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二氧化碳直接利用”相关结果4516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8-05

      中国石化利用化工技术和基础设施优势,重点发展绿电制氢、二氧化碳电化学利用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业务,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中国海油开始深耕海上风电,进一步进军‘绿电时代’。”郭海涛说。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8-05

      中国石化利用化工技术和基础设施优势,重点发展绿电制氢、二氧化碳电化学利用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转化业务,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中国海油开始深耕海上风电,进一步进军‘绿电时代’。”郭海涛说。

      氢能与储能耦合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南方能源建设2024-08-05

      其中,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电解水制取的氢气为绿氢,这一过程中没有二氧化碳(co2)的产生,实现100%绿色氢气生产;通过化石燃料制取氢气(如天然气裂解制氢、含氢工业尾气提取氢气等),产生的co2会被捕集、...存储并被利用,整个过程实现co2零排放,生产的氢气被认为是蓝氢;而通过化石燃料生产氢气,产生的co2直接排放到大气中,生产的氢气称为灰氢。

      来源:北极星氢能网2024-08-02

      该项目制氢规模为15000nm/h,制出的绿氢供宁东煤化工园区煤制油使用,代替灰氢(煤炭制氢)作为原料,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煤炭用量,实现煤炭资源高效、清洁利用,为煤化工产业进行结构调整,

      来源:老汪聊碳中和2024-08-02

      首先它制定了非常雄心勃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到2030年实现负碳排放,到2050年抵消自1975年成立以来的所有二氧化碳排放。这两个目标放在全世界都可以说是走在前列的。...还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峰值功率需求和提高服务器密度来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使数据中心电力基础设施减少了7%。此外,服务器利用率的提高还使azure的硬件需求减少了1.5%,从而减少了硬件生产产生的碳排放。

      来源:电联新媒2024-08-01

      根据中国科学院丁仲礼院士的研究成果,全国工业领域直接排放约39亿吨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约29亿吨二氧化碳。...以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国平均电力排放因子(0.5568 千克 二氧化碳/千瓦时)核算,折合可影响的碳排放量约0.59亿吨二氧化碳

      隆基助力一物流园区入选交通运输部首批零碳试点项目

      来源:隆基2024-08-01

      该项目预计25年发电量15000万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76.5吨,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32吨、氮氧化物10.85吨、二氧化碳4207吨,环保水平提升显著。...然而,水运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保护构成了严峻挑战。浙江嘉兴港目前我国港口在绿色转型中面临着“重减污、轻降碳”的突出问题。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2024-08-01

      项目建成后,每年发绿电8.5亿度,每年可减少煤炭消耗量 45万吨,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6万吨,能够有效助力“乌昌石”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此外,项目还将新建一座220kv升压站,通过新建的220kv输电线路,将绿色电力直接输送至新疆嘉润电解铝自备电厂,实现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24-08-01

      根据中国科学院丁仲礼院士的研究成果,全国工业领域直接排放约39亿吨二氧化碳,间接排放约29亿吨二氧化碳。...以生态环境部最新公布的2021年全国平均电力排放因子(0.5568 千克 二氧化碳/千瓦时)核算,折合可影响的碳排放量约0.59亿吨二氧化碳

      来源:国家能源之声2024-07-31

      该项目采用化学链矿化技术,利用电石渣或钢渣等含钙工业固废,直接将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绿色碳酸钙。该技术无需碳捕集提纯,工艺过程和矿化产品单位能耗低、二氧化碳净减排率高,是一种高效的负碳技术。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4-07-31

      我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由能源生产和消费相关活动造成,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将对能源及其他高排放领域构成显著的约束,油气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碳减排压力。...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的意见》,直接凸显减碳的政策导向。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7-31

      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电量消纳超212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记者了解到,工程拉动投资超800亿元,可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快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超2.4万个。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7-29

      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电量消纳超212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该工程拉动投资超800亿元,可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快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超2.4万个,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来源:中国电力报2024-07-29

      工程投产后,预计每年可促进西北地区新能源电量消纳超212亿千瓦时,替代燃煤消耗64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700万吨,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该工程拉动投资超800亿元,可直接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快速发展,提供就业岗位超2.4万个,综合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数智赋能—固德威智慧能源WE平台助力产业园区光储充一体化

      来源:固德威GOODWE2024-07-26

      该项目每年预计生产绿色电能63万度,与火力发电相比,节省了约207吨煤炭,减少约627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1.峰谷套利,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利用储能装置在电价较低的低谷时段存储电能,在用电高峰期释放存储的电能,避免直接大量使用高价电网电能,能够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达到峰谷电价套利的效果。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2024-07-24

      文件全文如下:电解铝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电解铝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原材料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领域。...通过实施节能降碳改造,电解铝行业 2024 年—2025 年形成节能量约250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 650 万吨。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4-07-22

      coap技术和二氧化碳捕集技术深度融合的下一代“coap+”技术,可以最终实现烟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高效协同脱除。这也是国际首套投入运行的低温法污染物一体化近零排放工程。...;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采用化学法、吸附法、膜法等技术分离捕集燃煤锅炉烟气中的二氧化碳,实施高效驱油、制备甲醇等资源化利用,或因地制宜实施地质封存。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2024-07-19

      截至2023年底,全国碳市场完成了第二个完整的履约周期各项工作任务,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40%以上。...传统基于总量的碳市场(cap-and-trade),其配额总量与分配方案是根据历史数据提前设定的,可以直接控制整个交易体系的排放上限,然而,由于经济预期偏差、能源价格波动、技术创新存疑等因素,其总量上限的设定可能偏离实际

      来源:西安市人民政府2024-07-19

      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18%,为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2030年,新区能源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和政策支撑体系健全完善,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幅处于全省前列

      来源: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2024-07-19

      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流程再造,加快二氧化碳减排和新能源耦合示范,推动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固碳,加速由高能耗、高排放向低碳化、绿色化嬗变。3.探索实践新能源高比例内用外输新路径。...建设工业园区新能源自用基地,依托增量配网开展新能源直接供电示范。探索实践新能源高比例内用外输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