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新年伊始,几个地市被列入核电选址的消息就火了一把,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核电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我国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目标,2020年我国大陆运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800万千瓦,如此,核电站乏燃料产生量也将日益增加,按每年卸出20吨测算,至2020年,我国每年产生的乏燃料将超过1000吨,乏燃料累计总量约1万吨,2025年累计将达1.4万余吨。 为与高速发展的核电站相配套,我国乏燃料后处理也应持续跟进。近日,国家原子能机构秘书长刘永德表示,经过多年努力,我国乏燃料后处理、贮存和运输科研攻关和能力建设均取得了积极进展,有效保障了核电站乏燃料安全,为推动核工业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核电站乏燃料有安全保障。据他透露,未来,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大力推进核电站乏燃料管理相关工作。
我国乏燃料贮存和运输能力持续发展
在后续保障方面,我国将持续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建立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经国务院批准,2010年我国建立了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制度,截至目前累计征收基金117亿元,为开展乏燃料运输贮存、后处理等工作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2014年,国家原子能机构印发了 《核电站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项目管理办法》,为基金合理使用和项目有序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针对乏燃料快速增长和后处理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要统筹贮存能力布局,按照“干式与湿式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衔接、临时贮存与后处理相协调”原则,统筹安排乏燃料贮存设施建设。除继续做好已经开展的干式贮存设施建设和800吨水池投运工作,满足近期乏燃料贮存需要之外,还要建成1200吨乏燃料贮 存水池,满足2020年前后乏燃料贮存需要。还应适时补充建设干式贮存设施及其他乏燃料贮存水池,满足2030年前乏燃料安全贮存需要。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乏燃料贮存和运输能力建设。结合核电站建设节奏和乏燃料产出规模,国家原子能机构通过固定资产投资、乏燃料处理处置基金等渠道,安排了乏燃料集中贮存水池建设、乏燃料运输容器采购等项目,并积极部署大亚湾和田湾核电站建设乏燃料干式贮存设施,形成一定规模的乏燃料贮存和运输能力,同时掌握了相关贮运技术,确保核电站运行安全和乏燃料贮运安全。
刘永德指出,未来还要继续加强乏燃料运输能力建设,确保乏燃料及时外运。具体做法包括:完善现有公路运输体系,加快乏燃料运输容器自主研发,增加专用运输容器、运输车辆及相关配套设备;尽快打通铁路运输通道,配套建设中转站等辅助设施;积极推进乏燃料公、海、铁联运的体系建设,抓紧开展配套条件建设,努力提升乏燃料运输能力。
闭合循环是核电长期发展的保障
作为核电站能量的来源,铀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我国核电持续发展必须要提前考虑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我国就确定了核燃料“闭合循环”和“核能发展必须相应发展后处理”的技术路线。
循环利用铀资源是核电长期发展的有力保障。
刘永德表示,随着我国核能规模化发展,核电站乏燃料产生量日益增加。通过乏燃料后处理,一方面回收有用的铀和钚,再制成二氧化铀或铀钚混合氧化物燃料返回反应堆中使用,可大大提高铀资源的利用率。据测算,如能实现快堆和后处理闭式循环,铀资源利用率可提高60倍左右,另一方面可显著减少放射性废物体积和毒性。
乏燃料是在核反应堆或核电站中使用一个周期(12~18个月)后卸出的核燃料。乏燃料中除含有一定数量的放射性废物外,还含有许多有价值的物质,如未裂变和新生成的裂变核素(铀-235、铀-233、钚-239、钚-240等),以及可用作放射源的次锕系元素 (如锶-90、铯-137等),这些核素均具有循环利用价值。
我国乏燃料贮存和运输能力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家原子能机构以建设中国特色先进核工业体系为总目标,围绕核燃料闭合循环体系建设,高度重视乏燃料安全处理处置,做了大量工作。
刘永德表示,国家原子能机构在顶层设计方面,强化对乏燃料安全管理的规划引领。坚持战略导向和问题导向,按照突出重点、补齐短板的原则,统筹规划我国先进核燃料闭合循环体系建设,制定了“中试规模-示范规模-工业规模”的乏燃料后处理产业发展路线,同时确定乏燃料贮存、运输以及后处理近中远期规划,对我国核电站乏燃料安全管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指导产业发展。
在科研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支持乏燃料后处理科研攻关。近年来,国家原子能机构围绕自主掌握先进的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支持开展了多项科研攻关和科研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厂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研发,力争早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站乏燃料后处理技术。2015年9月,国家原子能机构支持建设的核燃料后处理放化实验设施启动了首次工艺流程热实验,设施正式投入使用,为我国后处理科技水平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加大规模方面,推动闭合循环体系建设,不断提升乏燃料后处理能力。
2010年后处理中试厂成功完成热试,标志着我国基本掌握了中试规模乏燃料后处理技术,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后处理能力。为尽快形成我国工业规模后处理能力,自2007年起与法国开展多轮谈判,目前中法合作后处理厂项目政府间协议谈判和企业间技术谈判已基本完成,商务谈判正在积极推进。
抓紧完善乏燃料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
谈及下一步工作,刘永德表示,未来国家原子能机构将大力推进核电站乏燃料管理相关工作。当务之急是抓紧完善乏燃料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原子能法立法进程,在核工业发展的基本法中明确乏燃料管理的重大方针政策。抓紧研究制定《乏燃料管理条例》,指导核电站乏燃料安全管理。组织制定乏燃料运输容器标准,完善乏燃料后处理设施核与辐射安全法规标准等,为乏燃料安全管理和设备制造提供指导。
加快后处理科研攻关和能力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乏燃料的“出路”问题。按照从易到难、由小到大的思路,坚持自主创新,在掌握后处理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尽快形成能力。继续对中试厂进行完善配套,充分发挥其工艺工程验证平台作用,打通核燃料闭合循环之路。同时大力推进后处理科研攻关,为自主建设工业规模后处理厂奠定基础。最后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快提升后处理能力。 作为清洁高效的基荷能源,核能将成为未来保障我国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乏燃料安全是核能安全的重要环节。
刘永德强调,国家原子能机构将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忠实履行核工业行业管理职责,按照国家 “十三五”规划的相关要求,全面提升核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推动乏燃料安全管理再上新台阶。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巴基斯坦卡拉奇市天堂角,我国自主三代核电“华龙一号”首个海外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在有着“东方夏威夷”美誉的山东荣成石岛湾,我国自主四代核电实现从试验堆向商业堆的跨越,目前运营良好;在椰林婆娑的海南昌江,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堆“玲龙一号”安装工作进入高峰期,预计2026年建成投运…
2025年2月7日23点16分,随着最后一段余热排出管线完成冲洗检查和取样,海南昌江核电厂3号机组核回路冲洗圆满完成。核回路冲洗是对核反应堆主辅工艺系统进行的联合冲洗,它通过注入压缩空气的安注箱、中低压安注泵以及乏燃料水池冷却泵等动力源将内置换料水箱中的除盐水注入与一回路连接的相关管线中进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了2023年电力碳足迹因子数据。中国核电旗下核电运行研究院在其中开展《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核能发电》标准文件起草和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计算工作,助力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核能发电碳足迹因子是全国电力碳足迹因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1月1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度国家能源研发创新平台十大科技创新成果。一、25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原创性提出了适用于大差异风电机组轴系角度的传动链轴线角度调节技术,攻克了大容量电网模拟装置复杂谐振控制、并网条件工况模拟和风电宽频特性测试等技术难题,能
当前,中广核各“华龙一号”项目现场,全体建设者紧盯目标任务,铆足干劲,奋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冲刺年度目标。目前,“华龙一号”批量化建设正按计划稳步推进,高质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建设节点。福建宁德核电项目目前福建宁德核电项目二期工程5号机组正处于土建施工高峰期。12月5日,宁德核电项目二
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2024第三届深圳核博会观察“核能作为新型能源体系中的关键力量,承载着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使命。核电已成为破解科学降碳和用能成本难题的重要选项,也成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给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前召开的2024年第三届中国核能高质量发
近日,白宫总统国际气候政策高级顾问约翰·波德斯塔(JohnPodesta)表示,随着美国政府公布到2050年部署200GWe核电容量的路线图,美国清洁能源转型(包括新核能)的势头不会逆转。白宫发布的路线图指出,美国要在2050年前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需要建设1500~2000GWe的清洁发电装机容量,而核电将在这
2024年11月3日18时33分,中核工程总包的徐大堡核电项目2号机组CA20模块顺利吊装就位,这是继2024年10月27日底封头吊装就位后,2号机组又一个大型结构模块的就位,为核岛辅助厂房结构施工奠定了坚实的一步。CA20模块位于核岛辅助厂房5、6区,是核岛辅助厂房中主要用于乏燃料储存、传输、热交换以及废物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过去几天,古巴老化的电网一再崩溃,发生四次全国范围的停电,数百万人遭遇断电断水,成为该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之一。古巴总理将此次停电问题归咎于基础设施恶化和燃料短缺,同时遭遇的米尔顿飓风加剧了这种情况,使得急需的燃料难以及时送达。据悉,这一轮停电起因是古巴最大的发
中国核电10月10日发布2024年三季度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回复了关于核电站利润、储备项目、民营资本、未来规划等多个热点问题,详情如下:1、问:请问三门核电净利润下降的原因是什么?答:三门核电去年有一个主泵的赔款,同时开始计提乏燃料后处理费,导致三门本期净利润下降。2、问:请问福清核电上
10月9日9时59分,全球核电建设领域首个大型龙门吊——国家电投廉江核电1600吨龙门吊顺利完成吊装工作,廉江核电一期工程2号机组千吨级模块CA20模块一次精准就位,这对于打造核能领域新质生产力有重要意义。CA20模块长20.6米、宽14.2米、高21米,由32个墙体模块和39个楼板模块组成,总起吊重量为1001吨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4月3日,中国核电公告称,公司2025年一季度发电量累计为597.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3%;上网电量累计为56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7%。发电量和上网电量均符合年度计划安排。其中,公司核电机组发电量494.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0%;上网电量累计为463.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3月26日,中国广核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3月26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的议案》《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的议案》和《关于聘任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议案》。公司董事会同意继续聘任高立刚先
1、2月份期间,用电大省浙江频繁出现负电价的情况备受市场关注!1月27日更是出现了现货全天负电价的情况,如下图所示:浙江负电价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会对各市场主体收益产生什么影响?企业采取哪些措施可以有效规避收益风险?行业领先的电力交易运营服务企业#x2014;#x2014;国能日新,通过浙江省的交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25日,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发布2025年2月市场化机组剩余容量相关情况。2025年2月,全省统调口径煤电装机容量7746万千瓦,平均检修容量440万千瓦;核电装机容量661万千瓦,平均检修容量0万千瓦。
北极星风力发电网获悉,3月19日,浙江省发改委公布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以下简称《要点》)。《要点》指出,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风电光伏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抽水蓄能装机累计不少于988万千瓦;到2025年底,可再
3月19日,浙江省发改委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详情如下: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省级有关单位,各设区市发展改革委: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为深入贯彻《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
3月19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为重点的碳排放双控制度,扎实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省碳排放强度力争降低4.48%以上,为“十五五”高质量完成碳达峰目标打好基础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3月19日,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2025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点》的通知,加快建立以区域碳预算、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为重点的碳排放双控制度,扎实推进“6+1”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全省碳排放强度力争降低4.48%以上,为“十五五”高质量完成
核工业正迎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全国政协委员,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中核工程党委书记、董事长徐鹏飞近期,随着DeepSeek的爆火,人工智能、AI等再次成为各行业关注的热点。数字化、智能化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焦点,我国也提出建立数字中国的目标,具体到核电领域,人工智能、AI技术的火热会给
期待加深与民企合作共同推动核电事业高质量发展——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铁忠核能作为安全、经济、高效的清洁能源,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我国能源体系清洁低碳转型,具有独特作用和重要意义。备受关注的民营经济在核电领域有哪些贡献?民营企业可以在核电
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浙江省推动碳排放双控工作若干举措的通知。文件明确,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推进“光伏+”行动,有序推进核电、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到2025年底,新增风电光伏装机600万千瓦、核电装机100万千瓦,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扣除
在电力行业,我国长期面临着“卡脖子”的困境。关键设备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严重制约着我国电力产业的自主发展。作为电力装备领域"国家队",西安西电开关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开电气”)以使命担当,大力投入研发,成功研制出一系列大国重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电力行业的独立自主发展开
4月10日14时48分,华能海南昌江核电二期工程项目3号机组冷态性能试验圆满成功,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密封良好,标志着核电机组由安装阶段全面转入调试阶段,为机组后续的热试、反应堆装料及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冷态性能试验,俗称“冷试”,是核电站工程建设的重要里程碑节点之一,主要目的是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家能源
当前,位于广东梅州、肇庆、惠州、茂名等地的抽水蓄能工程正加速推进,“进度条不断刷新,从今年起,4座抽水蓄能电站将陆续建成投产,推动广东年内成为全国首个抽水蓄能在运规模突破1000万千瓦的省份。电站建成后,每年最多可消纳清洁能源136.8亿千瓦时相当于广东620万居民用户一年的用电需求。变速抽
4月8日,应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到访中国,首站走进中核集团海南昌江核电基地,实地调研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化小型堆玲龙一号工程,并见证《中国小型模块堆通用用户要求文件》发布。他高度肯定中国在世界核电发展中的示范作用,并为中国小堆的发展点赞。他指出,中国通
4月5日,国电南自研制的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秦山核电基地方家山核电站1号机组成功投运,这是全国产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在核电领域的首套应用,首次实现了核电机组保护的元件级自主可控,进一步推动了国产电力核心设备在核电领域的广泛应用。NPS801自主可控发变组保护装置基于国产先进元
4月2—3日,央视财经频道《经济信息联播》推出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十年主题策划——电改“新”观察专题系列报道。其中报道了广东汕头的亚洲单体连片规模最大淡水渔光互补一体化项目并网后将以“市场电量+基数电量”模式结算的案例,以及即将投入商业运行的海南首个独立共享储能项目的案例。2015年3月,
我国能源领域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建议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作者:邱丽静(中能传媒能源安全新战略研究院)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油气勘探、核电开发、新能源基建等环节持续向民企开放,为民营企业开辟了大规模的增
近日,国家核安全局披露大陆运行及在建核电机组信息。截至2025年3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已颁发运行许可证的核电机组58台、已颁发建造许可证的核电机组31台、核准待建核电机组13台;共有在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17座、在建民用研究堆2座、正在退役民用研究堆(临界装置)3座。其中,运行核电机组和在役
4月6日4点6分,由中核五公司承建的漳州核电2号机组汽轮发动机首次冲转至1500转/分并稳定运行,标志着非核冲转试验圆满完成,为后续机组核蒸汽冲转和并网发电奠定坚实的基础!2号机组汽轮发电机组在冲转过程中利用反应堆冷却剂泵和稳压器电加热器的能量使一回路升压升温,使蒸汽发生器二次侧产生饱和蒸
2025年4月2日,三门核电3号机组第一台反应堆冷却剂泵(简称“主泵”)顺利吊装就位,正式吹响三门核电二期主泵安装攻坚冲锋号!三门核电二期工程每台机组共有4台主泵,单台设备重达72吨,属于核1级、抗震等级1级、质保等级1级的重大设备。作为核反应系统中唯一的转动设备,主泵承担着为反应堆冷却剂系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