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碳排放双控”相关结果749
      十问中国能源|共担新能源发展和消纳责任 如何从原则走向现实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01-12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加大了这一支持措施的力度,提出新增新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中长期方向则是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这将是长期利好。

      来源:能源评论2022-01-12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加大了这一支持措施的力度,提出新增新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中长期方向则是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这将是长期利好。

      来源:能源评论2022-01-12

      202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又加大了这一支持措施的力度,提出新增新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中长期方向则是将“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对于新能源行业来说,这将是长期利好。

      来源: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2022-01-05

      碳排放双控”该如何落地?满屏都是“云大物移智链”,到处都是硬核“黑科技”的当下,低调的能源行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担当起大国重器的责任?...能源大国再启程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深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强国,要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中国如何从能源大国成为能源强国?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2-20

      碳排放双控”还需分阶段、分步走能耗“双控”作出调整的同时,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提上日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将改变过去笼统估算、简单决策的做法,更精准支持促进企业和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傅向升称。

      来源:能源研究俱乐部2021-12-02

      控碳工作的重心要适时从总量与强度的“能源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实现由“控能”向“控碳”的政策工具转换。...根据kaya恒等式(图1),碳排放量由人口总量、人均gdp、gdp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共同决定,2030年前中国的人口、人均gdp还将持续增长,控制碳排放达峰的可行途径只能期待gdp能源强度、能源碳强度的持续大幅度下降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7-20

      加大能耗双控碳排放双控制度对工业绿色转型的引导,依法在“双超双有高耗能”行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强化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加强散乱污企业治理。

      来源:中国电力2021-05-26

      能源统计体系支撑力度不足,亟须提高能源消费统计制度与温室气体排放统计需求的匹配度。碳排放双控”制度、专门的法律法规标准、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政策措施都亟待建立,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

      来源:中国发展网2015-05-28

      逐步建碳排放双控机制此前,我国对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是以碳强度来约束,也就是单位生产总值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将落实国家碳排放总量控制和强度下降目标任务,分区域、分行业逐步建立广东省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工作机制,倒逼经济向低碳转型。拟进行双控的还包括能源消费。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