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工业副产氢”相关结果661
      深度丨从制氢与氢能储运角度 看我国氢能产业发展

      来源:化工设计2019-09-04

      从氢能发展的初期来看,应充分利用工业副产氢气,其次可以适当发展煤气化制氢,少发展石 油天然气裂解制氢,限制发展电解水制氢。...( 2) 在生产合成氨、合成甲醇、石油炼制、 乙烷/丙烷脱氢制乙烯/丙烯、钢铁厂尾气等工业 副产氢气回收。

      来源:灵通能源2019-09-04

      铜陵以矿立市,临江而建,拥有雄厚的工业副产氢能源,面对长江流域11.3万艘船舶的巨大蓝海市场,氢能定将成为终端能源体系的重要载体,要顺时顺势,掀起“氢动长江,铜都起航”的能源革命。...前言:灵通加氢站将在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前投产使用,确保铜陵市氢动能公交车绿色稳定出行。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9-03

      除了煤气化直接制氢,若将煤焦化得到的工业副产氢也算在内,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总工程师韩红梅表示,现有产能已能满足氢源需求。...他认为,如果说当前,氢能更多作为工业原料进行使用,未来氢将成为理想的二次能源,低碳清洁是其重要属性。“在能源转型的视角下,除了资源禀赋、经济成本、能源效率,也要考虑氢源的环境效益。

      来源:第一元素2019-08-29

      化工工业副产氢虽然成本低,但是氢气纯度不够,更关键的是化工副产氢气中杂质含量高,会降低燃料电池寿命,需要进行额外的除杂和提纯。...一种可能更便宜的制氢方法作为二次能源,氢气的制取目前主流且相对较为成熟的方法有煤制氢、天然气制氢等化石燃料制氢,化工工业副产氢以及电解水制氢。氢气成本的降低对于当前氢能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9-08-23

      其中,pdh产能517万吨/年,占到了国内丙烯总产能的14.3%,是仅次于炼厂副产和蒸汽裂解的第三大丙烯来源。...该工作部是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轻烃与芳烃专业委员会倡议并指导,联合中国pdh相关企业,经协商自愿发起成立的非营利性专业部门。

      2030年中国车用氢能与燃料电池市场规模将达8504亿

      来源:能链2019-08-16

      2030年,加氢站用氢需求量为484万吨,其中工业副产氢(氯碱、丙烷脱氢、乙烷裂解、苯乙烯/乙烯、焦炉煤气)和甲醇等占比30%,水电解含可再生能源制氢占比20%,煤制氢及天然气制氢占比总和50%,各种制氢装置总投资额将达

      来源:能链2019-08-01

      四川是水电大省,目前丰水期富余水电可制备氢气约2.53亿吨,未来水电解制氢市场前景相对较好;氯碱化工产业基础扎实,具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5.氢源产业园:依托彭州市(石化基地)重点发展热化学制氢、工业副产提纯制氢、水电解制氢;根据实际需要,可在龙泉驿区(成都经开区)

      目标千亿产值!嘉兴氢能发展意见发布 浙江氢能产业加速布局!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19-07-29

      氢能来源充足且成本低廉,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氢能大项目相继落户;并且基础设施(加氢站)建设和示范工作已开展。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9-07-17

      其中指出,近期重点发展化工、钢铁等本地行业企业的工业副产氢制备、工业副产氢的提纯及氢气液化等。中远期发展氢气提纯系统与设备、液氢化装置、天然气制氢、电解水制氢及可再生能源制氢等。...中法联合体中标iter实验堆核心设备安装工程 中核集团工程总承包能力实现国际领跑7月16日,中核集团收到iter组织中标通知书,由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参与

      来源:中国科学报2019-07-16

      目前国内氢能生产方式主要有煤制氢、天然气制氢和工业副产氢,其中工业副产氢追溯其上游一次能源主要还是煤和天然气。因此,目前国内氢能生产主要还是依靠化石能...《白皮书》预计,到2050年,氢能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占比约为10%,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年经济产值超过10万亿元;全国加氢站达到1万座以上,交通运输、工业等领域将实现氢能普及应用,燃料电池车产量达到每年

      白皮书解读|对标全球 我国氢能技术发展到哪一步了

      来源:氢能联盟CHA2019-07-16

      另一方面,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焦炭生产国,工业副产氢气也被广泛应用在钢铁、化工等行业,但该路线同样面临碳捕捉封存问题。...高压气态储运氢具有充放氢速度快、容器结构简单等优点,是现阶段主要的储运方式。

      来源:中国化工报2019-07-11

      第一阶段以工业副产氢源为基础,通过在各省市工业副产氢源建设氢液化工厂,在各地建设液氢储运门站,在全国建设类似lng供应体系的液氢生产...目前,我国已经在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及物流车领域探索出了比较可行的商业模式,未来应重点建立氢的大规模供应体系,以降低用氢成本;扩大城市内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的应用;推进网约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工作;建设氢能的微电网储能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19-07-09

      嘉化能源发挥其工业副产氢富余优势,为浙能集团氢能供应提供保障。氢液化工厂合作框架协议内容为:1、项目名称:1m3/h氢液化示范工厂(日处理氢气量约1.92×104nm3)。...4、项目目标:落实氢源,保证嘉善综合功能站的氢源供应和满足周边市场对氢产品的需求。浙能集团提供生产流程设计和工艺技术、液化设备装置。

      电解水制氢成本究竟有多少?

      来源:光大证券研究2019-07-04

      (来源:微信公众号”光大证券研究“id:ebresearch)常见的制氢技术有包括煤制氢、天然气与石油制氢、工业副产氢等,电解水制氢技术成熟度也较高,且有一些案例已经进入实用阶段。...总体而言,可再生能源制氢的优势在于:可有效消纳弃风、弃光电力,同时降低制氢成本;从电力到氢的能量转换效率比较高(60%~80%);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氢是一个低碳过程。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6-26

      相关部署包括优先采用工业副产氢技术路线;有序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氢和长管拖车运输,合理配套推进加氢站建设布局;协同推进制氢、储(输)氢、加氢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优先在物流运输、城市公共交通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6-25

      相关部署包括优先采用工业副产氢技术路线;有序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发展高压气态储氢、低温液氢和长管拖车运输,合理配套推进加氢站建设布局;协同推进制氢、储(输)氢、加氢设备等配套产业发展;优先在物流运输、城市公共交通

      来源:角马能源2019-06-25

      在他看来,目前,氢的来源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工业副产氢;另一个是弃风、弃光、弃水(“三弃”)来进行电解水制氢。“这两大渠道已足以满足现状。但未来随着行业发展,还需要更大规模的氢产量。

      来源:能源杂志2019-06-24

      曹耀峰还表示,石化企业在发展氢能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一是长期以来氢能是炼化企业必备的原料之一,而在生产过程中也有大量的工业副产氢,提纯后即可作为能源利用。...目前氢能体量不大,煤制氢,工业副产氢,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弃风、弃光、弃水电量制氢,这几种方式已经足够。未来如果有更大规模的氢气制取,必须要立足于可再生能源制氢,做到从头到尾最大程度地降低排放。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06-19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锦能源的业务布局中,传统焦化对氢能而言不可或缺——无论是上游制氢环节,还是下游储氢、加氢等业务,均与其量大、价廉的工业副产氢息息相关。...而在回复深交所的问询函时,美锦能源称,目前在广东地区的加氢站,“氢源主要来自广东江门一带的氯碱厂”。既然如此,4.6亿方氢气如何使用?

      中国氢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分析

      来源:中国工程科学2019-06-11

      在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氢作为能源互联媒介,可循环利用工业副产氢与一次富裕化石能源,配合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就地低碳转化,将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领域、替代焦炭用于冶金、与二氧化碳转化为含氧化合物和燃料、与天然气混烧并通过燃气轮机发电或工业供热或通过储氢及燃料电池技术形成储能装置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