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相关结果709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6-24

      国家已经将深化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改革作为重要内容,提出要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环境损害赔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制度,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健全评价考核、奖惩、责任追究等机制,加强资源环境领域法制建设...对于造成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领导干部,要予以终身追责。

      来源:《世界环境》杂志2015-06-17

      据我们了解的情况,污染损害赔偿的纠纷案件数量不少,还有告政府不执法的行政案件数量并不少。另外一些地方设立了环保联合执法的机制,环境保护的刑事案件...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的决定,对生态环境还要实行审计,还要实行终身追责制。我特别想强调的是:按照文件规定是党政同责,那么就是说地方政府要对所辖区域环境质量负总责,企业和政府负同样的责任。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5-22

      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

      来源:经济日报2015-05-19

      同时,要推行环境损害赔偿,确保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重金属等环境安全,切实加强核设施运行监管。此外,还应以落实企事业单位责任为核心,推动社会共治。...在主体功能区布局基础上,需要充分发挥环境空间分区分级管控的基础作用,避开水、大气、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敏感区、重要区和脆弱区,划定并严守红线,合理确定城市增长边界。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5-12

      研究建立环境损害赔偿与责任追究办法,建立重大生态决策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积极探索构建总量控制精细化管理新机制,实行最严格的管控,坚决杜绝无证排污和违法排污。...实践充分证明,强化监管、从严执法是破解生态环境瓶颈的基本手段。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2015-05-08

      近年来,新区率先实行了生态环境资源补偿、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污染损害赔偿、绿色信贷、绿色财税七大政策,建立了落后产能淘汰、生态环境补偿、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激励四大机制,区内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并转

      来源:国家发改委2015-05-07

      近年来,新区率先实行了生态环境资源补偿、节约集约用地、耕地保护、土地整治、污染损害赔偿、绿色信贷、绿色财税七大政策,建立了落后产能淘汰、生态环境补偿、污染治理和资源节约激励四大机制,区内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全部关停并转

      来源:新华网2015-05-07

      徐绍史:意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整体思路,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制度。...第四,要健全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展分布式能源建设智能电网

      来源:中国政府网2015-05-07

      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2015-05-06

      《意见》强调,无论是政府、企业或个人,都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建设者,生产、生活过程中都应该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人人有责、共建共享的过程。...关键制度安排:红线管控终身追责《意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16字整体思路,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15-05-06

      第四是要健全系统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对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徐绍史:《意见》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16字整体思路,提出了严守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完善政绩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等10个方面的重大制度

      来源:新华社2015-05-06

      基本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生态保护补偿、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关键制度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果。...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建立在资源得到高效循环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格保护的基础上,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坚持把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作为基本动力。

      来源:发改委2015-04-09

      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按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着力破解制约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以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

      来源:中国环境报2015-04-01

      《司法解释》第二十三条规定,生态环境修复费用难以确定或者确定具体数额所需鉴定费用明显过高的,人民法院可以结合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范围和程度、生态环境的稀缺性、生态环境恢复的难易程度、防治污染设备的运行成本...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根据新《环保法》和《司法解释》,法院可以认可原告通过污染防治设施运营成本的方式计算损害赔偿费用,因为像大气污染、雾霾之类的案件,很难通过科学模型的方式得出确定的污染损害结果,而用运营成本折算的方式可以量化大气污染相关损害

      来源:金融时报2015-02-11

      将光伏电站废弃物管理纳入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补偿、防治土地退化、清洁生产、环境损害赔偿和环境监测等地方立法及标准的制定工作。...就三江源地区而言,目前已经产生850多万只光伏废弃物件(仅40万只被生产光伏蓄电池的企业主动回收),且一直在增加,这又可能造成三江源地区继草原生态恶化之后的又一大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来源:四川法制报2014-12-19

      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建立生态红线保护制度,进行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以避免地区生态在地方政府的盲目开发中遭到严重破坏。...屡次违法排污 将按日计罚因新增了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按日计罚不封顶、查封扣押、限产停产、损害赔偿、行政拘留等内容,被称为史上最严环保法的新《环境保护法》(下称新环保法)将于明年元月1日起开始施行。

      来源:贵阳新闻网2014-12-17

      我们发现,对于破坏环境的犯罪分子,如果仅按《刑法》规定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等刑罚及罚金,并不能有弥补业已受损的生态环境,而且极易造成赔钱即可解决问题的负面影响。...第三方监督确保整改有效环保审判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更重要的是通过审判,让排污企业整改并修复环境,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对于环境司法保护,罗光黔有这样的理解。

      来源:爱思想2014-08-06

      生态环境本身是一种公共利益,破坏生态环境其实损害的...应当承认,损害赔偿相对于行政处罚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来源:法制日报2014-07-30

      最高法法研所环境司法研究中心主任韩德强认为,全力推进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应规范环境公益案件的受理标准、诉讼特别程序和证据审查认定、责任分担等制度体系;充分发挥环境公益诉讼损害赔偿制度的作用,加大损害赔偿的判决力度

      来源:中国法院网2014-07-04

      环境资源纠纷司法救济渠道畅通;环境资源源头保护、损害赔偿、责任追究制度得到落实;环境公益诉讼、环境资源案件管辖等制度不断完善;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司法保护体系更加健全;环境资源法官队伍专业化水平和司法能力显著提高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