废物处置数量。

      来源:《印度核电史系列》2017-08-18

      近日,印度甘地原子能研究中心(igcar)与印度斯坦公司(hcc)合作,拟在卡尔帕卡姆建造一座快堆燃料循环工厂。该工厂将利用重水堆(pfbr)和压水堆(pwr)产生的钚,进行钍燃料循环增殖铀-233。

      来源: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信息所2017-08-15

      第二步是采用钚做燃料的快堆,进行钍燃料循环增殖铀-233。这是当前项目的重点。第三步将采用先进的重水堆发电。这些反应堆将装载铀-233,该燃料是通过在重水堆和快堆中辐照钍元素产生的。

      来源:核能研究展望NPRV2017-06-28

      目前除了印度,没有其他国家对钍燃料循环感兴趣。...介绍为了能源可持续发展,印度核电项目选择走闭环核燃料循环之路。所谓的闭环核燃料循环,指的是那些在反应堆没有燃烧的可裂变物质和增殖的裂变物质重新回收,然后作为燃料在反应堆中重新利用的过程。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7-04-18

      此外,快堆使用的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mox燃料)需通过核循环厂制得,示范快堆预计2025年左右建成,商用快堆计划2035年建成。因此,核循环项目应尽快建设,以保障快堆核燃料的安全可靠供应。

      来源:中国电力报2017-02-13

      通过乏燃料后处理,一方面回收有用的铀和钚,再制成二氧化铀或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返回反应堆中使用,可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乏燃料中除含有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废物外,还含有许多有价值的物质,如未裂变和新生成的裂变核素(铀-235、铀-233、钚-239、钚-240等),以及可用作放射源的次锕系元素 (如锶-90、铯-137等),

      来源:经济日报2017-02-13

      王毅韧表示,通过乏燃料后处理,回收有用的铀和钚,再制成二氧化铀或铀钚混合氧化物(mox)燃料返回反应堆中使用,可大幅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王毅韧表示,下一步将按照从易到难、由小到大的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在掌握后处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能力,打通核燃料闭合循环之路,为自主建设工业规模后处理厂奠定基础,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

      来源:科技日报2017-02-13

      通过乏燃料后处理,一方面回收有用的铀和钚,再制成二氧化铀或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返回反应堆中使用,可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补齐核燃料循环后端短板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强乏燃料后处理的技术攻关。

      来源:中国网2017-02-08

      1954年6月27日,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基于裂变原理的核电站,率先实现了可控核裂变,成功把刚烈炸药变成了温和燃料。...原子核的这股巨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释放,一种是铀、钚等重原子核分裂成几个轻原子核的裂变反应,另一种是几个轻原子核聚合成一个重原子核的聚变反应。

      来源:科技日报2017-01-26

      值得一提的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最早建成军用和商用后处理厂的美国一直反对搞后处理和快堆,但近年来政策发生根本性转变,其能源部设立燃料循环科学技术计划办公室,投资研发燃料循环工艺技术,并公开提出要发展闭合燃料循环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2017-01-22

      在后处理环节,乏燃料被切成小块,扔进酸里溶解,提取出有用的铀和钚重新作为燃料循环使用,剩下的废液交由玻璃固化厂进行固化,再装进特制的废物罐中,运送到永久性处置场封存。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7-01-09

      中国采用的是闭式燃料循环后处理战略。同时采用该方式的还有法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等国。中国工程院院士徐銤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在整个核能体系中,乏燃料的后处理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柴之芳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直言,我国核燃料循环后段研究滞后,尚未形成工业能力,是我国核能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在铀钚氧化物核燃料元件制造和乏燃料后处理等关键领域甚至比印度还落后20至

      来源:核电头条2017-01-05

      热电效应示意图图为卡西尼-惠更斯号上的核电池,1997年10月升空的卡西尼-惠更斯号,携带有3块核电池,核电池燃料为钚238,它被制成二氧化钚的陶瓷压块,1997年时可提供880瓦的功率,十多年后,也就是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