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北极星为您找到“国科大”相关结果96

      来源:北极星电力网2020-02-25

      全球率先达到48个量子比特的光与冷原子量子计算与模拟由中国科大实现,全国首块自主研制的8.5代超薄浮法玻璃基板在蚌埠下线,全国首次投产的自主研发动态随机存储芯片在合肥面世,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发的特种缓冲吸能材料成功应用于

      来源:中国能源报2019-12-10

      陕西省与中科院拟通过共建以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基地为核心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以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为龙头的科研创新基地、以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为基础的科教融合基地,创建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12月9日,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在北京举行能源科技合作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陕西榆林推进增量配电试点改革 榆神、神木增量配电改革试点规划完成

      来源:中国日报网2019-11-08

      在推动高端能化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紧扣能化基地建设粗放型、低端化的发展实际,加快推进能源革命示范区建设,市政府委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开展能源革命示范区建设专题研究,目前榆林多能融合大型集成示范基地、洁净能源创新院榆林分院、国科大能源学院榆林分院建设正在加快推进

      中<mark>国科大</mark>在碳基催化剂电催化析氢研究中取得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10-14

      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系教授陈乾旺为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大博士研究生林志宇和博士后杨阳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研人员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揭示在一个石墨烯晶格六元环内进行双石墨型氮掺杂可以显著改变材料中碳原子(与两个氮原子结合的碳原子)的电子结构,降低碳活性位点的δgh*值至非常接近于

      中<mark>国科大</mark>石墨烯离子储能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10-09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朱彦武课题组提出,低缺陷含量的单层石墨烯可为从理解极化作用下石墨烯界面离子吸附/相互作用提供一个优良模版:既消除了孔道离子受限效应,又不受大多数多孔碳材料中孔隙或缺陷的影响(national

      打破锂电池固态电解质的瓶颈 中<mark>国科大</mark>提出原子级解决方案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08-29

      国科大供图据介绍,当前主流锂电池使用液态电解质,这存在起火等安全隐患,且特定体积内能够储存的能量有限。但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下一代固态锂电池仍存在很多尚未攻克的难题。...文章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富振说,“在材料中存在缺陷本来是一个很平常的现象,平常到了大部分时候会被人忽略的程度。

      35年来首次!这项世界大奖被“纳米发电机之父”夺得!

      来源:中国青年报2019-06-17

      2017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举行成立揭牌仪式,王中林担任院长。...首位华人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据中国科学院大学官方微信消息,6月14日,2019年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王中林斩获这一世界性的大奖

      来源:安徽网2019-01-31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路军岭教授、韦世强教授、杨金龙教授等课题组密切合作,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攻克了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关键难题:解除氢燃料电池一氧化碳“中毒休克”危机...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路军岭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原子级分散于铂表面的氢氧化铁新型催化剂,该催化剂能够在198-380开尔文(约合-75℃至107℃)的温度范围内100%选择性地高效去除氢燃料中的微量一氧化碳

      来源:两江新区官网2019-01-28

      创新发展取得突破,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两江协同创新区,国科大重庆学院签约落地,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并招收首批学生。

      来源:中安在线2019-01-07

      课题组教授姚涛介绍,中国科大相关研究团队发展了原位同步辐射xafs技术,结合理论计算,首次精确鉴别出钴基催化在电催化析氢反应过程中活性位点的真实结构和动态演化过程。...据江淮晨报报道,1月2日,江淮晨报、江淮网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科研团队利用同步辐射光源发展出先进的表征技术,在国际上率先探明催化材料在水解氢过程中的真实结构,研究发现的这种钴基催化材料,性能和稳定性均已接近目前商业贵金属铂碳纳米催化剂

      中<mark>科大</mark>研制出新型电催化剂  电解水制氢或有望取得突破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8-12-04

      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国科大博士研究生吴睿、西安交通大学肖冰教授和中国科大高强特任副研究员。研究人员制备的ni0.1co0.9p三元纳米催化剂具有多孔结构,有利于电化学反应中的传质过程。...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纳米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合肥大科学中心卓越用户基金等资助

      来源:中国生态资本网2018-03-1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院士一连几年呼吁垃圾分类的方案了。潘建伟委员认为,垃圾分类能够节约资源和能源。...在柯希平委员看来,随着我国科技的突飞猛进,上述方案的每个节点都具备成熟的技术,具备开发实施的可行性。

      来源:中国技术市场报2018-03-06

      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罗毅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江俊教授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提出了首个自适应开关的有机分子太阳能电池设计,该方案具有低成本、高效、自适应的优点。

      来源:工商时报2017-09-12

      cip也将建构绿色储能系统,并发展绿建筑设施,cip承诺将与建国科大,展开「学徒计画」,培育本地17-20岁技职学校学生,展开18个月的技术证照、工程操作,及实务训练等训练,表现优异者将引用在营运及维修公司工作...该项签署典礼,除了魏明谷,及jesper krarup holst共同签署外,包括丹麦商务办事处长倪安升、建国科技大学校长陈繁兴、台湾国际造船公司,及台达电等单位,均亲临见证,将共同推动离岸风电產业发展

      中<mark>国科大</mark>揭示灰霾天气下汞的迁移和转化机制

      来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7-06-16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周清、刘诚团队在大气形态汞的观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首次揭示了中国城市大气中各种形态的汞(包括气态元素汞、气态氧化汞和颗粒态汞,以下分别简称gem、gom和pbm)在灰霾与非灰霾天气条件下的分布特征和排放源地差异以及潜在的大气汞氧化机制

      <mark>国科大</mark>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材料与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成立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2017-04-17

      大会由国科大副校长杨国强主持。...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丁仲礼院士出席并致辞,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国科大资环学院院长江桂斌院士,中科院科技发展与促进局赵千钧副局长,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远航院士以及行业内优势科研单位及企业代表

      来源:科学网2016-12-26

      国科大资环学院将秉承科教融合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科教融合和多学科交叉优势,以国家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战略主题,研究和解决地区性、全国性以及全球性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不断突破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科学理论和关键技术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12-23

      国科大设计出一种储能性能优异的掺氮多孔碳材料...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彦武课题组利用富勒烯作为前驱体开发设计了一种具有优异储能性能的掺氮多孔碳。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06-27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马明明课题组设计了一种由导电聚苯胺和聚乙烯醇通过动态化学键交联形成的高强度超分子水凝胶,并将其作为电极材料制备了具有高比容量和稳定性的柔性全固态超级电容器。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06-07

      论文共同第一作者为中国科大博士生彭旭和硕士生刘慧丽。面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全固态超级电容器作为新型储能设备得到了广泛关注,而凝胶电解质是其中的关键技术材料。...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谢毅团队吴长征课题组与刘光明课题组合作,将具有独特离子通道的新型两性凝胶电解质用于全固态超级电容器,获得了目前石墨烯基全固态超级电容器的最优性能。

      相关搜索