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四川省政府网站2022-04-27
近日,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印发《关于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工作的通知》,发布了《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标志着我省正式启动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2-04-07
同时,产业园通过多种储能配置保障用电安全,通过智能物联网实现能耗和碳排放的实时监控,为园内产品打上“零碳绿码”。...陈吕军表示,我国仅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就有2500多家,“他们面临着迅速推进能源低碳化转型和工业绿色发展的双重压力,但也因绿色低碳认识水平、所处发展阶段、碳排放底数等不同,存在各种各样的减排难题。
来源:中创碳投2022-03-23
有数据显示,近70%的工业用能集中在工业园区,园区碳排放占全国总碳排放总量的31%。...工业是碳排放的重要领域,伴随“企业入园”工作的不断推进,工业企业越来越多的落户于各类工业园区,这也导致园区碳排放的持续增加。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2022-03-03
,经过低碳排放、近零排放、净零排放发展阶段,逐步实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的自我平衡。...在用户侧,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单元,2020年其碳排放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
来源:中国能源报2021-11-16
1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并通过碳盘查、碳跟踪、碳闭环、碳报告四大功能模块,助力园区对用能及碳排放进行一站式实时透明管理,多方位、低成本助力园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1-03
其中在“绿色发展”一级指标下新增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2项负向二级指标,要求报告期内国家级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率需要控制在4%、园区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率需要控制在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10-28
二、试点对象具备碳排放评价工作基础的国家级和省级产业园区,优先选择涉及碳排放重点行业或正在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的产业园区。试点产业园区名单(第一批)见附件1。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10-28
来源:能见APP2021-10-19
开展园区综合能源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园区碳排放以及能耗费用,以及负荷曲线地,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进行一个合理的减排增效方案。...因为工程技术公司有运维的任务,所以说它的碳排放可能主要是以汽油的一个消耗,占碳排放量的90%以上,结合“十四五”的规划及各基地产能,对“十四五”期间碳排放进行预测,根据碳排放的一个趋势,去解决海装的一个碳排放以及后续实施碳中和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2021-10-09
零碳工业园区示范项目需具备碳管理系统方案,用于监测工业园区碳排放。...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工业园区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示范工程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实施内容为:【工业园区可再生替代项目】具有燃煤自备电厂的园区,充分挖掘园区自备电厂灵活性调节能力和负荷侧响应能力
来源:内蒙古能源局2021-10-09
零碳工业园区示范项目需具备碳管理系统方案,用于监测工业园区碳排放。...园区新增负荷供电 100%由新能源电量构成,对于配套新能源所发电量不能满足园区供电时,所购买电量需为可再生能源绿电,园区应通过配置储能等措施,保证与园区负荷的匹配响应和高比 例自平衡。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9-23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海南省规划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全文如下:海南省规划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试行)1 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海南省范围内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
来源:北极星碳管家网2021-09-22
其中《规划碳排放环评技术指南》适用于省级以上重点产业园区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碳排放环境影响跟踪评价,以及其他工业、能源、交通、城市建设、自然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来源:生态环境部2021-09-02
(二)摸清底数,开展示范园区碳排放现状调查开展示范园区碳达峰现状摸查,请创建园区和命名园区于2021年9月30日前报送2016-2020年的《园区年度碳排放基础数据表》(模板见附件1,每年度填一张表)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园区年度碳排放基础数据表》模板2....(二)摸清底数,开展示范园区碳排放现状调查开展示范园区碳达峰现状摸查,请创建园区和命名园区于2021年9月30日前报送2016-2020年的《园区年度碳排放基础数据表》(模板见附件1,每年度填一张表)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来源:江苏生态环境厅2021-08-31
印发《江苏省工业园区(集中区)污染物排放限值限量管理工作方案(试行)》将“推进省级以上试点园区内重点企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统计、监测、报告、评估机制,摸清园区二氧化碳排放家底”相关要求纳入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工业园区碳排放总量管控机制
来源:亦城时报2021-08-10
一方面,园区通过部署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实现电力的自发自用,对降低园区碳排放意义重大。另一方面,各类节能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园区能效,也为实现园区的“碳中和”提供了重要支撑。
来源:北极星环保网2021-07-18
目前,全国各地市拥有各类园区约1.5万个,园区产出对中国经济的贡献度达到30%以上。工业园区是碳排放的重点区域,工业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