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相关结果336

      来源:中核集团2021-11-02

      2021年4月21日极向场超导线圈pf6安装就位,极向场线圈pf6由联合体成员单位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制造,历时七年多,是所有iter超导磁体中最底层的、重量最大的部件,也是国际上研制成功的重量最大

      来源:中国能建2021-10-25

      会上,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的院士、专家,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大规模储能、新型储能、氢能等内容作专题报告,深入讲解了储能关键技术,分析了储能产业发展趋势,展望了“双碳”目标下储能的应用前景

      来源:央视网2021-10-22

      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工程师 郭文宾:它的存储介质只有空气,不存在突然爆炸的风险,而空气压力存储的范围属于中等压力范围,风险可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9-24

      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公司牵头,携手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法马通公司参与组成的tac1中法联合体团队通力协作,多次开展三维模拟演练,9月13日试吊成功,

      来源:中核集团2021-09-17

      由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携手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法国法马通公司参与组成的tac1中法联合体团队通力协作,多次开展三维模拟演练,在9月13

      来源:高工锂电2021-09-06

      基于相关领域的进展,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积极推进工程化技术研究,并在2017年成立中科海钠,2018年建成百吨级正负极材料及兆瓦时级电芯中试线,在软包、圆柱、方形等型号均有尝试,。...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在钠离子电池研发做了诸多尝试,正极材料方面,国际上首次发现在锂离子电池中没有活性的cu2+/cu3+氧化还原电对在钠离子氧化物中具有电化学活性,并以此设计了铜铁锰的三元正极材料,稳定性、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08-11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勇胜指出,不少企业在寻找备选技术路线,钠电池是非锂体系电池的首选。钠电池在资源储备和成本方面具有突出优势。...早在2018年6月,中科海钠和中科院物理所便推出全球首辆钠电池电动车。整体来看,我国钠电池有机会率先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

      来源:元琛科技2021-07-12

      元琛科技公布,公司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围绕元琛科技深入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治理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签订了共建低碳环境传感技术研发中心的合作协议。

      100MW/800MWh!河南将建全球首套百兆瓦级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7-02

      平顶山晟光储能有限公司签约人朱荣谦董事长介绍,该项目所用的技术及装备,均来自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简称中科院工热所)的科研和产业化成果。...中科院工热所是国内最早开展压缩空气储能研究的机构,陈海生团队用了16年时间,推动我国的新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21-06-07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王腾博士说。然而,目前地球上最耐高温的金属材料钨的熔化温度是3000多摄氏度。用什么承载上亿摄氏度的高温等离子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的鄢容博士告诉记者,这是一种清洁能源,没有碳排放,没有放射性废料,也不会出现燃料棒熔断的灾难,比风能和太阳能稳定,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终极能源”。

      来源:大唐集团2021-06-03

      中国大唐和大庆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有关人员参加会见。

      来源:大唐集团2021-06-03

      中国大唐和大庆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有关人员参加会见。

      来源:大唐集团2021-06-01

      中国大唐和大庆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有关人员参加会见。

      来源:中核工程2021-04-23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pf6项目团队经过两年多的攻关,成功掌握了该项核心技术。...这是中核集团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牵头tac1中法联合体在2021年度完成的第二个重大安装节点;此次吊装的pf6线圈由联合体成员单位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制造供货,是所有iter超导磁体中最底层的、重量最大的

      来源:中核集团2021-04-12

      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中核集团科技质量与信息化部、中核二三、核西物院等单位有关负责人参加了上述活动。...在中国国际核聚变能源计划执行中心的协助和推动下,中核二三联合核西物院、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齐心协力,勇挑重担,发挥各自优势,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开展生产,按计划完成各批次生产制造工作,确保项目现场安装进度

      梧桐树资本独家领投|中科海钠完成数亿元级A轮融资 打造钠离子电池领军企业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2021-03-26

      梧桐树资本选择独家、连续两轮加码中科海钠,不仅因为其拥有中科院物理所陈立泉院士、胡勇胜研究员领衔的顶级技术研发团队,还因为其具有的底层核心专利和深厚技术研发实力,有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中科海钠成立于2017年,核心技术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洁能源实验室,企业拥有多项钠离子电池核心专利,并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创新成果荣誉奖项,在钠离子电池全生产链各个环节已掌握具有完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来源:新华社2021-03-26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托卡马克物理实验研究室主任龚先祖介绍,目前升级改造工作进展顺利,预计将于4月底结束改造,向“1亿摄氏度100秒”的新目标发起冲击。...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研制中心主任吴杰峰说,“‘人造太阳’非常复杂,要让上亿摄氏度高温与零下269摄氏度低温1米内共存,上万个零部件,有一点点瑕疵,未来实验可能就会失败。”

      来源:新华网2021-02-10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能将这些尖端技术“熔于一炉”,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技实力。为了实现1亿摄氏度高温,科学家使用了多种加热手段,其中一种就是微波加热。

      来源:新华网2021-02-08

      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王腾博士说,目前的核电站采用核裂变反应,所需要的铀、钚等元素储量有限,还会产生放射性。...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所长宋云涛说。有太阳,为什么还要造“人造太阳”?科研人员介绍,因为煤、石油、天然气未来有枯竭的危险,还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

      来源:红网2021-01-15

      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立泉,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李亚栋,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吴锋被聘请为协会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